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5196002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81.97K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美术
教案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美术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1课时
3-4周《色彩的魅力》2课时
5-6周《春天的畅想》2课时
7周《凝练的视觉符号》2课时
8周《亲切的使者》1课时
9周《喜悦与收获》1课时
10-11周《招贴—广而告之》1课时
12-13周《盛情邀请》2课时
14-15周《独特的装扮》2课时
16周《平面设计的盛宴》2课时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
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
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
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
(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小结:
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因而艺术技巧也相当重要。
4、展示于讲评阶段:
分别展示一幅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绘画作品和相关资料信息,尝试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反思】
1、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是否解释了美术作品的创作于现实生活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验对作品及相关细节进行欣赏评述;
3、是否对艺术家及其作品建立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
通过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
难点:
理解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播放课件,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看看你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2、发展阶段:
第一环节感受与比较分析。
欣赏一组有关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探讨。
主要围绕问题:
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
这样表现有何效果?
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讲解齐白石的《青蛙》。
夏加尔的《散步》。
欣赏评述。
尝试对其他几幅美术作品进行评述
第二环节:
(1)欣赏,感受。
播放多媒体,在诗歌、音乐配合下欣赏《独钓寒江雪》和《李白诗意图》,感受画中独特的意境。
(2)分析,探讨。
问题:
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
妙在何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
(3)欣赏,评述。
尝试对《桃潭浴鸭图》进行评述。
4、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根据课后单元评价中的选择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1、学生是否能感受到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
2、是否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情感方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
3、是否能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第一课色彩的魅力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讲授、让学生了解色彩三原色,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及象征意义和色彩的基础知识。
难点:
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能够演示色彩知识的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在缤纷的彩色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
2、发展阶段
①展示“色相环”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色彩。
②尝试一下那些颜色是无法调出的?
学生讨论。
展示“三原色”图片:
了解三原色的定义以及三原色与各种色彩之间的联系。
③播放图片,比较两幅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对比色的定义及其搭配的特点。
类似色的定义及其搭配的特点。
“色相环”上哪些颜色属于对比色?
哪些颜色属于类似色?
学生进行讨论,并请同学回答。
3、认知巩固阶段
引导学生进行“小活动”,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请穿红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再请穿红色对比色(绿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
请穿蓝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再请穿蓝色对比色(橙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
请穿黄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再请穿黄色对比色(紫色)衣服的同学站起来。
最后再请穿无色彩(黑白灰)衣服的同学站起来。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加深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欣赏课本第10页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回答。
出示改变颜色的同样这幅作品。
色调变了,画面的氛围有没有变化?
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
①出示代表暖色的“火”与代表冷色的“雪山”。
讲解冷色于暖色的有关知识。
在“色相环”上找出哪些属于冷色?
那些属于暖色?
以及这些颜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②同种颜色,在不同的颜色衬托下,给人的感觉相同吗?
出示图片,与学生讨论并分析:
不同的对比关系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通过色彩的搭配变化,所传达的不同的情感。
3、认知巩固阶段
出示代表“春、夏、秋、冬”的色彩搭配图。
学生欣赏;
思考问题:
分别表达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
画面有什么不同?
春、夏、秋、冬四季有什么特点?
它们各有什么颜色?
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
互为类似色的两幅画;
互为对比色的两幅画;
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画。
【作业布置】
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分别表达欢快和沉静,形体不作限制。
①教师以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供学生们参考。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对创作进行修改完善。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应更多的体现于“引导”与“体验”之中。
更多地使用启发式谈话,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欣赏、演示、讨论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
第二课春天的畅想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并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难点:
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
“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
”
“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
”
引出课题《春天的畅想》:
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2、发展阶段
①展示课件,关于初春的景象
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讲解。
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
教师提问:
“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
大家可以放飞种形式来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
”
同学们讨论回答。
②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带着问题欣赏,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
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与提示。
教师可做提示:
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
主人公的遭遇在实现生活中有没有?
“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
这样使学生能够明白:
艺术来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概括。
③通过这样的探究,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构思、表现心中的春天。
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了很好地克服难点,④教师可以放一些示国画和水彩画的创作视频,教师做讲解。
要提示学生:
春天的主要色调是什么?
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学生欣赏,领略一下表现手法,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但要提示学生,不要被示范框住思维,目的是发挥个人所长、个人风格,体现个性。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
音乐《春江花月夜》
散文《春天》
油画《粉红色的果园》
请同学感受他们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
思考:
“春天”的形象,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文学艺术作品——文字塑造春天形象
音乐艺术作品——音符塑造春天形象
绘画艺术作品——画面塑造春天形象
2、发展阶段
①利用多媒展示表达春天的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欣赏感受,拓展学生思维。
油画《初春的阳光》、《花开的果园》,请同学赏析画面带来的视觉美感。
雕塑《春风》,请同学试着谈感受,教师稍作提示及补充。
艺术作品的多种表现方式?
美术家是怎样通过作品传达信息?
②展示多幅作品的对照比较及重放大展示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中的春天。
摄影《桃花》与油画《桃花谷》的对比展示。
自然美与艺术美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自然美与艺术美不同的表现手法。
感受具象表现和意想表现的手法特点。
3、展示与讲评
1介绍淡彩写生方法。
2要求同学们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春天以及对春天的畅想形成自己的创作构思。
3同学间相互交流,汲取别人优点,完善自己创作构思。
4围绕自己的感受画创作草稿,并介绍创作设想。
按照自己的表现意图和主题,试着通过色彩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作业布置】
尝试用色彩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意境。
【教学反思】
1、对造型表现活动是否感兴趣,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2、能否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大胆的表达出来。
3、能否说出春天的色彩哪些,与他人共同合作,用春天的色彩表现出春天的特点。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一课凝练的视觉符号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创意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标志的设计要素进行视觉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标志的表现方法和构成形式。
标志的创意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养成事前预想和做事有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标志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标志设计的要素。
难点:
标志的创意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标志图片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开课引入:
出示课件,观看一组标志图片,讨论并归纳:
表现形式——简练
表达信息——明确
艺术形象——独特美观
2图文结合教师讲述:
标志的种类
国家标志、团体标志、商品标志、会议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体育运动标志···
3从书上所提供的的标志中,你读出了标志设计的哪些信息?
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构思——力求巧妙、新颖、独特、表意准确
标志的设计要素构图——凝练、美观、适形
色彩——单纯、强烈、醒目
具象
标志的表现形式意象
抽象
图形组合
标志的形式组合文字组合
图文组合
4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以奥运会标志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奥运会设计特点:
民族文化性;艺术性;通俗性;时代性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探讨运动会标志设计构思、创意方法。
2、发展阶段
1校运动会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选题。
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育人目标、运动会历史、校风等相关资料,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及要表达的信息;
构思。
重点:
交给学生思维方法;
构图。
定稿。
着色。
设色单纯、醒目,或用对比色彩。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布置】
为学校运动会设计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标志。
【教学反思】
1、是否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
2、能否知道标志的创意和设计方法。
3、能否用铅笔创作学校运动会标志初稿。
第二课亲切的使者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吉祥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吉祥物设计的步骤、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吉祥物基本特征的了解,按照所学的创作步骤和方法,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并与主题有关的吉祥物。
完成知识的学习、理解到运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体创作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引导学生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吉祥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及设计应具有的基本要素。
难点:
吉祥物设计步骤与方法及如何体现活动的主题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本、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可分为探究——发现——体验三个过程。
【作业布置】
以“富有活力的运动会”为主题,为本校运动会设计吉祥物。
画出方案草图。
【教学反思】
1、教学中应适度包含有关吉祥物历史和吉祥文化的内容。
2、教学设计中学生作品完成并不是最终目的,应注重学生探究——发现——体验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体验实践的方式不必拘泥于设计、绘制,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大胆创新。
第三课喜悦与收获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运动会比赛情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理解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竞赛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动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与制作工艺,培养初步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制作,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耐心、工整、精细的制作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奖牌、奖杯、学习并了解奖牌奖杯的文化内涵、形状、材质、图案、挂绳等基础知识。
难点:
通过欣赏奖牌、奖杯会设计并制作奖牌、奖杯。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及其艺术创意文字资料,世界杯足球赛“大力神”奖杯图片及其艺术创意文字资料,学校校园文化相关图文资料,学校运动会相关图文资料,有关设计方案案例。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欣赏北京奥运会运动会领奖牌情景
提问: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1.这是一次什么活动?
2.运动员在做事什么?
3.奖牌、奖杯各有什么特点?
2、发展阶段
展示奖牌、奖杯若干视频资料
1、了解奖牌、奖杯文化内涵
2、奖牌奖杯形状、材质、图案、挂绳等设计奖有什么特点
3、播放奖牌、奖杯制作过程
4、学生设计制作奖牌、奖杯
5、展示学生制作的奖牌、奖杯作品
【作业布置】
为学校运动会设计一款有特色的奖杯。
【教学反思】
依照教材中两个活动安排教学。
活动一重点在赏析奖牌、奖杯,简要了解奖牌、奖杯的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奖牌和奖杯,了解奖牌、奖杯的基本结构、材质和设计思路。
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奖牌、奖杯。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第一课招贴——广而告之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招贴创意设计的作用和特点及构成要素。
并能将掌握的招贴设计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过程与方法:
导入课题观察分析创意训练设计制作展评小结
方法:
1.设计两三个简单且易于操作的图形联想游戏,启发学生创意,因为散发性思维训练游戏而变得简明有趣,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以独立创意和小组讨论合作一静一动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招贴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感受创意意思路带来的乐趣,初步体会创意的魅力;建立起独立创意的自信,在轻松、预约、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品味和创作能力,从而建立对美术课程的长久兴趣,增添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关关注社会生活,融入生活,逐渐形成他们较主动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主要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难点: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别具匠心的作品,学生可从中认识到招贴画的重要性,体现招贴画的表现形式及艺术魅力;难点是要能通过简单的形象语言表达艺术主题,发挥招贴画的宣传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各种海报及海报应用图片、影视资料、水粉颜料、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2、引导阶段
①谈话:
七月一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②揭题:
我们宣传的最好形式是制作海报,也就是广告,并将它展示在各个公共场合。
我们把这一种画称为招贴画。
③板书:
吸引人的招贴画。
2、讲授新课:
(一)、(我们要学习宣传,制作招贴画,首先来认识一下招贴画)
分组讨论并出示问题:
(学生自学、交流学习)
什么是招贴画?
它有什么作用?
招贴画有些什么类型?
1、什么是招贴,有什么作用:
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
它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是一种能够起到广告、宣传、警示作用的图文并茂的平面设计作品。
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
2、招贴的种类:
1)、文化招贴:
读书节
2)、商业招贴:
汽车广告 手机广告招贴 可乐广告
3)、公益招贴:
禁烟公益招贴 反腐倡廉 保护沿海水土公益招贴
4)、政治招贴:
纪念毛泽东学习雷锋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二)、(怎样制作招贴画,来分析一下招贴画)
课件欣赏:
注意招贴画的特点、招贴设计的要素
1、招贴画的特点:
1)、概括有力的图形:
能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憾,过目不忘。
2)、鲜明的色彩:
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紧紧抓住了观赏者的视线。
3)、富有号召力的文字:
能让人仔细品味其中的内涵,起到宣传鼓动的目的。
4)、构思奇特的创意:
无需过多的视觉符号,却能给人无限的暇想空间。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2、发展阶段
招贴画设计的步骤:
1)、构思起稿。
根据主题需要,设计与主题相关联的图案以及文字,用铅笔设计底稿。
2)、修改设色。
反复推敲,直到立意、构图满意为止。
然后进行色彩的设计,应根据主题、内容而定,运用所学色彩的知识,或冷暖色、或对比色等。
3)、定稿涂色。
最后仔细将颜色涂上,或用剪贴的办法,注意色彩的搭配,力求色彩明快。
并要整体观察,修改定稿。
小结:
为什么会对招贴画的图形、色彩和文字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概括有力的图形,能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憾,过目不忘。
鲜明的色彩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紧紧抓住了观赏者的视线。
富有号召力的文字,能让人仔细品味其中的内涵,起到宣传鼓动的目的。
)
(三)、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招贴画的设计
学生准备材料交流: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诞生地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
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
”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