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5105725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67KB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docx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
因为:
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自我保护非常重要。
1.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
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
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
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具体的说:
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
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
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的大。
例如:
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
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
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
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2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影响儿童人格。
带班的老师有时会在休息时间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以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从此,他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内向,不爱交谈。
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
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
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1.3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
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3.1无条件地关爱孩子。
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
如:
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
1.3.2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
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
我曾经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刚进门,朋友就热烈地招待我,这时我发现朋友家的一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图书,我的朋友示意"问阿姨好!
"可孩子没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图书,朋友将音量提高"乐乐,问阿姨好!
"孩子抬了一下头,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阿姨好!
"可朋友却感到不满意:
"乐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下次你再不懂礼貌,我以后就再也不买书给你看!
"孩子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书,先前专注的神情换作沮丧。
显而易见,再这个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从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
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其结果不但会给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而且会干扰了幼儿精神生命的正常发展。
这就是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
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1.4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
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
2.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
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2.1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
"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
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
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
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
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
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2.2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
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
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2.3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
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
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
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
""做的是什么呀?
乱七八糟。
"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
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
","了不起!
"等。
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
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
许多有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
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
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
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2.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
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
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
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
从小不要当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在参与"等道理。
教育孩子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
"笑对人生","天塌下来当被盖",这种良好的个性,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一、心理健康对幼儿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保障了幼儿的生理健康
心理与生理是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必然条件,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最终目标,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对幼儿教育要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方针。
(二)心理健康能有效提升幼儿智能素质
幼儿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将影响到幼儿智能素质的发展,当幼儿心理出现问题时会表现出思维迟钝、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其他现象,从而影响了幼儿智能素质的发展。
所以,只有幼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了才能促进其职能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心理健康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是幼儿教育最大的目标,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幼儿教育应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幼儿在“德、体、美、智、劳方面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此外,不仅要对幼儿才艺方面的培养,还要锻炼幼儿的健壮体魄和生存能力、交往能力等。
使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保持平衡心态的健康心理。
(四)心理健康是幼儿社会化成长的基础
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成长独立过程中所掌握到的社会规范,在幼儿社会化成长过程是他们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并能够做到妥善自理、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成长过程,幼儿这个社会化成长过程中,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不可缺少的。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偏重于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都偏重于对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情绪、交往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幼儿教师,家长也存在着这种心理现象,只看重幼儿在知识技能上的成长。
例如,很多幼儿学校开办了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等,家长迫不及待的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去学习知识才艺,而没考虑到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情绪。
(二)偏重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身体作为衡量健康的标准,只关注幼儿的身高、体重方面,将幼儿身体健康来作为健康是否达标的依据,这样的衡量标准对幼儿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是并没有切实抓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偏重于表现优秀的幼儿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偏重于培养表现优秀的幼儿,忽视了比较调皮或是智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
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予了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对于调皮或是智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这样不仅让幼儿的自信心受到影响,还影响到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四)偏重于幼儿园内教育
在我国,很多的幼儿园只重视幼儿在园内的受教育情况。
对于如何将皎月延伸至家庭和社会还没有引起重视,这种现象表明,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从教师到家长都普遍才在模糊的意识,对幼儿的健康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过于片面性,没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引起重视。
三、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为幼儿构建温馨健康的心理环境
环境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素,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过:
“教育——首先是教师与还在精神上的接触。
”这主要是说明了,幼儿教师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要以尊重、关怀、耐心与接纳的态度去关爱幼儿。
如果教师总是用冷漠的态度去对待幼儿,或是对不尊重经常对他们挖苦、嘲笑和讽刺,那么幼儿在得不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会缺乏安全感,使幼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同时也失去了自信心。
为而又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扮好“三个角色”既当幼儿的老师,又扮演幼儿的朋友和妈妈,这样幼儿才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往空间。
此外,教师还应给幼儿自主实践的锻炼机会,让幼儿能够独立自主的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幼儿身上的发光点,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这样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氛围。
(二)明确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教师及家长衡量幼儿健康的误区是只要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各种条件的改善,健康新观念中指出: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道德上的健康和对社会适应健康。
这就包括了幼儿在情绪、精神和意识方面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衡量幼儿的健康应该是全面的,如只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做法都是片面性的。
因此,一个全面健康的幼儿应该有着“自信、活泼愉快、善于交往、主动大胆、不怕困难”的良好状态。
衡量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体现:
第一,积极向上的情绪。
情绪往往反应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性,幼儿如拥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于别人的关心和照顾都会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如幼儿在心理上有障碍,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都会有恐惧、压抑和紧张的心理,还会导致行为上出现种种问题。
第二,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个性最本质的体现,所反映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性格良好健康的幼儿较为乐观、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而性格特征不健康的幼儿表现出孤僻、胆怯、自卑、冷漠等行为。
第三,有良好的认知意识。
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条件,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当一个幼儿的认知能力低于同龄的幼儿,那么该幼儿的认知能力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幼儿受到任何刺激或是对大脑的伤害,才能有效的防止幼儿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第四,融洽的人际关系。
幼儿之间友好的交往能够有效的保障幼儿心理健康,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从家庭加入到学校这个集体环境,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特别是面对新环境、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和小伙伴,会感觉没有安全感。
人际关系较为融洽的幼儿一般情况下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合作、分享玩具,人际关系不融洽的幼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争强好胜,也会经常为了玩具和伙伴发生争执、打架,快乐也不会与伙伴一起分享2这种不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严重的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育途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时期,自我保护的能力都很差,在对幼儿教育过程中,如果过于放纵或是限制过多,都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由于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很受宠,这导致了很多幼儿都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怕苦怕累、自我控制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或是意志力不强,当然也会出现性格孤僻的现象等,这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因此,实行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很重要。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游戏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轻松、自由、随意的展现自我,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一种能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能对还为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有所认识。
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一个医生给病人看病,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医生职业的理解来进行体验和对话,并通过想象将现实改造成符合他们的遐想情景,这对于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2)体育游戏。
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可以通过跑、跳、攀、爬等活动来促进身心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的发展,不仅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玩的开心,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能够敢于挑战、遇到困难坚持到底不退缩的良好心理品质,这样乐观的情绪更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得到发展。
2.在文艺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文艺活动中抓住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交流、思考、操作的机会,这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语言课中开展表演活动来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可以通过猜谜、表演故事情节或是讲故事来让幼儿充分的自我展现。
此外,还可以为幼儿开办美工区、音乐会等,不仅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能抓住机遇有机渗透,都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
3.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幼儿的健康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如在幼儿吃饭、看电视、玩耍等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有机的渗透健康教育。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幼儿在校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渗透,可以设立生活区角,开展扣纽扣、系鞋带等活动,首先是让幼儿学会自己做这些事情,然后鼓励幼儿帮助不会的小伙伴完成,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能力,使之能从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由于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幼儿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机制融入到其中,以达到心理机能得到提高,心理机能的提高与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式的不断改革,幼儿的活动形式也在不断的增多,对幼儿心理也有着影响和变化。
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处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评价,让幼儿的心理得到体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主体性原则
遵循主体性原则主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提出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意识和自尊,如果幼儿教师忽视他们的言行都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所以,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此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放下严肃的一面,成为幼儿的贴心朋友,耐心倾听幼儿诉说,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三)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是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而提的,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按照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情况来进行,而不能以盲目的教育方式或是加快节奏而导致幼儿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断层”,从而导致幼儿在心理上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
此外,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落后于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否则会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
所以,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照顾到幼儿心理自身发展的渐进性规律。
(四)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根据每个幼儿之间的自身差异而提的,每个幼儿的性格、能力、认知水平和家庭背景都存在着差异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而不能实施大众化。
例如,幼儿在能力方面有着差异,如女孩子在音乐、舞蹈方面表现的比男孩子好,而男孩子在语言和绘画方面表现的比女孩子好。
因此,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只有遵循了差异性原则,才能让幼儿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长处,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塑造与维护原则
塑造是指幼儿教师要以幼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为依托,以这个目标为方向对幼儿心理进行教育和培养,而维护是要以幼儿的心理健康标准来作为引导,做到随时观察幼儿的心理出现哪些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教育和维护。
只有将塑造与维护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关爱到幼儿的心理及时的发现问题。
此外,不能给幼儿随意贴上不好的标签,例如起外号等,这样会使幼儿的内心受到伤害。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强调和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努力探索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心理健康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