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村规划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5174332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19.69KB
生态村规划实施方案.docx
《生态村规划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村规划实施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村规划实施方案
义乌市大陈镇八里桥头村
生态村规划实施方案
义乌市中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二00七年十月
《义乌市大陈镇八里桥头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编制
责任表
项目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编制人员:
校核:
审核:
义乌市中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二00七年十月
前言
生态村和环境优美乡镇,是指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实行环境和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各项事业,促进整个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市人多可利用地相对较少,工业占地较大,资源相对贫乏,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较大。
目前,工业、农业、生活污染较重,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威胁和影响着可持续发展、小康建设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让城乡居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必须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已建成的生态市,添加一道更美的农村风景线。
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集约经济,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思路。
全国各地也积极开展了生态省、生态市、生态镇、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创建生态村是我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有效途径。
而创建生态村不仅带给广大人们群众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一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农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尤其在我国农村数量庞大,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
因此要建立生态集约型经济,必须进行生态村建设,将农村建设为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新农村。
第一章总论
1.1背景介绍和主要依据
1.1.1背景介绍
党在“十七大”会议中提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街道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业就业。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智谋规模经营。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迈入新世纪,浙江进入了飞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进入小康生活、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省委、省政府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共浙江省委明确提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2年7月前发布了《浙江省生态示范街道(乡)、生态示范村创建标准及管理暂行规定》(浙环发[2002]108号)。
为了加快义乌市生态村街道建设步伐,义乌市出台了《义乌市生态村考核验收标准》,这一系列法规措施将极大地推动生态村建设活动。
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义乌市已经从总体上完成了由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的阶段性跨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
在市区各项建设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正向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偏低。
解决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问题已迫在眉睫。
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是造福当代惠泽子孙的利民工程。
切实搞好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乌市镇八里桥头村位于大陈镇东南面,近年来通过全村的努力,具备了创建生态村的基础。
按照义乌市创建“社会文明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洁净优美、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的生态市要求,在八里桥头全村范围内开展生态建设,道路已经全部硬化,道路两边基本绿化,绿树成荫,道路整齐干净。
村边的池塘是碧水青荷,朵朵荷花与楼宇碧水相映,环境幽雅。
这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村庄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发挥生态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9、《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
10《小城街道环境保护规范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202]82号);
11、《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纲要》(2001年);
12、《浙江省生态村(街道的基本标准及验收办法)》;
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6、《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7、《义乌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8、《义乌市鉴(2007)》;
19、《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示范街道(乡)、生态示范村创建标准及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浙环发[2002]108号);
20、《义乌生态市建设规划》(报批稿,2004-7);
21、《义乌市大陈镇八里桥头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22、《义乌市生态村考核验收标准》;
23、其他相关法规、文件。
1.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2.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根据八里桥头村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和资源环境特征,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强化农村污染治理,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培育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2.2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系统整体原则
充分发挥八里桥头村的生态区域功能,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村街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统一。
由于区域各系统以及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密不可分的,因此,要用整体、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将环境整治与村街道社会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协调统一起来,不仅要满足当前环境污染控制需要,同时要满足子孙后代工作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结合八里桥头村现有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针对村区域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与组织实施。
3、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原则
八里桥头村位于大陈镇东南面,是大陈镇和苏溪镇交界处。
东面是苏溪镇同春村,南面是苏溪镇的青春村,西面是稠大公路,北面是春林村。
距离大陈镇不到1公里左右,交通便利。
该村有私营企业12家。
因此该村的规划重点应该以农业、工业的发展和改造以及村庄绿化和整体规划为主。
八里桥头有两个自然村,两个自然村在地理位置上相差不远,一个是陈界,一个是吴宅,两个村的房屋几乎都是相连的,因而在地势、地貌、气候特征等基本情况上都是相似的。
该村的整体规划和房屋建设都十分符合要求,美观大方,新建房屋部分设有庭院,且庭院中都统一做了绿化。
同时在规划中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注重生态村创建意义的宣传,争取全民都参与到创建中来。
4、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
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重之重,但是我们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抓环境破坏的预防与治理,不能只单一考虑经济效益,有了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破坏了长久的生存环境,这个效益不是效益,从长久考虑反而是亏本。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逐步是生态步如良性循环。
同时,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并与农村致富奔小康,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美化乡村的居住环境、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真正做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即要立足当前实际,使建设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民用工业的需要,使生态村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同时,把八里桥头村建设方案与该地经济社会发展善相结合,按照易难程度,见效快慢,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程度以及投资额的大小综合考虑,分步实施。
1.2.3规划范围和年限
本方案涉及范围为八里桥头村整个行政村的所有行政区域。
八里桥头村位于大陈镇的东南边,也是义乌市的北边。
东边是苏溪镇的同春村,南边是苏溪镇的青春村,西边都是稠大公路,北边是春林村。
是一个既有农业又有工业的综合型的乡村,有水田600亩,主要位于村庄的南北;旱地有1200亩,旱地主要分布在村的周边;林地有1500亩,主要位于村东北面,其中经济林200亩,主要位于村北。
村内本地人口683户,共178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外来人口约有1500人。
居住面积有100亩。
共计总面积3600余亩。
八里桥头村位于大陈镇东南面,地理位置良好。
该村私营企业数量较多。
因此该村的规划重点应该以村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的收集与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村庄绿化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为主。
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是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工业和农业的生态改革,提倡高效清洁工业、农业、养殖业和林业。
同时,要求各个企业做好清洁生产,真正做到从源头抓起,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增加各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真正落实高效清洁。
在规划中要始终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注重生态村创建意义的宣传,争取全民都参与到创建中来。
规划年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
规划期分为:
近期2008-2010年;
中期2011年-2015年。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自然条件
八里桥头村位于大陈镇东南部,是义乌市比较偏远的地区。
从整体上看八里桥头村地势比较平坦,西边稍高东边偏低,北边是大陈镇政府,西边是稠大公路,南边是苏溪镇青春村,北边是后畈村,东边是苏溪镇同春村。
八里桥头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冬季节长,春秋季节短,气候温和,雨量充充沛,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季风气候明显,每年3-6月为雨季,易形成洪灾;7-9月天晴少雨,蒸发量大,易形成旱灾,但该时期亦发生台风影响期,时有洪灾发生,多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历年来极端气温达到41℃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0.7℃,年日照时数2129.7h。
2.1.2自然资源
村内主要水体有多处,有冷水井,面积约为13亩,位于村北,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有后深塘,面积约为9亩,位于村北,主要功能是灌溉;有腾塘,面积约为4亩,位于村北,主要功能也是灌溉;有位于村北的南塘,面积约为6亩,主要功能也是灌溉。
主要河流有深溪、朝龙渠。
深溪贯穿整个村庄,主要功能是灌溉水田;朝龙渠位于村的南边,主要功能也是灌溉。
村东尚有一个保存比较完善的名胜古迹,宋朝一位郡马爷的坟墓,距今已有400-500年的历史了。
两棵有百年历史的樟树矗立在村的南边。
2.2社会经济条件
2.2.1经济发展概况
2007年八里桥头村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其中工业占绝大部分,6000多万元。
村集体收入约为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
农业发展水田、旱地和林地为主。
工业方面以轻工业为主,有服饰、玩具、丝带、文具、彩印等,以服饰为主。
工业也是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何更好的发展工业,充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最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也是生态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2.2.2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八里桥头村行政隶属大陈镇,本地户籍683户,本地人口共1786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1500人。
八里桥头村全村公共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
目前村中有小学和幼儿园各一个,村中的适龄儿童都可以本村内上学,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村有两个医务室,两名医务人员,病人一般都得到及时的医治。
近年来村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发展迅速,全村固定电话普及率95%,通讯线路遍布全村各个角落。
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普及率也达到了100%,大部分路段都装有路灯,晚上出行也很方便。
村内办公楼为2000年投资建造的,当时总投资50万元,由村委出资,面积为130多个平方。
同时也修建了个老年活动中心,当时投资约40万元,面积约为100平方米,还投资兴建了三个灯光篮球场和一个普通球场,投资24万元左右。
2004有政府补助配置了健身器材。
新能源利用也已经得到普及,液化气使用率为100%。
主要道路已完全硬化,村庄主干道长约2000米,道路硬化率为100%。
两边道路绿化里程为1500米,绿化率约在75%左右,基本都有绿化。
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100%,主要水源来自八都水库。
村内暂时没有公共厕所,不过正在筹建中。
农民卫生厕所覆盖率为70%,几乎家家都有卫生厕所。
2.3生态环境概况
2.3.1污染物排放现状
1.工业污染
八里桥头村工业企业数量较多,主要是以服饰、玩具、丝带、文具、彩印。
重点企业有恒泰制衣有限公司、芘剑制衣有限公司。
这些企业所产生的污染都比较少,少部分产生污染严重的企业也能做到达标排放,有使用燃煤锅炉,要求使用环保型锅炉和洁净煤炭,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锅炉的烟囱高度和除尘设施进行科学建设。
同时,对煤炭进行合理堆放,防止产生污染。
对于八里桥头村来说工业固废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和边角料,大多是针织织造,由于针织织造产生的废弃物有回收利用的价值,有专门的回收单位进行回收利用。
因此无工业固废的排放,然而有部分较小的、较分散的家庭作坊,在生产过程中的噪音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生活污染
由于八里桥头村生活用能液化气普及率已经达到100%,大多数村民都使用液化气,桔杆燃烧来做饭已完全被淘汰了,因此生活污染主要源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以及农村的桔梗就地燃烧产生的烟气。
八里桥头村户籍人口为1786人,暂住人口1500人。
产生的污染物计算如下:
生活污水:
村民用水量全年平均按100L/人.d计算,排污系数取0.85,则八里桥头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79.31t/d(10.19万t/a),产生的生活污水都经污水管道送到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CODCr浓度约为350mg/l,全年CODCr的排放总量约35.68t/a。
八里桥头村地势西边稍高东稍低。
村里的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在进入污水管网,统一到镇上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生活垃圾:
村民生活垃圾量按照每人每天1.0Kg计算,则八里桥头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286t/d(1199.39t/a)。
生活垃圾由专人统一收集至村垃圾中转房,。
再由环卫部门负责外运,卫生填埋处理。
村内环境整洁卫生,没有垃圾乱堆乱放的习惯
3.农业方面污染
2007年全村化肥使用量为:
该村水田占有量较大,农用化肥使用量大约在10吨。
化肥使用强度为250公斤/公顷,其中氮肥、磷肥、钾肥分别为6000Kg、2000Kg、2000Kg。
复合肥每年使用大约在8吨左右,化肥使用强度超过了280公斤/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科学施肥也不容忽视,要加强科学施肥的宣传和教育。
农药施用品种有:
杀虫双、双效磷等,无国家规定的禁用农药。
主要用于水稻、蔬菜和瓜果。
对于存在的农业废弃物(如薄膜等)做到回收综合利用。
2.3.2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质量
村中池塘主要是冷水井,后深塘,腾塘和南塘。
面积分别约为13亩,9亩,4亩,6亩。
主要水源来自高地势的池塘和水库以及江河流水。
其水质较好,没有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只有一点生活垃圾扔在里面,建议村里的环卫人员适时进行打捞,以保持整洁的水面。
部分池塘的四周已经固化,以减少水土的流失,四周也栽上合适的树木以美化环境和自然净化池塘的水。
池塘中也合理绿化。
2.空气环境质量
八里桥头村大气污染排放量较少,植被覆盖良好,植被覆盖率达到45%。
村周围都是山林较多,因而自然绿化面积较大,环境优美比较空气清新。
自然净化能力较好,大多季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
村庄内有大型企业,也有少数手工作坊,平时工作时的噪音有点,都能做到晚间不工作,不扰民。
各个作坊的防护措施做的比较完善,走进村庄只有乡村的一片幽静。
第三章生态村建设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3.1生态村建设有利条件
3.1.1领导重视、生态建设的社会基础良好
近年来,八里桥头村通过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法律知识等活动,在全村进一步营造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一个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已经开始形成。
为八里桥头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同时,八里桥头村的领导班子积极响应创建大陈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村街道的活动,重视环境卫生问题和生态村建设。
两委专门成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并设专人负责。
积极组织人选,把各项工作具体细致的分配到人,每项任务都由专人负责,确保了每项工作的按时按量完成。
3.1.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
生活不断富裕的八里桥头村村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村领导的大力宣传下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已经初步意识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道路。
一些村民在庭院及居所四周种植了绿色植物,以美化居所环境和发展生态环境。
村领导对各种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工程也都予以理解和支持。
村内有专门清洁人员进行日清日运,使得路面每天都保持整洁。
村里的房屋也有了较好的规划和建设。
目前,村里大部分房屋已经完成规划,外墙体也有统一装修,整体上整洁、美观大方。
道路两边基本绿化,路灯等设施也配备齐全。
村内的娱乐休闲设施也都配套完善。
老人小孩都有各自的娱乐休闲场所,各得其乐。
3.2生态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3.2.1村庄内绿化覆盖率偏低
八里桥头村总体村域和道路规划比较整齐,但是早期所种植的树木的在新建时大量被砍伐或移走,导致村内绿化欠缺;主要道路路面的绿化已经基本达到要求,道路绿化绿为75%;在村庄周边也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这也是使得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考核要求的有效方法。
并且仍需要在村内进行“见缝插绿”的绿化方式,进一步加大村内的绿化面积和道路绿化。
3.2.2居民总体素质和生态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广大村民总体素质还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生产中的技术水平低,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含量和机制创新。
尽管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少数村民受长期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影响,乱倒垃圾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现象还存在,少数村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章建设目标及指标分析
4.1建设目标
4.1.1规划目标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环境保护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社会生产持续发展、资源持续利用以及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为目标,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把八里桥头村建设成为环境整洁优美,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环境基础设施更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人居新农村。
4.1.2主要建设考核指标
根据国家和省对生态村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义乌市生态村考核验收标准》,提出八里桥头村生态建设的目标和指标体系,见表4-1。
表4-1八里桥头村建设指标体系
考核
内容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值
现状
审核部门
基本情况(30分)
1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有领导机构会议记录
达标
市环保局
2
科学规划
已编制
达标
市环保局
3
布局合理、设施配套
达到功能区和规划要求
达标
市建设局
一体办
4
经济持续发展,结构优化,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符合经济发展规划、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
市环保局市经发局
5
环境优美
符合村庄规划要求
达标
市建设局
市环保局
一体办
6
公众满意率
≥90%
≥90%
市环保局
社会经济发展
考核内容
(25分)
7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年)
≥4600
7000
市统计局
8
基础设施完善
完善
完善
市建设局
9
住宅电话用户普及率(%)
≥80%
95%
市电信局
10
公路绿色通道比率(%)
≥80%
75%
市交通局
11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0%
100%
市卫生局
12
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要求
达标
市环保局
环境
治理(15分)
13
生活污水处理率(%)
≥70%
100%
市环保局
14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00%
市建设局
市环保局
15
森林覆盖率(%)
山区地区
≥70%
达标
生态环境保护(30分)
16
青山白化治理率(%)
丘陵地区
≥40%
市民政局
市林业局
平原地区
≥10%
≥95%
100%
17
水土流失治理率(%)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达标
市水利局
18
秸杆综合利用率(%)
≥95%
≥80%
市农业局
19
农田化肥使用强度(Kg/ha,折纯量)
≤280
250
市农业局
20
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
≥85%
达标
市农业局
21
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
≥60%
100%
市农业局
22
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污染防治
达到要求
/
市环保局
市农业局
4.2指标分析
根据上述表格,可以清楚发现在22个考核指标中,八里桥头村有1个指标做的稍有欠缺,包括公路绿化通道比率和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化肥的使用强度,在方案中将对这1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4.2.1公路绿化通道比率
八里桥头村公路绿化通道比率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
在房屋建造规划时村内道路面积少,道路两边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绿化。
有部分道路两边本身就有天然绿化,建议请有关园林专业部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规划,合理利用本地的山林资源,在部分不适宜种植较大的乔木路段适当种植一些灌木以达到绿化的目的。
村庄内部鼓励村民自己种植果木、常青树或桂花树等。
同时建议加大生态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得群众积极投入,对路面进行相应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规划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