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5192985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34KB
独山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
《独山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山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独山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
独山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
(年——年)
前言
以工代赈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实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
我县通过“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以来,农村贫困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变化,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但由于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现仍有相当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扶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
根据新世纪扶贫纲要统计,我县仍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年,收入在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户人。
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共同特征是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后备耕地资源匮乏,石漠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为了进一步巩固以工代赈扶贫成果,改善和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州发改委黔南发改地区〔〕号《黔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黔南州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编制《独山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年——年)规划》。
编制独山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目的是在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央扩大内需机遇,巩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着力搞好我县贫困地区的基本农田、小型微型水利工程、乡村道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片区综合治理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建设和谐新农村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保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背景
(一)、建设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以工代赈建设资金的大力扶持下,独山县干部群众把上级的扶持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抢抓机遇,苦干实干,进行了以乡村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扶贫开发进程。
年至年,国家、省、州共安排我县以工代赈项目项,投资以工代赈资金万元(不含项目管理费),省财政配套资金万元。
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县贫困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主要成效是:
、乡村道路交通状况大为改观。
共安排县乡村道路项目项,总投入以工代赈资金万元,先后建成乡村道路条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省道和县道为骨架,乡村道路为主体的比较合理的公路网络体系。
、水利建设得到加强。
共安排小型水利项目项,总投资万元其中:
以工代赈万元,省财政配套万元。
新建灌溉渠道公里,防洪排水沟(堤)公里,新增灌溉面积亩。
(二)、基本经验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保证。
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近年来,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落后,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如雪中送炭。
为了把有限的以工代赈资金用在刀刃上,放到关键处,尽早提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几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以工代赈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力支持。
县发改局对项目的审批严格按照项目立项、批复、招投标核准等程序进行,项目建设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第号令)实行严格管理,全方位服务。
、科学规划,选好项目,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基础。
几年来,独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工代赈政策,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进行了科学的总体规划,为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项目选择中我们更是坚持实地勘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好中选优的原则。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是出台相关办法,理顺管理程序,有效解决了全县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全县的以工代赈项目管理走上正规化、规范化;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为确保以工代赈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工代赈资金到位后,均在县财政设置扶贫账户统一管理,严格有关手续的审核,所有手续必须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签章、并由主要负责人审核后方可拨付;三是筹措地方配套资金。
针对县财政困难,无法配套落实以工代赈资金的实际情况,全县在以工代赈配套资金筹措中创新思维模式,千方百计落实资金,并对部分工程特别是乡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比可研和实施方案更高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坚持公开、严格监督,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严格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独山县对所有在建以工代赈项目实行了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以工代赈项目的顺利建设。
在项目管理中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制、项目公示制、项目验收制、项目招投标制等管理规定。
二是加强跟踪检查,落实劳务报酬。
实行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制,是以工代赈的特定形式,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县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制度化、规范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专项检查落实。
要求项目单位在以工代赈资金中优先足额发放参加项目建设农民工的劳务报酬,并登记造册,健全发放制度,切实维护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农民工利益;三是坚持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近来年,为把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建设成为阳光工程、民心工程。
全县以工代赈项目从申报到实施、验收,全过程均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还要求乡(镇)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使以工代赈项目在独山县真正深入了人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三)、有利条件
独山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总面积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位于东径’”——’”,北纬’”——’”之间。
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接壤,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
北与黔南州首府都匀市相连,东邻三都县、荔波县,西接平塘县。
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形比较破碎,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丘陵、槽谷、峰丛交错分布,平均海拔米,最高海拔位于北部大风坪,高米,最低海拔位于东北部江寨河出县处米。
岩溶发育强烈,分布广泛。
由于人为破坏,岩溶分布地段植被破坏大,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水土保持及涵养水份功能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全境属中亚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平均降雨量为毫米,相对湿度为,年均气温℃。
我县水系分属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和红水河水系,水源依靠大气降雨和森林蓄水及地下水补充,流量季节性明显。
(四)、面临挑战
、贫困现状。
年末,全县总人口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主要民族有:
布依族、苗族、壮族、水族等个民族,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
全县辖个镇,个村民委员会,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其中农村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耕地面积万亩,其中稻田万亩,人均耕地亩,是典型的农业县。
通过“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计划的实施,我县贫困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我县扶贫开发任务还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
一是贫困面仍然很大,至年,收入在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户人。
二是贫困程度深,剩余的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共同特征是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全县虽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但由于路面等级低,还需进行改造、拓宽。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稳定解决温饱的程度低,返贫情况普遍存在,如遇自然灾害,返贫人口大量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我县自然条件差,气候条件恶劣,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岩溶地貌发育强烈,地形破碎,耕地分散,土地贫瘠,干旱、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基础差、底子薄。
我县农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群众收入低,家底薄,技术落后,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县内工矿企业少,县财力薄弱、入不敷出,农业投入少产出低,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不够,产品商品率不高。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特别是水利设施少,灌溉条件差,病险库治理任务重,水库调节作用较弱,特别是南部岩溶山区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农业技术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弱,因而对农业生产发展影响较大。
()解决温饱的程度低。
由于我县的解决温饱是在低水平上实现的,特别是农户的纯收入构成,其中货币量小,实物折算大,因而贫困农户越过温饱的基础不稳定,返贫情况仍然存在,如遇自然灾害,返贫数则大大增加。
(二)、规划的范围。
独山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涵盖全县镇,本次规划的项目以乡村道路硬化建设为主要建设内容,其范围主要包括小型微型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等项目。
规划年限:
年——年。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编制以工代赈建设“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抢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和中央扩大内需机遇,坚持“直接面向农村贫困人口,提高扶贫效益”的方针,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人为本,配合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为同步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基本原则。
()坚持以工代赈资金投向的原则。
按照以工代赈资金投向要求,联系实际,分轻重缓急在项目规划实施方面给予合理安排。
()坚持规划的高起点,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及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考虑到今后的发展需要及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农田、小型微型水利工程、乡村道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片区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均衡发展,整体推进。
()坚持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符合以工代赈的要求。
()坚持优先照顾少、边、穷原则,在规划项目时,优先考虑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贫困村组,使他们能够得到国家以工代赈资金的帮扶,使之逐渐摆脱贫困,体现以工代赈扶贫济困的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总体布局。
在年——年这五年内,巩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建设成果,继续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优先实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等项目,使贫困人口同步与全省走向小康之路。
独山县年—年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总体布局为个镇,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战略。
(二)主要建设任务
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的任务是加强我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县贫困地区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增加贫困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改善贫困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稳定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项目内容为小型微型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等(具体项目见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表)。
四、重点区域
独山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辖个镇个行政村(行政区划调整前为个乡(镇)、个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万人),年末贫困人口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片区县。
此次独山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涵盖全县镇。
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
、投资标准
独山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标准依据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预算定额》(06-01-2007)、《贵州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补充规定》、《贵州省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及其他相关文件及资料进行投资预算。
、投资估算
列入独山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分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乡村道路两大类,规划总投资万元,其中:
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分项如下: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个,建设内容为新建灌溉沟渠公里,河道治理米,新增灌溉面积亩。
总投资万元,其中以工代赈万元,分别占规划总投资和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和;、乡村道路硬化项目个,建设内容为道路硬化条公里,解决沿线万人行路难,总投资万元,其中以工代赈万元,分别占规划总投资和规划以工代赈资金的和。
分年度投资为:
年以工代赈计划投资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万元,地方自筹万元。
年以工代赈计划投资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万元,地方自筹万元。
年以工代赈计划投资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年以工代赈计划投资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年以工代赈计划投资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资金来源
独山县“十三五”以工代赈规划总投资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万元,余下资金由省、州、县三级政府筹措。
(二)劳务报酬估算
、劳务报酬标准:
根据黔水建〔〕号文并按国人部发〔〕号文的划分,独山县为一类边远地区,人工预算单价为技工:
工日,普工:
工日。
、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独山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建设总投资万元,其中:
劳务报酬万元,占中央以工代赈投资。
、总劳务报酬:
独山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建设总劳务报酬万元;其中:
年以工代赈需要用工个工日,每个工日元,需劳务报酬万元。
年以工代赈需要用工个工日,每个工日元,需劳务报酬万元。
年以工代赈需要用工个工日,每个工日元,需劳务报酬万元。
年以工代赈需要用工个工日,每个工日元,需劳务报酬万元。
年以工代赈需要用工个工日,每个工日元,需劳务报酬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以工代赈项目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催化剂,为了把以工代赈工作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成立独山县“十三五”以工代赈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局局长,交通、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的同志组成。
办公室设在发改局,负责全县以工代赈建设的宏观指导与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按主要项目设立项目指导组,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技术指导工作。
、确保以工代赈建设的扶贫效果
解决人口的贫困工作效果重在巩固扶贫成果,由于独山县部分地区地理条件差,在温饱得到初步解决时,因受天灾等因素的影响,返贫现象极为严重。
因此,在制定规划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二要拓宽扶贫新领域,争取多种扶贫形式,确保不再出现返贫现象。
、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集中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连片开发,以发挥扶贫资金的集聚效益。
、科学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库
按照本规划要求及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编制完成项目可研和设计。
项目制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综合平衡,做好评估和论证工作,确保项目科学可行,对项目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建立项目库,并作为落实以工代赈建设任务、申请立项、投入资金和检查、验收、评估的主要依据。
、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监测工作
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监测,在工程实施和技术管理上,建立项目施工设计方案评审制、项目监督检查与竣工验收制和项目进度月报表制,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动态情况,认真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工作,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严禁挤占、挪用以工代赈资金、侵犯农民利益、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二)资金保障
、为使以工代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
首先在项目的计划管理上,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目标走的原则。
杜绝随意改变资金投向现象,着力提高下达计划和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坚决做到县、镇、村三级公示。
、在财务管理上,设立专户,保证专款专用,严格履行资金报帐制,按照程序和工程进度拨款。
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及时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在以工代赈劳务报酬上,为充分体现“赈”的特色,劳务报酬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
七、预期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后,将对我县镇特别是重点扶贫开发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加强,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条件。
项目实施完成后,在乡村道路和片区综合治理工程方面,通村公路和道路硬化的建设,将构成我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贫困地区沿线万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对我县公路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基本农田和小型微型水利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建设灌溉渠道、治理河道等,新增灌溉面积亩,使部分水资源缺乏的贫困地区农田灌溉和旱地浇灌得到保证。
、社会效益
以工代赈项目有计划的实施,将对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坚定了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生态效益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是结合我县当地农村贫困现状,大力帮助他们解决好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对有效减轻土地承载压力,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遏制,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
既可创造经济价值又可保护环境,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015年6月29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独山县 以工代赈 建设 十三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