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时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5177328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7.78KB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时教案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时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时教案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时教案执教人:
课题
5、草船借箭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法、学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
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
(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
借到了吗?
怎么借的?
)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生自由讨论发言)
学生读文。
二、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着重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
“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
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
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
且看下回分解。
主题丛书
随堂阅读
板书设计
5、草船借箭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课题
5、草船借箭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法、学法
讲读法自主交流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物,那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可以怎么排?
(学生自主排名,展示)
二、深入体会,感知人物形象。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对天气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
)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造声势,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
(4)“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诸葛亮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诸葛亮的自信、镇定。
(齐读)诸葛亮在笑什么?
这一笑表现了什么?
小声诵读,仔细思考。
(自由汇报)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周密、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
神。
)妙不妙?
(生齐答:
妙。
)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出示: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了这样一句话: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3.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三、拓展延伸,读后感悟。
1.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那么学了课文之后,大家对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诸葛亮:
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周瑜:
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肃: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
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2.思考:
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还有哪些因素?
(天时、地利、人和)
四、小结。
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
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主题丛书随堂阅读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人识天 神机妙算
教学反思
课题
6.景阳冈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教学
重难点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法、学法
自主感悟阅读交流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好汉歌》,导出名著《水浒传》)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
今天,让我们来走进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看看今天,我们在景阳冈上,会遇到谁?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识。
(1)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
(2)注意:
多音字“泊”读bó时,多是动词,停泊;读pō时,指水域,如湖泊,所以,梁山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指导写字。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喝了酒之后趁着酒兴上了冈,遇见老虎并与之搏斗,最后杀死老虎并挨下冈来。
)
(2)根据故事情节,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四个部分)如何划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3.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
齐读1-4自然段,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武松去店里喝酒,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
)
2.很快,武松酒力发作,这时,他想休息一下。
这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
我们一起来默读文章第三部分。
3.打死老虎之后,武松体力耗尽,而且,天色也已经黑了,所以,他只能把老虎的尸体放着不管,自己先(一步步挨下冈来)——下冈。
1.大家在读这部分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
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筛、客官、如何、但凡、吊睛白额大虫)大家遇到这些不懂的词时,会用什么方法理解呢?
其实,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比如说,筛了一碗酒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酒。
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词语了。
2.我们从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到,武松赶了几天的路,到了阳谷县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晌午),这时他感到(肚中饥渴),这时,他望见了一家酒店,酒店门前挂着一面旗,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
这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
(1)武松刚躺下,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一吓,武松就清醒了。
那大虫如何攻击他?
武松又如何应对?
出示“说时迟,那时快……又闪在一边。
”
①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
(扑、掀、剪)
②武松的应对。
(三闪)
第一回合对阵,结果怎么样?
(大虫劲儿泄了一半)为什么呢?
(因为武松消耗了它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
)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有勇有谋。
(2)大虫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
出示:
“那只大虫剪不着……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这一回合,武松战绩如何?
(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
(3)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
出示:
“那只大虫咆哮着……搭在武松面前。
”
3.武松到了店里坐下,招呼了店家点了牛肉,又叫了酒,不过,酒只上了三碗,就不再上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武松没钱了吗?
(不是)那是因为什么?
(店家说这酒喝三碗就会醉,过不了前面的山冈)原来,三碗不过冈是这个意思呀!
那么武松信不信呢?
(不信)于是,他前后喝了(十八碗),多么豪爽又倔强的性格呀!
3、
拓展延伸。
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又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
你觉得呢?
说说你的理由。
(赞成前者:
武松性格豪放,打虎时有勇有谋,从容应对。
赞成后者:
武松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自以为是,好面子,太鲁莽,武器折断时情况十分惊险;在打死老虎之后,自己也没什么体力了。
)
四、
布置作业
主题丛书随堂阅读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豪爽、倔强、无所畏惧、勇敢机智)
教学反思
课题
7*猴王出世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
重难点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法、学法
阅读指导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
(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
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
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
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
后面又发生了什么?
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4.思考:
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
(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
)
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
)
(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
(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
(争强好胜)。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
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
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五、布置作业。
主题丛书
随堂阅读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教学反思
课题
8*红楼春趣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
教学
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法、学法
阅读指导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风筝图片)大家放过风筝吗?
(放过)和谁一起放的呢?
(父母、朋友等)放风筝好玩吗?
(好玩)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到大观园里,和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风筝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资料)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
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师指导正音。
4.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
经过:
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了起来。
结果:
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小结:
本文主要讲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决定自己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三、再读课文,理解细节。
1.窗外的大风筝是谁的?
(娇红姑娘的。
)看到这个风筝,大家是什么反应?
(宝玉说给他送回去;紫娟说要拿来玩;探春怕忌讳;黛玉说把这个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来放晦气。
)这时候,大家都兴奋极了,找出了各自的风筝。
2.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
探春:
软翅子大凤凰风筝;
宝玉:
美人风筝;
宝琴:
大红蝙蝠风筝;
宝钗:
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
果然各式各样,十分有趣。
把风筝拿来之后,大家便放了起来。
正当大家都放飞风筝的时候,宝玉的风筝飞不起来,这里具体写出了宝玉的反应。
(急的宝玉头上出汗,恨的掷在地下……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好在有黛玉劝慰宝玉。
(那是顶线不好……就好了),不然,他真得闹起来不可。
3.当风筝都高高飞起时,紫娟把风筝递给了黛玉,但是因为风大,风筝籰子线尽,所以黛玉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这时,李纨安慰黛玉(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带了去就好了)。
紫娟更是直接把线剪断,笑说这一去,把病根儿都带了去了。
这也说明,大家都希望黛玉能够健康快乐。
4.宝玉惋惜这个风筝的命运(若落在有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所以,他把他的风筝也放飞,和之前飞走的风筝作伴。
5.在这伤感之际,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
(天上几个风筝绞到了一起,都断了线,一起飞走了。
)后来,大家干脆把风筝都放走,各自才散了。
果然,不仅风筝赏心悦目,而且放风筝的过程,也充满了趣味。
6.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呢?
和同学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总结:
宝玉:
性格率真、心思细腻而且多愁善感。
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没有一点儿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儿的架子。
黛玉:
娇弱、聪明、细心、多愁善感。
四、总结。
大观园中众人放飞风筝的场景真是热闹,在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满天的风筝,听到了大家的欢声笑语。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链接”的片段,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放风筝的喜爱)相信你一定也爱上了放风筝,找个好天气,和你的父母或者朋友一起,去放飞自由吧!
主题丛书
随堂阅读
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有趣、喜爱
教学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二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掌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方法,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
2.学会分配角色,排练的同时学会进入角色,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法、学法
口语交流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
这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形象鲜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如果我们想把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展示给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让他们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需要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些故事。
二、集思广益,探究演法。
1.学生分组讨论选定故事。
2.准备剧本。
(1)剧本开头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需要的道具。
(2)将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成人物之间的对话。
(3)根据对话和语境,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4)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
(5)确定上场、下场的语言、动作、表情。
(6)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要怎么演。
3.预演排练。
(1)学生自由排练,注意人物细节。
(2)上台表演,展示成果。
(课件出示排练要求)
如:
改写《草船借箭》第一部分故事。
时间:
白天
地点:
周瑜帐中
人物:
周瑜、诸葛亮
道具:
桌椅、纸笔、酒壶酒杯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一天,他把诸葛亮请到帐中议事)
三、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1.每一个小组派出导演到前排组成评审团,评审团要对每一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打分,满分10分。
评委主要从人物语言的运用和动作表情的配合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等方面来打分,本小组演出的时候导演去现场指导,不参与打分。
2.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看谁的表演最到位,看看哪个小组的整体编排最有创意。
3.最后评选最佳创编组、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道具师、最佳评论员。
四、总结经验,拓展延伸。
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味,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同学们可以整合大家的合理建议,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在下一次的课上给大家展示。
板书设计
怎么表演课本剧
选文—改编—排练
课题
快乐读书吧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产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能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法、学法
读书实践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谈话导入。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莽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这节课,就让我们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
二、忆经典,说感受。
2.读课题。
同学们,文学的经典王国里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一起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1.猜一猜。
事事齐全说汉高。
(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
刘备
借问酒家何处有。
(打《红楼梦》一人名)谜底:
探春
我有心得。
(打《西游记》一人名)谜底:
悟能
绿化北京。
(打《水浒传》一人名)谜底:
燕青
三、读经典,习方法。
(一)读《西游记》节选。
1.默读《西游记》节选《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二)拓展阅读《西游记》节选《大战红孩儿》。
思考:
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西游记》。
1.看封面,了解作者。
2.读目录,了解内容。
2.全班交流,总结概括。
(1)不肯借扇子的原因。
铁扇公主:
孙悟空坑害了自己的儿子红孩儿;牛魔王:
害子之恨(次要),欺妻之恨(主要)。
(2)第一次借扇:
逼;结果:
假扇越扇火越大。
第二次借扇:
骗;结果:
被牛魔王变猪八戒骗回。
第三次借扇:
打;结果:
自愿送出扇子灭火。
3.学生交流。
四、用方法,爱阅读。
1.阅读《红楼梦》节选。
2.写读后感
五、爱阅读,伴成长。
1.推荐古典名著。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学生交流反馈。
2.说说自己的读书计划。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时
1
教学
目标
通过交流,掌握更多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能猜出古代名词的意思,结合前后文描写猜出词语的意思,以及通过描写猜出人物,并从中掌握一定的技巧。
2.通过朗读,理解古诗《鸟鸣涧》,想象其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法、学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走进四大名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出示“交流平台”内容)
1.本组课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一些语句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技巧,就能使阅读更加顺畅。
大家回顾一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都用到过哪些方法来理解?
(猜读、略读、跳读)
2.通过“交流平台”了解猜读的方法。
(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何略读和跳读?
(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大概意思就好)
3.除了猜读、略读和跳读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理解课文。
三、词句段运用。
1.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还遇到了不少难以理解的词语。
(出示“榜文、客官、印信”等词语)你能说说这些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2.(出示第二题句子)读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出示第三题句子)猜猜这三个句子描写的都是谁,并说说理由。
四、日积月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二 单元 课时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