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附答案2.docx
- 文档编号:25187183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33KB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附答案2.docx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附答案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慕尼黑协定》
2.“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法国官员称:
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
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
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
4.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
A.《凡尔登条约》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
5.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所以甘地()
A.自取海水制盐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焚烧警察局D.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7.斯大林说: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的这段话表明
A.苏联准备实行农业集体化B.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找到了工业化的正确途径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8.19世纪末,德国声称:
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缔结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轴心国集团D.法西斯党
9.“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
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以上材料是在谈论()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中美联合公告》
10.列宁在探索社会主议建设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A.实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颁布苏联宪法
11.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13.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
“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14.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
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5.1919年,《泰晤土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B.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C.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D.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16.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材料主要指明了()
A.一战发生的背景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经过
C.二战导致的结果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7.20世纪9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大力推行新经济改革,他引用当年罗斯福总统的话来阐述自己改革的用意: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这表明了他们两位都()
A.没有对资本主义做任何调整B.只维护资产阶级私人利益
C.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D.与法西斯专制实质相同
18.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下列条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C.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中国对外“门户开放”
D.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打败法西斯
1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20.有历史学家说:
“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
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 )
A.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B.有利于各国均衡发展
C.存在不安定的因素D.彻底削弱了德国势力
21.毛泽东认为: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D.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22.马克思说: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线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存在着多样化和常规性。
对以下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获得了完全独立
B.墨西哥在卡德纳斯的领导下进行了民主改革,走上了发展道路
C.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D.俄国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通过十月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23.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
“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该同盟是
A.三国协议B.三国同盟C.法西斯同盟D.北约
24.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写道: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5.有学者指出:
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
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九国公约》的有关知识。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模式形成。
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斯大林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
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6月的巴黎和会,把中国山东的权利移交给日本,严重侵害了中国的权利,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ACD不符合题意的内容,所以答案选B。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到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了《九国公约》,美国成为最大受益国,条约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幌子下,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
843年的《凡尔登条约》使查里曼帝国分裂,1919的《凡尔赛条约》严厉制裁德国,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可知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因此面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甘地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选项D符合题意;自取海水制盐、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与焚烧警察局,题干材料没有涉及,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统治秩序,但这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随着新的势力的发展,这种暂时的平衡又会被打破。
A项不是《凡尔赛合约》签订带来的影响;C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B。
【详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针对德国签订的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统治新秩序,展示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斯大林”、“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因此,题干中斯大林的这段话表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走到了时代的前列,经济迅速发展,他不满足自己的状况,开始跟英国争夺殖民地,并因此成立了三国同盟,同英国成立的三国协约对峙,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引发了一战。
故选B。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和日本争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1921年一1922年间以美国为首的九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个签订《九国公约》,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故此题选B。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搞“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故答案是B。
11.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一战的认识,题目的关键是“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根据所学知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越演越烈,导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本题选B。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所以一战的原因,性质,影响,经过都是出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要好好掌握。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可知,前期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有很小的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
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了,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小比例。
它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表明实行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正确答案为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和私人企业的存在,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ABD均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
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的表述,属于历史现象;B项是一战当中的事件,也属于历史现象;C项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属于历史现象的本质;D项对一战结果的表述,属于历史现象。
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历史现象和本质的却别。
历史现象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历史现象的本质是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在此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要求选出该材料说法原因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由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中国人民的斗争,北洋政府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16.A
解析: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斗争激烈,矛盾复杂,19世纪末,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匈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一战爆发,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列表格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导火线、标志、交战集团、重要战役、转折点、结果、性质、影响以及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1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可知,罗斯福的话说明了新政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表明了新政实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
美国总统克林顿大力推行新经济改革,他引用当年罗斯福总统的话表明他的目的也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是解题的关键,克林顿引用罗斯福的话,说明他们两位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其中华盛顿会议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在《九国公约》中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可知,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存在不安定的因素。
《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凡尔赛和约》签订的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故C符合题意;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有利于各国均衡发展、彻底削弱了德国势力与史实不符,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B正确;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是1861年改革,排除A;俄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的,排除C;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排除D。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在理解十月革命意义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墨西哥在卡德纳斯的领导下进行了民主改革,走上了发展道路,促进了墨西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的领导下,通过和平请愿、谈判的方式,获得了有条件独立,故A不符合题意;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在1920年和1930年进行了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俄国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19世纪末,意大利、德、奥匈形成三国同盟,故B符合题意。
三国协约是英法俄;法西斯同盟侵略并引起二战;北约是1949年成立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国际”相符,故B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排除A;华盛顿会议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C;苏联成立是在1922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D。
故选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轴 中考 九年级 历史 下第 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 初期 世界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