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docx
- 文档编号:25190652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65
- 大小:57.73KB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对啊严格依据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用书2021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适用于全国统考(省、直辖市、自治区)紧扣考试大纲考点视频教学历年真题解析
对啊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研发中心编著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现代教育出版社
对啊严格依据最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对啊网教师资格考试研发中心编著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现代教育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教育知识与能力/对啊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研发中心
编著.——北京:
现代教育出版社,2016.12
ISBN978—7—5106—4833—5
I.①教…II.①对…III.①中学教师—教学能力—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IV.①G63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98839号
教育知识与能力
对啊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研发中心编著
责任编辑:
荣荣刘兰兰
装帧设计:
对啊网
出版发行:
现代教育出版社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E座
邮政编码:
100011
电话:
(010)64251036
传真:
(010)64251256
印刷:
郑州泰宏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
889mm×1194mm1/16
印张:
19
字数:
220千字
版次:
2016年12月第1版
印次:
2020年12月第4次印刷
书号:
ISBN978—7—5106—4833—5
定价:
58.00元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前言
《教师资格条例》中明确规定:
“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育资格。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则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1号)文件开展实施的考试项目。
自2011年教育部在浙江、湖北两省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人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加入国考大军。
随着统考范围的日益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难度也日益增大,考查的知识范围更广,考查的角度多样,更注重考查理解应用类的题目。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通过考试,对啊网教师资格考试研发中心在深入分析历年真题、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编写了一系列适合统考省份考生备考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用书。
该系列教材有如下特点:
知识框架。
每章前面配有该章的思维导图,便于考生把握本章的整体知识脉络,提纲挈领。
大纲要求。
每章前面配有该章知识的考试大纲,方便考生明确本章知识的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
考情分析。
每节前面配有本节的历史考情分析,使考生对本节知识历年考查的题型和分值能一目了然,提纲心中有数。
特色模块。
教材正文内容中配有“对啊一点通”“对啊学霸君”“对啊解惑帮”等特色模块。
“对啊一点通”是对高频考点的考查题型、考查重点的分析,帮助广大考生明确考试的方向;“对啊学霸君”是对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帮助广大考生快速掌握需要记忆的重点知识;“对啊解惑帮”是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辨析,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易混淆的知识点。
重点标注。
教材中的知识点后面均标有相应的星级。
“星号”表示熟悉了解;“双星号”表示理解掌握;“三星号”表示掌握运用。
正文内容中重要语句用蓝色字体进行了标注,方便考生迅速把握重点。
真题链接。
教材正文内容中重点知识配有相应的真题,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情、及时进行真题演练。
通关训练。
每章最后配有一些仿真的习题,帮助广大考生巩固所学知识。
视频讲解。
本套教材配有成套的讲解视频,每节有“节串讲”视频,帮助考生整体把握本节的知识脉络及考试重点;正文中还有“知识讲解”和“真题讲解”视频,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熟悉解题技巧。
配套题库。
为了方便考生考前练习,我们还研发了和教材配套的大型电子题库,方便考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积极备考练习。
除本套教材外,对啊网教师资格考试研发中心还研发了历年真题及标准模拟试卷、高频考点随身学、高分作文指导手册等系列教辅资料,以满足广大考生的备考需要,帮助大家顺利地通过考试,圆教师之梦!
《教师知识与能力》(中学)备考攻略
一、试卷结构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的考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四种,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共为150分,试卷结构如下:
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合计
单项选择题21242
辨析题4832
简答题41040
材料分析题21836
二、必考题型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单项选择题虽然考试范围非常广泛,但是总体考试难度不大,考生备考时应注意重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真题再现(2018年下半年真题)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知识框架
大纲要求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各自的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
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精彩导读
唐代慧宗禅师酷爱兰花。
一次,他要外出弘法讲经,行前吩咐弟子一定要看护好寺中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崇敬禅师,殷勤有加。
一天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由于一时疏忽,弟子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
第二天清晨,望着一片狼籍中憔悴不堪的兰花,大家懊恼不已。
几天后慧宗回寺,众弟子惴惴不安,准备受罚,禅师得知原委后,却一如平常地泰然自若,平静安详地对弟子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
慧宗禅师宽容的胸怀令人叹服!
再看看当前的许多教师,常常因学生顽皮而大发雷霆,经常因学生作业潦草而怒气冲冲,时常因学生听讲不专注而大声怒喝……甚至有的教师感言,怒气伴随着自己教学的一天。
而教育名家陶行知看到顽皮打闹的学生不仅没大发雷霆,反而奖励“四块糖”,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精彩一页;巴尔扎克的老师将巴尔扎克潦草的作业珍藏了30年,在他成名自满时又用它教育自己的学生,使巴尔扎克成为闻名世界的大作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常同听讲不认真的学生亲切握手,激励学生一步一步迈向真知的殿堂。
教育是美丽的,宽容是快乐的。
教育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这一章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家庭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子女最初和经常的教育者;社会教育中的师傅以及起到教育作用的其他人员,都是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是教育内容、教学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上述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变成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教育的属性及功能
(一)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属性属于常考知识点,在2015年至2018年八次考试中考查了8次,一般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本知识点需要考生理解掌握教育不同属性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对教育社会属性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分记忆。
1.教育的本质属性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所以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的联系,这些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二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进行分类。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是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虽然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有所不同,但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永远不会变。
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是教育固有的功能。
因此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稳定、运行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正是这种影响,维系着社会的运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必须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教育对个人、社会和自身状态的肯定作用以及对它们需要的满足,表现为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教育的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不仅表现在教育对个体发展起压抑、阻碍、片面、异化等损害性作用,而且也表现在教育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起负担、浪费、不稳定、阻滞等损害性作用。
3.从表面属性和外部特征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待,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之相符合的功能,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
隐性功能是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教育的行为方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文化、社会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都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基本形态
教育形态是指由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态。
(一)根据教育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不同,即教育的存在形态不同,可将教育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
非形式化教育是指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的教育,没有稳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规范的教育内容。
原始社会的教育属于这种状态。
形式化教育是指教育活动已从社会生产生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态,有固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场所和比较规范的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属于这种形态。
(二)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不同,可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可将教育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包括: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包括: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抢劫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包括:
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的朱熹。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该学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3.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他认为,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代表人物有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的经验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的最深厚的动力。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教育,指的是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是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
在这个阶段,教育逐渐从原始的自发状态,发展为内容比较丰富的具有一定自觉性的劳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不分化性
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专职教育人员。
(2)教育的平等性
在原始社会无论男女老少,每个社会成员都可接受教育。
教育是平等的、共同的,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因而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包括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公共生活的规范、艺术和宗教教育;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的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产生了学校,使教育从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分化出来,脱离了原始的自然状态,具备了独立的社会职能。
二是文字的发展、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三是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四是学校的发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
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是学校体制趋于完备。
二是教育的功能有所扩展。
在奴隶社会侧重政治、军事、伦理功能的基础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种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人身保护功能以及选择功能和服务生产的功能。
三是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它的等级性和宗教性(主要指西方中世纪时期)。
(1)古代中国的教育
①学校萌芽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序”;一类是“校”。
②西周的学校教育
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为“学术官守”。
当时教师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而是由职官兼任,官师合一。
西周各类学校教育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废,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
“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这一时期的教育的特点是学术自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④两汉时期的教育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了当时最高教育机构——太学。
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
⑤隋唐时期的教育
选士制度采取科举制。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
⑥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这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宋代,书院盛行,著名的六大书院有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茅山书院。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模式。
(2)古代西方的教育
①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是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佛教的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②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文士精通文字、善书能写,可任官治事,所以文士通常也称书吏,并受到尊重。
因为文士不是世袭的,而且充任职官的文士都是地位高和待遇优的人员,所以众多奴隶主子弟和一般有志之士都企图“学为文士”。
为了满足这种要求,许多文士便设校招生。
“以僧为师”和“以吏(书吏)为师”遂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
③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著名的教育体系。
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④古代罗马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在共和后期,罗马存在两种学校,即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拉丁语学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⑤中世纪的西欧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
⑥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代表人物:
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
主要特点是: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倡导人的个性解放,提倡人文主义者,即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3.近代社会的教育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逐渐具有了实用性和功利性的世俗教育的性质,这使得教育得以从教会中分离出来,尤其是摆脱了宗教的控制。
在一些国家,宗教和政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4)教育的法制化。
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鲜明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及规定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做到依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表现为教育内容反映生产劳动成果;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2)教育实现民主化
教育民主是现代教育阶段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在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合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最后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3)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4)教育的终身化
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最早系统地论述了终身教育,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
“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5)教育的全民化
所谓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6)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教育手段以及教育工艺、教育程序、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并由此促进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伴随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
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想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
此时,教育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许多零星的教育思想与观点,理论上并不成熟,方法也多是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
(一)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1)教育的社会作用
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他认为“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
(2)教育对象
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即不分贵贱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3)教育目的
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这条培育人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知识 能力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