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二.docx
- 文档编号:25190740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81KB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二.docx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二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课程代码:
00530)
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老通宝”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小说()
A.《山峡中》
B.《在其香居茶馆里》
C.《春蚕》
D.《断魂枪》
【解析】C本题考查作品中的人物。
“老通宝”是茅盾小说《春蚕》中的人物,是处在时代变化中而不自知的中国农民的代表,他忠厚老实,勤劳俭朴,具有中国农民那种对生活十分执着的韧性和忍受精神。
2.描述封建礼教毁灭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幸福,使女主人公几乎一辈子与世隔绝、孤寂似墓中人的小说是()
A.《菉竹山房》
B.《小城三月》
C.《春桃》
D.《拜堂》
【解析】A
3.下列女性人物形象中,追求自由恋爱、敢于反抗恶势力的是()
A.小芹
B.阿毛
C.翠姨
D.萧萧
【解析】A
4.《断魂枪》的故事发生时间大致可以定为()
A.鸦片战争时期
B.晚清民初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五四”革命前后
【解析】B本题考查作品的内容。
老舍《断魂枪》写于1935年,故事发生的时间虽然不明确,但大致可以定为晚清民初,当时,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在这些小女人心中,做新娘子,从母亲身边离开,且准备作他人的母亲,从此将有许多新事情等待发生。
像做梦一样,将同一个陌生男子汉在一个床上睡觉,做着承宗接祖的事情,这些事想起来,当然有些害怕,所以照例觉得要哭哭,于是就哭了。
”这段文字出自()
A.《九十九度中》
B.《小城三月》
C.《小二黑结婚》
D.《萧萧》
【解析】D
6.我国现代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送报夫》
C.《沉沦》
D.《莎菲女士的日记》
【解析】A本题考查作品的相关知识。
《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是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
7.曾经被傅雷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小说是()
A.《荷花淀》
B.《金锁记》
C.《春桃》
D.《绣枕》
【解析】B
8.下列关于散文《灵魂的呼号》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巴金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
B.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口吻
C.融记述、议论与独白于一体
D.表达了作者之后毕生坚守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态度()
【解析】A本题考查作品的相关内容。
在《灵魂的呼号》中,作者以书信的形式和情感浓烈真挚的文字,对在苦闷和压力中自杀身亡的大哥李尧枚,倾吐了自己离家多年的种种遭遇,对人生的困惑和思考,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以及从事文学写作的矛盾复杂的心理。
9.《包身工》采用的结构文章的方法是()
A.双线并行
B.横断面结构
C.纵横交错
D.多点开花
【解析】C本题考查作品的结构方法。
《包身工》巧妙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整体上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时间纵线,但在其间又穿插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对包身工制度的介绍和评论等横向内容,使读者既了解到包身工的生活惨状,也对包身工制度进行追根溯源的思考。
10.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是()
A.卞之琳
B.徐志摩
C.朱湘
D.闻一多
【解析】D本题考查诗人主张。
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三美”,即“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11.下列属于散文的作品是()
A.《鹰之歌》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我爱这土地》
D.《金黄的稻束》
【解析】A本题考查作品的体裁。
《鹰之歌》是一篇抒发对为革命而牺牲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的散文。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小说。
《我爱这土地》、《金黄的稻束》是诗歌。
12.《雨巷》用来强化全诗音乐性的手法是()
A.重复、对仗
B.排比、对仗
C.复沓、重复
D.断句、对仗
【解析】C本题考查诗作的艺术特色。
戴望舒《雨巷》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押韵两到三次,同时还以复沓、重复等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
13.既是一首呈献给千千万万劳苦农民的“赞美诗”,也是一首“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的诗作是()
A.《凤凰涅槃》
B.《杜甫》
C.《大堰河——我的保姆》
D.《金黄的稻束》
【解析】C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一生艰辛劳苦,但她总是含着笑不停地操劳着,这是诗人为大堰河塑造的永久雕像,也是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
因此,这是一首呈献给千千万万劳苦农民的“赞美诗”,也是一首“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14.穆旦诗作《防空洞里的抒情诗》记述和表达的是()
A.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
B.作者身在异国对祖国的向往
C.战争所带给人的苦难
D.与自己爱人血肉相连的情感
【解析】C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意蕴。
穆旦诗作《防空洞里的抒情诗》记述和表达的是战争所带给人们的苦难,诗人在理智和想象的深处对其进行抒写,通过潜藏在现实深处苦难本质的想象和思考,在现实与想象的纠结、对比和反讽中,传达出诗人对战争中受难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15.阿垅诗作《纤夫》塑造纤夫形象时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A.白描、夸张
B.对比、反衬
C.侧面烘托
D.雕塑手法
【解析】D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
阿垅诗作《纤夫》在刻画纤夫形象的诗行中,融入了作为空间艺术的雕塑手法,诗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距离,对纤夫进行了反复的、多重的美学观照。
16.冯至《鼠曲草》的诗体是()
A.格律体
B.十四行体
C.散文诗体
D.小诗体
【解析】B本题考查诗作的诗体。
冯至《鼠曲草》选自其作品集《十四行集》,是一首十四行体新诗。
17.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诗作是()
A.《力的前奏》
B.《凤凰涅槃》
C.《给战斗者》
D.《死水》
【解析】B
18.下列人物不属于小说《围城》的是()
A.汪文宣
B.赵辛楣
C.唐晓芙
D.孙柔嘉
【解析】A本题考查作品中的人物。
汪文宣是巴金的小说《寒夜》中的人物。
19.台静农小说《拜堂》中的女主人公是()
A.赵二嫂
B.水生嫂
C.田大娘
D.汪大嫂
【解析】D
20.秀姑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春桃》
B.《蜗牛在荆棘上》
C.《桃园》
D.《围城》
【解析】B本题考查作品中的人物。
《蜗牛在荆棘上》以黄述泰与新婚妻子秀姑的一场离婚风波为主要情节,叙述了从旧中国乡村外出当兵的黄述泰与秀姑、与乡村的绅僚和周围邻居之间的矛盾冲突。
21.《上海屋檐下》是()
A.悲剧
B.喜剧
C.悲喜剧
D.讽刺剧
【解析】C本题考查作品的体裁。
《上海屋檐下》是一幕悲喜剧,描写了一群生活在上海这个畸形都市的底层市民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残酷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22.“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这句话出自()
A.《小城三月》
B.《言志篇》
C.《小二黑结婚》
D.《灵魂的呼号》
【解析】B
23.《钓台的春昼》一文反映了作者()
A.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B.对家乡秀美山川的迷醉与依恋
C.对严子陵历史故事的追思
D.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抑郁愤懑
【解析】D本题考查作品的主题。
《钓台的春昼》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自富阳出发经桐庐山游览严子陵钓台的经过,在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中,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气候的不满和满怀的抑郁愤懑之情。
24.塑造流浪诗人辛先生这个艺术形象的作家是()
A.吴祖光
B.梁遇春
C.许地山
D.田汉
【解析】D本题考查作品的相关内容。
田汉的剧本《南归》塑造了流浪诗人辛先生这个艺术形象,其漂泊无家可归的状态,正是作者所揭示的人类在寻找精神家园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困境。
25.作家茅盾所属的文学社团是()
A.创造社
B.七月派
C.新月派
D.文学研究会
【解析】D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坛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积极提倡现实主义文学。
26.《死火》中的“大石车”象征着
A.革命斗争
B.黑暗势力
C.革命斗士
D.心灵探索
【解析】B本题考查作品中的意象。
鲁迅《死火》中,“我”和死火的反抗遇到了象征黑暗势力的大石车,终于被碾死。
27.散文《谈“流浪汉”》的作者是()
A.梁遇春
B.李广田
C.萧红
D.梁实秋
【解析】A
28.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雷雨”式人物是()
A.周萍
B.鲁大海
C.鲁侍萍
D.周蘩漪
【解析】D本题考查作品中的人物。
《雷雨》中的周蘩漪是周朴园家庭统治的被侮辱和被损害者,她对专制家庭的疯狂反抗表达了人性欲望的大爆发,但从一开始,这种反抗就带有“罪”的因素,最终也毁灭了所有无辜的人,她是个“雷雨”式的人物,显示了曹禺对人性的恶的力量的拷问。
29.“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以此结尾的诗作是()
A.《凤凰涅槃》
B.《我用残损的手掌》
C.《给战斗者》
D.《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
【解析】B
30.关于朱湘《采莲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采用了古典格律诗的形式
B.诗人写出了少女采莲、采藕、采蓬等不同劳动场景
C.表现了诗人对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冷酷人生的逃避
D.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平和、宁静、安详的图画
【解析】A本题考查作品的相关内容。
《采莲曲》是一首现代诗,诗人以自由诗的形态,改写了古典诗歌的意境,不但写出了少女采莲采藕、采蓬等不同劳动的场面,而且还描写了小河及两岸的旖旎风光,描绘了少女羞涩的情怀和对爱情的渴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
31.下列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有()
A.《菉竹山房》
B.《春桃》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小二黑结婚》
E.《围城》
【解析】AC
32.《山》在艺术表现上的特征有()
A.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意象
B.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
C.语言朴素,节奏短促有力
D.构思巧妙
E.诗行长短随诗意而定,呈现出一种自由的美感
【解析】BDE本题考查作品的艺术特色。
《山》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征:
(1)巧妙的构思;
(2)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3)注重节奏而不刻意限定形式的现代主义特征。
诗歌的长短随诗意而定,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由的美感。
33.下列属于吴祖光剧本《风雪夜归人》中的人物的有()
A.王新贵
B.陈祥
C.魏莲生
D.李蓉生
E.玉春
【解析】ABCDE
34.下列小说中,以心理描写见长的有()
A.《潘先生在难中》
B.《金锁记》
C.《蜗牛在荆棘上》
D.《拜堂》
E.《春蚕》
【解析】ABCD本题考查作品的艺术特色。
《潘先生在难中》擅长借助人物自身的动作和心理过程,在冷静的描写中寄寓着讽刺、批判的含义;《金锁记》擅长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衣着装饰的细节以展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态势;《拜堂》善于通过营造气氛和描写细节来表现人物心理;《蜗牛在荆棘上》善于通过对比等手法,刻画人物在特定境遇中丰富、复杂甚至变态的心理矛盾及其变化。
35.下列与抗战题材有关的作品有()
A.《荷花淀》
B.《九十九度中》
C.《寒夜》
D.《骆驼祥子》
E.《山峡中》
【解析】AC本题考查作品的选材。
《荷花淀》反映了抗战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寒夜》的故事发生在抗战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重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
36.简析冰心小诗的特点。
【解析】
(1)这些小诗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以短小的诗歌形式来自由书写内心瞬间的感触,追求诗意的真绝和意境的清新隽永。
(2)词句清丽,韵律天然。
(3)注意寓情于景,使情与景相映相生,创造出一种恬静和美的意境,惹人喜爱。
37.简析《死火》是如何通过“我”与死火的对话表现主题的。
【解析】“我”与死火的对话本质上是鲁迅内心交织的两种声音,探讨的是生与死以及生存价值的问题。
死火处在或冻死或烧完的悖论之中,而不管选择走出冰谷或留在冰谷,结局都是毁灭。
面对这根本性的生存困境,“我”与死火仍要抗争,一个说:
“我要出这冰谷”,一个说:
“不如烧完”。
死火的生存困境以及绝望的选择,都注入了鲁迅本人悲凉的生命体验,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呼唤一种被冻灭的热情重新燃烧、呼唤一种有行动的生活,尽管对结局不存幻想和希望。
结局是“我”和死火的反抗遇到了大石车,终于被碾死,但“我”却大笑,不仅是因为眼见“大石车”(黑暗势力的象征)的毁灭而感到复仇的快意,更因为“我”在死亡的预见中感受到斗士才能有的幸福体验,而死火以此超越永恒的生存困境,“再也遇不着”了。
38.简析《南归》带有感伤情调的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解析】《南归》创作于1929年,是田汉早期创作的一出浪漫主义悲剧,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多少带有些幻想色彩,承载着作家个体的理念。
剧中不重强烈戏剧冲突的真实描写,而是竭力营造忧郁、感伤的诗意氛围,在流畅的诗化台词中穿插诗句与歌曲,同时注重戏剧环境的设置,精心选取'桃花落了满地”的江南农家小院作为舞台背景,充满诗情画意又渲染了感伤的情绪,使此剧具有“抒情剧”、“诗剧”的韵味,抒情气氛浓厚强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6分。
)
39.分析鲁迅《阿Q正传》的现实主义特色和传神的白描手法。
【解析】
(1)小说以精湛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
阿Q生活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缩影,一方面,是赵太爷、钱太爷等极少数封建地主阶级;一方面是阿Q、小D、王胡等贫农。
赵太爷是未庄这个封建小王国的土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对农民实行专制统治和敲骨吸髓的剥削。
小说还描写了未庄的民情风习及社会舆论,如赵太爷因阿Q说他姓赵而打他,未庄舆论认为错在阿Q,赵太爷是不会错的,但阿Q因为是被赵太爷打,从此仿佛又被大家格外尊重了;阿Q被枪毙,未庄舆论认为是阿Q坏,被枪毙便是证据。
阿Q就生活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
阿Q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性格与思想是中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在艰难的生存困境中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战胜环境时的普遍性的精神特质。
(2)小说传神的白描手法。
小说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可以用一个字一个词,把要表现的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赵太爷不准阿Q姓赵的场面,寥寥数笔,就把赵太爷这样一个土霸王的横蛮霸道的嘴脸活画了出来。
又如写假洋鬼子“白着眼睛”吹嘘革命的那一段,极简单的一个“白”字,极经济的一段话,就把一个满口鬼话、胡侃乱吹、捏造革命资本的假洋鬼子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
40.阅读黎锦明的小说《银鱼曲》,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
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黎锦明《银鱼曲》原文)
银鱼曲
黎锦明
没有风,和水门汀的地面一样平静,闪着赭黄色的海面上,渔帆一队队的朝向着碧绿的相接处。
鸥鸟们和云混成一片了,无声的,没有旋律的动着。
沙岸上的歌声,喧喊,竹喇叭的悲曲——沉静而嚣动,显出秋的荒凉,生命的走向归宿。
“放线哪,放线哪。
”
沿码头的船栈上,童子们叫喊。
有些渔户们,在汐的起始前,把投网的阵线布置好了,等待着银鱼们的到来。
这是一种庞大的鱼族,每年有四五天的游巡,而且深深的侵入这海港。
当鲨鱼们在港面闹着惨案的时候,它们全来了,观赞喜事的人们似的,在水上唼喋。
巧妙的,螺旋似的波线到处起着,迎着黯淡的阳光线。
银鱼们是易于上网的,因为数目的多;它们贪食,好胜,渔户们将甘蔗渣滓和由稻田捉来的蝗虫尸体倾满到海面,它们有时离开了鲨鱼的锋阵,来满足食欲。
渔户们的网大,细密,这诱惑有了成效;前后密合,千万的数目都成为俘虏了。
“沙满!
走向前面去。
”
“什么事?
网银鱼的网没有啊——”
“你向丁凡家去租一幅,沙满。
秋节到了。
”
“丁凡家是势利户,他借一幅黄鱼的网给你,还要讨三两银子!
”
“你说我们借银鱼的网;有的是银子!
”
沙满离了船坞,沿了巷线,低着那柔怯的眼,向街衢走去。
他的伯父——沙龙——踞在船头,遥望着鱼群的出没处,瞪着,搓着手,用那不由己的闲暇的神情,喝着,频频的倒着摆放在脚旁的茶水。
船是乌黑而旧式,布帆都补缀了,好像老了的隐士似的,在坞旁年久的停滞着。
沙龙半老了,和船一样的显得完全老了;他向海的空阔处赞慕着,贪婪的幻想着他的大量的获取。
...他没有勇气将渔艇浮到汪洋中去,当他想到他的父,他的弟弟及一个年老的伙伴,在半生来被出人料想的暴风雨卷去的时候。
沙龙的女人是病了的,萎黄的,极可怜的病了,而且要不断的尽夜的呻吟,向他旁卧的丈夫报复她积年来所受的苦痛。
没有安宁。
孩子,因为不是亲出,常例的失着眠,白天总是萎顿着。
沙龙晚年的和善,已不能救济他盛年所招来的一切报复了!
他的豪迈,强悍,曾经获到了渔户们的畏惮,获到了小棠的心,然...
“阿伯,丁凡家不答应!
”
“你怎么说?
”
“我说阿伯销了七批鱼仔,收到很多银子!
他不信。
”
“你求求他。
”
“他叫我走,赶我走!
我就回来了。
”
沙满回到舵尾,在他所常蹲伏的船板上蹲了。
那里放着一个旧竹筐,麻布掩盖着,里面是他三天的粮食。
螺肉,蕃薯,此外,剩下的一堆鱼骨。
早晨,他守着这筐,白天,晚上,回到他的卧处,听着病的船主妇的呼叹。
他整夜失眠着,白天打盹。
一点微风,拂在微波上。
太阳强烈的震着。
海湾里的渔船已动作了,连续的,群鹤似的,离开那归息处。
银鱼整亿兆数的在海面上游荡——船经过石硖,出了海湾线;沙龙的装扮和早年一样的昂藏,迎着风向,垂着网——矗立在船头上。
风摇着他那陈旧的衫,那披垂的帆,朝着汪洋的心核。
“嗬!
好大一群——好大一群啊——一银色的鱼啊!
”
沙满在舵后嚷着。
银鱼是不远不近的在船旁巡绕。
它们好像在水中看到人的影,能测到网的伸展度;它们在船的腰腹边际上下出入着,和带着生命的梭一样。
“真的,这么大的一群银鱼啊!
”
病的船主妇,头伸出篷的窗口来,放出那疲惫带着矫健的呼声嚷着。
网下去了,着力的,圆满的扔放下去了。
沙龙的两眼发亮,青筋在额上突露。
他镇住了风的撼力,稳定着站势,徐徐的,一引一带的,将网向上牵拉。
他的手没有动状,只是沉重,和平常一样。
沙满在舵后伸长他的颈。
他看见沾着在网眼上的水的闪烁,叫着,赞美着。
...老渔户散开他的网...他将一只发亮的,巨形的物件捡起来,往海里掷了!
“银鱼啊!
"孩子喊着。
“银鱼?
”沙龙怒呼道,“水母。
”
网是再次,三次的投进波里去了。
波浪徐徐耸动,船在上面曲线的,弛缓的进行。
孩子顺着鱼群的聚处,将舵压着。
鱼群聚拢了,在起网处螺旋状的浮动,起伏。
“银鱼啊,好多的银鱼啊!
”孩子是赞美,希望。
他看见伯父翻动着网,和先前一样,将一样杂乱的海植物和水藻,枯枝挪回到海里。
一条小小的鲇,被扔进舱来了,在板上跃动,给这空虚里留下一点生命。
同一样的下午,船经过这路线,浮在东林线的花岗石壁旁动荡。
银鱼啊,银鱼啊,孩子不这样叫了。
风是和顺,有力的将帆送到鱼群的中央。
石壁四面绕着;被网的俘虏,银色的,闪亮的,一双,一什的被扔进舱了。
鱼群失去升沉,骤动的能力了,在浅浅的水波和岩壁下。
沙满瞪着眼,稳稳的把着舵。
他欣喜,欢快的谈着,忘记了他那肮脏的食物。
船主人胜利的拉着网。
一次,二次,银色的动物一件件来到舱里,在船板上跃动,唼喋着那贪婪的柔媚的嘴。
它们成为俘虏了,成为这老年人的享用品了,交易品了!
将这湾里的鱼群满载归去,是骄傲,是幸福——沙满这样想。
风愈和顺了,成了一种节奏。
沙龙流着汗,叫道:
“阿满,阿满!
”
海面上“啝,啝”的响。
浪头朝着船的起落点一一
“阿满,放开舵!
”
船主人呼着。
他紧把着网绳,身体向前倾伏。
网是被搅动了,船身随着它的动转,在水面摇晃。
“阿满!
”
阿满叫道:
“鲨,鲨!
”
那满身汗湿的老渔人在狂喊一声后倏的失去了,和网一并被搅进波里了,倏然的,不曾留下一点影。
“伯,龙伯!
”
阿满站在船尾,嘶喊着。
网露出一线,随着突进的鲨,转出石璧,驰向海的心核,隐在一片沉静里。
“伯啊,龙伯啊!
”
银鱼上市了,一筐,一撮的交易了。
它是鲜明,细腻,在富人的筵席上伸长那皎洁的躯体,张着那柔媚的,在水面唼喋的吻。
(原载《现代》1933年7月1日第3卷第3期)
【解析】(答题要点)
(1)《银鱼曲》的主题:
①本文通过沙龙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生命的不可把握,表达了作者对贫富不公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②本文生动地描写了捕鱼的场景,歌颂了劳动本身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2)《银鱼曲》的艺术特色:
①本文寓抒情于叙事之中,通过景物描写、场景描写使叙事带有较为浓厚的抒情性。
②本文运用了伏笔手法,开头点出生命的归宿、鲨鱼惨案和命运的不测,暗示了人物后来的悲剧结局,使得小说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文学 作品选 模拟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