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遴选标准001.docx
- 文档编号:25228096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25.54KB
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遴选标准001.docx
《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遴选标准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遴选标准001.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遴选标准001
附件1: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遴选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考核点及计分办法
等次
得分
A
B
C
教学思想
1.1办学理念
1.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办学实践中,形成和国际接轨、符合时代要求、与学校资源实际相吻合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和学校品牌
2.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师生员工积极向上向善
3.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抓实常规管理,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工作
4.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主要专业与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1.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4分)
2.“一训三风”及其宣传落实情况(4分)
3.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4分)
4.学校办学模式典型案例(4分)
5.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2分)
6.各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2分)
7.毕业生升学、就业、创业占比及去向分布(2分)
1.2办学机制
1.建立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职业学校治理体系,运行机制灵活高效
2.学校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数量、素质满足发展需要,工作健康运行
4.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有校企合作中长期规划,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4.积极拓宽学校教育视野,组建或积极参与旨在促进校企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5.学校在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师资培训等方面有成熟的国际合作项目,成效显著
1.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情况(4分)
2.校本数据采集、管理与使用情况(2分)
3.校企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2分)
4.牵头组建或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工作运行材料(2分)
5.参与的行业协会(学会)工作运行材料(2分)
6.国际合作办学(培训)情况(4分)
7.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情况(2分)
教学保障
2.1师资建设
1.专任教师数与本校在籍学生数比保持在1:
20左右;五年制高职学校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不超过1:
18
2.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五年制高职学校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15%;高级职称不低于20%,其中每个五年制高职专业至少配备2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专业教师;专任专业教师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60%;“双师型”教师不低于60%,五年制高职学校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70%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保持在30%左右,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五年制高职学校兼职教师7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年培训计划切实可行;培训可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等形式;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带头人领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等;年培训工作有总结,教师培训以五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180学时。
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5个月
专任教师基本情况(4分)
兼职教师基本情况(4分)
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4分)
4.年度教师培训计划与总结(4分)
5.教师年度培训经费预算与决算(4分)
6.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情况(2分)
7.文化基础课教师社会实践情况(2分)
8.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和发展计划(2分)
9.兼职教师工作安排与管理(2分)
10.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及培训状态(2分)
2.2实训基地建设
1.实训基地能满足学校所设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其它与职业学校教育相适合的工作需要
2.基地建筑面积:
理工医类专业不低于1500平方米,其它类专业不低于1000平方米。
按照所服务专业的学生数计算,生均不低于2.5平方米
3.基地布局合理,便于开展理实一体教学。
实训场景与现代企业生产服务场景相接近,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企业文化
4.设施设备配置合理,满足教学需要。
部分设备达到行业企业先进水平,满足产学研、技术创新需要
5.基地管理科学,能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渗透企业文化
6.设立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健全,有设施设备、实训耗材等物资管理制度,实训教师、学生等人员管理制度,劳动保护、安全操作等生产管理制度,技能教学研究、产学研等科研管理制度
7.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有效,实施信息化管理。
设备采购程序规范,资产管理账物相符、处置规范,实训室及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计划、有记录。
耗材领取、产品入库有登记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4分)
2.校内外实训基地场地设备情况(2分)
3.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材料(4分)
4.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情况(2分)
5.实训基地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情况(2分)
6.仿真实训平台(4分)
7.实验实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2分)
8.设备利用率、完好率(%)(2分)
9.实验实训开出率(%)(2分)
10.实训基地社会开放情况(2分)
2.3资源建设
1.有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计划
2.有满足需求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训教学案例等,做到共建共享
3.有年度图书资源建设计划,包括纸质图书、专业期刊以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影视视频等,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专业图书不低于50%;报刊种类80种以上;每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的生均专业图书2册以上,每年新购专业图书30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2种以上
4.建立了馆际借阅渠道
5.体育文化活动实施齐全。
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文体活动、安全、卫生等方面设施设备配套齐全
1.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情况(4分)
2.专业教学资源库等级、类型和数量(2分)
3.纸质图书总量(2分)
4.当年新增纸质图书数量(2分)
5.当年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电子期刊、电子图书、音乐、电影、视觉艺术收藏品等)(2分)
6.当年专业期刊种类、数量(2分)
7.教学资源使用和管理情况(2分)
8.学校文体活动场所(4分)
3.教学实施
3.1人才培养
1.建立了定期开展社会调研的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会调研。
调研成果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2.主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3.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以省颁指导性方案为基础,及时滚动修订,审批程序规范
4.中等职业教育严格实行“2.5+0.5”学制,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严格实行“4.5+0.5”学制
5.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渗透人才培养全过程
6.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和课程体系;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每年在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中有学生获奖
1.社会调研制度、计划和成果(4分)
2.社会调研经费及使用情况(2分)
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制度及实施情况(4分)
4.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课程体系建设情况(4分)
5.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2分)
6.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情况(2分)
7.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2分)
8.当年毕业生就业及创业情况(2分)
9.创新创业典型案例(4分)
3.2专业建设
1.专业建设规划体现智能制造、“互联网+”、“中国制造”等方面的要求,对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部署,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2.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充分反映本专业分期建设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3.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组织体系,专业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
4.建立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机制,定期对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评价进行诊断,及时改进其存在的问题
5.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6.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列入学校重点建设规划,以区域产业群或职业岗位群为基础构建专业群,群内各专业定位明确,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建成1个以上省级现代化专业群
7.积极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
8.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有“3+3”、“3+4”或“5+2”等多种人才培养试点项目
1.各专业生源情况(2分)
2.当年专业设置和变动情况(2分)
3.专业负责人信息(2分)
4.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方案和建设成果(4分)
5.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4分)
6.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及活动情况(2分)
7.人才培养方案(4分)
8.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运行进展情况(4分)
9.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和运行进展情况(4分)
10.毕业生专业证书获取类型、名称、级别(4分)
11.毕业生去向分布及趋势(2分)
12.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制度执行情况(4分)
13.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4分)
3.3课程建设
1.学校要严格实施省颁的核心课程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国家、省已有专业课程标准以外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要求。
所有课程均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
2.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3.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国家职业标准嵌入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中
4.重视特色教材的开发工作,规范教材选用、采购等程序。
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课、实践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保持在60%以上,每个专业(群)力争开发校本特色教材1本以上;五年制高职专业80%课程选用近5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近3年出版或自编教材的比例不低于40%
6.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
7.依据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形成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
8.建立课程评价机制,解决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
1.课程标准完备率(%)(2分)
2.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开出率(%)(2分)
3.国颁和省颁课程标准执行情况(2分)
4.国规、省荐教材的使用情况(2分)
5.网络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2分)
6.校企共建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2分)
7.国际课程引入与应用情况(2分)
8.校本教材建设情况(4分)
9.教学资源建设情况(4分)
10.课程建设制度及实施情况(2分)
11.课程改革方案及实施情况(4分)
12.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实施情况(4分)
13.课程建设特色成果(4分)
1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科课程标准齐全(4分)
15.教学模式改革材料,积极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完善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4分)
3.4信息化
教学
1.全面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服务,教师普遍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师生互动;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网络选修、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沟通、互动,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
2.积极开发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远程实时互动教学平台,提供信息化实训教学服务,完善基于优质资源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利用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虚拟环境、数字化职业体验馆及技能教学资源库,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改进技能学习和训练方法,提高技能训练效率
4.扩大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应用的覆盖面,优质资源连接到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位、每一位学生
1.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情况(4分)
2.在线课程与资源应用情况(2分)
3.信息化教学研究团队及工作情况(2分)
4.学校资源平台建设与资源总存储量(2分)
5.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数字化场馆、运程互动教学平台、数字化实训教室建设与应用情况(4分)
6.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创新(2分)
4.管理运行
4.1教学制度
1.制定完备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并依据相关原则及时修订、新增或废止
2.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
1.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其修订情况(2分)
2.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材料(2分)
4.2教学常规管理
1.学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各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权限清晰,教学管理制度经学校正式颁布并汇编成册,能适时更新
2.近两年学校、教学职能处室和系部、教研室的教学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计划与总结齐全,教学文书档案按学年建档、保管,档案资料清晰完备
3.学校应用教学管理平台与教学课程平台进行智慧教学管理
1.学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组织架构图(2分)
2.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2分)
3.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2分)
4.学校学生实习工作计划、检查记录和工作总结(2分)
5.教研科研人员基本情况(2分)
6.学校年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2分)
7.管理队伍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和总结(2分)
8.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执行和检查情况(4分)
4.3教学业务管理
1.备课授课。
备课做到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内容填写齐全,教学目标合适、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设计合理;授课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
2.作业批改。
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且规范
3.考核考试。
实施出卷老师与授课教师的教考分离,命题、监考、阅卷、成绩评定、质量分析环节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组织有序,成绩好
4.教学平台应用。
充分发挥教学平台作用,教师普遍利用平台进行备课、授课,师生互动多,空间访问量高,课程资源建设丰富
5.教学检查。
按要求进行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未检查,检查记录齐全、规范,并进行反馈
1.备课笔记(2分)
2.作业布置情况及学校相关检查记录(2分)
3.组织听课。
随堂检查备课笔记和作业批改情况(10分)
4.考试规范要求(2分)
5.考试检查记录(2分)
6.考试成绩分析与评定(2分)
7.试卷及其质量分析(2分)
8.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检查汇总(2分)
9.学生座谈会调查情况反馈表(2分)
10.教学检查记录(2分)
4.4实践教学管理
1.校内实训。
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效能,积极开展实习实训教学,管理规范,设施设备利用率高。
2.校外实习。
加强校企融合,具有稳定的能满足全体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制订实习计划,积极开展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活动。
1.校内实训管理过程性材料(4分)
2.随堂听取实训课(10分)
3.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汇总(2分)
4.校外实习管理过程性材料(2分)
5.学生校外实习记录册(2分)
4.5教材管理
严格按照教学行政部门要求使用国规省荐教材。
1.教材征订汇总表(2分)
2.教材使用审批表(2分)
3.教材发放清单(2分)
4.6质量监控
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质量监控网络,主要环节均建立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质量监控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规划科学明晰、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实际执行效果明显;师生质量意识强,对学校质量理念的认同度高,质量保证工作全员参与,学校质量文化氛围浓烈
2.学校设有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分工与职责权限明确,学校和系部两个层面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质量监控队伍建设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人员配备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对质量监控机构、人员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学校、院系、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3.学校建构了以师资队伍状况、学生就业质量为重点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信息,并对工作改进情况进行评价
4.学校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管控。
学校能有效开展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等活动;建有教学事故认定、调查、追究、处理制度和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注重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每年进行新生素质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5.年度质量报告要根据学校隶属关系逐级审
1.质量监控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情况(4分)
2.校领导听课人均次数(2分)
3.被评教师人数、覆盖面(%)(2分)
4.学生评教参与数、参与比例(%)(2分)
5.同行评教参与数、参与比例(%)(2分)
6.社会评教参与数、参与比例(%)(2分)
7.教学事故数量(2分)
8.学生技能取证情况(2分)
9.学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本地就业率(2分)
10.学校年度质量报告(8分)
4.7学业水平考试
按省教育厅要求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参考率(%)(2分)
2.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试参考率(%)(2分)
3.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点情况(2分)
4.学业水平考试成绩(4分)
4.8教学信息化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信息管理中心,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运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
3.建立完备的智慧校园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校园电视与广播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经费管理等
4.多种举措激励教师主动投入信息化教学,做到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化、常规化
5.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
6.智慧校园的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应进行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确定智慧校园建设目标,选择和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路径,提出组织体系和业务模式的改进建议,制订技术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建设内容
1.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信息管理中心建设(2分)
2.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2分)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2分)
4.学校应用系统数及主要功能模块(汇总表)(2分)
5.学校校园网站入口和学校网管群架构(2分)
6.各类应用服务最大支持在线用户数和日均访问量(2分)
7.一卡多功能使用情况(2分)
8.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2分)
9.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特色创新(4分)
5.教学成效
5.1学生发展
1.有学生素质档案,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异,各项活动和比赛取得较好成绩
2.90%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60%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60%以上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70%以上取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计算机、普通话、英语等级考试,取证率较高,五年制高职学校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达到50%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一定的奖项
4.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达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6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高
5.总结和宣传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创业大赛等,成绩突出
学生素质档案(2分)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2分)
3.学生各类竞赛获奖统计数(2分)
4.毕业生就业率(2分)
5.毕业生对口就业率(2分)
6.毕业生本地就业率(2分)
7.计算机、普通话、英语等级证书获得率(2分)
8.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4分)
9.毕业生满意率(2分)
10.用人单位满意率(2分)
11.优秀毕业生社会媒体报道数(2分)
12.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4分)
5.2教师发展
1.教师团队在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教科研成果显著
2.有教学能手、特级教师、职教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名师工作室,有市级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教师获得或指导学生获得市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奖项,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发明专利
4.在市级以上教学大赛中获得奖项
5.有相关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具有承担职业教育或行业部门技能大赛的条件和能力
1.教师获奖情况(2分)
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通过率(2分)
3.学校教科研成果(4分)
4.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特级教师数量(2分)
5.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数量(2分)
6.市级以上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数量(2分)
7.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数量(2分)
8.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数量(2分)
9.教师技能大赛获奖情况(4分)
10.指导学生获得技能大赛奖项情况(4分)
11.指导学生获得创新大赛奖项情况(4分)
12.教学成果获奖情况(4分)
13.教学大赛获奖情况(4分)
14.其他重大教学管理成绩(4分)
5.3社会服务
1.学校建有技术应用和服务团队,能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不少于5个;正常向社会免费开放社区教育(文化活动中心)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每年开展送科技进企业和下乡等活动不少于2次
2.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复转军人及退役士兵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满意度高,年培训人次不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数
3.参与政府、行业协(学)会重要项目、政策的研究工作,每年至少一项;承办各级各类比赛,每年至少一项;承办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含兄弟单位的考察学习),每年不少于五次;承担本地区职业教育或行业部门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4.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学校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援和合作。
签订有对口支援协议,每年开展对口支援活动不少于两次
5.学校成为当地相关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的重要基地,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社会声誉好
1.学校技术服务情况(2分)
2.授权专利及成果转让情况(2分)
3.向社会免费开放教育资源情况(2分)
4.送科技进企业和科技下乡情况(2分)
7.横向课题参与情况(2分)
8.承办重大比赛情况(4分)
9.承办培训和重要教育教学活动情况(4分)
10.承担技能鉴定情况(2分)
11.对口支援情况(2分)
12.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2分)
13.各级各类大赛获奖情况(4分)
5.4特色创新
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升办学理念,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注重战略谋划,主动对接新技术革命
3.主动对原有的办学模式、育人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1.学校“十二五”发展总结(4分)
2.学校年度(学期)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学校 教学管理 30 遴选 标准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