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健康指导.docx
- 文档编号:25171896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47KB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健康指导.docx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健康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健康指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概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
引起阻塞的最常见原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
粪石也是阻塞的原因之一,约占35%。
较少见的是由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引起。
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导致腔内压力进一步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
2、细菌入侵由于阑尾管腔阻塞,细菌繁殖,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粘膜上皮受损并形成溃疡,细菌穿透溃疡进入肌层。
阑尾壁间质压力升高,动脉血流受阻,导致阑尾缺血,最终造成梗死和坏疽。
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
腹痛常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
(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
(3)全身表现:
病变早期病人常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加快,发热,达38℃左右。
阑尾穿孔时体温可高达39℃.
2、体征
(1)右下腹固定压痛:
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
压痛点常位于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即麦氏点,也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有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位置上。
(2)腹膜刺激征:
除了压痛,还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卫性反应,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
(3)右下腹包块:
如体检发现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应考虑有阑尾周围脓肿。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及肛门直肠指检等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四、健康教育
1、对于非手术治疗的病人,应向其解释禁食的目的和重要性,教会病人自我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的方法。
2、对于手术治疗的病人,指导病人术后饮食的种类及量,鼓励病人循序渐进,避免暴饮暴食;向病人介绍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
3、出院指导,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概论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根据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
为最常见的类型。
(2)动力性肠梗阻:
发病较上类为少。
(3)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此类肠梗阻已不属少见。
2、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碍,肠梗阻又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二类:
(1)单纯性肠梗阻:
只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
指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的。
其他分类方法:
按梗阻的部位,肠梗阻可分为高位(如空肠上段)和低位(如回肠末段和结肠)两种;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展过程的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
阵发性腹部绞痛是机械性肠梗阻的特征,由于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导致,疼痛多在腹中部,也可偏于梗阻所在的部位。
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绞痛提示较窄性肠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伴感染。
麻痹性肠梗阻时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无绞痛。
(2)呕吐:
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
(3)腹胀:
高位梗阻,一般无腹胀,可有胃型。
(4)停止排便排气:
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2、体征
(1)全身:
单纯性肠梗阻早期,病人全身情况多无明显改变
(2)腹部:
机械性肠梗阻时腹部膨隆、见肠蠕动波、肠型;麻痹性肠梗阻者见均匀性腹胀,肠扭转时有不均匀腹胀。
四、健康教育
1、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忌暴饮暴食及生冷饮食。
2、壁腹部受凉和饭后剧烈活动、劳动,防止发生肠扭转。
3、出院后若有腹胀、腹痛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胆囊炎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概论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和细菌性炎症反应。
二、病因和病理
胆囊炎症和结石互为因果关系,结石引起梗阻,导致胆汁淤积,细菌侵入繁殖,而致胆囊感染;炎症刺激胆囊分泌异常,导致胆汁成分和理化性质改变,促使结石形成。
主要致病原因有:
①胆囊管梗阻;②细菌感染;③其他:
创伤、化学性刺激、手术、长时间应用TPN等引起炎性反应。
依据胆囊内有无结石嵌顿,其感染严重程度,病理变化也不同。
主要病理改变为:
①单纯性胆囊炎;②化脓性胆囊炎;③坏疽性胆囊炎;④胆囊穿孔;⑤慢性胆囊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
常在摄入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结石等引起胆囊管梗阻,胆汁排空受阻,胆囊内压突然增加,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部疼痛。
(2)消化道症状:
常有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
腹痛的同时常伴有恶心、呕吐。
(3)发热:
可有轻度发热,发展至化脓性胆囊炎或合并弹道感染时,出现寒战、高热。
慢性胆囊炎体温多正常。
(4)黄疸:
10%-25%的病人出现轻度黄疸,为胆色素通过受损的胆囊粘膜进入血液循环,或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
2、体征急性期右上腹部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腹膜刺激征,Murphy征阳性,胆囊区叩击痛;胆囊增大时,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
四、处理原则
右上腹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Murphy征阳性,触及肿大压痛胆囊;结合B超或CT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诊断。
结石性胆囊炎最终需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解痉、止痛;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胆囊炎最终控制后合并结石者,可行溶石治疗。
2、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概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简称前列腺增生,亦称良性前列腺肥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般男性自35岁以后,前列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现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发病的基础。
随年龄的增长睾酮、双氢睾酮以及雌激素的改变和失去平衡时前列腺增生的重要病因。
三、临床表现
1、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夜间较明显。
2、排尿困难进行性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最重要的症状,病情发展缓慢。
典型的表现是排尿迟缓、断续、尿流细而无力、射程短、终末滴沥、排尿时间延长。
3、尿潴留梗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并可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可因受凉、劳累、饮酒等,引起急性尿潴留。
4、其他症状可发生无痛血尿。
若合并感染或结石,可有膀胱刺激症状。
少数病人晚期出现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表现。
四、健康教育
1、非手术治疗者,应避免受凉、劳累、饮酒、便秘以防急性尿潴留。
2、术后加强营养,进食含纤维多、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术后1-2个月内为防止继发性出血,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性生活等。
3、术后前列腺窝的修复需3-6个月,因此术后可能仍会有排尿异常现象,应多饮水,定期化验尿、复查尿流率及残余尿量。
4、前列腺切除术后常会出血逆行射精,但不影响性交。
少数病人出现阳痿,可先采取心理治疗,同时查明原因,作针对性治疗。
5、指导病人有意识地经常锻炼提肛肌,以尽快恢复尿道括约肌功能,防止溢尿。
方法是:
吸气时缩肛,呼气时放松肛门括约肌。
鞘膜积液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概论
鞘膜积液是阴囊鞘膜腔内液体增多形成的囊肿。
二、病因和病理
鞘膜积液有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者无明显诱因,病程缓慢,可能和慢性炎症和创伤有关,积液为淡黄色清亮液;继发者可继发于急性睾丸炎、急性附睾炎、创伤丝虫病血吸虫病等,积液多浑浊,甚至呈血性、脓性或乳糜性。
根据鞘膜积液所在的部位和鞘突封闭锁的情况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睾丸鞘膜积液最常见,鞘状突闭合正常,积液发生在睾丸鞘膜腔内,呈球形或卵圆形。
2、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的两端闭合,但精索部鞘状突未闭合而形成的囊性积液,又称精索囊肿。
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而远端其他部分未闭合,精索部分鞘膜和睾丸鞘膜腔相通形成的积液,呈梨形,肿物和腹腔不相通。
4、交通性鞘膜积液(先天性)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腔和腹腔相通,鞘膜腔内积液为腹腔内液体,积液量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三、临床表现
一侧多见,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积液量少时无不适,积液量多时才感到阴囊下坠、胀痛和牵扯痛。
巨大鞘膜积液时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行走和劳动。
四、护理措施
术前保持会阴部清洁。
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托起阴囊,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切口处置沙袋压迫6-12小时,以防血肿形成。
阴囊肿胀者,可使用冰袋外敷,减轻肿胀,防止出血。
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尤其是小患儿,应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
股骨颈骨折
一、概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和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二、病因和类型
老年人伴骨质疏松者遇扭转暴力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较少,需要较大暴力才能引起。
1、按骨折线的部位分类分为头下型骨折、经颈型骨折和基底部骨折。
2、按骨折线的角度分类可分为内收型骨折和外展型骨折。
三、临床表现
受伤后髋部出现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患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
患髋有压痛,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疼痛。
股三角处有压痛。
四、处理原则
1、持续皮牵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骨折。
2、手法复位内固定对于内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应尽早给予复位,经皮多枚骨圆针或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
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60岁以上的老人,股骨头下骨折有明显移位或旋转者。
胫腓骨干骨折
一、概论
胫腓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到髁上的部分发生的骨折。
二、病因及病理
由于胫腓骨表浅,又是负重的主要骨,容易遭受直接暴力损伤,骨折线在同一平面,呈横断斜形和粉碎形骨折。
由于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直接暴力作用常合并有软组织损伤,形成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多由高空坠落、滑到所致,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三、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反常活动、畸形和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可出现骨折端外露,伴有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时,出现足下垂或仰足的表现。
伴有胫前及胫后动脉损伤时,则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趾端苍白、冰凉。
如果继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远端肢体出现疼痛、肿胀、麻木、肢体苍白、感觉消失。
肩关节脱位
一、病因和病理
肩关节脱位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当身体侧位倒地时,手掌着地,肩关节外展、外旋,使肩关节前方关节囊破裂,肱骨头滑出肩胛盂而出现脱位。
也可以发生于病人向后跌倒时,肱骨后方撞击于硬物上肱骨头受到肩缝的阻挡,成为杠杆的支点,迫使肱骨头向前下方脱出。
肩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下脱位、盂上脱位等。
二、临床表现
三角肌塌陷,肩部失去正常轮廓成方肩畸形,关节盂空虚。
关节盂外可触及肱骨头。
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
表现为患侧手掌搭于健侧肩部时,肘部不能紧贴胸壁。
正常时肘部可贴近胸壁。
三、处理原则
1、复位以手法复位为主,常用的复位方式有两种:
①Hippocrates法,或称手牵足蹬法;②Kocher法,或称牵引回旋复位法。
2、固定单纯肩关节脱位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上肢,肘关节屈曲90°,固定于胸前3周。
3、功能锻炼固定后,疼痛、肿胀减轻,可指导病人健侧缓慢推动患肢外展和内收活动,活动的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
固定期间应活动腕部和手指,解除固定后主动锻炼肩关节的活动,应逐渐加大受伤关节的活动范围,促使关节功能的恢复。
髋关节脱位
一、病因和病理
强大暴力可导致髋关节脱位。
据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和中心脱位,其中后脱位最为常见。
髋关节后脱位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当髋关节屈曲、或屈曲内收时,暴力从膝部向髋部冲击,使股骨头穿出后关节囊。
或弯腰工作时,重物砸于腰骶部,也可使股骨头向后冲破关节囊而形成脱位。
二、临床表现
患髋关节疼痛,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
患侧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和短缩畸形,臀后隆起,大粗隆位于Nelaton线上方,上移明显。
三、处理原则
1、复位手法复位有提拉法和问号法。
2、固定髋关节脱位病人复位后用皮牵引将患肢固定于外展中立位3-4周,或穿丁字鞋固定3-4周,在此期间不能作盘腿、并腿等动作,以防髋关节再次脱位。
3个月内患肢不能负重,以免缺血的股骨头受压变形,影响正常的行走功能。
3、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行双上肢及患肢踝关节的活动。
3日后进行抬臀练习。
去除牵引后指导患者用双拐练习步行。
四、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有关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尤其是注意保持有效固定和坚持功能锻炼,预防习惯性关节脱位发生。
2、教会病人有关外固定护理剂功能锻炼的方法。
3、让病人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4、教育病人平时如何注意安全,以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病因和病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原因有:
①椎间盘退行性变;②损伤;③遗传因素;④妊娠。
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四型:
①膨隆型;②突出型;③脱垂游离型;④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二、临床表现
1、症状①腰痛,最常见;②坐骨神经痛;③马尾神经受压。
2、体征①腰椎侧突;②腰部活动受限;③压痛、叩痛;④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⑤神经系统表现,主要为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及腱反射改变。
三、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椎间盘对受压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
①绝对卧床休息;②持续牵引;③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④理疗、推拿和按摩。
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巨大、骨化椎间盘、中央型椎间盘压迫马尾神经者,可采取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术或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
颈椎病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概论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
二、病因和病理
1、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因。
2、先天性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由于在胚胎或在发育过程中椎弓过短,致使椎管的矢状内径偏小,当小于正常时,及时颈椎退行性变比较轻,也可出现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血管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损伤慢性损伤和急性损伤。
三、临床表现
根据受压或刺激的组织不同,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侧后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
2、脊髓型颈椎病后突的髓核,椎体后缘的骨赘,肥厚的黄韧带等导致脊髓受压。
3、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横突孔骨性纤维性狭窄,上关节突增生肥大,颈椎失稳都可直接刺激、牵拉或压迫椎动脉。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交感抑制症状。
5、上肢牵拉试验阳性术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此法可使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受压的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
6、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四、健康教育
1、向病人讲明本病的发病原因、表现,及时诊治。
2、教会病人牵引、推拿按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3、鼓励病人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学会自我照顾,使心态良好。
4、教育病人家属科学地照护病人,给予心理支持。
5、学会自我保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阑尾炎 病人 健康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