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docx
- 文档编号:25185306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60KB
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docx
《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
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
《卧虎藏龙》电影讲述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
李慕白隐退江湖的举动实际却是惹来更多的江湖恩怨。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卧虎藏龙》影评,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
作为华语电影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金人,落在武侠类型片的头上实在是再适合不过。
《卧虎藏龙》或许可以算是华语影坛最顶尖的一群高手,联袂奉献的武侠巅峰之作。
李安导演,鲍德熹摄影,袁和平武指,叶锦添服设,谭盾配乐,加上马友友的演奏和一众演员的出色发挥,将儒家的淡雅冲和与道家的抱元守一在如诗般的画面中淋漓展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那个获奖季里,《卧虎藏龙》还收获了另外一个看起来不怎么搭界的奖项——雨果奖最佳科幻电影。
中国人或许很难理解,江湖儿女,快意恩仇,怎么就科幻了呢?
其实,对于并不习惯于飞天遁地、爆山裂石之类武侠美学的西方观众而言,《卧虎藏龙》完全可以当做是一群异能人士之间的战斗,而对武打设计更加夸张化和浪漫化的《东方不败》等影片,估计即便是将人物放进《X战警》中也毫无违和感。
就像我们常常对印度影片里莫名出现的歌舞片段难以接受一样,观影习惯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早就了这个小小的冷幽默。
从影调来看,我们可以将整部影片划分为五个部分。
开篇李俞二人重逢,俞秀莲独自赴京,将青冥剑交到铁贝勒手中,整个影调是明亮的,在青山竹林、古寨奢院的影影倬倬里呈现一派安详,让人沉下心来,用一种内敛的思绪来感受这一段故事。
之后,玉娇龙黑夜盗剑,俞秀莲城墙缉凶,李慕白点拨娇龙以及碧眼狐狸与刘护院等人之战,影调转为冷峻灰暗,既符合隐藏在光明背面的江湖本质,又暗示着玉娇龙的明珠暗投。
从闪回的玉娇龙与罗小虎邂逅开始,到娇龙离家出走,在酒楼上大战八方、威风凛凛,画面再转至明亮,从大漠黄沙的原始生命感和力量感,到飒爽英姿的剑走身飞,将“一遇风云便化龙”的脱困感与不羁的反叛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之后分别上演与俞李二人的两场足以名留影史之战后,影片又以暗与明两种色调分别描绘李慕白与玉娇龙之死,将一种超脱与救赎、愧疚与期待暗含其中。
如此明暗相替,如同昼夜轮回,又好似梦境与真实的不断反复,李安的功力,于毫厘处妙至巅峰。
当年《卧虎藏龙》甫一问世,影迷骂作一片,评论界也大有厥词。
普通影迷之不看好,大致是心理期待就有了错位,就像是抱着看《东成西就》的心态走进影院,结果看了一部《东邪西毒》,自然满身的不爽。
而影评人的不满,则更多的是对影片本身的误读和未解。
及至墙里开花墙外香,那边厢奥斯卡金人入手,大洋此岸许多人才重新审视,慢慢的品出其中的好来。
李安的作品本就是一杯苦丁茶,入口时只觉艰涩,入喉后才能从回甘中找到乐趣。
《卧虎藏龙》改编自王度庐小说,虽说古龙曾坦承,此公对自己影响颇大,但与同时期的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相比,王度庐应归于二流。
他所开创的“悲情武侠”,无非是将张恨水等人的通俗小说写法,披上武侠外衣,无论从格局还是从影响来看,都略显渺小。
不过正印证了一句老话:
“一流小说改变二流电影,二流小说改变一流电影”。
他的《卧虎藏龙》,经李安妙手点拨,竟成一代经典。
而从受此影响而投身武侠的一种大陆导演和他们的作品来看,说此片彻底改写了中国电影,恐怕也不算妄言。
作为王度庐“铁—鹤五部曲”之四,《卧虎藏龙》之所以被导演选作原著文本,吸引之处,正在于那一份悲剧的艺术张力和角色的人格魅力。
李慕白和俞秀莲,其实原本是前作《宝剑金钗》和《剑气珠光》中的主角,在《卧虎藏龙》原著小说中戏份不算太大。
李安加重二人戏份,而将罗小虎的戏份大为删减,要的正是借助他们江湖儿女江湖老的阅尽沧桑,讲述李安心中的那一把青冥剑的故事。
李安最擅长的是心理剧。
明明有万语千言在嘴边,等说出口却只是云淡风轻,只留无限思绪在那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供观者把玩。
这种心口难开,与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故事有着天作之合。
李俞二人好似《断背山》中的杰克与恩尼斯,明明爱欲炽热,却不得不因世俗的伦理和心中的块垒彼此逃避,抱憾终身。
二人重逢,秀莲心中分明情似天高海深,到舌尖却只化作淡淡一句:
“慕白兄,好久不见。
”那一刻,我分明看见李安亲自化身《喜宴》中某个食客,在混乱的婚礼中娓娓道出一句,这,不过是中华五千年的性压抑。
所以,当李慕白握住俞秀莲的手,老神在在的说道:
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其实,如同他送出青冥剑,意欲退出江湖,而当宝剑失窃,仇人现身,他心兹念之的,仍是一剑封喉的江湖恩怨。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剑,放不下的,谁又能真的放下,松不开的,谁又舍真正松开。
李安借片中人物之口,以一种玄之又玄的武学“境界”,阐述着以道化人的幻寂与虚无。
在得道与未得之间,李慕白感受到的,却是“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超过了我能承受的极限。
”如同玉娇龙说到自己觉察到武功超过师娘的时候,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觉得“看不到天地的边”,心中惶恐得无以复加。
而最后当李慕白行将圆寂之时,秀莲口中的“炼神还虚”,恐怕是指将一切放下的再无牵挂,而李慕白却最终用这一口气,说出了多年来阙如的那句表白,在两情相悦却缘悭一线的遗憾中魂归真武。
一生的纠缠化作一个人的形单影只,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
玉娇龙人如其名,如飞龙在天,难被世情俗物所约束。
在大漠狂沙中的策马奔驰,抵死缠绵,在酒楼上的惊鸿之剑,天外飞仙,让这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子,即使做了那么多搅乱一池春水的傻事,也让人恨不起来。
但正是她性子里的刚久易折,伤害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李俞二人的悲剧,碧眼狐狸的怨恨,罗小虎的终生孤寂,甚至在原著小说中还有母亲的亡故与整个玉家的中落。
而在“铁—鹤”系列的收官之作《铁骑银瓶》中,最终落得“龙归大漠、虎葬冰山”的凄美结局,王度庐的“悲情江湖”,至此达到巅峰。
但每每想起玉娇龙,我却总是在脑海中回想起聚星楼上那个英气逼人的身影。
“潇洒人间一剑仙,青冥宝剑胜龙泉,任凭李俞江南鹤,都要低头求我怜”。
章子怡的美,于这一刻与玉娇龙合二为一,永远印刻在胶片上。
后来金庸在他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里,塑造了一个几乎与玉娇龙同模而出的人物——李沅芷。
联想到古龙在自己集大成之作《绝代双骄》中,借“铁—鹤系列”的最初主角江南鹤之名稍作修改,生生造出“江别鹤”一角,温瑞安则在《神州奇侠》中,用《卧虎藏龙》续集的书名,编出“铁骑真人”与“银瓶道长”一对武林奇人。
王度庐对香港一代武侠名家的影响,也就可见一斑了。
不少影评人,如徐浩峰在《刀与星辰》里将本片解读为情欲的追逐与肉体的赤裸,私以为是有些过分的。
但书中另一篇文章,却对《卧虎藏龙》中的武打设计有着极其精彩的见解。
当年本片被人诟病,其中理由之一,就是武打设计与大众审美的冲突。
我们太习惯于武当剑法的以柔克刚,误以为李慕白的一触即发、后发先至看成杂耍,我们太执着于飘逸剑招的剑花璀璨,却把轻灵的步法看成向西洋剑法谄媚。
就像徐浩峰所言,哪怕只考虑李慕白在竹枝上对玉娇龙眉心的一指,袁和平也无愧顶级武指的称谓。
这种道家师徒仪式,象征着点化玄关的醍醐灌顶,非入室弟子而不得。
此举不但符合李慕白武当大宗师的身份,也对人物塑造和叙事展开提供了意义。
几场重头武戏中,导演都使用了一种近景长镜头的拍摄手法,有时甚至用跟拍的方式,突显角色由武打风格而体现出的性格特色。
在剪辑上,虽然不是一镜到底,但也彻底摒弃了时下流行的快速剪辑,整个打斗的节奏并不显得特别凌厉。
城墙追逐战中,玉小姐的翩若惊龙,俞秀莲的大巧若拙,不但点出个人性格,也为她们的人生际遇埋下伏笔。
镖局里的双姝对阵,俞秀莲连使刀钩锏剑等多般冰刃,信手拈来皆是文章,玉娇龙凭借宝剑之利与个性之狠始终旗胜一着,待到李慕白出手,她的轻巧却被李的厚重所完全压制,个人武功高下与气场强弱立辩。
与略偏写实的打斗不同,本片在对轻功的表达上走的是浪漫化的轻灵飘逸,竹林斗剑一场更是成为经典。
有人说,李安是以竹为床,让白衣胜雪的两人上演一出欲拒还迎。
无论如何,玉娇龙湿身后的玲珑曲线与二人眼神话语中的勾连暧昧,却是不争的事实。
或许玉娇龙是真的爱上了李慕白,这样一来,她与俞秀莲的决裂与最终的离别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武当山上的纵身一跃,无论是看破红尘也好,为情而殉也罢,与一切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飒爽如玉娇龙,本应如此。
原著小说中,玉娇龙借坠崖而遁,并在十九年后引出铁骑银瓶的故事。
在电影里,李安却没有为我们交代更多线索。
是生,是死,是看破,是逃避?
随着马友友的提琴曲,故事落下帷幕,青山白云间,美人如玉,绝迹江湖。
影片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亮点当属配乐。
谭盾的五线谱,为这个惆怅的故事赋予了一种舒缓的优美,将命运的无奈与红尘的纠葛娓娓述来,就像入口绵长悠远的竹叶青,令人迷醉。
作为武侠电影,导演没有选择古典乐器,而是以大提琴和吉他为主旋律,把那种哀而不伤的愁绪、求而不得的反侧,如流水一般,默默融入电影的叙事当中,浑然天成。
谭盾与我父亲也算是颇有渊源,他们同岁且是校友,其住处又与我父亲的外祖父在一栋楼之中。
遗憾的是父亲说谭盾当时总宅在家中,他只是听说过那户人家有一个与他同校的喜欢音乐的小孩,却一直无缘结识。
不过家乡和母校出了一位大人物,父亲每每提起,也总自豪不已。
可惜的是《夜宴》以后,谭盾的音乐重心渐渐转移到了舞台之上,于大银幕甚少涉足,也让我们少了几分耳福。
这是题外话,略微一表。
虎卧龙藏,仇人授首,情人授心。
李安借助王度庐的壳,用俞秀莲和玉娇龙两个女人的悲剧,成全了李慕白的道,也是他自己心中的道。
这道的外在,是青冥剑,剑纹靡华却无坚不摧,折刀裂锏如断人心魂。
这道的内在,是悲哀的寂灭,是逝友的亡魂,是不如归去的期许与承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存之于心,忘言于舌。
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
几年后重看《卧虎藏龙》,没有想到竟会几次流泪。
罗小虎对玉矫龙大声地说:
“我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让你爸爸妈妈看得起我”,谁又在少年时代里不曾有过这种与之类似的,向整个世界挑战式的倔强和轻狂呢。
李慕白死后,悲哀与愤怒中的俞秀莲提起青冥剑走向玉矫龙,挥剑向致使李慕白死去,断送自己和爱人幸福的这个年轻女子劈去,但宝剑终究还是停在了空中,她把剑交给旁人,依旧语气平淡地交待事宜,而后转身离去。
假如我们终会长大老去,而且我们终究没有因人生的种种不如意,而像很多人一般变得偏执和虚无,那么,悲悯与宽容也许注定是一个灵魂最终的出路吧。
《卧虎藏龙》有一种境界,它从属于李安。
境界是什么,境界是一种胸怀。
碧眼狐狸怨恨玉矫龙未将心诀上的字讲给她听,玉矫龙回答:
我告诉你也没用,你知道你的功夫就只能练到这儿了。
我不告诉你,也只是怕你(练不到)伤心。
她所说的就是一种心胸上的差别,犹如李慕白所说碧眼狐狸的话:
十年练剑,只练得一身走火入魔的邪功。
玉矫龙发现自己的武功可以击败被她视为神明的师母时,她“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走到哪里去”。
李慕白“接触到师父从未曾指点过的境地”时,茫然不知该当如何。
他们的境遇,相信便是曾经的李安所有的。
那是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式的孤独。
以武为侠,片中所有人物的武功,也无一不是其心胸气度的折影。
陕甘捕头,护院武师,江湖汉子,凡此种种,用的大多是各种奇门兵器,或重硕或奇巧。
碧眼狐狸的武功阴毒诡异,但在李慕白的宗门剑法之下却不堪一击。
俞秀莲干练稳重,十八般兵器皆能称手,在与玉矫龙的打斗中,其武艺如行云流水,而又迭出神来之笔。
而玉矫龙的剑法则一如其人性格般锋芒毕露,配上青冥剑天下无双的锐利,正如李慕白所说“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在与俞秀莲的数度败势中,也都是靠其锋芒逆转。
罗小虎的拳脚朴实无华,一如外族人的爽直,这个男孩强盗的魅力是如此的耀亮,以至于骄傲的玉矫龙最终倾慕于他在观众看来是那样的自然。
而李慕白的剑法,则是李安眼中人生最高境界的投射。
其长空舞剑,宛若游龙,混无半点滞涩。
大巧不工,一根木棍将玉矫龙的宝剑制得无力可施,是其高远人生境界的表现。
当玉矫龙暗伤俞秀莲后,李慕白愤怒地说:
你不配用这把剑!
更加暗示了武艺与心胸之间的必然联系。
周润发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他的庭院舞剑一段,后半段远景是替身,前面的中景却是周润发自己演的,其气度真是非“一代宗师”一词不能形象,而这种气度,李小龙没有过,李连杰没有过,但周润发身上却看到了。
导演对于演员来说,真可说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就说杨紫琼吧,她在《卧虎藏龙》之外,还有几部电影里,有这样的气度神情,一个气定神闲,八风不动,却又血肉丰满,外表坚毅内心柔弱的女性。
作为一个演员,赚钱固然重要,但谁又不希望有生之年,有几个能树立得起来,而且是从自己的灵魂深处闪耀出来的人物?
苏格拉底说的好,每个人心里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
而有时一个好的导演,可以发现一个演员心中的太阳,并让它发光。
这不是知己又是什么呢?
几年后再看玉矫龙,看里面李慕白讲她的种种话语,分明可以说就是在讲章子怡。
李安说第一次见章子怡,就发现“她的眼睛里有一种杀伤力”,于是便定下这个演员。
玉矫龙几乎就是章子怡。
李慕白这样讲玉矫龙:
你天份很好,但剑法错乱,需要重理,重新引入正途。
“这个女孩若无人引导,将来只怕要变成一条毒龙”。
而碧眼狐狸则不断地对她说:
人生在世,还不就是图个痛快?
李安是正人君子,他认为要达到更高的人生境地,终究只有正途可循,这也是他潦倒数年而坚持不肯以旁门左道去赚钱改行的根本原因所在。
李安真是有“自己的小宇宙”的人。
只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仍有很多,但在风口浪尖之上,则是少得可怜。
还有影片的武打,真是风格独具又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更难得的是,几乎每场打斗都有追求不同的美学和意境,而又都可以完美呈现。
俞秀莲与玉矫龙的城楼追逐,轻灵神秘,宛如梦境,一如李安所说的“童年梦想”。
玉矫龙与罗小虎在马上的大漠追斗,犹如旧小说中的意味,再现于银幕。
俞秀莲与玉矫龙庭院中的较量,各种兵器轮番上阵,每件兵器都拍出了自己的灵魂气质所在,同时,又是将胡金铨式的京剧意味与优雅的国术味道相结合。
竹林斗剑一场,如玉蝴蝶飞越碧海,仿佛世外仙境,真有不在人间之感。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
那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这部电影让我无法不感激在台湾长大的导演李安,我意识到,这部在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中国电影,其实同时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由纯粹的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构成的,与今天的现实相左的,厚重、古朴、美好、尊严的中国文化世界。
这种美好不仅仅表现在电影中那些美仑美奂的中国山水世界,更加是蕴含其中的博大而敦厚的中国气质,更加是片中每一个中国人的形象,他们的正直、温柔、坚毅、古典、悲悯……如果你真正看懂了那些,你也许会认为,这些内容,不应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去。
有这样的想法,更加是因为,你仔细去看看其它那些后来跟风拍摄的国际武侠大片里面,充斥着一个个病态、龌龊、奴性,流淌着阴暗的脏兮兮的灵魂,那也是中国人。
中国武侠片在世界上因为《卧虎藏龙》而灵光一现,掀起热潮,随后渐渐冷却,为人抛弃,有什么奇怪的呢?
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
李安通过《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将武侠片带向全世界,并推至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巅峰高度,这是武侠片之大幸。
可换个角度想想,似乎李安从根本上背叛了武侠片。
因为《卧虎藏龙》实际上不够武,也不够侠,它更多的是对人文内涵的思考,缺乏传统武侠片的腥风血雨与江湖豪气。
从本质上来看,它更像一部文艺片。
作为游刃于中西文化间的导演,李安很懂得把握东西方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差异。
他很善于在中式古朴的酒壶里盛出一碗西式美酒,也擅长在欧式的雍容服饰下注入一颗东方含蓄的内心。
江湖里“卧虎藏龙”该如何解读?
通常解释为江湖险恶,处处潜藏杀机,厉害角色十面埋伏,不易被人察觉,冷不防杀出来暗算一招。
这里的虎与龙是暂时潜伏,有随时出世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解释其实更倾向于西方文化中的英雄主义。
欧洲大陆不产老虎,他们传说中的龙是一种背插双翅,口吐火焰的凶残动物,往往隐匿于火山或是洞穴之中,时常会突然出现大杀四方,是强大与暴力的化身,也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出世英雄。
代表人物蝙蝠侠、蜘蛛侠、超人等等。
而东方文化中的龙就很是微妙了。
在中国,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变化无常。
大部分故事里,龙并不是一种为非作歹的生物,而是一种神秘、沉稳的神物。
所以我们才自认为是龙的传人,因为它的本质里有一种博大却又含蓄的美。
代表人物老庄、达摩、竹林七贤等等。
你见过龙么?
你能因此否定龙的存在么?
从阴谋论角度来看,我们不能。
龙也许真实存在,只是它千百年来一直很好的隐藏了自己。
是因为它们弱小,害怕其他动物么?
显然不是。
根本原因是它刻意隐藏了自己,强大而无所不能的龙不愿意或者不屑于示真面目于凡人。
这便是我理解的“卧虎藏龙”,“虎与龙”的“卧与藏”不是为了伺机出世逞英雄,而是它们主动去卧与藏,不想被人发现,也从无出世之心。
它们隐匿于自然万物之中,拥有一颗道家的心,修炼自己,完善自己,却从不标榜自己,张扬自己。
一切的修行与成就都是为了顺其自然,所以他们强大却又矜持,从不暴露,甘于卧藏。
这才是具有东方风骨的虎与龙,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
换句话说,真正有本事的龙虎不会整天抛头露面,以电视新闻出镜为荣,他们往往大隐于市,过着不露爪牙的平淡生活。
李安的《卧虎藏龙》主角其实不甚分明,大致分为两组。
玉娇龙与罗小虎象征着西方世界中的龙虎,张扬个性,敢作敢为。
李慕白与俞秀莲代表了东方文化中的龙虎,含蓄厚重,隐忍内敛。
而其中玉娇龙与李慕白的性格冲突则更为明显。
玉娇龙想逃离现实社会,遁入江湖,向往着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激情岁月;李慕白却历经沧桑,厌倦了江湖里的恩怨纠葛,一心只想着归隐山林,过上平静恬淡的常人生活。
二者就像围城里囚鸟,向往着对方的广阔世界与快乐生活。
李安用客观的叙事代替了主观的煽情,让《卧虎藏龙》具备了与以往武侠片那种爱恨分明、轰轰烈烈等浓墨重彩侠客风截然不同的一种另类武侠风格。
从演员、服装、布景、摄影到配乐,无一不体现出一种崇尚自然、悠然恬淡的道家风骨。
他将打斗、恩怨都放到了次要的位置,而将内心、理想放至了主位,并且把文化差异与处世哲学的探究深入浅出的融入了时长有限的电影里。
他所描绘的江湖,不重兵器、秘籍、帮派与宝藏,重的是情感、交流、心灵与跋涉。
他探索了江湖的深邃一面,展现了侠客的内心世界。
正是这些,才让《卧虎藏龙》从众多武侠片中脱颖而出,用独特的文化风格赢得了奥斯卡的青睐和世人的认同。
下面说说“江湖”。
说到武侠,不能绕开“江湖”。
那“江湖”究竟是什么?
一提起江湖,我们都会想到“险恶江湖”,似乎江湖是一个风波不断,纷争不止的动荡社会。
一入江湖,终身漂泊。
它始终给人一种既精彩又危险的感觉,让人生出既感好奇想进入它一窥究竟却又惧怕深陷其中万劫不复的矛盾心境。
“江湖”真的有那么复杂么?
我以为,“江湖”是一个二元统一的矛盾体。
它很广阔,所以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它也很狭小,以至于古龙总结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它很世俗,然东坡曰“流落江湖东复西,归来未洗足间泥”;也颇清高,故陶潜云“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江湖”就像它字面上的二字一样,有“江”也有“湖”。
“江”象征着奔流不息、纷争不断的社会,需要奋力拼博、竭心闯荡才能立足乃至扬名立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是一个不稳定的载体,可载可覆,充满了冒险与不确定性。
这也正是江湖险恶的一面,需要有极大的本领与韧性去征服它、适应它。
它给予你一种冲浪的快感,也明示了翻覆的危险。
而“湖”则完全不同,它平静、淡泊、深邃、悠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它是归隐的好去处,前提是你耐得了寂寞与冷清。
你必须抛下你曾经的荣耀与地位,舍去往日的辉煌与武功,斩断前世的恩怨与纠葛,了却今生的欲望与追逐。
你可以有闹市相伴,但不能逞强其中;你可以遁入众生,但不能试图用你的力量左右他人。
简明点,这是一种甘于寂寞,敢于放弃的心境,同样是一种道家修为的哲学。
所以说,“笑傲江湖”要求的是笑傲“江”与“湖”。
称霸于“江”,逞强于“江”,算不得本事与英雄;难就难在纵横于“湖”,潇洒于“湖”。
这无关于武功高低、杀伐多寡,却在于一种意境、一份隐忍、一池洒脱。
只有能屈能伸、既闲也驰的境界之人,才称得上“笑傲江湖”。
打油诗一首笑论江湖人物:
适才起步玉娇龙,长久挣扎李慕白;
郭靖终生参不透,杨过断臂始开解。
江上潇洒楚留香,湖畔寂寞李寻欢;
貌合神离是无忌,真心笑傲惟令狐。
[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影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侠 动作 电影 卧虎藏龙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