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5133649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16KB
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docx
《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
第一章 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
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
日喀则地区区聂拉木县农牧局
3、拟建地点:
日喀则地区区聂拉木县县城农牧局大院内
4、编制单位:
西藏雪峰市政建筑勘察设计院
二、项目编制依据
(一)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政府委托西藏雪峰市政建筑勘察设计院对“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设计。
(二)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业务楼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三)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关于报送西藏自治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体系建设县、乡两级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通知》
(四)西藏自治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五)国家现行的各专业的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
1)《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GBJ50-2001)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06版)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0)《民用建筑设计照明标准》(GBJ133-90)
2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六)项目设计年限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西藏聂拉木县是日喀则地区西南部的边境县之一,项目区位于318国道沿线,县城内,平均海拔3900米。
属典型的高寒气候、昼夜温差大、含氧量少、日照充足、无霜期短、气候恶劣、变化异常,风雪、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
一、社会状况
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半个世纪以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特别的关怀。
在内地省市政府的大力援助下,聂拉木县的建设飞速的发展。
聂拉木县藏、汉、蒙、回等各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生活。
二、气候条件
项目区然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农牧业,多种经营和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县城驻地海拔3900米。
年均温度3.6℃以上,年日照数2638小时,全年无霜期150-180天。
年降水量400—450毫米,雨季多集中在7—9月份,夜雨率60%左右。
全县各乡镇通讯网络已全面覆盖,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可为项目提供良好的通讯保障;水、电等资源较丰富,对建设项目可提供创造条件。
三、地质条件
聂拉木县县城地貌单一,地质条件良好。
参见地质报告书。
四、交通通讯条件
本项目位于聂拉木县县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项目区域内电话和无线寻呼系统建设完善。
因此,交通、通讯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的利用需要。
五、市政基础设施
该地段各类城市管网基本建成,具备基础设施的基本条件。
六、场地条件
该用地为聂拉木县人民政府划拨,属农牧局畜防站用地,无土地权属争议问题。
七、经济条件
聂拉木县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辖5乡2镇,共有44个行政村(居)委会,2904户,总人口为16570人,其中农牧民14611人,非农牧业人口为1887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88%和12%,农村经济总收入7971.1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919.65元,全县耕地面积21904.9亩,粮油产量达到13002562斤。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党的十七大对“三农”提出的新要求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总体部署为指导,狠抓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总体要求为出发点,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年度发展计划及自治区召开的规模大、任务重、要求高、意义重大的全区农牧工作会议,一再强调“三农”工作始终是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牢固坚持以农牧民增收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狠抓科技进步,示范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设想和要求,把提高农牧收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继续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采用多种办法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巩固和完善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是全面整治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更是我们党引领社会主义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和享受西部地政策的中部地农牧民的基本农牧区。
加之,长期以来,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办公设施老化,办公用具不够现代化、科学化、基本形成淘汰,从而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工作积极性不是很强,导致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力量薄弱,生产能力相对滞后。
为此,为进一步巩固基础设施、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保障生产质量,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步伐,计划在狠抓“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时机,实施县级农业推广服务站建设。
综上所述,实施聂拉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建设项目十分必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二O二O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兴起,成为了为农牧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
聂拉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推广工作,正积极加强县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的配备,增强县农技推广站的人才储备,加大了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力度,聂拉木县的农牧业目前正是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四章项目初步设计
一、总体规划
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楼建设在农牧局大院,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24平方米,工程真接费总投资约58.3万元.
主要功能构成:
1、一层:
土肥分析室,培训室、卫生间。
2、二层:
业务服务厅,植保室、择土配方室、推广办。
3、供电接农牧局院内供电网。
二、总平面设计布置
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楼场建设在农牧局大院,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50.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28平方米(详见总平面图)。
三、设计布局
1、平面设计,二层,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朝向,座北朝南,西面为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开大窗。
外墙为300厚。
2、立面设计:
女儿墙采用藏式女儿墙。
临街面窗采用藏式窗套,外墙采用白色弹涂。
3、装饰设计:
室内天棚、内墙面均采用白色乳胶漆。
地面均为地砖地面。
4、屋面设计:
保温柔性防水屋面。
四、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设计所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TBJ68—84);
2)《混凝土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自然条件
1)风荷载:
基本风压力为0.30kn/m2
地面粗糙度按B类
2)雪荷载:
基本雪压力2.9kn/m2
3)关于抗震设计的有关依据
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b、场地属II类场地。
3、设计要求
(1)使用功能:
本工程根据使用功能确定荷载如下:
(2)抗震设防要求
1)本工程为农牧业务楼,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按本地设防烈度8度第二组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按GB50011—2001本工程抗震等级:
3)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4、结构设计
(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楼建设项目。
详细功能见建初图。
(2)结构选型
1)框架结构架。
2)梁柱截面:
见结初图
3)楼、屋面结构选型:
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具体见结初图。
4)基础选型:
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5、结构主要材料
(1)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为C10、基础为C25、其余为C30,混凝土保护层:
梁柱为30mm,板为20mm,基础为40mm。
钢材选用:
I级钢(Ф)、II级钢(Φ)。
(2)内外墙体
墙体外墙均为300厚Mu7.5的砼水泥空心砌块,内墙为240厚墙体,均为用M5.0水泥砂浆砌筑。
五、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及委托书
2、排水
本工程排水工程为先排入化粪池后排入县城排水管网工程。
A、室内消防
设置相应数量的手提灭火器
3、给水系统
本工程供水接县城给水管网。
六、电气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16—83)
2)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3)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4)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
2、设计内容
1)供配电系统
2)照明系统
3)防雷与接地系统
4)电话系统
3、供配电系统
本工程供电采用太阳能供电。
4、照明系统
建筑的各功能均采用高效节能日光灯。
5、防雷与接地系统
1)本工程按三级防雷建筑物设计;
2)在建筑物女儿墙周边设一圈避雷带,屋面所有金属构件与避雷带焊接连接。
3、本工程防雷接地、配电系统保护接地采用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R<10欧姆。
6、电话系统
在办公室设置电话出线座,电话电缆采用HYU—10(2×0.5),电话线采用RVB—2×0.5(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第五章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96-1999)
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二、总平面防火设计
新建聂拉木县农技推广业务楼建设项目建筑与周边建筑距离≥15米,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建筑周围设有6米宽消防道,并与乡村公路主要车行道路相接。
消防车能够对建筑物各处实施消防作业。
三、建筑单体消防疏散
灭火器布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建筑内各楼层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本工程所有用房均设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均为A类灭火轻危险级,每处2具2kg磷酸铵灭火器,每25米间距1组,安装1.5米高。
第六章地震安全性评价
本项目地处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在高原上,纵横延展着许多高大山系,喜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脉等,构成了高原地貌骨架。
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地质运动很活跃,所以在抗震方面也有较高要求。
一、地震设防的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二、地震基本烈度值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有关规定,本工程为聂拉木县农技推广业务楼,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属第二组。
第七章环境保护
一、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声学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1、大气环境分析
污染物为建筑施工扬尘、粉尘以及施工运输车辆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等,对局部环境污染较为突出。
2、水环境分析
水污染源含有CODcr、BOD5、SS等污染物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染物的浓度将超过《污水业务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如直接外排,会污染城内水体的水质。
3、声学环境分析
噪声源主要有搅拌机、装载机、打夯机、发电机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等,声场级高达86db左右,大大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值,会给周围单位及居民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建筑扬尘、施工弃渣会带来一些环境影响问题,对当地生活环境质量形成暂时性影响。
这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基本随工程施工结束而消失。
二、施工期环保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噪声、建筑扬尘、施工弃渣和施工废水等环境污染源,会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形成暂时性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基本随工程施工结束而消失。
为了有效控制、缓解和消除施工期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聂拉木县藏系绵羊扩繁场工程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防止噪声夜间扰民
避免夜间混凝土浇注和运卸砂石等强噪声作业。
凡是噪声达到86db以上的作业,禁止夜间施工。
如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强噪声施工,应征得环保、城管等主管部门同意,并及时公告周围居民和单位,以免发生噪声扰民纠纷。
2、文明施工,减少建筑扬尘
为保护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建设期间要注意文明施工,天气干燥时期和风季注意洒水降尘作业。
3、及时处理建筑弃土
本工程基础工程开挖土石方量与回填量由于地势的关系,有多余土外运注意清运中防止抛洒,运土车采用防流失车箱,出工地时清除车身粘土,检查合格后方可上路。
4、施工场地建筑废水沉淀处理池
施工产生的建筑废水(约5~10m3/d)含有大量泥砂、灰浆、酸碱性物质等。
鉴于工程所在区域已铺设有市政排水沟,为避免阻塞排水沟,应设置废水沉淀池。
建筑废水经沉淀除去残渣后,清水排入市政排水沟内。
5、工地生活污水经简易化粪池处理
工地临时食堂、厕所产生少量生活污水(15.0m3/d),经简易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6、控制施工运输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7、保持施工场地及构筑物外观整洁,维护城市文明形象。
施工场地用围墙隔离,建筑物用拦网遮盖,以维护城市景观,保证施工人员和过往市民的安全。
8、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认真实施环保工程项目
施工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建设,要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特别是对施工场地的生态恢复和绿化与景观建设,要和主体工程同步完成,以此减轻或消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周围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简要分析
1、环境空气质量及声环境质量有碍于工程建设
工程区域环境空气及声环境质量除道路行车频繁时偶有噪声超标外,对拟建工程兴建较为不利。
随着施工期的完结,趋于消失。
2、没有工业污染源影响
工程所在地周围为空地及本工程建成后,没有工业排放污染源,也无其它建设工程的影响。
3、交通噪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影响极小。
本工程街道均较宽阔平整,砼路面,路面质量较好。
本路段的车流量不大,其交通噪声、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问题突出。
4、施工场地(场址)附近有城市排水沟
拟建工程场地处设有城市排水沟,对拟建工程排水极为有利。
总体看,工程周边环境条件较好,各环境要素对本建设项目无明显不利影响。
四、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气污染源对区域大气环境无不良影响。
2、水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在使用期间主要有生活污水产生。
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和清洁用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CODcr、SS等,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排水沟,对当地水环境质量造成的污染影响较小。
3、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期间基本不使用产噪设备,不存在高噪声源,不会对所在区域声学环境构成任何不良影响。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在本项目兴建的同时,选择适当的位置建设固体废弃物临时堆放设施,以便可靠收集和及时清运。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扬尘、噪声、弃渣脱离,施工废水,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景观造成破坏。
只要严格按施工规范文明施工,认真制定和落实工程施工期应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问题可以得到消除或有效控制。
6、建成后使用
本项目使用期间主要是街道过往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汽,如不妥善处置,可对区域在气环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本工程使用期间主要有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CODCR、SS、BOD5,如不妥善处置,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
本项目使用期间,基本无产噪设备,区域界内噪声可实现达标,对所在区域声学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五、主要生态影响
项目设计中的绿化率达30%以上,选择观赏与绿化要求有机结合,并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树木等植物,净化空气。
本设计不包括绿化设计范围。
六、结论
1、环保要求
1)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声学环境质量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主要地表水域,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II类水域水质。
2、项目特征分析
1)清洁
本项目尽可能地采用节能降耗措施,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对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均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排放量,确保达标排放。
注重项目组织与管理,突出效益的实现,且把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在较低水平,符合清洁生活场地的原则。
2)达标排放
本工程建成使用后,主要产生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其“三废”产生量相对较小,经过可靠处理,采取相应的治理控制措施后,污染物能实现达标排放,其污染影响都能有效减免。
3)总量控制
按国函(1996)72号《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确定的实施总量控制污染物种类(CODcr与固体废弃物),本项目应严格执行西藏自治区环保局下达的定量控制目标。
4)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分析
本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后,应集中进行处置,排入当地市政水沟,该污水处理措施可行。
项目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采取分类处置的方法,特种垃圾由装袋密封贮存,定期进行焚化(烧)等无害化处理:
一般垃圾可靠收集,及时清运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总的说来,拟建工程的环保措施有效,可实现本工程削减和控制污染物,保护当地环境质量的目标。
第八章建议
一、本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的主要产生噪声、扬尘、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等,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中应将清洁生产落到实处,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和实施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
二、强化环境监察与环境执法力度,认真落实拟建工程的环境管理工程,切实贯彻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工程竣工后各项环保治理措施需经环保部门主持验收。
三、工程建成后,应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及日常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污染的达标排放,严禁事故性排放,并建立和健全环保设计,实施的工作制度。
四、环保资金的落实,保障专款专用。
尤其注重实施绿化,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
第九章地方材料采供
本项目工程在聂拉木县县城交通方便、运输通道好,地方材料选用当地砂卵石,运距43公里以内,对环保无影响。
三大材通过市场采购,按第三季度材料市场价格进行概算,钢材4760元/吨,木材2170元/立方米,水泥1030元/吨。
第十章 投资概算
一、概算概况
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筹措建设资金的计算依据,也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
因此,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投资估算,为项目建设投资决策及进一步编制年度建设投资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保证建设项目前期工程和建设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概算依据
本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及相应的设施、设备配置要求,结合工程概况与施工条件编制投资估算,估算依据如下:
1、西藏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估算指标。
2、国家与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取费标准。
3、参考各地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与近年来各地区同类建筑的实际造价水平,经调整后,最终业务确定单项工程造价指标。
三、概算内容
具体费用见附表。
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促进聂拉木县建成与全区新型兽医管理体制和防疫队伍相适应的县级动物检疫监督体系,有效提高聂拉木县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防疫技术水平和能力,与自治区、地区及各相邻县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检疫监督体系。
可以有效监控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水平,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防止外来动物疫病进入,降低动物疫病给畜牧业带来的风险,全面提高对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管理能力,并与全区、乃至全国同步实现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在内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全方位控制、区域性消灭;有力保障畜牧业生产、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强我县牲畜出栏率,畜产品竞争力,以推动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致富增收。
二、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可以加强我县畜产品质量及畜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促进和保证畜产品质量提高,促进“无公害”畜产品的发展,引导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县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县级动物检疫监督站体系的建设,加强我县疫病防治工作,净化养殖环境,降低动物死亡率,减少环境污染源。
通过规范各类药物的使用,既减少了动物用药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也减少了向环境释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四、投资风险评价
1、资金风险:
工程资金来源中断,或者资金供给不足导致工程进展困难的可能行小。
2、政策风险:
上级政策或决策的改变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小。
3、工程风险:
工地质量的重大变化后工程量的缺失量少。
第十二章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
一、组织机构设置
成立了由县政府及县农牧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组成的2008年聂拉木县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并在县农牧局成立办公室,其组成人员如下:
1、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本工作由县政府和县农牧局领导参加组成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项目建设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由农牧局副局长刘俭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和组织工作,明确责任,分片负责,层层落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和完成。
二、加强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县将严格按照项目的管理程序及各种施工规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好、管好工程。
项目涉及的业务用房改造由聂拉木县人民政府委托当地建设管理部门,实施建设工程招(议)投标,以选择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项目工程建设,并督导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根据聂拉木县自然地理特点,为使该工程尽快建设,制定合理的开工与竣工时间,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挥效益,项目建设期一年。
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指定专人管理,按时汇总项目建设进度,按月向上级部门上报工程进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聂拉木县 农牧业 技术推广 业务 用房 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