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5203877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04.15KB
测量方案.docx
《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方案
*******************)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五年四月
目录
一、测量准备1
二、建立坐标和高程控制网2
三、轴线的定位及标定3
四、标高传递及控制6
五、施工抄平放线7
六、标桩的埋设8
七、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10
八、沉降观测14
九、仪器的保养和使用制度19
一、测量准备
1.1学习与审核图纸:
在掌握总图的情况后学习建筑施工图,以便对建筑物的平、立、剖面的形状、尺寸、构造有全面的了解。
1.2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1.2.1临设工程的布置,要与各方协调一致,选好点位,防止事后相互干扰,以保证控制网中主要点位能长期、稳定保留。
1.2.2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和工程进度安排,明确施工放线的先后顺序、时间要求及测量放线人员的安排。
1.3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放线方案。
1.4测量仪器的检定、检校: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必须根据《计量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送当地计量器具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5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1.6测量仪器
主要测量仪器一览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全站仪
徕卡TS11
1台
控制点的定位、检测以及建筑物整体位移、垂直度的控制
GPS
南方测绘S86
2台
用于点位、轴线、标高的复核
水准仪
苏一光DSZ3
1台
各楼层高程的引测和检测
激光铅直仪
JDA-95A
1台
楼层控制点引测
电子水准仪
天宝DINI03
1台
沉降观测
经纬仪
苏光J2
1台
轴线放样及配合铅直仪作控制点引测
钢尺
50m
10把
量距及配合水准仪引测高程
二、建立坐标和高程控制网
2.1在施工现场中,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已确定无误的基点,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测量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程程序进行,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2.2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网,控制点按照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设定与上级控制网联测,进行严密的测量平差。
2.3在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点坐标,设置轴线控制点,以主轴线两端设点,坐标点设置要通视平回,要离施工现场有一定距离,不易碰动的地方为宜。
轴线控制点因施工需要,设置于四周混凝土地面上。
设置牢固而不易破坏的标志,作为测量点,并根据与坐标控制网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点坐标,以利定位在自然或人为碰动移位时,能及时复核,及时发现问题,以免对工程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规划控制点,采用GPS进行精确校核,考虑到桩基施工时将破坏控制点,故将各点移位于施工平面之外,并做好有效保护,以备今后规划部门查验,对校核及移位情况书面报测量中心、监理单位,经校核后签字备查。
2.4水准控制网
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坐标及高程)引测至现场轴线定位桩上,并用GPS进行复核,组成一个水准控制网。
三、轴线的定位及标定
3.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根据设计给定的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桩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
3.1.1确认和检测定位依据:
本工程的定位依据是坐标点,在定位前,应会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及规划部门到现场当面交桩,再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校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3.1.2主轴线的测设:
主轴线是建筑物细部放样的依据,施工前,应在建筑场地测设主轴线,主轴线上的点数不得少于3个。
3.2基础放线
根据场地上各建筑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首先将房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定于地上,并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标志。
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再根据建筑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
然后检查房屋轴线的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度的1/2000。
3.3龙门板的设置
施工开槽时,轴线桩要被挖除,一般在基槽外一定距离外钉设龙门板,钉设龙门板的步骤和要求如下:
3.3.1在建筑物四角与内纵、横墙两端基槽开挖边线以外1~1.5米处钉设龙门桩,龙门桩要钉得竖直、牢固,木桩侧面与基槽平行。
3.3.2根据建筑场地水准点,在每个龙门桩上测设±0.000标高线。
3.3.3沿龙门桩上测设的高程线钉设龙门板,龙门板顶面的标高在同一水平面上。
龙门板标高测定允许偏差为±5mm。
3.3.4根据轴线桩,用经纬仪将墙、柱的轴线投到龙门板顶面上,并钉小钉标明,称为轴线钉,投点允许偏差为±5mm。
3.3.5用钢尺沿龙门板顶面检查轴线钉间距,其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2000。
经验核合格后,以轴线钉为准,将墙宽、基槽宽标在龙门板上,再根据基槽上口宽度拉线撒出基槽开挖灰线。
3.4引桩(轴线控制桩)的测设
由于龙门板需用较多的木料,而且占用场地,使用机械挖槽时龙门板更不易保存。
因此可采用在基槽外各轴线的延长线上测设引桩的方法,作为开槽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轴线位置的依据。
引桩一般钉在基槽开挖边线2~4米的地方,为便于向上投点,应在较远的地方测定,如附近有固定建筑物,则将轴线投测在建筑物或工地围墙上。
3.5轴线投测
3.5.1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
然后在楼板预留观察口处用接收靶接收。
接收靶示意图
3.5.2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
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3.5.3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放线。
3.5.4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
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
四、标高传递及控制
±0.00以上标高,主要用钢尺沿墙柱、塔吊向上引测,每层至少要有四个以上的向上引测点,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是:
4.1先用水准仪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引测±0.000平水线,定点控制后再向引测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测±0.000以上500mm标高。
4.2用钢尺沿垂直方向,向上测量出施工层,测出每层楼面上500mm的水平标高线,各层的标高线由多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4.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应在±5mm以内,在各层找平时,视两条水平线作校核。
4.4标高施测时的要点:
前后视距离必须等长或侧等长;钢尺使用前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测;仪器严禁在高温、暴晒情况下工作。
4.5各施工段之间的相互标高要经常进行闭合。
五、施工抄平放线
5.1根据基础平面图及大样图,按建筑物的轴线定位,连结相应的轴线,计算开挖放坡坡度,定出开挖边线位置。
5.2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水平桩或轴线桩上,并画标高标记。
5.3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底开挖宽度应通线校核,坑底深度应经水平标高校核无误后,并把轴线和标高引移到基坑边,在基坑中设置轴线、底板边线及高程标记。
并在垫层面上放出(弹墨线)结构平面尺寸。
基坑外向基坑内的标高引测如所示。
基坑外向基坑内的标高引测
5.4基础模板完成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校核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在模板周边放出基础面的标高线,并用钉子标示(在竖向钢筋上用红漆油标示),柱的轴线和边线标记,应延长线引至基坑边线外,方便施工复核。
5.5基础施工完成后,把轴线引测至基础面,并按施工图放出有关柱等截面尺寸线,预留孔洞、管道、埋件等应按施工图纸在相应的位置上放出有关的标示(包括标高和截面等几何尺寸)。
六、标桩的埋设
施工控制测量的最终成果,必须在地面上精确的固定下来,因而必须埋设稳定牢固的标桩,这也是施工控制测量中的主要工作之一。
6.1平面控制点标桩
6.1.1平面控制点的标桩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永久性标桩的埋设应考虑到在施工和生产中能长期保存,不致发生下沉和位移。
标桩的埋深不得浅于0.5m。
标桩顶面以高于地面设计高程0.3m为宜。
临时性标桩一般以木桩为主,也有采用铁桩和金属管段等。
其规格和打入地下的深度依地区条件而定。
木桩打入土中之后,应将桩顶锯平。
为了保证桩位稳定,可将桩四周浮土挖去,以混凝土将木桩包固。
6.1.2轴线网、方格网,由于轴线网、方格网控制测量工作,都必须进行点位的归化改正或调整,因此标桩型式与三角点、导线点有所不同。
在标桩的顶部安放一块10cm×10cm的钢板,钢板下面焊有锚固钩,然后将其埋固于桩身混凝土之中,以便作为调整点位使用。
在标板上最后标定点位时,在钢板上钻一直径为1~2mn的小孔,通过中心画一十字线。
这两种类型的标桩可以挖坑就地浇灌。
6.1.3标桩型式
6.1.4三角点和导线点采用下图(专用水准点)所示型式的标桩。
用直径30mm以上的粗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划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钩形,将其浇灌于混凝土之中。
桩顶尺寸为15cm×15cm,桩底尺寸与埋设深度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6.1.5对于测量标桩,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受到毁坏。
如在标桩四周打入保护桩,在上面围绕铁丝。
6.2水准点标桩
6.2.1标桩埋设
水准点标桩的埋深和标桩的尺寸及型式,根据水准点等级、地质和气候等条件决定。
但Ⅲ等水准点的埋深不得浅于1.5m,Ⅳ等水准点不得浅于0.8m,水准基点不得浅于2m。
埋深均以天然土计,垫层与松土除外。
水准基点与专用水准标桩均需保护。
6.2.2水准点标桩形式
(1)专用水准点埋设如图所示。
其制作方法与三角点或导线点相似。
用直径30mm以上的粗钢筋,上端磨成半圆形,下端弯成钩形,将其埋固于混凝土之中。
这种型式水准点可先预制然后埋设,亦可在现场挖坑浇灌。
最后在标桩上部放置一预制防护井圈,上加保护盖。
专用水准点用于Ⅲ等水准。
(2)以平面控制点代替水准点一般施工经常使用的水准点,可附设于平面控制点上。
在标桩附近埋设一圆头铆钉作为水准标点。
七、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
7.1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7.2梁板的放样
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0.50m线,不得漏弹,再据此线向上引出梁、板底、模板线。
梁板的放样
7.3门窗洞口的放样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7.4楼梯踏步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如图示:
楼梯踏步的放样
7.5弧形梁的放样
7.5.1本工程中宿舍楼的弧形梁采用坐标计算法进行施工放样,将计算结果最终列成表格,供放线人员使用,因此,实际现场施工放线工作比较简单,现举例加以叙述说明。
7.5.2假设弧形梁Y轴方向弦长81m,圆弧半径为65m圆弧作直角坐标系图。
计算步骤:
(1)沿纵向画出中心线,作为直角坐标的Y轴,经圆弧的圆心O作直角坐标的X轴线。
(2)在纵向沿Y轴线向两侧分,每隔8.1m(该数值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画若干平行线。
(3)圆弧曲线弦长为81m,圆弧半径为65m,每8.1m一道的纵向线将弦长作了十等分,每一纵向线与弦的交点为1、2、3、4、5,与圆弧曲线的交点为1’、2’、3’、4’。
(4)从1’、2’、3’、4’各点分别向Y轴线作垂线,得交点a,b,c,d各点,并都可以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a1’O、b21’O、c3’O、d4’O。
(5)在直角三角形a1’O中
m
用同样方法可求得
m
m
m
m
由于Y轴线是纵向中心线,所以只需计算一半就可以了。
(6)计算1、2、3、4点的矢高值:
m
m
m
m
m
根据对称关系,只需计算一半。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列成相应表格供施工放线人员使用。
实际放线步骤:
(1)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尺寸,先弹出曲线的弦——即整个放线中的矢高基准线。
(2)弹出纵向中心线,并向两侧每隔8.1m弹出5道(两边共10道)纵向平行线。
(3)根据计算所得数值,由矢高基准线开始向前逐一量取各点。
此例只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纵向平行线间距及道数要根据情况具体划分。
八、沉降观测
8.1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
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8.2沉降基准点布设
8.2.1布点原则
(1)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2)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新建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15米:
①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②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③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本工程计划先做10个水准点,测定时将10个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组成闭合导线进行观测,水准点的预埋和观测精度严格按4等水准要求执行。
BM点设置见沉降观测基准点设置大样图。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埋设
8.2.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布点原则
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②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③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④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⑤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等等。
(2)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和实际情况,观测点实际位置和数量会同设计单位共同确定。
(3)埋设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
埋设时用φ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
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
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沉降观测点设置大样
8.3观测方法
8.3.1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选用天宝DINI03数字式精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度高,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
(2)自动化程度高,该仪器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
它取代了观测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
8.3.2基本规定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8.3.3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附表3.2-2要求进行。
8.4数据记录及处理
采用天宝DINI03仪器的平差程序自动进行平差计算,减少人为误差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8.5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
8.5.1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8.5.2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8.5.3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
8.5.4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8.6观测周期
8.6.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8.6.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
(1)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
(2)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
(3)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4)施工期间因故暂停施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
8.6.3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1)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2)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3)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4)交工前观测一次。
8.6.4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决定观测次数。
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8.7沉降资料的提交
8.7.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8.7.2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8.7.3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九、仪器的保养和使用制度
9.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
9.2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测量检定证书,仪器并实行每半月一次自检。
9.3仪器使用完毕必须进行擦试干净,并填写使用情况记录。
9.4仪器运车前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9.5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