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和用光.docx
- 文档编号:25165075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09KB
摄影构图和用光.docx
《摄影构图和用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构图和用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构图和用光
摄影构图和用光
选择数码相机的要素:
应从用途和数码相机的价位来考虑。
Ø在选购相机时不要被高像素所蒙蔽,对于一般的日常应用,1000万像素就足够了。
同时,降噪功能也很重要。
如果在弱光下不能保证手持稳定,刚拍出的照片会模糊,此时可以通过提高感光度来提高快门速度进行拍摄。
但是提高感光度后,拍摄的画面上就会出现躁点,所以选购的相机要具有降躁功能。
Ø用户还应根据个人所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摄影包,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器材及所携带设备的情况。
Ø购买滤光镜里,要注意购买尺寸合适并且螺纹相符的产品。
不同厂商生产的滤镜直径各不相同,购买时请看好镜头的口径尺寸,再选择与镜头口径相同尺寸的滤镜。
Ø除了调整镜头焦距,还可以通过改变被摄对象与相机的距离进行“调焦”。
例如为人物拍照时,若需要拍摄人物全身,需要拉大被摄人物与相机的距离;若需要拍摄人物半身,则要接近人物与相机的距离。
Ø采用闪光灯进行补光里,要注意补光的位置及光量,适当的位置及光量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光线效果。
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光来增加画面亮度,但要注意添加的辅助光不能喧宾夺主。
Ø将快门速度与光圈正确组合才能产生曝光恰当的照片,才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Ø不仅大型数码单反相机具备屈光度调节功能,很多功能较全的中小型数码相机也都具备此功能。
但因为其结构相对复杂,需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且会增加部分成本,因而最重视小巧便携的卡片式数码相机一般都没有该装置。
Ø全自动模式也就是“傻瓜模式”。
如果不会设置拍摄模式就直接选择全自动模式,因为它适用于务类拍摄场景,拍摄时直接按下快门按钮即可。
Ø当快门速度降低时,手握相机进行拍摄容易因手抖而引起画面模糊。
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可利用三脚架进行支撑。
Ø由于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是由相机自动设置光圈和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功,且其他参数可由拍摄者自行设置。
Ø不同型号的相机设置白平衡的方法会略有不同,详细设置可以参见相机的说明书。
摄影构图的概念:
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称。
Ø构图成功的作品画面简洁、凝练、主次分明、主体突出、能够吸引观者的视线,并且通过画面能够表达出拍摄者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情。
摄影构图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创作出更完美的作品。
Ø在构图时,首先要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所要表达的意思组织画面元素。
摄影构图的元素:
直线中的垂直线条有助于烘托高大、雄伟、挺拔、向上的形象,可用于表现男性人物、高大建筑等。
直线中的水平线条可以表现舒展、辽阔的视觉感受,而斜线则给人以清新、活泼、富于动态的感觉。
此外曲线能表现出画面的纵深感和动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Ø延伸的线条可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但要合理运用线条,若要合理运用线条,若线条太多且无序,就容易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混乱感。
Ø我们在实践拍摄时,可以运用以下的色彩原则。
1.善于利用黑、白、灰。
这三种色彩没有任何色彩倾向,在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中,以此三色之一相隔,即可起到中和画面色彩冲突的作用。
2.在使用两种对比色时,就尽量分出主次。
主色应鲜艳而饱和,作为陪体的色彩的明度及饱和度应适当降低。
合理安排陪体: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特征和内涵的元素。
还可以均衡、美化画面,使画面视觉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Ø画面中的陪体要安排合理,不能削弱主体、喧宾夺主,这样才可以达到增加画面美感的目的。
若间接表现陪体,则需要注意陪体与主体的联系,在画面中,但也要使观者能够联想到陪体的存在。
为画面留白:
除了可以看得见的实体对象之外,还应该留一些空白部分。
适当的留白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使画面更为灵魂,避免产生沉闷的感觉。
拍摄人像时,一般而言,需要在人物视线前方预留较大面积的空间,以使画面更合理,使人物的视线有落点。
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可以在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上留有一些空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从而在视觉上产生动感。
Ø前面讲解了留白的作用,此外,在画面中,留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物与留白要避免面积相等、对称。
一般来说,画面上空白处的总面积要大于实体对象所占面积,这样画面会显得空灵、清秀。
经典构图法则:
黄金分割法
Ø人们看图片和书刊里视线是由左向右移动的,最终会将目光定格在右侧,因此构图时把主体安排在画面右边,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Ø水平线构图给人以平衡感,不像斜线构图会给人跳跃的感觉,拍摄里可根据需要表达的不同意境进行选择。
Ø垂直线构图方式适用于多种场景,其主要特点是在画面中给人一种笔直向上的感觉,因此只要是垂直的物体均可以采用垂直线构图加以表现。
Ø对角线构图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可应用于多种题材的拍摄中。
Ø对比与对称构图要注意对比或对称的两部分在画面中的位置,对比位置不一定均匀,但要突出对象的对比效果;对称的对象要位置均匀。
Ø在使用棋盘式构图时,就注意被摄体的选择。
其适宜表现由数量较多的、单一的、较小的事物所组成较大面积的画面,以使画面表现出节奏与韵律感。
在用光、用色以及构图等方面应将之看成一个整体,以表现画面的整体感。
切忌画面色彩凌乱、主次不分。
可利用大光圈,对画面的中部对焦,使画面有主有次、有虚有实。
Ø单用V形构图时,画面容易显得不稳定,此时可以使用双V形,画面不但会比使用单个V更具稳定感,而且具有向心力。
ØS形构图不仅适合表现如山脉、河流、地域等自然地势的起伏变化,琮适合表现人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轮廓,以展现其曲线美。
Ø一般情况下,C形构图多在风景、建筑等题材的拍摄中使用。
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C形构图可以在方向上任意调整。
Ø十字形构图是生活中很觉的一种构图方式,可以表现的对象如纵横交错的道路、教堂中的十字架、窗户的框架等。
Ø圆形构图中的主体一般位于画面的中央位置,这样圆形构图的效果更强,主体也更加突出,但要注意将圆形构图与中央构图区分开。
而以黄金分割或三分法来会使被摄圆形的外形显得不那么呆板,增加画面的灵动性。
以上这两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视拍摄者的创作意图及画面需要而定。
Ø在利用矩形构图表现建筑时,一般结合对称构图法,以表现出建筑的对称结构及其装饰风格。
Ø框架式构图要保持画面中前景与被摄主体的平衡,不能让画面中的框架过于突出而影响主体。
摄影构图的视角:
不同的拍摄方位可以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根据拍摄方位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构图、侧面构图、后侧面构图、背面构图和斜侧面构图等。
每个方位所表现的被摄对象的特征会有所不同,例如正面构图可以使被拍摄对象平实逼真,侧面拍摄可以勾勒出被拍摄对象的轮廓等。
Ø针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时,我们可以转换不同的取景角度,从而找到最能体现场景特点的角度,拍摄出效果理想的摄影作品。
改变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的远近可以使整个画面所表现的范围有所不同。
根据拍摄距离远近的不同可以分为远距离拍摄和近距离拍摄。
远距离拍摄可以将景物的整体纳入画面;近距离拍摄则更滋生表现被摄体的细节部分。
拍摄时,可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效果进行拍摄距离的调整。
Ø有些场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拍摄时有足够的时间去构图取景。
远距离拍摄时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对比、主次之分。
在表现大场景的风光画面时,较远的拍摄距离会使镜头容纳更多的景物,但同时画面会较繁杂,在构图时应注意景物的取舍,将不重要的事物从画面中剔除,强调景物大的气势。
并应利用透视法来表现画面的纵深立体感,以体现全景风光的真实感。
改变拍摄角度:
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不同特征,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一般的拍摄角度包括高角度俯拍、低角度仰拍和平视角度拍摄。
Ø在使用低角度仰拍时,广角镜头的表现力会使画面效果变得更加富于透视立体感,会使被摄对象的形态变得修长(人像)或缩短(建筑),从而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Ø平视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真实,但也易造成画面的平庸。
为摆脱这种现象,可结合对称构图或点线面构图来增加画面元素的多样性。
同时,可利用对比法使主体突出,表现出画面的层次。
光线的基本概念:
光是摄影不可缺少的元素,没有光就没有影像,摄影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拍摄过程中,巧妙地用光,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Ø借助光,摄影师可以使画面传达出不同的意境。
但光线的量要适当,不能曝光过度,了不能使画面过于昏暗、主体不清晰。
光度:
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高度的总称。
影响光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光源各类、光源性质、发光强度、照射距离和被摄对象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等等。
除了自然光以外,其余各种光都是可以人为控制光度的。
例如,距离越近则光源照射所产生的光度越大,越远则越小。
另外,光度与曝光时间和景深之间也存在关系。
当光度较大时,所需的曝光时间短;当光度较小时,所需的曝光时间长。
光度较大时,需要使用小光圈和高速快门,以使画面曝光准确,因此此时的景深较深;当光度较小时,则需要使用大光圈和低速快门,以提高画面的亮度,使之曝光准确,因此此时的景深较浅。
Ø光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此法适合除太阳光以外的常见光源。
例如,将距离光源1m外的亮度设为1,则两米处亮度变为1/4,三米外则为1/9。
光质:
是指光线的软硬性质。
硬光的方向性强,强度高,受光面与背光面的明暗反差大;软光的方向性不强,强度低,因此明暗反差小。
软光可以很好地展现事物的图案、色彩等,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感觉;硬光则适合展现事物的质感、层次,给人以明快、鲜明的感觉。
硬光经过改造可变为软光,例如利用柔光伞、反光板来反射硬光,或利用透光板过滤硬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减弱硬光,使其变成软光。
Ø因为软光不擅长表现事物细节,因此在使用软光拍摄时可在相机设置中增加锐度,这样主体的层次会比较清晰。
光比:
是指被摄对象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受光比值,也可以看作是主光与辅助光的比值。
通过计算光比即可掌握受光差别的大小。
光比大,则表示被摄对象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大,反之则表示反差小。
拍摄时,调节光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调整光线的强度。
例如加强主光强度或减弱辅助光强度,这样会使光比变大;反之,光比会变小;二是调节光源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通过改变距离可以使受光面的亮度有所变化,这样光比的比值就会有所变化。
光线的种类:
包括人造光、自然光、以及混合光。
不同光线下拍摄出的画面效果各不相同,拍摄时可根据取景环境以及所要营造的画面气氛的不同选择不同光线。
人造光:
也就是各种灯光,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连续光和闪光。
连续光是指像电灯、摄影灯、路灯等能够持续发光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闪光指由闪光灯等瞬间发光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
人造光的优势在于容易掌控,拍摄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度、光质和光位等,使画面达到预想的效果。
Ø人造光可以是电能光源发出的光线,也可以是燃烧光源发出的光线,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造光,一定要保证亮度,以便拍摄出清晰的画面。
自然光:
是指天然光源发出的光线,如日光、月光、星光都属于自然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日光。
日光的光线强度大,照射面积广,在室外拍摄时要掌握日光的变化,避免光线过亮或过暗。
此外,日光受到季节、地域的影响会有所不同。
混合光:
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光源色温所组成的光线。
混合光的种类相对较为丰富,只要是不同光质、光位、光色的光线混合均称为混合光。
使用混合光是时要首先确定主光、辅助光、分清每种光线的用途。
Ø混合光的应用不受室内室外的限制,只要自然光线不足就可以添加人造光进行补光,也就是使用混合光。
或者使用人造光源时光线略有不足,再添加若干辅助光,这也属于混合光。
光线的方位:
光线的方位也就是光的照射方向,不同方向的光线可以形成不同的照射效果。
大致分为顺光、逆光、顶光和侧光。
Ø在摄影中,逆光下产生的轮廓忌讳相互重叠,这样会导致主体的轮廓不鲜明。
此外逆光光源位置的选择要恰当,要表现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
Ø侧光分为前侧光、正侧光、后侧光三种。
前侧光光线从被摄体的侧前方射来,与被摄体成45度左右的角度时,称为前侧光也称斜侧光。
当线与被摄体成90度左右的角度时,称为正侧光。
当光线与被摄体成135度左右的角度时称为后侧光,也称侧逆光。
合理布光:
拍摄现场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而各种光线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叫做光型,光型通常可分为主光、轮廓光、装饰光和背景光等。
Ø主光位置的安排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用任何一种光位,例如顺光、侧光、逆光、顶光等均可作为主光。
但设置主光也是有要求的,就是要以充分表现被摄主体的特点为宗旨。
画面中主光只能有一个,若同时将几个光源作为主光,则被摄主体会出现多个受光面。
多个受光面不仅无法表现被摄主体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会在被摄主体上产生较多的阴影,使被摄主体明暗对比混乱。
Ø既然是辅助光,那它的强度必须小于主光,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被摄主体出现明显的投影。
辅助光的投影与主光的投影相重叠,就会形成“夹光”的现象,这是需要注意避免的。
Ø侧逆光可以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使人物与背景分离,突出人物线条,强化人物的立体感。
光线与画面色彩:
光线的变化可以通过色温来体现,在不同的色温值下,物体的色彩表现会不同。
通常,我们将这些色彩分为固有色、环境色和消色。
色温:
是衡量色光中含红光与蓝光比例多少的一个度量单位。
当色温低时,表示光线中含红橙光比较多,通常称为“暖光”;当色温高时,表示光线中含蓝紫光比较多,通常称为“冷光”。
固有色:
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也就是物体在白色阳光下呈现出来的。
对固有色的准确把握,主要是指准确把握物体的色相,同时通过准确曝光,使物体的固有色得到真实还原。
Ø准确把握物体的固有色才可以将物体真实还原在画面中,具体的方法是调整光线或白平衡设置。
环境色:
是指物体本身不具有的、但受到光线或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来的色彩。
光线的颜色会发改变事物的固有色,使其带有光线的色彩,同样环境色也会影响事物的色彩。
消色:
是指黑色、白色以及不同程度的灰色。
拍摄黑白照片也就是用消色来构成画面,可以着重表现出被摄体的明暗对比和层次感,同时可以让观者抛开色彩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体的本质特征上来。
此外,消色还能带给观者神秘感和力度感。
Ø黑白照片就是采用消色来表现被摄体,通过画面的明暗对比来表现细节。
在彩色画面中,消色较少,不过同样要注意色彩搭配,这样画面才不会显得平淡。
Ø我们可以利用黑、白、灰三色的比例来表现画面的影调。
可使不同程度的灰色占画面的大部分,以体现细腻的中间调画面;也可使画面中的灰色占据画面的大部分,以表现深沉的低调画面;还可以使画面中的灰白色占据较多的比例,以表现轻松的高调画面。
Ø要拍摄黑白色的作品,首要要对色彩的明暗关系有所了解。
可将色彩按明暗不同由高到低排列如下:
白、黄、橙、绿、红、青、蓝、紫、黑,在表现为黑白色调时,相邻的色彩搭配所呈现出来的反差会比较弱。
室内自然光:
是指照射到室内的自然光。
在室内使用自然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具表现力。
进入室内的光线多数要经过玻璃、窗帘等介质,经过这些介质的吸收、扩散和不规则的散射后,光线在亮度、强度方面都会减弱,从而具有柔和的质感。
因此使用室内自然光拍摄时,画面会更加自然、柔和。
Ø使用室内自然光拍摄时,要保证光线的充足,若是光线太暗,可适当添加人造光作为辅助光。
Ø春秋季节的光线位置适当、光线柔和,因此比较适合摄影。
拍摄时只要用心观察光线的变化,并且恰当地运用这些光线,就可以创造出美丽的画面。
Ø夏季的光线较硬,不如春秋季节的光线柔和,尤其是中午的光线十分强烈,要避免直接面对日光进行拍摄。
Ø每个季节的晴朗天气下的日光也不完全相同,但共同是光线较充足。
拍摄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为创作服务。
Ø阴天的光线为散射光,光线比较柔和,因此画面影调较为平淡。
如果需要适当加强画面明暗反差,可以采用添加辅助光的方式进行补光,例如采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Ø多云天气的光线会受到云彩的遮挡或形成折射而减弱光照强度,因而光线柔和,能较好地表现事物的色彩,利于表现事物的结构特征,适合拍摄人物和建筑等。
Ø大雾天气的能见度低,因此画面会有种独特的朦胧感。
由于雾气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消减,所以在拍摄时需要注意把握时间。
展现山水风景的构图与用光:
山景和水景都是风景摄影中觉的题材。
山体的形状不同,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
例如,拍摄连绵起伏的山峦和挺拔高耸的山峰时,所采用的构图和用光方式就会不同。
水景的拍摄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利用垂直线构图可以表现动感的瀑布,而利用S形构图则可以表现向远处延伸的小溪等。
Ø拍摄远近重叠的山峦时,要注意不能过于虚化背景中的山峦,因为虚化了远处的山峦会使重叠的效果不明显。
远处的山峦有一些朦胧感即可,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
Ø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可利用三分法或黄金分割法构图,在画面中尽量多地纳入海面,使海面的比例占画面的2/3或5/8。
Ø拍摄水景时,注意不能让水花弄湿相机,并且最好采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以避免因拉动产生虚影。
另外,拍摄瀑布类的水景时要注意光圈的搭配。
Ø拍摄者一般都会通过河道的蜿蜒曲折来表现漂流的曲折。
此外,因为酒水会产生反光,因此要注意拍摄的角度和距离。
如果河岸边有绿色植物,最好也将其纳入拍摄的范围,这样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
Ø在拍摄建筑的外部形态时,最能表现建筑形态的部分一般为建筑的顶部。
室内静物的拍摄方式:
静物的类型多种多样,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到装饰作用的饰品都可以被称为静物,如瓜果蔬菜、花卉、装饰品等。
拍摄此类静物时自由较高,拍摄者可以随意地多角度移动,也可以按自己的画面元素进行组织安排。
Ø静物摄影的自由度较高,因为被摄体是静止不动的,所以在拍摄时可以认真思考构图,慢慢调整取景方向,以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由于静物材质各异,其用光的不同。
在表现质感粗糙的饰品时,可使用光质较硬的侧光来表现;而拍摄质地光滑的物体时,光源的照射面积应较大且光线柔和,以避免在物体上产生过强的反光影响其质感及外形的表现;而在拍摄玻璃制品时,则应使用侧逆光或逆光对玻璃品进行照射,以表现其透明的质感。
在构图时应考虑饰品的形态特征,由于饰品较小,可近距离拍摄,以通过构图来表现其特有的形态。
Ø拍摄工艺品一定要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
一般会采用顶光,这样不会出现多余的投影,影响观者的视线。
Ø拍摄珠宝首饰一般都采用顶光,并且使用充足的光线营造出反射光的效果,使珠宝首饰更加晶莹剔透。
背景可根据首饰的主色调进行安排,例如颜色较深的首饰需要搭配较浅的背景,而颜色较浅的首饰需要搭配较深的背景,这样可以形成对比以突出主体。
Ø因为水果颜色多样,所以要注意其色彩的还原。
在构图上,就尽量选择表现多个水果,这样多数量的分布可以使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
如果需要拍摄水果的剖面图,为防止剖面变色,可先将水果放在淡盐水中浸泡半分钟左右。
Ø在拍摄较大的场景时,可以采用评价测光模式,对整个场景进行测光,从而得到正确的曝光,获得色调均匀的画面。
Ø拍摄时要避免由于测光不准确而使天空曝光过度,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
秋天多以黄色调为主,因此黄色应是画面的主色调,另外可以搭配天空的蓝色。
Ø在逆光下拍摄树木时,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
阳光透过重叠的树叶,会造成斑斑点点的光线图案,并且使树叶呈现出透明感。
将作为前景和背景的树叶虚化处理,就可以使画面呈现出深度感。
Ø通过倾斜或横向的构图可以使画面获得延伸感,而广角镜头可营造出广阔的画面效果,再结合画面中的横线与竖线,可以增强画面的张力。
Ø拍摄花朵特写时,可以利用大光圈结合长焦镜头进行拍摄,使背景虚化、主体突出。
光线也必须充足,使细节部分清晰可见。
一般花朵颜色比较鲜艳,充足的光线可使拍摄出的花朵色彩更加明亮鲜艳。
Ø在一天的时光中,清晨或傍晚的光照柔和而均匀,不会形成较明显的明暗对比,是拍摄花卉的好时机。
而多云的天气里,阳光经过云层的折射,其所形成的散射光柔和均匀,因而也是拍摄花卉的大好时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影 构图 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