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5178175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235
- 大小:187KB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docx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docx(2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神话与传说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编排的五篇课文为中外神话和传说。
期中《鲧禹治水》《大卫》《夸父逐日》是精读课文,《天上偷来的火种》《女娲造人》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既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又有外国著名的传说。
学生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能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感受到神话与传说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从而体会远古先民是怎样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教学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神话与传说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品味生动灵活的故事语言。
本单元随课文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鲧禹治水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
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
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后,派火神杀死了鲧。
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
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
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
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情感与价值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
】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
壤嚷攘
4、理解词语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拯救——挽救;救济。
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
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
形容汗出得很多。
【根据学生的要求理解词语,注意不要孤立得解释,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
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2、作业:
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课件)
一片汪洋苦苦哀求斥逐洪水毫不理会悲惨遭遇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成千上万挖渠开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毫不在乎冬去春来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指导。
】
2、交流体会。
●交流一:
鲧禹治水的理由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
①读第一自然段。
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
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 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 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
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
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
④ 你怎么评价鲧?
【对于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既要看到他的善良,不惧危险,又要看到他投机取巧的错误。
】
●交流三:
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
(板书:
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
句子: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
b治水开始:
:
句子:
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
c治水过程:
A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参考资料:
三过家门而不入
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
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
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
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
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
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
“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
”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C指导朗读,读出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治水后:
句子: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说明大禹带领人们治水的地域广。
“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长,从“终于”一词可以看出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的不易,多么艰辛。
】
D,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④小结: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
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交流四:
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决心。
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
三、拓展升华
1、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
2、总结:
这个传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
一、领悟写法
1、引言: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
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2、交流。
(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
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
3、小结:
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
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二、讲述故事。
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讲好故事,然后学生自己练习,在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注意讲述后的评价与鼓励。
】
三、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禹王锁蛟》《三过家门》的故事。
板书设计:
鲧禹治水
鲧偷宝物
治水前:
走遍摸清
禹治水开始:
亲自率领
治水过程:
大山横当烈日当空毒虫猛兽天寒地冻
治水后:
安定幸福
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
课后记:
————————————————————————————————————————————————————————————————————————————————————————————————————————————————————————————————————————————————————————————-
2大卫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美国作家亨里德*房龙《圣经的故事》改写的。
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
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卵石杀死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拯救民族的英雄。
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选编课文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圣经故事中这一著名的传说,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首先,让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问题,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体会人物的英雄形象。
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词语,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注意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读中感悟人物的特点,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加强语文与实践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会认“轴、赋、税、脯、唬”5个字,学会“铜、嫁、卵、脯”4个字。
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了解以色列。
①让学生说说对以色列的了解,可以谈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
②参考资料: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
他们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终于回到了故土,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以色列国。
以色列位于中东大陆交界上,西面滨临地中海,北接黎巴嫩、叙利亚,东邻约旦,南出红海且与埃及边境接壤,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要冲,是个南北长约470公里、地形呈狭长型的国家。
以色列国土面积虽不大,自然景观却极富变化,拥有了只有一整个大洲才可能出现的各种地形。
有森林覆盖的高地,也有丰饶的绿谷;有多山的沙漠,也有海岸平原;有属亚热带的约旦山谷,更有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
以色列人口大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地区。
西面沿海平原是以特拉维夫及海法为主要城市,东面的山谷地带有约旦河所连接的加利利海及死海,而座落中部群山地带的有加利利山、撒马利亚、犹太和耶路撒冷。
除此之外,还有矗立于东北部的哥兰高地和黑门山,以及占全国极大块面积而位在南部的旷野和阿拉伯谷地等。
2、介绍《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一部文学遗产”,它是犹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它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已渗透于欧洲音乐、艺术和文学等各个文化领域之中;它的箴言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经典著作之一。
荷兰后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为美国少年了解《圣经》知识撰写一部通俗读物《圣经的故事》,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何时。
他以简洁、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犹太人的历史画卷。
纷繁的历史人物、争夺领地的频频征战经他一番梳理,变得清晰可读。
深奥的教义,复杂的戒律,在他的笔下,变得浅显易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圣经故事》改写的课文《大卫》。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导言:
故事发生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个牧羊少年叫大卫。
那么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请同学们认真读这篇课文。
2、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怎么记住它们;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并相互交流。
3、学习检测:
①认读生字,并组词。
轴赋税脯唬
②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
形容气势凶猛。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
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
形容非常勇猛。
赋税——旧时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形容颤抖。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本色。
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③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注意纠错和评价,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
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
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卵石杀死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拯救民族的英雄。
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1-3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
(第4—11自然段)讲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交战。
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三部分:
(第12自然段)讲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
几年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要统一答案,基本观点正确就可以。
】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结合课后练习4,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语。
2、写课后生字“铜、嫁、卵、脯”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然后说说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若有必要教师可以范写。
】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聪明机智正直勇敢长途跋涉气势汹汹万夫不当之勇瑟瑟发抖
毫不在意毫不畏惧大惊失色仓皇逃窜乘胜追击精明能干飘荡铠甲赋税披戴胸脯吓唬诺言
2、回顾课文内容。
二、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课文。
思考,课文交代了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热爱生活)
2、课文是怎么写大卫生活的美好?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3、说一说第2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写句子。
琴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怎样的少年?
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④从大卫与歌利亚的对话以及他和歌利亚交战的情节中,你体会到大卫的什么特点?
2、读议、交流。
a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
【引导学生抓住“气势汹汹”“身材高大”“武艺超群”等词语,体会歌利亚凶猛。
抓住歌利亚叫阵时的宣言,体会歌利亚的傲慢。
】
b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
【从大卫请战的言辞,体会大卫的恳切与自信,体会大卫爱国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
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对话,从读中体会大卫的特点。
】
c大卫战前准备。
【从“带着”“挑选”“挺着”等词语,体会大卫的自信与勇敢。
】
d大卫与歌利亚交战的情节。
【抓住歌利亚与大卫的言行,体会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大卫针锋相对,英勇无畏以及聪明机智。
】
e小结,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物特点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人物特点鲜明、形象生动。
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描写方法。
】
F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12自然段。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评价人物。
你喜欢大卫这个人物吗?
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放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描写方法等方面谈出体会。
】
2、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赫拉克勒斯的选择》《西方典故故事》。
板书设计:
大卫
歌利亚大卫
叫阵:
狂妄自大
请战:
充满自信热爱祖国
交战:
毫不在意毫不畏惧机智勇敢
课后记:
————————————————————————————————————————————————————————————————————————————————————————————————————————————————————————————————————————————————————————
3夸父逐日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讲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的故事。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和顽强的意志,体会故事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要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时要结合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疑难问题,弄懂词句的意思。
注意朗读的指导,并能讲述和背诵课文。
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人物和评价人物,体会这个故事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阅读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山海经》,阅读《山海经》相关的故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让学生说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3、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4、让学生谈谈体会。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板书课题)。
3、读课题,并理解。
(夸父:
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日:
追赶,赛跑。
)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和方法。
2、教师总结,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2)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讨论:
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
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读议交流。
(1)弄懂词句的意思。
参考:
逐走——追赶,赛跑。
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欲——想要。
饮——渴。
河、渭——黄河与渭水。
大泽——大湖
至末——道途中。
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那么,什么是“邓林”呢?
“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
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
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