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docx
- 文档编号:25200828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63MB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docx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
00出发,左侧靠窗B.8:
00出发,右侧靠窗
C.10:
00出发,左侧靠窗D.12:
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2018·新课标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资料,回答5—6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
5.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2018·北京卷)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
6.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2018·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B.5月~9月
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
(2018·江苏卷)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
8.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2018·新课标Ⅲ卷)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4分)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0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2017•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2017•北京卷)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第
(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10分)
图17
(2017•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
(2017•江苏卷)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图10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B.乙C.丙D.丁
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2016年高考题】
(2016•江苏卷)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图3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
(2016•江苏卷)图6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北京时间8点B.北京时间11点
C.北京时间14点D.北京时间17点
12.图示5个城市中
A.有4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有4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有3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2016•天津卷)13.(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
(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7、8图。
7.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8.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2016•北京卷)图2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读图,回答第3题。
3.该日20时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B.
C.
D.
(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9、10题。
9.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于⑩
10.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2016•新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6分)
(2016•上海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
读图回答问题。
(14分)
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1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原卷版 专题 02 地球 大气 三年 高考 地理试题 分项版 解析 原卷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