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73221.docx
- 文档编号:25175231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4.94KB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73221.docx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732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7322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73221
微观关键名词解释
1实证分析就是运用理论和模型来预测一项新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规分析是从“应该如何去做”的角度来阐述问题。
2套利:
通常指(在一个市场或不同市场)某种实物或金融资产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投机者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
由于两个市场在空间上市分离的,商品在两地间的运输是套利实现的条件。
3供给曲线(supplycurve)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应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
关联商品的生产或价格、生产者对未来价格、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成本变化、政策性及自然性因素。
4需求曲线(demandcurve)表明,在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价格,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预期的未来价格。
5市场均衡或市场出清: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相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状态就是市场均衡,同时市场也是出清的。
6①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
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Ed为负数。
如果Ed>1,称之为需求富有弹性(priceelastic);如果Ed<1,称为需求缺乏弹性(priceinelastic)。
需求完全无弹性: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完全没有影响;需求完全弹性:
给定价格下的需求量源源不断。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必需程度、替代品的数量、该商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时间。
应用:
用于分析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以及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一定条件下可推需求曲线。
②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区分低档品、必需品、奢侈品。
③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是指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化。
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而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7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需求角度:
耐用品与非耐用品。
对于许多商品,长期需求远比短期需求富有弹性,原因之一就是人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
但对于耐用品,短期大于长期弹性。
供给角度:
再生性供给和非再生性供给。
对大多数产品来说,长期供给的价格弹性远大于短期供给的价格弹性,因为短期受制约,需要时间,通过建造新的生产线来扩展自己的生产能力。
而对于再生性商品,短期大于长期弹性。
8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干预:
最高限价:
政府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售价;支持价格:
政府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售价。
政府对价格的间接干预:
间接税的影响(以销售税为例);补贴的影响。
税收归宿的决定:
销售税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摊,税收分摊比例与法定归宿无关,由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相对大小决定税收归宿:
|ed|越小,消费者承担的比例越高;es越小,生产者承担的比例越高。
9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s)表示能够给一个人同等程度满足的所有的商品组合。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往下倾斜(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为正数)。
位于无差异曲线右上方的所有点都要优于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高)。
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陡峭性表示消费者偏好的差异:
越陡峭表示消费者越喜欢横轴商品。
10序数排列(ordinalranking)是将市场篮子按照偏好程度由高到低排队,但它并没有表明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市场篮子更受偏好;基数排列(cardinalranking)将个人的偏好加以量化或以基本单位加以度量。
事实上,效用的精确度量单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序数排列就足以让我们能够说明消费者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区别:
①假设不同:
基数假设效用可以度量,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说出自己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有递减规律;序数假设效用只能用序数表示,效用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用MU边际效用做工具,序数用无差加预算线。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
基数:
MUi/Pi=常数;序数:
MRSxy=MUx/MUy=Px/Py。
11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保持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X商品可以减少的Y商品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例外:
互补品和替代品)。
12偏好(Preference):
消费者不同商品组合所带来的效用水平的排序。
偏好的三个假设:
完备性(Completeness);传递性(Transitivity);局部非饱和性(locallynon-satiation)。
第四个假设:
沿着无差向下移动,MRS递减。
无差异曲线是凸的说明,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消费者为获得更多的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3预算线(budgetline)代表了花在两种商品上的总支出等于收入情况下,该消费者所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P1X1+P2X2=I。
预算集:
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买得起的所有商品组合构成的集合。
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指其购买商品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收入,也取决于价格。
14在有限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将选择使其满足最大化的商品组合。
要使市场篮子最大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市场篮子必须位于预算线上;2)商品组合必须最受消费者偏好。
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上,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
此时MRS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分析:
如果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不等于价格之比,那么消费者可以以市场价格拿一种商品去换取另一种商品,从而增加满足程度。
这种交换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获得最大的满足。
15角点解:
消费者实现最优选择时,并非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之处。
角点解出现的原因:
①特殊的偏好:
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不可替代品;②特殊的预算线:
客观因素导致相对价格变动(预算线“打折”)。
③实物形式的财政补贴会出现角点解,货币形式的财政补贴不会出现角点解,因此,货币形式的财政补贴更有效率。
16显示偏好:
若消费者在买得起A、B组合的情况下,选择A而放弃B,则该行为显示消费者对A的偏好强于对B的偏好。
显示偏好理论表明,可以利用消费者在价格和收入变动时作出的选择来确定他们的偏好。
17效用(Utility)代表消费者从一个特定的市场篮子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用一个数值来表示。
效用函数(UtilityFunction)能够提供与无差异曲线图形相同的、有关偏好的信息,根据满足程度来排列消费者的选择。
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效用函数赋予各个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数值,以便分析比较。
边际效用用于衡量从消费一单位额外的商品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越来越多,那么,额外数量的消费给效用带来的增加程度也越来越小。
MU1/P1=MU2/P2。
这意味着,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每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的时候,消费者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这就是相等边际原则。
18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是指能够达到一个特定的、相等的效用水平的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值。
①拉氏指数:
一个人以现期价格购买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劳务组合所需的货币数除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要的货币数的比值。
拉氏物价指数要高于理想的生活成本指数,尤其适用于CPI。
这是因为,拉氏物价指数假定消费者在价格改变时不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
事实上,消费者通过改变消费习惯,即多购买那些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而不必消费与价格改变之前的相同的商品组合就能够达到相同的效用水平。
②派氏指数:
一个人以现期价格购买一个现期选定的商品和劳务组合所需的货币数除以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所需要的货币数。
19恩格尔曲线(Engelcurves)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如果一种商品是正常商品,恩格尔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如果它是劣等商品,恩格尔曲线就是向下倾斜的。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轨迹。
20一种商品价格的下跌有两种效应:
①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
消费者倾向于更多地购买那些相对变得便宜的商品,而减少购买那些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
它往往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收入效应(IncomeEffect):
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提高,是价格保持不变情况下购买力增加造成的该商品消费的变化。
21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数量之间的差额。
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
但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是相同的,这样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
它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22连带外部效应:
一个人的需求可能会受到购买这一商品的其他人的数量的影响。
连带外部效应可正可负。
如果一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就存在着一个连带外部正效应,如攀比效应,需求曲线较为平坦,更适合降价。
连带外部负效应,如虚荣效应,需求曲线较为陡峭,一般不会降价。
23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个人需求曲线把单一消费者将会购买的商品数量和该商品的价格联系起来。
在曲线上的每一个点上,消费者通过满足两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之比这一条件来满足效用最大化。
利用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需求曲线,是名义收入不变的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商品的总量。
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水平相加得到。
24期望效用(expectedutility)是与各种可能收入相对应的效用的加权平均,其权数为获得各种可能收入的概率。
25①风险规避者(RiskAverse):
指那些在期望收入相同的工作中,更愿意选择确定性收入的工作的人。
收入的边际效用往往递减。
②风险中性者(riskneutral)。
③风险爱好者(riskloving)。
26风险贴水(riskpremium)是指风险规避者为了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它是能够给一个人带来相同效用的风险性工作与确定性工作之间的收入差额。
预期收入的波动程度越大,风险贴水也就越高。
27降低风险方式:
1)多样化(通常将投资分散在一些相关性较小的事件上,可消除一部分风险);2)购买保险(如果保险的价格正好等于期望损失,风险规避者将会购买足够的保险,以使他们任何可能的损失得到全额的补偿);3)获取更多的信息(完全信息的价值是信息完全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信息不完全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的差额)。
28保险的购买使得无论有无风险损失,投保人的收入总是固定的。
因为保险的支出等于期望损失,固定收入总是等于风险存在时的期望收入。
对一个风险规避者,确定收入给他带来的效用要高于有风险的不确定收入带来的效用。
29大数定律是指尽管孤立的事件是偶发性的,或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但是,许多相似事件的平均结果是可预计的。
30捐赠效应(禀赋效应)。
具体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因而会出现人们不愿意放弃现状下资产的事实。
(例如投资者不喜欢卖出正在损失的股票,宁愿承担价格下跌的风险)。
因放弃一项资产的痛苦程度大于得到一项资产的喜悦程度而导致买价与卖家的差价,也导致了交易惰性。
31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
生产函数描述了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特定的投入品的组合,厂商所能达到的最高产出Q。
生产函数表明了当厂商有效运行(即有效地运用投入品进行生产)时的技术可行性。
32等产量线(Isoquants)是能够带来同样产出水平的两种投入品的所有组合。
等产量线强调,虽然投入品的组合不同,但它们能带来相同的产出。
这一点意味着厂商可以根据投入品市场的变化来更有效地选择投入品的组合方式。
3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当使用的某种投入品增加时,最终必然会到达某一点,在这一点之后,产出的增量开始减少(即边际产出下降)。
前专业化分工,后劳动过程缺乏效率,使得边际产出先升后降,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4要素最优投入比例的原则: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比:
MRTSLK=w/r;单位货币在每一种要素上都得到相同的边际产量。
35生产率指的是整个产业或整个经济体系的劳动的平均产出。
它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民的真实的生活水平,只有它提高,人们的消费才能得到增长。
决定因素有资本存量,技术变革。
美国劳动增长率下降的原因: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慢于二战中重建的发达国家;自然资源的损耗;环境保护。
36劳动—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一个单位的劳动可替换的资本的数量,MRTS=–ΔK/ΔL。
由于等产量线是两要素的相互替代来维持一个固定不变水平,所以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线必然凸向原点。
37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
指当所有的投入品都增加一倍时,产出的增加超过一倍(一个大企业生产往往比多个小企业生产来得更有效率;等产量线越来越靠近)。
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指当所有投入品增加一倍时,产量也增加一倍(可能存在着较多数量、规模不一的生产者等产量线是等距离的)。
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
指所有投入品增加一倍时,产量的增加不足一倍(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等产量线的距离越来越远)。
38①会计成本(AccountingCost)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历史成本,包括厂商的实际货币支出加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经济成本(EconomicCost)厂商运用经济资源进行生产时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
销售收入中扣除经济成本后的余额。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指未能使企业资源得以最高价值的利用而放弃的机会的成本(所付出的代价)。
在现实中机会成本从来没有实际发生过,但它却是我们进行选择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显性成本:
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
包括工资、材料成本和资产的租金;隐性成本:
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因此,隐性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的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引:
企业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③沉淀成本(SunkCost)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费用。
由于沉淀成本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④固定成本是指无论企业生产的产出水平如何,均由企业来承担的费用,主要包括维持厂房的费用、保险费和少量雇员的工资费用。
可变成本是根据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和原材料的费用。
⑤边际成本MC是指多生产额外的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
平均总成本(AverageTotalCost,ATC)是单位产出的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加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AVC)。
39在短期,边际成本等于可变要素的价格除以其边际产出。
二者成反比。
另外,较低的劳动平均产出意味着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从而导致较高的平均可变成本。
AVC=w*(1/APL);SMC=w*(1/MPL)。
40等成本线(Isocost):
购买等成本线上任意一点的各种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所需要的成本是相同的。
C=wL+Rk。
41生产者均衡:
当企业生产一定量的产出时,要使其成本最小化,下面的条件必然成立:
MPL/MPK=w/r。
企业的生产扩展线反应了生产每一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低长期总成本。
在技术水平和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由投入总成本变化而引起的最优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动轨迹,称为生产扩展线。
企业的扩路径(expansionpath)描绘了在不同的产出水平下,企业所选择的成本最小化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分为短期扩路径和长期扩路径)。
42长期总成本:
长期中,生产一定产量所耗费的最小总成本;长期总成本不大于短期生产同样产量耗费的总成本。
形状的影响因素:
规模经济;位置的影响因素: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围经济和围不经济。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由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构成。
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并不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非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所有工厂。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的每个点代表了成本效率最高的工厂的短期边际成本。
43规模经济(产出增加的程度要大于生产成本增加的程度)与规模不经济(产出增加的程度小于生产成本增加的程度)(EconomiesandDiseconomiesofScale)。
规模经济通常是以成本—产出弹性(EC)来计量的:
EC=(ΔC/C)/(ΔQ/Q)=MC/AC。
如果EC<1,则MC
可以用规模经济指数来衡量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数为:
SCI=1-Ec。
结论同上。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概念的区别:
规模报酬强调在保持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侧重于生产要素的数量。
规模经济强调在长期,允许厂商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侧重于生产要素的成本。
另外,规模报酬是实物方面的分析;规模经济则是货币方面的分析。
最后,规模报酬递增只是造成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规模经济产生原因还有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技术因素、管理成本、原材料打折等。
44产品转换曲线描绘了以固定数量的投入生产的两种产出的不同组合。
产品转换曲线向外弯曲是因为存在着生产的围经济。
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是指单个企业的联合生产超过了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
联合生产的优势在于:
投入要素或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联合市场计划,降低成本的共同管理。
围经济的程度衡量:
SC=[C(Q1)+C(Q2)-C(Q1,Q2)]/C(Q1,Q2)。
SC>0,意味着存在围经济。
45学习曲线描绘了当企业的累积产出增加时,企业生产既定产出所需投入的减少数量。
46生产者剩余(producersurplus)是所有生产单位的边际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总和。
生产者剩余与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生产者剩余=PS=R-VC;利润=R-VC-FC。
在短期,如果固定成本为正值,那么,生产者剩余要大于利润。
只有当PS大于零,生产厂商才会提供产品。
47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
当边际成本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时,MR=MC。
(两条件)。
48厂商的停产决策(利润=(P-AVC)Q-FC):
P>SAVC厂商亏损生产;P 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上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部分。 亏损厂商选择继续生产原因: ①厂商发生亏损是指TR ②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情况更大。 关闭也有亏损,就是FC。 49长期竞争均衡基本条件: ①行业中的所有厂商在MC=MR处实现利润最大化;②经济利润为零,没有任何厂商有动力进入或退出市场;③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也是供给量与消费者需求量相等的均衡价格。 50某些厂商由于拥有一些供给有限的特殊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等),使它能够获得比其他厂商更高的正的会计利润。 这些正的会计利润将转化为经济租。 但是,无论在短期或在长期,厂商经济利润仍然为零。 经济租(Economicrent)是指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愿意支付的价格与获得这一生产要素所需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额。 经济租的影响因素: 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小,经济租占比越大;要素的市场需求增加,则经济租增大。 当一个厂商获得正的会计利润时,是源于其拥有的特殊的生产要素,这并不会对其他厂商产生动力进入或退出该行业。 在短期的竞争性市场上,生产者剩余是由产品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 然而,在长期的竞争性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等于最小的平均成本。 此时,一个厂商的生产者剩余由它的稀缺的投入要素带来的经济租构成。 51为了推导长期供给曲线,我们假定: 所有厂商均可以获得现有的生产技术;技术是既定的,产量的增加是依靠更多的投入,而不是由于新的发明;投入品的市场条件并不随着产量的扩或缩减而变化。 在成本不变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的价格等于长期的最低的平均生产成本。 在成本递增的行业,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在长期,随着产量的提高,厂商对于投入品的需求增加,导致部分或所有投入品的价格上涨,厂商的平均成本及边际成本因此也增加了。 在此情况下,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相应地,市场价格也必须提高到足以弥补生产成本的增加。 在成本递减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一条直线。 具有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的行业,仍能存在规模报酬不变。 因为它仅意味着行业为成本递增行业。 此时,双倍的投入依然可以有双倍的产出水平,但是由于要素价格上升,成本的上升会超过两倍。 两者不矛盾。 5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价格接受者(单个厂商销售的产量或单个消费者的购买量在整个行业中或市场中仅占一个非常小的份额,以致于他无法影响市场价格);产品同质(所有厂商的产品是完全替代品);资源的完全流动性(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个市场;厂商能够购买到他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完全的信息(消费者对其偏好、收入水平、产品的价格和购买的商品质量拥有完全的信息,而厂商对其成本、价格和技术也拥有完全的信息)。 这些假设为什么必要? 1)假设决定了均衡条件中的MC=P的条件。 因为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所以每一产品的市场价格既定。 另外产品同质,厂商不可能通过产品差别化来竞争,只可能以相同的市场价格提供同质的产品。 所以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 2)假设决定了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因为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而且信息完全,所以厂商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行业,从而实现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3)假设也保证了竞争性市场的帕累托最优。 53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是指价格控制的非效率,或者说价格控制所导致的生产者剩余的减少超过了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或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生产者剩余的增加。 政府干预一般导致无谓损失,但在市场失灵时,或某些特殊情况,如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使最高价格低于市场出清的价格,将不会导无谓损失。 由于无谓损失是一种经济低效率的形式,政府政策时应加以考虑。 竞争性市场无谓损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名词 解释 7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