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小放牛》教案1doc.docx
- 文档编号:25216092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53KB
最新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小放牛》教案1doc.docx
《最新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小放牛》教案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小放牛》教案1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小放牛》教案1doc
《小放牛》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学唱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2. 音乐欣赏:
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形式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通过用指定节奏创编旋律,了解旋律构成中的节奏要素,感受节奏的表现特点,
3.课外拓展:
感受不同形式的《小放牛》
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
《小放牛》是一首民间歌舞剧,对答式表演唱《小放牛》。
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
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才告诉她。
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
难点:
切分节奏。
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钢琴、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营造音乐环境
随着明快的《小放牛》音乐,学生高高兴兴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小放牛》 新授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3. 听赏《小放牛》
(1)多媒体展示小放牛的情景画面,播放《小放牛》音乐。
(2)听一听,想一想:
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熟悉主题音乐。
(4)复听全曲。
4.教唱《小放牛》
(1)学习歌词:
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简介歌曲中所唱到的赵州桥。
(多媒体)
解释歌词:
第二段中说:
“赵州桥来鲁班修”,这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方法。
因为鲁班是我国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时鲁国杰出的建筑工匠,早于隋朝的李春大约一千年。
因鲁班曾创设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煨,又相传曾发明木做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因此,歌词借鲁班之名,表达从敬之意。
“玉石栏杆圣人留”中的借喻手法亦是如此。
(3)教唱
a.学习歌谱:
1=D2/4
b.师:
这首歌有什么特点?
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小放牛”是戏曲传统曲目,属于民间小调,即通俗又十分优美、动人。
c.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d教师钢琴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e教师一句一句请同学唱。
f.师生接口唱。
g.学生将整首歌曲连起来唱。
h.指名男女对唱。
i.分组对唱。
j.表演唱
四.课外欣赏
1.多媒体播放单簧管《小放牛》。
2.多媒体播放笛子独奏《小放牛》。
3.多媒体播放河北民歌对歌《小放牛》。
4.多媒体播放黄梅调《小放牛》。
5.师生一起欣赏、比较、探讨,领略不同形式下的《小放牛》音乐魅力。
五总结,师生再见
快下课了,让我们一起随放牛娃回家吧!
播放《小放牛》音乐,学生边唱边做着牵牛和骑牛动作或做着吹着笛子状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1、通过歌唱,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形式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创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比较同一曲目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小放牛》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
2、 智育目标:
欣赏《小放牛》并跟录音学唱
3、 素质发展目标:
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及人文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民歌的创作特点以及相关人文知识
教学难点:
熟悉《小放牛》的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
学生活动设计:
听赏音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旧歌《放牛放到小河边》,引出欣赏曲目《小放牛》。
温故而知新
二、欣赏《小放牛》
1.初听,了解歌曲大意。
2.看歌词,聆听,进一步明确歌曲描绘的意境。
3.再听,随录音轻声哼唱。
4.对唱:
随录音,男女对唱。
三、拓展延伸
(播放《小放牛》作为背景音乐)
1.师简单讲解《小放牛》故事梗概。
2.播放同名戏曲《小放牛》。
学生欣赏,在熟悉的旋律处小声哼唱。
3.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简介:
赵州桥
欣赏:
童声合唱《赵州桥》,在熟悉的地方小声哼唱。
4、边听音乐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总结
师: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游历了丰收的苗寨、快乐的雪域高原、美丽的哈尼族村庄、花香四溢的天山脚下——
在祖国的音乐花园中,到处都有快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希望你们像一只只小蜜蜂,去采撷美妙的音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并用明亮的声音欢快地演唱这些歌曲;听赏时,能随乐哼唱双簧管独奏曲《小放牛》的旋律,课堂气氛不错。
《无锡景》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电子琴。
教学过程:
(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四)
一、新课导入
l、欣赏感受,初体江南
学生听着江南的民歌走进课堂。
师生问好。
(师:
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老师弹奏古筝。
弹完后老师提问:
师:
你们知道刚才老师用古筝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
《茉莉花》。
(点击课件)
师:
那它又是哪儿的民歌呢?
生:
江苏民歌。
师:
是的。
老师刚才演奏的正是名扬海内外的我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谁能哼唱几句让我们欣赏一下?
2、听着旋律,跟唱练声
师:
不错!
看来我们的同学对《茉莉花》这首歌还是非常熟悉的。
再来考考你们,你除了知道《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外,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
生:
《拔根芦柴花》、《杨柳青》、《水乡船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姑苏风光》、《紫竹调》、《绣荷包》、《无锡景》……
师:
同学们说得可真多,真不愧是我们江苏人,说到江苏的民歌,大家都是朗朗上口。
俗话说,说得比唱得好!
我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得比说得好(点击课件)!
请看屏幕,根据屏幕上的要求唱出你所听到的旋律。
师:
老师说的果然不错,你们的确唱得比说得好。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你们刚才所说到的诸多江苏民歌中的其中一首--《无锡景》。
(设计意图: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踏出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老师的一段古筝独奏《茉莉花》,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老师所弹奏的优美旋律中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由此引出老师的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引导提问下走进江苏的民歌。
“俗话说,说的比唱的好,老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的比说的好!
”
通过我的这句话引出下面两小段的模唱(选自《无锡景》的前两段旋律),这个过程不仅及时调动了课堂气氛,并且为后面的唱歌教学做了一个铺垫。
)
二、学唱新歌
1、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老师点课件请同学们先欣赏全曲--《无锡景》。
欣赏完后老师提问:
师:
你们说这首曲子美吗?
生:
美。
师:
想不想再听一遍?
生:
想。
师:
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学生欣赏第二遍。
(点击课件)
(设计意图:
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
要唱好歌就要处理好情感的表达,要处理好情感就必须要有生活体验。
因此我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他们欣赏无锡的无限风光,让他们置身于这个都市,去体验无锡的美,感受做为一个江苏人的自豪!
)
2、先唱后识,水到渠成
欣赏完第二遍。
师:
一首好听的歌曲人人都爱唱。
我注意到,刚才在欣赏的时候,有些同学在下面轻声的跟着哼唱,其实你们不必如此拘束、害羞,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唱你们就尽情的唱吧!
学生欣赏第三遍(点击课件)。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边听边跟着音乐哼唱。
师:
我们的同学真的很不简单,我还没教,就已经能听着音乐把歌曲唱出来了。
你们在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
“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
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师:
说得很好。
这样做的确很亲切。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
(点击课件)学生一起朗读歌词。
师:
(点一名学生提问)读了歌词,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
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师:
说得非常正确。
师:
现在,我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熟悉歌谱,如在哼唱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你可以个别举手我来帮你解决。
师:
时间到。
没有同学问我问题啊?
那我来问问你们。
第二行第二小节怎么唱?
师:
(点一个学生唱)你知道这种装饰音有什么用处吗?
生:
“……”(说得不是很正确)
师:
好,那我来告诉你们。
在民歌里这种类似的装饰音很多。
这首歌里的装饰音用的最大好处就是更能表现江南民歌的娇甜软腻。
下面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谱唱一遍。
师:
你们音乐素质的确不错,音准很好。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比赛。
男女生各为一组,自选一段,比比看到底哪一组唱得好!
(设计意图:
新课标关于识谱教学讲道:
“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因此我让学生在沉醉于歌曲旋律中时,一遍遍的让他们听赏歌曲,跟唱歌曲,并及时提醒学生衬词如何唱更好听,如何去找到歌曲所表达的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
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却达到了“似曾相识”但还不十分熟练掌握的状态。
接着我再让他们自主学谱、朗诵歌词、随琴学唱、唱好衬词、再次唱谱。
让学生在学唱歌词和学唱歌谱的相互交替中学会歌曲。
这有利于将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贯穿于学习歌曲的全过程。
)
三、对比欣赏
师:
其实大家唱得都不错!
听你们唱得这么好听,我的嗓子也有点痒了,欢不欢迎我唱一段给你们听啊?
生:
欢迎。
(师唱)。
师:
听了我唱的歌,你们有问题要问老师吗?
生:
老师,您唱的歌曲和我们刚才唱的旋律一样,可是词不一样。
师:
是的。
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是最早最正宗的《无锡景》(点击课件),而我们今大学唱的这首《无锡景》是解放以后重新填写的。
(点击课件)
师:
其实,无锡现在的美景真的是太多了。
除了歌词中提到的……还有……。
我这里有15幅无锡的美景,我们来欣赏一下。
(点击课件)看了这么多美景,你们觉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
已经能为这首歌填写第三份歌词了。
(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回答该问题)
(设计意图: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这些?
我利用了《无锡景》最早版本这一有力的历史见证,并现场演唱,让学生通过欣赏对比,向他们直观的展示了祖国的变化。
在师生互动的问答中,让学生觉得现今无锡的景色真多真美,而这一切美景要由我们来唱出,未来祖国的蓝图要由我们来绘制,而这第三份歌词也要由我们来谱写,-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
四、创作练习,感情升华
师:
是的,这个任务老师现在就交给你们,请你们来做一次词作者,学着《无锡景》这首歌的格式把无锡的美景也来写一写。
(点击课件)
学生分小组创作,老师辅导。
(设计意图: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这个环节里,因为有我在前面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创作有据可查,有本可依,并能在自己作词的过程中体验祖国的变化,感悟自己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是多么的快乐!
)
五、现场表演,评价总结
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适当的中肯的评价。
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
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
总之,本教案在执行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
整节课中,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激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需要老师的智慧与创造。
《 一根竹竿容易弯》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有地方韵味地演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2、能积极参与演唱、听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体会到“众人合伙力量强”的内涵,增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附点与切分节奏及几个旋律大跳部位的准确演唱。
2、歌曲两声部多种形式的声部合作及声音的和谐。
教学重点:
1、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众人合伙力量强”的主题思想。
2、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课前五分钟练习,为唱歌做好准备。
2、 拍手游戏,模仿教师的节奏,分组依次加入,并请同学用一句俗语表达出游戏里所蕴含的道理。
二、欣赏歌曲,感受特点:
1、第一次聆听,初步感受歌曲
师:
播放歌曲提出问题:
歌曲的情绪和演唱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
聆听歌曲,初步感受。
2、再次聆听,了解歌词方言特点
师:
请你找出能表现出湖南地方特色的歌词。
并找一找歌曲中出现最多的音是那些?
生:
讨论交流,共同归纳出湖南歌曲的地方特色。
3、听赏。
何纪光演唱版《一根竹竿容易弯》
师:
有一首歌正唱出了这个道理。
请听《一根竹竿容易弯》。
边听边想:
这是哪里的民歌,你是从哪一点听出来的?
生:
……
师总结:
这是一首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先生演唱的湖南民歌,它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
歌曲内容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多么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处处需要团结合作。
学生了解并认识歌唱家何继光。
师:
找出你喜欢的乐句跟随演唱,看看谁能唱出地方特色。
生:
跟着音乐轻声哼唱自己喜欢的乐句。
4.出示名言:
人心齐,泰山移
三、新课学习
1、听赏与学唱歌曲主旋律
循环播放童声版单声部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播放《一根竹竿容易弯》伴奏音乐。
师:
)学生视唱曲谱(师用键盘伴奏)。
(唱之前出示1234567七个音符)。
师:
(唱完后答)最多的是613,没有47两个音。
师总结:
这首歌曲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由6、1、2、3、5五个音组成,骨干音为6、1、3。
(3)唱单声部歌词。
师:
听,拉拉队在用歌声欢迎我们呢。
快用歌声告诉他们,我们马上就到了。
(A)跟唱歌词。
播放童声版单声部歌曲《一跟竹竿容易弯》。
(B)试唱歌词(师及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师:
快到了,大家把我们的龙虎精神展示出来,一起唱歌来答谢热情的拉拉队吧。
(C)齐唱单声部歌词。
播放《一跟竹竿容易弯》伴奏音乐。
2、学唱第一二乐句的第二声部并练唱这部分合唱
我们来加油!
2/4||:
xoxo|xoxo|xoox|xo:
||
师:
总结出哲理二:
看,本领再强的人也会遇到一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如果没有别人帮助,就会是“猛虎落在平阳地,蛟龙无水困沙滩”。
所以,一大家先来练习加油歌。
(1)学习一二乐句第二声部(生视唱歌词,师击鼓助威)。
(2)练习第一二乐句合唱。
师:
合唱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自评)。
师:
龙舟赛上鼓点起什么作用?
(鼓劲,统一划船节奏。
)
我们的加油声也就是起到鼓点的作用。
(3)练习卡农部分及学唱尾声
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片段。
师:
谁来说说,看了这个片段后有什么感想?
生:
……
师总结出哲理三:
“不怕力小怕孤单,众人合伙金不换。
”所以,只要大家有信心,能团结合作,就一定行。
师:
看,这段音乐河波光粼粼,非常美,我们来唱一唱。
(1)齐唱过渡句及第三乐句(键盘伴奏)。
(2)慢速练习轮唱部分。
师:
真是你追我赶,胜负难分啊。
那只好来一次加时赛了,这次就换一队先出发。
(3)换声部练唱。
(4)学唱尾声。
(A)慢速视唱曲谱(师键盘伴奏),换声部练习。
(B)加入力度处理mp<f。
师:
(师指一生领唱一二句)用你优美的歌声缓解一下大家赛前紧张的心情。
(对大家)我们把船划回起点去。
4、完整试唱整首歌曲(师指挥)
四、展示
(师总指挥,一生敲鼓助威,队长摇旗指挥本队,全体队员各就各位。
)
1、全体表演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用录音机录下学生的演唱。
)
2、分组比赛
(1)男子组。
(2)女子组。
(师如实中肯地评价学生的演唱。
)
3。
儿歌
一根竹竿容易弯,
三屡麻纱扯脱难。
猛虎落在平阳地,
蛟龙无水困沙滩。
不怕力小怕孤单,
众人合伙金不换。
五、拓展
这条神奇的音乐河让我们共享了成功的快乐。
让我们一起在《团结就是力量》歌曲中再一次感受人多力量大的强悍震动吧。
师生齐唱《团结就是力量》
六、小结
师:
希望大家加强合作意识,学习各种有效的合作方法,成为优秀的人才。
(师生道别,在自己演唱的优美歌声中走进教室。
)
板书设计:
一根竹竿容易弯
演唱形式:
齐唱 合唱 轮唱
艺术表现:
强弱得当 你追我赶
《沂蒙山小调》音乐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风格及其体裁
2、 能力目标:
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和其有关的知识点。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四、授课过程:
1、 导入:
欣赏《沂蒙山小调》回答:
哪个地区的民歌?
曲名是什么?
学生回答: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教师总结,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
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安全。
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
《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的。
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当时,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骚扰破坏抗日根据地。
他们还利用当时反动道会门黄沙会与抗日军民对抗。
为扫除抗日障碍,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首和下层会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
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
当时抗大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
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
《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白石屋的一间乱石砌墙、茅草盖顶的简陋民房里创作出来的。
当时歌曲的题目叫《反对黄沙会》,歌词共分8段,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 揭露黄沙会的阴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它、充实它、完善它。
后来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如揭露国民党顽军的“光吃军粮不打仗,一心一意要投降”;揭露汉奸“勾结鬼子来‘扫荡’,奸淫烧杀丧天良”等,给它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
建国以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原作的前两段歌词,第三段改成新词,方成今日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谷子黄,大枣(那个)黄梨(哎)甜又香。
咱们的毛主席(哎)领导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一曲《沂蒙山小调》,唱红了沂蒙山,风靡齐鲁大地,飞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
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因学生没有识谱能力,课堂教学采用跟唱法,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学生一开始不敢唱,教师鼓励。
几遍之后,教师伴奏,学生跟琴唱。
学生对作品比较熟悉,跟唱相对容易,几遍之后就比较熟悉了,能够脱离教师,自行演唱。
.
问题设计:
《沂蒙山小调》属于山歌还是小调?
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山歌 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转悠扬的)
3、 练一练,比一比:
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
比一比的标准:
从曲调演唱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演唱情绪是否符合歌曲的要求。
对优胜的各组采取奖励,奖励方式由学生选择。
4、课堂回扣,延伸拓展:
跟琴演唱,要求声情并茂。
播放歌曲《包楞调》,进一步展现山东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5、小结: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
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
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
请你搜集有关沂蒙山区的风俗人情,开阔自己的视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放牛 最新 苏少版 音乐 三年级 下册 放牛 教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