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5207743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31KB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docx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精品资料】
最新人教版同步课内知识巩固练习
本资料为Word精排版,可以自主下载打印使用,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课内知识!
同步练习
(1)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
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
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
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二、阅读
(一)
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4.填空:
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
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
为什么?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二)
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9.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10.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1.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2.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
“俗士”是什么人?
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13.具体描写“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5.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参考答案:
一、1.
(1)全
(2)这,在此意为“那” (3)只有 (4)罢了 (5)名词作动词,客居,作客 (6)等到 (7)哪 还
2.
(1)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3.
4.略
5.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6.
(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7.不多余。
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
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8.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二、9.A
10.
(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2)绿柳如烟,桃花似雾,一片浓艳,长达二十多里。
(3)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语形容。
11.春景:
今岁春雪甚盛……尤为奇观,由断桥至苏堤……艳冶极矣。
月景:
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
12.“此乐”指游湖赏景的乐趣。
“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禄而没有雅兴的人。
作者用这句话结尾,是为了抒写自己游湖赏景的乐趣和体会,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愤世嫉俗的感情。
13.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ɡ)末下,始极其浓媚
14.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
15.略
同步练习
(2)
一、填空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①,。
②,。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哪能
是日更定全
余拿一小船一道
上下一白完了,结束
长堤一痕消失
焉得更有此人撑,划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到亭上,,。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号,又号,(朝)人。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3.补全文中空白。
参考答案:
一、①“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
三、①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②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
③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④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
四、1.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石公 陶庵 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
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
如: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3.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同步练习(3)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
③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
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写作
14.题目:
雪后美景
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ɡēnɡ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⑤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
(一)4.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 客 客 于 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三、14.(略)
湖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拥毳衣炉火()________
2.雾凇沆砀()________
二、填空
《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
作品有《》、《》。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________,________!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翻译句子: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二)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突兀()如颊()目酣神醉()丁酉()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突兀层崖中()
(2)山色如娥()
(3)已不觉目酣神醉()(4)余游西湖始此()
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
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1.cuì,鸟兽的细毛。
2.hàng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二、陶庵梦忆;张岱;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三、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
(一)1.
(1)焉:
哪里;更:
还
(2)强:
痛快;白:
指酒杯2.(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3.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二)1.wùjiáhānyǒu2.
(1)高耸的样子
(2)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3)喝足了酒(4)从这一次开始3.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4.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9 湖心亭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