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立项申报书草稿.docx
- 文档编号:25133126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08KB
课题立项申报书草稿.docx
《课题立项申报书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立项申报书草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立项申报书草稿
立项编号
学科代码
宜阳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立项申报书
学科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阳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教研室
填表说明
一、本表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二、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每项课题主持人为1人;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至少2人,最多5人。
三、本表报送一式3份,请用A4纸双面打印、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同时,须提供本表的电子版1份。
四、请用钢笔或电脑打印,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课题名称
主持人姓名
政治面貌
性别
年龄
行政职务
专业职称
学科专业
学历学位
起止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工作单位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主
要
参
与
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称
学科专业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预期成果 (在选项上打“√”或加粗)
A.专著B.研究报告C.论文D.其他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等。
(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参考一)
1、理论意义
从儿童时期就诵读经典,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具体的施教也是非常轻松愉快的。
但由于近现代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影响,一般人还不太理解诵读经典的深刻意义及其合理性,不易接受传统的诵读学习方式,因此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
近代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的教育观念。
其理论的大要如下:
(1)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也就是他能懂的知识才教给他。
(2)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活上需要的知识才教给他。
(3)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顺应儿童的兴趣,对某些知识有兴趣才学得好。
如果依照这三个原则去推论,也许是不该教儿童诵读经典的。
不过,以上三个原则,虽有其合理性,但从完整的人类教育观念看,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由浅入深的顺序,以适合学生的理解力进行教学,这只有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才是完全合理的。
然而人类的学习,不能以科学知识技能完全概括之。
在教育部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关于精神性、文化性、人格性陶冶培养,是否也要遵循“理解而后学”的原则?
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理解?
是不是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都得像理解数学公式那样具有精确性才算理解?
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
其次,所谓实用,有儿童期当前能用的知识,也有他将来成长时乃至终身所需的知识,要不要一齐照顾?
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不用(或不考试)的知识?
要不要教他将来成长所需要的知识?
这是当今的教育界应该深切讨论的问题。
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儿童是否一定要做游戏才有兴趣?
是否对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
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我们当前要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以实验科学为标准,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的教育,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
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为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另一面。
技能学习大体是解决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到现实所需要的语文技巧和生活观念。
依照当前流行的教育理论制定的小学语文课本,只供应现实技术层面的知识既然儿童所知、所需的语文知识甚为简单,因此语文教学内容也就十分简单。
如此教下去,到了初中、高中,他除了认得一些字外,其它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便不够用,他必须再打基础,这时他已经太忙,基础再也打不起来了,他已不能从语文教学得到深刻的、永恒的东西了。
若不是大学语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具有高中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他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语文程度低和人文素养苍白的人。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一辈子都会有缺乏之憾,十余年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浪费是非常冤枉的。
古人所谓“十年寒窗”不仅是为了考状元,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修养一生受用不尽的才华,低水平的语文教育,明显的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这种教育实在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把语文教学弄得太扭曲、太繁杂了。
现今的学校的语文课费力很多而收效甚微。
儿童仅仅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应付他生活上需要的浅显语言,文字要表达一点文采也很难。
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不要再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
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
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替单调繁复的课文深究。
特别是应该在永恒的文化陶冶方面,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儿童的经典诵读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
一、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二、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反复多念,乃至于会背诵!
只要能背呸管懂不懂。
在儿童时期,让他在语文学习上“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理解力提高了,或与生活经验恰合了,自然会“活用”。
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
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我们当然不必像考数学那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必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
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
现在预备了,将来一定有用。
事到临头只凭原始的一点聪明,因着刺激而反应,常不免慌乱失措,窘态毕露!
以上是从“懂不懂”、“有用无用”的角度看,说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但将来却有大用的,以破除当今偏颇的教育思想。
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得上、用不上”来衡量经典诵读教育,也还是很表面的。
其实现在就用的上,只是考试用不上而已——因为不考。
何谓现在就用得上?
请看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愈来愈多,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也不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
文化教养之出问题,由来也久,病怎么来就怎么去。
有人天真地以为社会乱到一个程度,就会“物极必反”地自然纠正,这是错把天地的自然变化误想成文化也会如此。
天地可自然地循环,但文化教育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坏,是人的自我破坏;好,也需要人的自我培植。
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
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之策即是儿童诵读经典,使他及早受经典文化教育的浸润。
究实而言,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
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
也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一个某国以忠的政治家,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
2、实践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格局的日益明显,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关注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历经千载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是古代先民馈赠给现代中国人最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我们对此要珍视并善加利用。
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经典诵读,是一件有利于学生个体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大事。
经典,原指可作为典范的儒家书籍,现指古代文化典籍著作。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内涵博大精深且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珍贵文化财富。
经典正是承载这些宝贵财富的重要载体。
提倡经典诵读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小学入学,孩童方六七岁之时,正是古人的“开蒙”之期。
据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十分强大,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多接触和诵读一些优秀的文化典籍,必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少年强则国强”,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角度来说,在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引导小学生诵读识记文化经典,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和强调经典诵读,是顺应教育教学规律和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前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经典诵读,对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中华民族的兴衰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滋养心灵
文以养心,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而经典著作历时千年淘洗,其间更是蕴涵了先人们对个体人生、人类社会、宇宙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对于现代人而言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当小学生们吟诵着“人之初,性本善”的质朴,品读着“弟子规,圣人训”的教诲,感受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体味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乐趣,他们的心灵之窗得以打开,心灵世界得以丰富,与传统文化和外部世界建立起了一种必然的联系,从而走向更广阔的现实人生。
2.丰富知识
经典是古人思考和感悟的忠实记录,其中也蕴藏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经典诵读,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夯实和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
当学生从“清明时节雨纷纷”中了解到清明等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从“遍插茱萸少一人”体会到重阳节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句中明确人伦大义,……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学生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并走向成熟和成功。
3.锤炼品格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但却始终坚韧不屈的优秀民族,在经典中饱含着中华民族传承千载的气度风骨。
有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博大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描绘的人生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慷慨激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社会伦理导向以及“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中所推崇的人与众生、宇宙的和谐如一,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与升华。
这些精神对于小学生道德体系和自我人格的确立,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二)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
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享受快乐人生。
将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让学生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基础;通过“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语文教学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认读写。
小学一、二年级是认识汉字重要时期;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五、六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
《诗经》、《国学读本》、《三字经》等诵读经典可以增加识字量,增加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
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
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
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阿拉伯谚语曰:
“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
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二、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
据查阅有关文献,目前国内外部分小学和民间已经有一些经典诵读的活动和
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例如1994年台湾王财贵教授发起并倡导的青少年‚读经运
动‛;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
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也开展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全国许多学校参与实验。
这些研
究和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如‚读经运动‛从根本上否定现行的语文教学,
力图用读经取代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这种观点和做法无视现代语文、语文教
学和传统文言文、私塾教育的特点、区别,一味复古,显然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况且‚读经‛作为民间的活动没有被纳入主流的学校语文教学计划之中,效果有
限。
还有的学校仅仅把经典教育理解为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
当然,古诗是经典,
但只是经典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期仅仅
背诵几十首或百首左右的古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缺乏小学生经典诵读科学体系和有效实施方法的研究,没有从常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整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实践,致使有些实验增加了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负担,效果不够理想。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参考一)
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小学语
文课堂教学中。
2、研究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3、以《中华经典诵读》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6、尝试在提前将课本内容学完,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诵读经典古文。
(参考二)1、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优势,探索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的最佳途径。
2、研究当今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模式。
3、将经典诵读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5、尝试在双休日和假期中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利用经典诵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
6、根据农村小学生特点编写适合农村小学生阅读的诵读教材,把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活学活用经典诗文。
7、分阶段考核,多形式验收经典诗文的诵读,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四、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
1、利用语文教学的诸多优势,探索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的最佳途径。
2、研究当今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模式。
三、课题研究程序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课题具体实施步骤,研究工作的人员分工与资料准备情况等。
(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宜阳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教研室审核意见
专家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宜阳教研室意见(盖章)
年月日
四、课题立项评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立项 申报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