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docx
- 文档编号:25196097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10KB
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docx
《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
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
坛庙
後土廟。
在縣治西南,明正統七年,游仙宮提點李志源建。
社稷壇。
在縣治西北里許,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
正統八年,知縣郭敏重建,久廢。
先農壇,在縣治東北邑厲壇東里許,清雍正四年奉詔建,道光間圮,今遺址尚存。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西南二里許,明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
正統八年,知縣郭敏重建,久廢。
邑厲壇。
在縣治東北里許,明洪武八年,知縣賈則智建,郭敏、張惟重修,久廢。
旗
纛(dao)廟。
舊在縣治東演武廳後,清初廢。
火德廟。
在南城門上,清知縣石可章、沈鎬茅、方廉邑人劉子道等先後修,民國二十年廢,今遺址尚存。
真武廟,有二,一名北極,一名玄帝。
一在城內關帝廟東,金大定初建,明永樂二年,知縣李泰重修。
一在北門外,明嘉靖八年,邑人張理建。
民國20年廢。
三官廟。
有三,一在舊城隍廟後,一在遊仙宮內,一在南關西街,民國二十年俱廢。
八臘廟。
在縣治西五里之馬山埠,明成化十五年,參政邢表檄建。
清邑人李韟(同“皋”)、知縣費元衡重修。
民國二十年廢。
東嶽廟。
一稱天齊廟,在遊仙宮內,元元貞元年,縣尹王能建,清咸豐十一年,邑人劉振甲重修,民國二十年廢。
遊仙宮。
在縣署西南,金皇統間建,元至正十七年,明洪武二十四年重修。
中爲三清殿,左右爲三官、真武殿,後爲玉皇殿,前爲龍虎殿,又前爲大門,民國二十年廢。
城隍廟。
在縣署東。
洪武二年,縣丞陳建建,中正殿三楹,左右耳房各如之,正殿前爲左右廊,廊前爲馬殿,五楹,殿西爲旌揚祠,又西爲客廳,廳前爲陳公祠,後爲花園,殿前左側爲室三楹,又前爲福謙門,其左側爲感應門,門南爲孤魂所,所東爲戲樓,右側爲廟戶室,前爲重門,又前爲牌樓,牌樓前爲大門,嘉靖九年,邑人趙淇等,萬曆三十一年知縣蔡蘿齊重修。
清知縣張可立,鍾賡起、瑞森暨荆培蕙、刘玑等又重修。
民国十八年废。
马神庙。
在縣治西藥王廟右。
清道光九年,邑人董育昕等重建。
民國二十年廢。
文廟。
舊在縣治西南,唐會昌年間創建。
(其遺址在現在的城廂衛生院)大德三年,縣尹王革奉詔重修,六年,縣尹程珪並建師生講授宅舍。
元末又毀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賈則智,縣丞陳奎仍元之舊而增葺之,嗣後相繼不廢。
至嘉靖34年,牛木山乃大撤腐朽,彌加修飾,萬曆九年,程時建繼之,山木建者:
先師殿五楹。
即今大成殿也,左右爲東西庑,各十一楹。
前为戟门,即今大成门也,左右为神厨、神库,各四楹,又前为櫺(ling)星门,门之前为泮池,泮池前为大成门,即今额为“圣庙”者也。
先师殿后为明伦堂,六楹,东时习斋,西日新斋,堂后为敬一亭,东为馔堂,西为馔厨,外儒学门。
其前山木建者:
启圣祠,在先师殿西南(宋大中祥符四年,封孔子父为齐国公。
庆历八年,诏于圣殿后立庙。
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启圣王,立启圣祠。
明嘉靖9年,去王封,清雍正元年,易崇圣,后追封五代皆王爵,合祀一祠)嘉靖十三年知縣周大桂也。
後山木建者,名宦祠三楹,在先師殿東北。
鄉賢祠三楹,在戟門前西南,萬曆九年知縣程時建也。
萬世宗師坊,在先師廟壁之南,萬曆二十一年邑人孫旬等也。
尊經閣,在敬一亭後,萬曆40年,知縣文翔鳳也。
忠義孝悌祠,三楹,在名宦祠後(清雍正二年,詔於先師廟內建),清雍正知縣莊錕也。
其或重修,則萬曆44年知縣賀自鏡、清康熙40年趙光榮也。
其或專修先師殿,則崇禎年間,邑人左懋第捐銀百兩。
康熙9年,教諭劉偉、知縣萬邦維捐俸,48年知縣李昌,乾隆10年王業岦(li)。
19年陳
(音nao),嘉慶9年王恩注,吳端明,道光30年張涵,凌泰盤。
光緒7年嚴品鈁。
宣統元年朱槐之。
啓聖祠,則清順治13年,知縣張可立也,戟門,則崇禎年間,邑人宋應亨捐資。
順治2年,知縣石可章,康熙4年訓導李華蔚,乾隆10年知縣王業岦也。
櫺星门,則清嘉慶12年,知縣宋宥寬。
泮池,則康熙四年,教諭張嚴。
敬一亭,則順治18知縣鄒知新捐20兩。
久圮。
名宦祠,則康熙19年知縣吳瑾捐俸也。
其或改移,則萬曆初,廢泮東書院爲教諭廨。
而徙啓聖祠於先師殿後,舊明倫堂故址也,至民國十七年爲土寇及刘军占据,遂多为残毁。
22年军退,未遑修葺。
关帝庙。
有2,一在旧城隍廟東,明永樂17年,縣丞馬貴建,邑人唐有褚、祝太、初理仁等重修。
一在縣西門外,元初建。
明萬曆二十九年,知縣蔡夢齊重修。
清知縣李際春、江泓源、趙光榮、季一德、萬卓、李奉翰、李铄、傅錕又先後重建。
民國20廢。
文昌祠。
在西門裏,舊爲小祠,清康熙初,知縣林沖霄、萬邦維增修,久廢。
文昌閣。
在城東南隅,明萬曆30年,知縣蔡夢齊建。
清知縣趙光榮、郝大倫、章寅、傅錕、朱槐之先後重建。
東平王廟。
在縣治西5里之馬山埠。
元延祐間知縣韓夢昌建,明知縣郭敏、參政邢表重修。
民國20年廢。
劉猛將軍廟。
在縣署西南,清雍正4年,敕各省府州縣建。
藥王廟。
在縣西門外、關帝廟西偏。
清康熙47年,知縣趙光榮建。
道光28年,李铄重修,民國20年廢。
僕射廟。
(望石廟),在縣治東20里之望石山,元至元間重建。
明知縣、邑人于大木、宋迪清、刘宗洛、龙寿长又先后重建。
兴国讲寺。
在县署东南,金皇统年间僧德原建。
至正年间僧弘敬重建,寻毁于兵,僧灵祖重建。
民国20年废,改民生工厂。
三靈侯廟。
在縣東門外。
明正統6年知縣郭敏建。
祀唐宏、葛雍、周武。
成化6年,邑人宋積、清知縣胡三順、邑人譚謨、于延美先后重修。
民国20年废。
三忠祠。
一名速报三司。
在城西门内明洪武11年縣丞董仲達建。
祀宋寇準、包拯、文天祥。
清知縣趙光榮、邑人魯會周重修。
民國20年廢。
鄉先生祠。
在社學內,明成化21年,知縣吳昂建,久廢。
李公祠。
在縣署西,祀鄧州府推官李叔和。
明嘉靖間建,久廢。
楊邑侯祠。
在縣署南,明萬曆39年建,祀知縣楊州鶴。
久廢。
蔡邑侯祠。
在城西門上。
明萬曆40年建。
祀知縣蔡夢齊。
久廢。
吳邑侯祠。
在城西門內,祀清知县吳瑾。
久廢。
趙邑侯祠。
在城西門內,祀清知縣趙光榮。
民國20年廢。
陳邑侯祠。
在城隍廟內,祀知縣陳恩壽。
光緒7年闔邑公建。
民國20年廢。
景行祠。
在東門外迤北。
明成化18年,鄧州府知府張鼐爲邑進士、浙江按察副使宋黼建。
久廢。
徐公祠。
在縣署西南,祀邑難大名府通判徐銘。
久廢。
李公祠。
在縣署西南,祀邑進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鐸。
明嘉靖17年,山東巡撫都御史袁宗儒建。
久廢。
宋公祠。
在縣署西南,祀邑進士長洲知縣陳繼發,久廢。
三忠祠。
在城西門內,祀邑人宋玫、左懋第、沈迅。
久廢。
左公祠。
在縣署西南,祀邑人左懋第。
清康熙40年,山東學政、按察使司僉事徐炯建。
乾隆15年,知縣郝大倫重修。
節孝祠。
在城內真武廟東,清雍正2年建,光緒12年知縣陳慶成、宣統元年朱槐之重修。
民國20年廢。
旌揚祠。
在故城隍廟馬殿內西,同治7年,知縣瑞森建。
內分褒忠、褒義、褒烈、祀捻亂殉難士民、婦女。
民國18年廢。
寺觀
鬆園庵。
在縣署西,清順治9年,僧寂乘建。
民國20年廢。
劉軍改建子藥庫55間。
白衣庵。
在縣署西南小集街左。
(現在七星路中段,左公祠東)民國20年廢。
丹陽庵。
在遊仙宮西,邑人爲元羽士馬鈺建。
民國20年廢。
修真庵。
在縣署西南,民國20年廢。
孫元君庵。
在縣署西南,邑人爲元羽士馬鈺之妻孫不二建。
民國20年廢。
地藏庵。
在縣署西南後司街北。
明天啓間邑人宋繼發建。
民國18年爲劉軍佔駐。
遂廢。
觀音庵。
有5,一在縣署西南,一在縣署東南,一在楊公祠,一在東城之上,一在城關之南,民國20年廢。
三大士庵。
在縣署西南,民國20年廢。
瑞雲觀。
在縣署西,清末設巡警局。
宣政寺。
統稱小寺(也稱宣政院)在縣署西南百武。
(現萊陽劇院西北,古代六尺爲步,半步爲武。
)《初志》:
金明昌間建。
明邑人劉兆文重修。
《碑記》謂:
元至正2年建庵,洪武初年易庵爲寺,天順間額曰“宣政”。
嘉靖間知縣牛山木遍毀境內諸寺,唯此幸存。
民國19年廢。
福勝寺。
在縣治北,金明昌2年建,明正統4年僧行錦重修。
久廢,遺址無存。
迎仙觀。
在縣治南10里(現在四真莊村南)金大定間建,北有四真人會髒閣。
唐家庵。
在縣治西北20里唐山東麓。
民國19年廢。
旌陽庵。
在縣治西北25里旌旗山前。
民國20年廢。
三元庵。
在縣治北30里北李格莊,民國20年廢。
興吉寺。
俗稱昌山院,在縣治東南25里昌山村東,民國19年廢。
廣福院。
在縣治東25里寶泉山。
(現在鳳凰山)東麓,明清屢經重修。
民國19年廢。
朱蘭庵。
在縣治東北40里,民國19年廢。
龍門寺。
在縣治東北50里三螺山中。
清初建,民國17年廢。
崇福寺。
在縣治東50里。
金明昌2年建,至正2年修,正統5年僧行震重修。
民國20年廢。
民國20年廢。
靈湖院。
俗稱高家院。
在縣治東南40里,元末建,正德年間重修,民國18年廢。
雲寶寺。
《續志》三教院,在縣治南40里之鳳山。
順治11年建,康熙5年增修。
其後有煙霞洞,西有星子石諸勝跡。
黃金庵。
在縣治東南50里,大夼鎮東南。
清初建,民國19年廢。
初村觀。
在縣治東南50里姜疃镇东北。
民國20年廢。
撤其木石于庵里村建第三区区立第五小学。
今观址犹存。
龙泉院。
俗称北黄院,在县治南50里之院上村,明崇祯间重修,民国19年废。
清淨庵。
在縣治東南70里之馬家溝,民國18年廢。
古臺庵。
在縣治東南75里現龍山西南,以其地有土臺故名。
五龍廟。
在縣治南25里五龍口東,晉時建。
元魏《地形志註》列昌陽古蹟,不詳何時稱爲會仙宮。
《續志》作龍王廟。
民國20年廢。
羽泉院。
俗稱窯山院。
在縣治西北50里小水岔村西,民國20年廢。
院前有羽泉噴涌如珠。
池水庵。
在縣治南20里。
隆慶年間楊希齊、劉崇文建。
民國19年廢。
水月庵。
俗稱荊山庵,在縣治南35里荊山前。
民國19年廢。
東峯寺。
在縣治西南40里小院村。
明時建,今廢。
盧西寺。
在縣治西南40里義譚店村前,明時建,清光緒34年改建爲初等小學。
祇圓院。
在縣治西南45里元莊村後,清康熙戊辰史在、史新民重修。
有木雕佛像甚工。
今廢,像爲村人寶藏。
董埠院。
在縣治西南50里,民國20年廢。
改爲初級小學。
清涼寺。
俗稱石佛院,在縣治西南60石佛院村東。
正統間重修,久廢。
望城觀。
《續志》作王城觀。
在縣治西南60里,(今萊西望城烈士陵園)元時建,邱長春所書真人劉海蟾《入道歌碑》,今強半存。
劉海寺。
《續志》作流海寺,在縣治西南45里,明正統間重修。
寺西有碑文,爲劉師海正之墓。
俗誤爲劉海蟾。
靈瑞庵。
在縣治南60里後寨村。
丹陽觀。
在縣治60里。
金大定間,悟真大師吳志堅建,久廢。
三教院。
俗稱三教堂,在縣治西南70里孫太莊,元至正元年建,明正統及天啓間重修,民國20年廢。
廬山院。
在縣治南80里之廬山。
(現在穴坊鎮廬山村西南山)。
明正德15年重修,民國20年廢。
撤其木石於穴坊鎮建第六區區立第五小學。
潮果寺。
在縣治南90里之陷牛山。
(現在穴坊西賢友村)元至正年間建,明萬曆41年重修,民國19年廢。
洪福寺。
在縣治西70里車格莊東南。
金明昌2年僧其浩建,明宣德9年,僧善海重修。
久廢。
東莊院。
在縣治西北80里上村北,民國21年廢,撤其木石於南墅村建第七區立第4小學。
陰山院。
在縣治西北90里之陰山。
民國20年廢。
改建招萊聯立小學。
石佛院。
俗稱寨里院。
在縣治西55里院里村。
(萊西市河頭店塔兒寨村西,俗稱石佛廟)明弘治8年,久廢。
雙塔寺。
在縣治西70里前莊扶村北。
民國21年廢。
峪泉院。
俗稱長清院,在縣治西70里,明萬曆間修,民國20年廢。
莊扶村撤其木石添建第八年僧文清重修。
久廢。
福聖院。
在縣治西南110里,明天順間重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莱阳 古代 寺观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