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 文档编号:25222763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92.63KB
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题组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7全国卷Ⅱ,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2017全国卷Ⅲ,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3.[2016江苏高考,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4.[2016海南高考,15,2分]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5.[2015课标全国卷Ⅱ,28,4分]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6.[2015天津文综,5,4分]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7.[2014课标全国卷Ⅰ,28,4分]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8.[2014江苏高考,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9.[2013海南高考,27,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
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7分)
题组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0.[2016全国卷Ⅲ,30,4分]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1.[2016江苏高考,11,3分]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
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12.[2015江苏高考,8,3分]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
(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
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13.[2015海南高考,22,2分]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
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14.[2015海南高考,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
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
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
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
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德州期中检测,7]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纱大量进入直鲁地区,农民们购洋纱织布提供给市场,这种布比土布更结实、价格更便宜、销售流通更广,排挤了传统土布,也抵制了洋布。
这反映出当时( )
A.手工生产战胜机器生产
B.传统手工业具有一定竞争力
C.农民商战意识大为提高
D.小农经济依然居于主导地位
2.[2018鄂东南示范性高中期中联考,6]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后来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后来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
B.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C.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
D.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
3.[2018河南郑州一测,11]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同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
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
A.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
B.维护和扩大商股权益
C.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
D.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力
4.[2018河南鹤壁调研,9]上海1890年有168129人,1910年时激增至1185859人。
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流入所致。
上述现象( )
A.表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
B.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C.导致小农经济走上了瓦解之路
D.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5.[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检测,5]
地区
上海
汉口
北京
安徽
芜湖
四川
长寿
吉林
黑龙江
个数
3
5
2
1
1
4
2
上表是1905—1911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A.民族工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排挤
B.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C.近代工业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
D.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6.[2018河北衡水中学四模,20]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类型和比重情况(%)。
该图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
A.自然经济得到巩固
B.仍然是世界主要的原料产地
C.国内市场逐渐活跃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7.[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9]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度量衡标准采用万国公制,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
此做法( )
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
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造条件
C.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D.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8.[2018山东师大附中二模,21]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它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
这一现象( )
A.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B.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
C.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
D.推动了中国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
9.[2018江西南昌二中月考,12]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
设立了中、工、交、农四行办事总处;成立贸易调整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实行战时贸易统制政策。
这一政策( )
A.企图从经济上影响沦陷区的稳定
B.突出政府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制
C.标志着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确立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0.[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量检测,12]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
下表反映的是截至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他
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
A.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
B.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
11.[2018辽宁庄河中学、沈阳二十中联考,27]下面是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
16%
4.4%
7.3%
1942
58%
78%
49%
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
A.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B.官僚资本的壮大
C.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D.民营工业的发展
12.[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29]1896年,清政府下令:
“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5分,第14题12分)
13.[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4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传统型的市镇,在明清时期大量兴起,地区上集中在江南。
这些市镇作为农村副业产品的收购站,往往是在拂晓时间挑灯交易,天亮以后农民就可赶回家中。
从这些市镇运送商品的路线看,这些市镇与县治或府城缺乏传统的集散关系,松江梭布销广东,金山县朱泾镇的布“达两京者不少辍”,南翔镇及魏塘镇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售至京师。
这些市镇吸引了外地的大量资金,远来的客商既无时间也无能力直接与为数众多的乡民打交道,双方都要通过当地的中介商人,称为牙行、布庄或布局。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近代苏中市镇贸易逐渐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贸易网络中,大量棉花通过市镇运往上海、无锡等地,再由上海出口国外或作为原料供应上海、无锡等地的纺织厂。
苏中市镇商业中五洋(洋油、洋火、洋烛、洋碱、洋烟)业兴起和发展(五洋泛指洋油、洋火等洋货),地区传统手工业开始解体和分化,最显著的发生在棉纺织业,土布生产也被迫改进工艺,大量使用洋纱。
1895年张謇在唐闸镇开始创建大生纱厂,其他市镇也陆续建立了工厂,到民国建立前,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摘编自梁磊《近代苏中市镇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非传统型市镇的特点。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苏中市镇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
14.[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
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
企业
类别
国企
(%)
私企
(%)
企业
类别
国企
(%)
私企
(%)
企业
类别
国企
(%)
私企
(%)
水电
工业
89
11
木材及
建筑工
业
4
96
土石品
工业
49
51
冶炼
工业
90
10
化学
工业
75
25
服饰品
工业
8
92
机械制
造工业
73
27
饮食品
工业
23
77
文化
工业
16
84
电器制
造工业
89
11
纺织
工业
49
51
杂项
工业
6
94
资料来源:
经济部统计处编《后方工业概况统计》1942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藏资料,《关于论述中国事业建设报刊资料(1936—1947)》。
上面是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1.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材料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D 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的情况,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
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7年”不符,A项错误,排除。
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进行资本输出,C项错误。
3.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从两个县志的记载看,当时洋货流行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所以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店铺增多,排除A项;C、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4.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1900年生丝、茶叶合计在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比重锐减,20世纪初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印度等国的丝茶竞争力提高,中国丝茶的竞争力减弱,故选A项。
此时的重农抑商政策已趋向瓦解,B项错误;当时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的产业结构并未发生质的变化,D项错误。
5.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材料中倡导洋务的奕、丁日昌分别被称为“鬼子六”“丁鬼奴”,郭嵩焘出使西方受到冷嘲热讽,说明人们对西方事物存在抵制情绪,这是传统观念与洋务运动冲突的体现,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由“农民开始在农闲时……贩运皮毛”“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可知,此时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A项正确。
材料所述为“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的状况,B项错误。
“全面冲击”说法错误,排除C项。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D项错误。
7.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英国棉纱、棉布的消费较少,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使英国棉纱很难迅速占据中国的市场,故选D项。
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8.D 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给自足。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日益萧条,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材料中“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正体现了这一点,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标志,排除。
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
(1)问,资本总额的变化说明发展速度快;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说明各工业部门的发展不平衡;1901—1911年设立的650家工矿企业的地区分布说明区域不平衡;650家工矿企业的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说明其规模小,力量弱。
第
(2)问,可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列强经济侵略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民族企业自身的特点等方面作答。
【答案】
(1)特点:
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
(6分)
(2)原因: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7分)
10.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民族救亡运动。
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A项错误;利用人们的爱国心理推销国货,这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已经出现,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项错误;由图中“抗敌”“十九路军”等信息可知,这与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侵略有关,故D项正确。
11.A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战时统制经济政策。
由题中的时间信息“1938年”和“经济部”的职权范围及“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可知,经济部的设立有利于为抗战提供物质保障,故A项正确;题中未涉及国民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2.C 本题考查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
表中数据表明,1914—1920年中国进口火柴量逐渐下降,厂均资本额出现浮动,这折射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点,故C项正确。
A项错误,1914—1915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一战影响较大;B项与表中数据不符,排除;“二十一条”提出于1915年,故D项错误。
13.C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尚未结束时,国民政府就开始着手准备发动内战,国民政府军费开支日益增大,财政亏空。
国民政府为了弥补其财力的不足,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由此可知,C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B、D两项不符合“重要原因”的设问要求,排除。
14.【解析】 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第
(1)问,由“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可知,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由“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可知,民族工业发展内力不足,由“无以为继”“削剥摧残”可知,民族工业基础薄弱,由“1912—1920年……不平衡”可知,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
第
(2)问,由“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可知,政局不稳,由“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可知,政府推动不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有外国资本的挤压等。
【答案】
(1)发展状况: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
(6分)
(2)主要因素:
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
(6分)
1.B 材料“农民们购洋纱织布提供给市场……排挤了传统土布,也抵制了洋布”说明当时传统手工织布业具有一定竞争力,故B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手工生产战胜机器生产,故A项错误。
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C 据所学知识可知,洋货在中国销售可以少交税,但是题干问的是实质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导致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反映的并不是民族工业而是商业贸易,故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国货的销售,而没有说到洋货,故排除B项。
3.B 由材料“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报董事会公决”可知,材料涉及的是轮船招商局的众股东的权益;由“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可知这一建议意在扩大商贾的权益,B项正确。
材料涉及“轮船招商局”,不能代表整个民用工业,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C项错误。
材料意在分散官方对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权力,D项与题意违背,排除。
4.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流入城市,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故B项正确;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都有表现,材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C项因果逻辑颠倒,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
5.C 从材料“四川长寿”“吉林”“黑龙江”等地面粉厂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工业逐渐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6.C 从图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料类商品出口增加,说明我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紧密,故D项正确;自然经济此时是进一步瓦解,故A项错误;中国当时并不是世界主要的原料产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商品的出口情况,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考 历史 第十一 单元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变动 资本主义 曲折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