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docx
- 文档编号:25213418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69.93KB
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docx
《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复习资料重点摘录
一、GSM验收规范部分
5.1.2机架间的电缆
(1)总体要求
机架间电缆的布放符合机房电缆布放设计要求,走线合理整齐,路由清晰,尽量无交
叉、且连接可靠。
整齐美观,转弯处要有弧度,弯曲半径满足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不小于线缆外径
的20倍),且保持一致,使电缆的根部、插头等所受应力最小。
网线插头线序正确,插头与导线接触良好。
QB-G-002-2012
5
电缆的两端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插头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
所有与设备相连的
线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的现象,接头位置不能有受力现象,最好能留出冗余位置后
再走线。
(2)信号线
所有的信号线都要放入走线槽或走线架中;走线应保持其中顺畅,不能有交叉和空中
飞线的现象。
对于有多余长度的连线,也要放入走线槽或走线架中并进行绑扎,不能盘放
在机架内或机架顶上。
(3)射频线
当跳线或馈线需要弯曲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其弯曲曲率半径不能小于表4-1的
规定:
表4-1射频线弯曲半径表
(4)电源线
连到无线机架的电源线要求布放整齐,不能有交叉现象,更不能和其它信号线捆扎在
一起。
直流线与信号线至少在100mm以上;交流电缆与信号线水平隔离应大于200mm。
(5)光纤线
1)布放光纤的规格、路由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光纤布放时应远离电源
电缆、地线。
2)光纤电缆应直放避免弯曲,外层套塑料波纹套管做好相应保护,不得放置在其他
线缆的下方,光纤不得碰触到锋利的边缘;多余尾纤应整齐盘绕于盘纤盒(光纤绕盘)内或
绕成直径大于8cm的圈后固定。
3)未插接的光纤必须盖上保护盖。
4)光纤在机架内布放,可采用蜡线、胶带等不易损伤光纤的材料绑扎;采用线扣绑
扎时,不宜过紧,并剪齐根部且不留拉尖。
5)已布放好的光纤,如暂未使用,光连接器上应安装光纤帽加以保护。
6)光纤两端的标签要求清晰,含义中能够明确反映出设备的相应位置。
(6)地线
对于无线设备地线的安装走线,建议不与电源线捆扎在一起,以提高安全性,交流电
线与信号线和馈线最少距离20cm,以提高设备稳定性,避免信号干扰。
7.1微蜂窝基站设备安装
1、主机安装
(1)安装位置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2)安装位置保证在主机的上、下、左、右方0.5m的范围内、前方1m的范围内没有
其他设备阻挡,以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
(3)安装地点必须预留传输设备的安放位置。
(4)安装位置必须便于接地、布线以及提供交流电源。
(5)主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安装在室内。
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须做防雨、防
晒、防破坏的措施。
(6)对于室内安装的主机,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室内的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
正常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
2、主机固定
(1)主机的固定方式有两种:
挂墙和挂杆固定。
挂墙固定要求墙面平坦光滑;挂杆固
定要求安装杆的直径在60~114mm之间。
(2)主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且垂直、牢固。
如有设备的安装位置
需要变更,必须征得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3)当有两个以上主机设备需要安装时,设备的间距应大于0.5m,并整齐安装在同
一水平线(或垂直线)上。
3、外部电缆连接
微蜂窝的外部电缆主要有PCM线、电源线、地线、外部告警线、扩展线等。
所有电缆
应放入走线槽中,走线应保持其中顺畅,不能有交叉和空中走线的现象。
(1)要求将PCM线接微蜂窝端的接头牢固固定在微蜂窝设备中。
(2)连到主机的电源线不能和其他电缆捆扎在一起。
(3)要求将外部告警线牢固固定在微蜂窝中外部告警接口终端模块中,并且对应位置
正确。
(4)要求将地线通过接地件牢固固定在位于安装底座的接地点处。
(5)要求将扩展线牢固固定在位于机柜正面的扩展线接口处,而且对应位置正确,并
将多余的连线整齐地捆扎在一起所有外部连接电缆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的现象。
4、内部电缆连接
要求整齐、美观,连线的两端的接头接触良好,不得有松动现象。
5、标签
要求所有连线、插头都贴有标签,并注明该连线的起止点和终止点。
7.2.2机柜式BBU设备安装要求
(1)BBU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牢固、无倾斜、无损伤、掉漆的现
象。
(2)BBU设备安装在落地式机柜内时要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并应满足设备的散热需
求。
(3)设备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等于机架高度的3mm。
(4)同一排机架的设备正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偏差不大于3mm;每列设备的列头柜应在
同一水平面上,偏差不大于3mm;室内安装相邻机架时,要求相邻机架紧密靠拢,机架间
缝隙应小于等于3mm。
(5)抗震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要求做抗震加固处理的机架(设备)应有抗震加固
处理,抗震地脚附件齐全,安装正确。
(6)机架和底座连接牢固可靠,机架安装后稳固不动。
(7)机柜或底座(支架)与地面固定膨胀螺栓安装正确牢固,各种绝缘垫、平垫、弹垫
和螺栓螺母安装顺序正确,无垫反现象。
绝缘地脚安装时,必须保证膨胀螺栓与机架之间
绝缘。
(8)有活动地板的机房内安装设备,应有钢质底座,非镀层底座应涂防锈漆,做防腐防
锈处理。
(9)设备安装完毕,设备周边防静电地板安装平整、牢固,底座应与地板紧密相贴。
(10)在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内安装设备,需要增加机柜基座。
(11)对于地势较低机房或容易在机房外形成积水的站点,设备落地安装时应考虑增加
机柜底座。
7.2.3室外型BBU设备安装要求
(1)室外型BBU设备应该安装在具备防尘防水能力的室外型机柜内。
(2)室外型BBU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应满足当地室外工作的环境要求。
如不满足,应有相
应的防护措施。
(3)室外型BBU设备安装在抱杆上时,要求用安装件固定牢固,以便维护。
(4)BBU到UPS的信号线、电源线、地线须套软管,软管接头处做好连接固定。
(5)BBU各进出线接口须做好防水处理。
QB-G-002-2012
15
7.3RRU设备安装
RRU设备在室内安装固定时,可参照7.1小节微蜂窝基站设备安装的要求。
在室外安
装的RRU设备宜遵循以下要求:
1、抱杆安装方式要求
(1)抱杆的加固方式及抱杆的荷载应以土建相关规范和设计为准。
(2)应采用相关设备提供商配置的RRU专用卡具与抱杆进行牢固连接。
(3)设备下沿距楼面最小距离应大于500mm,以便于施工和维护并防止雨水的浸
泡。
(4)当RRU与天线同抱杆安装时,中间应保持不小于300mm的间距,以便于施工和
维护。
(5)对于RRU与天线之间的跳线长度建议不应超过3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到
6m。
(6)当RRU采用-48V直流供电时,电源线的拉远距离应小于100m;采用220V交流
供电时,电源线的拉远距离应小于300m。
(7)设备的防雷接地系统应满足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
范》要求。
(8)对于各种外部接线端子均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2、塔上安装方式要求
(1)塔身及平台的强度要求应满足土建结构、铁塔塔身核算的荷载要求。
(2)RRU设备安装时,可采用直接安装于塔顶平台的护栏上的方式,也可采用在塔
身、塔身支柱或平台上加装抱杆的方式,设备可安装于新增抱杆上。
(3)新增抱杆的选用应以土建相关规范和工程设计为准。
(4)其它安装要求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
3、通信杆(含美化通信杆)上安装方式要求
(1)杆体及平台的强度要求应满足土建结构、杆体核算的荷载要求。
(2)设备安装时,可采用直接安装于通信杆平台的护栏上的方式。
对于美化通信杆,
可采用在杆体上加装抱杆的方式,设备可安装于新增抱杆上。
(3)新增抱杆的选用应以土建相关规范和工程设计为准。
(4)其它安装要求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
4、增高架安装方式要求
(1)增高架的强度要求应满足土建结构核算的荷载要求。
(2)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设备应固定于增高架的垂直支柱上,安装方式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
(4)设备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施工和维护,且与天线间馈线距离应小于5m。
(5)设备下沿与楼面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00mm。
(6)如增高架或拉线塔的塔身支柱上无法进行设备安装固定,可采用在塔身支柱上加
装支杆及抱杆的方式,设备安装于新增抱杆上。
5、其它安装要求与抱杆安装方式相同。
7.4RRU光纤、直流电源线室外部分安装要求
(1)RRU的直流电源线、光纤及其接头等室外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套金属波纹管,各
QB-G-002-2012
16
接头做好有防水、防潮、防鼠处理;电缆经过的孔洞要进行密封。
(2)基站室外布放的光缆需加装PVC套管保护;电源线建议套防火PVC管,在条件允许
情况下采用盖式走线槽形式铺放馈线;电源线和光缆可以共用PVC管一起布放,而与馈线
应分开走线。
(3)户外走线不要沿着避雷带走线,且走线时应避免架空飞线。
7.5RRU供电模式
RRU供电方案可分为-48V集中供电、-48V本地直流供电以及~220V逆变器远供。
工
程实施中,应根据现场条件,结合RRU功耗、RRU数量、RRU与BBU安装距离、电源设
备装机位置、线缆敷设难易程度等情况,确定RRU供电方案。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时,用标配的供电电缆从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
为其供电。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且≤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三种供电
方式:
(1)使用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标配的供电电缆不能满足电压降的要
求时,可加粗供电电缆线径;
(2)线缆数量较多或敷设路由困难时,就近为RRU单独配置小型-48直流电源系统设
备;
(3)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接经-48V/~
220V逆变器逆变后的交流电源为RRU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工作方式。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两种供电方式:
(1)宜单独采用-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为RRU配置小型-48直流电源系统设备;
(2)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接经-48V/~
220V逆变器逆变后的交流电源为RRU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工作方式。
7.6RRU的电源防雷要求
RRU的电源防雷可参考如下要求:
(1)拉远端在抱杆上的交流供电RRU,内置~220V/-48V整流模块,需提供最大通流容
量15kA的内置防雷设备;在交流电源进入RRU之前需要提供SPD防雷,采用最大通流容
量不小于100kA的限压型SPD。
(2)RRU的交流供电线路上应串联一个保护开关,开关的通流量宜大于10A。
(3)RRU采用直流供电的电源线,其室外部分宜按照室外馈线的标准进行接地处理。
(4)电源线应该直接连接到RRU维护腔的电源接线端子。
(5)进入RRU的电源线应做好防水处理。
(6)直流RRU上塔安装时,如果电源线是屏蔽线,应将屏蔽电缆剥皮露出屏蔽层,通过
RRU上的压线端子进行接地;电源线室外部分宜按照室外馈线的标准进行接地处理。
(7)上塔安装的RRU如果为直流供电,则RRU本身应提供C级防雷的能力。
(8)上塔安装的RRU如果为交流供电,则交流电源在输入RRU之前应有空气开关保
护。
(9)上塔安装的交流RRU的电源输入空开与RRU之间应有最大通流容量不小于100kA
的SPD进行B级(CLASSI级)防雷,满足YD5098-2005的要求。
(10)交流RRU本身交流电源输入口应可以提供一个C级防雷的能力。
8.2设备性能指标检查
(1)发射机功率
利用相关仪表(如频谱仪、综测仪、功率计等)测量所得的发射机输出功率应与设计相
符。
(2)通话测试
在基站目标覆盖区域内,通过CQT测试、DT测试等方法对基站每个载波进行通话测
试,验证基站的可接入率、无线接通率、掉话率等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基站的上、下行
接收电平值及质量符合相应厂家的设备要求,基站自环通话测试没有出现单通现象。
(3)切换功能
要求基站能实现不同种类的切换:
同BSC不同小区间的切换、不同BSC间的小区切换、
不同MSC间的小区切换等。
在基站目标覆盖区域内,通过CQT测试、DT测试等方法验证
基站的切换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4)干扰检查
上行干扰>-100dBm时,要求利用频谱测试仪、互调测试仪等测试仪表检查本基站覆盖
范围内有无明显的频率干扰,并进行干扰排除。
(5)设备运行状态
要求通过本地终端检查各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6)其他要求
在对同站原有通信系统进行天馈改造、主设备共享时,需要对被改造系统进行驻波比、
告警、性能等测试。
在建站区域已有TD-SCDMA、TD-LTE网络,应配置必要的系统间互
操作参数。
8.3基站性能测试指标要求
8.3.1可接入率
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在20秒内移动台均可接入网络。
8.3.2无线接通率
同一移动网内的本地呼叫:
无线接通率≥90%;
同一移动网内的国内长途呼叫:
无线接通率≥85%;
两个或多个移动网间呼叫,或移动与固定网间呼叫:
无线接通率≥80%。
无线接通率=SDCCH分配成功率*TCH分配成功率。
对无线接通率的考核在忙时统计。
QB-G-002-2012
19
8.3.3通话中断率(掉话率)
掉话率≤5%。
掉话率指在用户通话过程中,出现掉话的概率。
8.3.4切换成功率
切换成功率≥90%。
切换成功率指用户切换成功的次数与尝试切换的总次数之比。
9机房监控及告警
9.1设备监控
新建独立宏蜂窝基站应配置1套一体化数据采集器(含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对基站
内的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蓄电池组、UPS、空调机等进行监控。
1、开关电源
遥测点:
单相输入电压、单相输出电流、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出电流、输入频率、
输出总线电压、模块单体输出电流、总负载电流、蓄电池电流。
遥信点:
模块单体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模块单体故障/正常;系统状态(均
/浮充/测试)、系统故障/正常、一次下电开关状态、监控模块故障、主要分路熔丝/开关故
障。
遥调点:
均充/浮充电压设置、限流设置。
遥控点:
模块开/关机、均/浮充、电池管理。
2、空调设备
遥测点:
温度。
遥信点:
空调工作状态、工作模式(通风/制冷/加热/除湿)。
遥调点:
温度设置。
遥控点:
空调开/关机。
3、不间断电源(UPS)
遥测点:
单相输入电压、单相输出电流、三相输入电压、蓄电池组电压、三相输出电
压、三相输出电流、输出频率。
遥信点:
故障告警。
4、交流配电箱(屏)
遥测点:
单相输入电压、单相输出电流、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入电流、功率因数、
频率、有功功率、电度。
遥信点:
开关状态、市电状态。
5、蓄电池组
遥测点:
蓄电池组总电压。
6、天线安装要求
(1)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其支撑杆上,其高度和位置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天线与跳线的接头应作防水处理。
(3)对于全向天线,要求天线与铁塔塔身之间距离不小于2m;对于定向天线,要求不小
于0.5m。
(4)对于采用空间分集接收方式的天线系统,其分集接收距离必须符合表10-1要求。
(5)天线的指向和俯仰角
对于全向型天线,要求垂直安装;对于方向型天线,其指向和俯仰角要符合设计文件
的规定。
(6)天线的安装环境
天线的主瓣方向附近应无金属物件或楼房阻挡。
(7)天线的支撑件
要求楼面负荷满足要求。
铁塔、铁杆、天线横担结实牢固,铁杆要垂直,横担要水
平。
所有的铁件材料都应作防氧化处理。
10.1.5合路器安装要求
(1)合路器规格、型号、安装方式、固定方式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合路器的安装如
需要变更,必须征得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2)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固定,并且垂直、牢固,不允许悬空放置,如特殊情
况需室外放置,必须做好防水处理。
(3)接头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两端应固定牢固。
(4)固定位置要便于安装、检查、维护和散热,防止强电、强磁、强腐蚀的干扰。
(5)器件严禁接触液体,并防止端口进入灰尘。
(6)器件安装时,对于空置的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
10.2.1室外馈线布放要求
(1)在基站机房和天线支撑杆或铁塔之间,要安装有室外走线梯;走线梯要作防氧化处
理,底座要用水泥封堵。
(2)馈线的布放要求整齐、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等情况出现。
(3)馈线和室外跳线的接头要接触良好并作防水处理,在馈线从馈线口进入机房之前,
必须有一个“滴水弯”,“滴水弯”进机房前预留10cm左右,以防止雨水沿着馈线渗进机
房。
(4)室外跳线要求沿着天线支撑件固定。
并且要求馈线的布放长度适当,以避免室外跳
QB-G-002-2012
24
线形成多余的弯曲。
(5)每根馈线在室内和室外都要有标签,注明此馈线的收、发属性以及其所属的小区和
编号。
(6)馈线夹用于固定馈线于走线梯上,使馈线走线整齐美观。
(7)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10倍,不得重复弯曲。
(8)馈线接头制作规范,无松动。
馈线头的安装应采用力矩扳手,力矩在0.7N*m~
1.7N*m。
(9)馈线无明显的折、拧现象,馈管无裸露铜皮。
(10)馈线布放不得交叉,要求行、列整齐、平直,弯曲度一致。
(11)馈线布放时,馈线卡子间距不大于0.9m,要求间距相同。
(12)安装后的馈线固定夹间距应均匀,方向应一致,固定夹应牢固安装不松动。
(13)馈线入室时,馈线窗缝隙使用防火泥良好密封。
(14)馈线自楼顶沿墙壁入室若使用下线梯,则下线梯应接地。
10.2.2室外馈线接地
(1)室外馈线接地应先去除接地点氧化层,每根接地端子单独压接牢固,并使用防锈漆
或黄油对焊接点做防腐防锈处理。
馈线接地线不够长时,严禁续接,接地端子应有防腐处
理。
(2)馈线的接地线要求顺着馈线下行的方向,不允许出现“回流”现象;与馈线夹角以不
大于15°为宜。
(3)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室外部分馈线在20m-60m以内至少应有三处接地:
离开天线
平台后1m范围内;离开塔体引至室外走线架前1m范围内;馈线离馈线窗外1m范围内各
一次。
(4)如铁塔高度超过60m,馈线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5)天线安装在建筑屋顶抱杆并在建筑物屋顶上布放馈线时,从馈线离开塔顶放大器
TMB1m处、馈线离开楼顶平台前1m处、馈线离馈线窗外1m范围内三点接地。
(6)当馈线较短时,可采用一点或两点接地,原则是:
馈线长度小于5m时采用一点接
地,馈线长度小于20m,大于5m时,可采用两点接地,其他要求不少于三点接地。
(7)若馈线离开铁塔或抱杆后,在楼顶或走线架上布放一段距离后再入室,且这段距离
超过20m时,此时应在楼顶或走线架上每隔20m加一避雷接地夹。
(8)馈线地线必须与接地排或塔体良好接地,不得悬空不接;在不具备接地铜排的铁塔
上,可以使馈线接地端子和塔放的接地端子分散固定在塔体上,每固定点不得超过两个端
子,同时要打磨固定点,去掉镀漆层,做到可靠连接。
(9)所有室外馈线接地卡处均应按规范正确作防水密封处理。
(10)避雷针或与避雷针有电气连接的金属抱杆,应采用直径不小于95mm
2,多股铜导
线或40×4mm的镀锌扁钢可靠接地,严禁采用铝线。
(11)镀锌扁钢接地时,推荐搭接长度不小于2倍扁钢宽度且三面围焊,以确保搭接电阻
小于0.1Ω。
(12)避雷针与天馈抱杆绝缘安装时,两者在楼顶避雷带上的接地点相距5m以上。
(13)塔顶放大器应与抱杆安装牢固,并作可靠的电气连接。
(14)防雷箱的保护地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
2的多股铜线接到接地铜排。
QB-G-002-2012
25
(15)采用钢管时,钢管间的接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时中间不可使用绝缘措施,以确
保钢管之间的可靠连接(两管间接触电阻<1Ω)。
(16)户外天馈线﹑交流线和信号线(直流线)尽量分开布线,分别进入机房。
(17)建筑物有避雷带时,直接将避雷针引下线焊接在避雷带上;无避雷带时,将引下
线连接到新做的地网上。
铁塔安装时,铁塔应该可靠接地。
(18)从避雷针顶端至支架底座引下线的总阻值≤1.5Ω。
(19)室外不适合做接地铜排,容易丢失,建议采用接地扁铁与馈线接地相连。
(20)若室外采用接地铜排,室内外接地铜排不可直接相连。
(21)若室外采用接地铜排,室外铜排应单独接入地网,不可串连接地,且各接地地下
引接点应相距5m以上。
(22)室外地排采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
2的多股铜线或40×4mm的镀锌扁钢可靠接地。
(23)室外走线架每隔20m左右应接地一次,接地铜线线径不小于35mm
2。
(24)所有的室外金属体连接处必须有良好的防腐防锈处理。
11.1设备标识要求
(1)设备应标注清楚各设备名称、编号。
(2)设备内部和设备之间的所有连线、插头应贴有标签,并注明该连线的起始点和终止
点,不能有手写标签。
(3)所有电缆和告警线应贴有线缆名称标签,除地线外其余要注明该连线的去向。
对于
每对告警线所代表的告警内容,要注明在控制箱盖板背后的标签纸上。
(4)所有的开关应注明所供电的设备、机柜。
(5)电源电缆应注明正负极性,交流单元应有危险指示。
(6)所有天线应有标签,注明此天线所属扇区,天线收发情况,是第几副天线。
(7)每根馈线在室内和室外应有标签,注明此馈线的收发情况及所属的扇区和编号。
11.2.3标签粘贴、固定的原则
(1)设备的标签应贴在指定位置或设备正面醒目位置以便维护。
(2)所有线的线段两端都应贴上标签;为了方便维护,所有线应在以下部位贴标签:
1)室内所有下跳线靠机架顶侧;
2)红、蓝电源线在机架顶和直流电源侧及黄绿接地线靠机架顶侧和机房地排侧;
3)传输线靠机架顶侧和传输设备出线侧(DDF架、传输设备、微波设备等);
4)室外上跳线靠天线侧和塔放侧;5)外部告警线缆两侧。
(3)为美观起见,同一设备上的标签高度或水平度应尽量一致,以求维护方便、位置醒
目和查找方便。
(4)横向标签正面看文字是从左到右,垂直标签从正面看文字是从下往上。
二、施工安全部分
1总则
1.1目的
为了全面落实公司对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统一和规范施工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确化,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特制订《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网优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1.2应用范围
本规范是阐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行为要求的文件,具有强制性,各合作单位和全体施工人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复习资料 重点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