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110473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79
- 大小:100.08KB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docx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
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
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
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
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
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
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例如城市化、家庭规模的变化、现代观念的传播等等。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六,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上述6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
在这些相互联系的增长特征中有一个共同纽带,即对技术创新的大规模应用,它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许多特殊内容。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虽然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但这些国家却拥有某些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
(1)低下的生活水平。
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
生活水平的低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多数的穷人与少数富人生活水平的鸿沟也较发达国家大。
最后,大范围的贫困。
所谓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
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23。
(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同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传染病的控制,两类国家在死亡率上的差别要小得多,这便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儿童占总人口的比率较高,因此从业劳动力抚养的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也多,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却未得其用。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公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动者形式上虽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少,或指劳动者虽然在形式上得到充分就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甚至接近于0。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从生产结构看,低收入国家(中国和印度除外)农业在GDP中份额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从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多达50%~70%左右;从城市化水平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要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不平等的。
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贸易的类型,决定着国际关系的规则和形势。
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低,国内储蓄不足,经济建设只能靠出口初级产品取得外汇。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引进必要的技术、外援和外资,而这些资源的国际转移条件也是由发达国家控制的。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发达国家支配,依附于发达国家。
(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
由于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以及独立后政府干预不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运行不灵且受到严重扭曲,无法发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功能。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对发展的定义多种多样,目前,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
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
其中有三个基本方面或者核心观念:
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
这些需要包括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
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可以称为“绝对不发达”。
全部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无非是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
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一种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他人实现其目的工具的感觉。
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社会都在寻求某种基本形式的自尊。
这种自尊的性质和形式可能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但一旦社会流行的观念将物质福利当作美好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质上欠发达的人们要感到有尊严就变得困难了。
发展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获得尊严的途径。
最后,发展的含义中还应包括自由的概念。
这里的自由并不是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而是一种更基本意义上的自由,是指摆脱自然界、愚昧、他人、苦难、风俗习惯和教条主义的奴役。
按照这种观点,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根据GDP和GNP来衡量发展水平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
如家务劳动、发展中国家尚未商品化的农业活动等,由于不通过市场进行交换,不能通过货币表现出来,在GDP中无法得到反映。
其次,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
人均GDP相近的国家,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财富及财富的增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与分散到大多数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
而这很难通过GDP反映出来,同时,它也不能反映出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
这是因为福利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同时福利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再次,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
在比较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必须对各国的GDP指标进行技术处理,并按照汇率折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
而汇率只能反映贸易品(以及跨国流动的资本)的价格,无法反映非贸易品(如基础设施和大部分劳务)的价格。
各国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不一样,这就造成按汇率来折算各国GDP失真。
—般说来,低收入国家的非贸易品相对价格较低,因而居民的实际收入要比按汇率折算的收入高。
最后,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等代价不由市场交换的各方承担,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以及GDP系列指标中。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是在2000年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协商产生的,包括中国在内的189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承诺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的贫困水平降低一半。
具体地说,该目标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在1990年至2015年间,使每日生活费低于一美元的人口比率减少一半,使饥饿的人口比率减少一半。
第二,普及初等教育。
到2015年,保证世界各地的男孩和女孩都能完成小学教育。
第三,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力争在2005年以前,消除中小学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在2015年前,消除各级教育层次上的性别歧视。
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
在1990年至2015年间,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2/3。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
在1990年至2015年间,使孕产妇死亡率降低3/4。
第六,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到2015年,阻止艾滋病的传播,组织疟疾和其他主要疾病的传播。
第七,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各项政策和规划,扭转环境资源的损失。
到2015年,使不能持续得到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少一半。
到2020年,显著改善至少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状况。
第八,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进一步发展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稳定而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系。
考虑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
考虑内陆国家和小岛国家的特殊需要。
采取一国和国际性的措施,全面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使债务长期可持续化。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年轻人实行体面的、生产性的就业战略。
与医药公司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价格低廉的基本药品。
与私营部门合作,使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好处得以扩散。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静态的插曲”创新理论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
二、问答
1.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
2.怎样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
3.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有哪些特点?
4.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概述各个阶段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静态的插曲”:
古典经济学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课题,注重长期研究,并以整个经济作为研究对象。
但是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经济增长问题逐渐退隐,资源配置成为经济研究的主题。
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通常是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制度被视为既定的因素或是外生变量而不予讨论。
这段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静态的插曲”。
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
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
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
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
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
新古典主义:
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二、问答
1.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
斯密的增长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
按斯密的定义,国民财富是“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
”,这一定义具有现代经济学通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涵义。
(2)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则和人口的增减有关,更取决于资本的丰歉。
这样,斯密就把经济增长和分工、人口数量以及资本积累联系了起来。
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有三:
第一,劳动者的技艺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经济增长。
同时,人口数量对分工也有影响,劳动分工的好处依赖于需求集中的程度,需求集中的程度受人口数量的制约。
斯密还注意到了人口质量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斯密认为资本主要通过节俭来增加。
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很大影响。
因此,应当首先把资本倾注到最有利的部门,一直到注满为止,然后资本溢出,注入到其次有利的部门,又一直到注满为止,如此次第配置下去。
(3)斯密还论证了国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他看来,国际分工通过自由贸易能促进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对外贸易可使一国的剩余产品实现其价值,从而鼓励人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努力增加其产量,使国民财富和收入都有所增加,同时,国外贸易还增进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基于这些观点,斯密成为自由贸易的热心鼓吹者和贸易限制的坚定反对者。
2.怎样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马克思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内部矛盾对抗的作用下,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形态,从简单协作发展为机器大工业,从自由竞争走向资本集中和垄断,最后走向毁灭。
其次,分析了既定制度下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问题。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
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方程式。
马克思的增长方程式有几个假定前提:
(1)社会总产品或社会总生产分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2)全部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解为三个部分,即y=c+v+m,其中y是社会总产品,c代表生产产品时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v是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m是生产的剩余价值。
(3)产品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
(4)不存在技术进步。
设g为增长率,马克思的增长公式可以写成g=sπ,其中g=△y/y为增长率,s=(m-m/x)/m,即积累率;π=m/(c+v),即利润率。
若经济要均衡增长,还必须满足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公式,即v1+△v1+m1/x=c2+△c2。
3.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有哪些特点?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
就广义而言,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都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发展经济学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经济学是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政策建议的需要出现的。
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属于应用经济学这一层次。
第二,发展经济学的内容较为混杂,要运用经济学各个分支的知识。
第三,发展研究不仅仅涉及经济学各分支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多门学科的合作。
因此,发展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第四,发展经济学是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批虽为数不多但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来研究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
因此,对发达国家的历史研究是其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与前一特点相联系,比较分析是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4.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概述各个阶段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从时间上看是20世纪40—50年代,上限是1943年,下限至1960年。
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
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①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有三种:
土地、劳动和资本。
资本,是指物质资本。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
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形成率较低,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束缚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资本匮乏,如何提高资本形成率就成为了极其紧迫的问题。
②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业化是发达国家的主要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是传统农业,因此,在这一阶段,工业化被认为是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工业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城市化,被认为是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唯一途径。
③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结构主义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不完善,价格机制的作用有限。
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应当对经济适当进行干预。
除此以外,马歇尔计划、苏联经验的示范效应和凯恩斯理论的也为计划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2)20世纪60—70年代是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新古典主义重新得势,但结构主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激进主义者也加人论战,与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
①新古典主义的复兴。
新古典主义的复兴首先表现为对经济计划化和市场作用的重新评价上。
尽管许多国家实行了计划化,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经济学家对计划化的批评增加,市场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再度受到重视。
其次,新古典主义的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农业问题、国际贸易问题、项目评估问题等各种研究领域,新古典主义理论和方法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②激进主义的兴起。
在该阶段,激进主义发展理论形成一股令人注目的力量。
激进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体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发达国家位于中心,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
外围的资本主义模式是中心国家通过殖民统治或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强加于外围国家的,因此外围处于中心的支配控制之下。
除此以外,外围的经济也受制于中心国家。
以中心—外围论为基点,激进经济学家提出了依附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状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
(3)第三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
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看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
新古典主义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统一了发展研究,成为发展经济学的新正统。
随着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持单一经济学(即一种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时间的经济理论)观点的人日益增多,一部分经济学家更是将发展经济学视为正统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派生形式。
发展经济学逐渐走向衰落。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外延型增长自然增长率稳态实际经济周期
二、问答
1.什么是经济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2.概述主要增长模型及其所揭示的基本理论观点。
3.你怎样理解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4.简述波特的竞争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
传统的表述是:
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
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外延型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
自然增长率:
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
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实际经济周期: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持续的实际(供给方面)冲击而不是未预料到的货币(需求方面)冲击所造成的。
这些宏观冲击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大规模的随机波动,它导致相对价格的波动,理性经济主体通过改变劳动供给和消费对此做出优化反应。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是均衡。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该理论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的期际(或跨时期)特征和动态特征。
二、问答
1.什么是经济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
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区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1)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一个社会潜在的国民收入的增长。
但是,孤立的劳动力并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劳动力必须与生产资源相结合,才能构成社会经济实际劳动力的投入。
自然资源的贫乏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约束作用,但对经济增长不起决定性作用。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人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等人力投资形式形成的。
物质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的匮乏,以及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的适应性,常常成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巨大难题。
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另一直接因素。
资源使用效率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来进行衡量。
(2)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两类:
一是技术,二是制度。
技术直接影响着资源使用效率,技术进步还提高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全部经济增长,包括那些由资本积累直接组成的经济增长,都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
制度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秩序,还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盈亏。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2.概述主要增长模型及其所揭示的基本理论观点。
1.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说明的是稳态的经济增长所应具备的条件。
假设:
(1)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经济学 马春文 主编 课后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