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理理论.docx
- 文档编号:25098823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4.92KB
浅谈治理理论.docx
《浅谈治理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治理理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治理理论
浅论“治理理论”
摘要:
治理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较有影响的理论,是
关于当前政府和政府改革的研究课题。
治理理论产生于西方福利国家失败和市
场机制失灵的语境中,它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和公共选择理论。
治理理论
在西方一经提出,很快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并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问题。
治理理论虽对我国的政府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由于社会发展阶段
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在研究治理理论时,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做
出正确的抉择。
关键词:
治理理论;理论基础;
一.治理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学术界,治理理论十分流行,以治理为研究
课题的著作开始涌现,并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从 1989 年世界银行在分析非
洲的发展形势时,首次提出了“治理危机”,再到世界银行 1992 年年度报告的
标题就是“治理与发展”。
“治理”一词在学术界传播的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与此同时,治理理论在实践上也被运用到各国的政府和政治改革上,甚至有学
者提出“没有政府的治理”。
治理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因此作为舶来品的治理
理论是否适应于中国,就成为中国学者争论的焦点。
我国学术界开始重视这一
理论,并且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强烈的人文
关怀而忽视了学者应有的学术理智,否则就会导致对治理理论的滥用和对政治
实践的误导,治理理论的中国适应性问题,仍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大量的理论
和实践论证。
本文将从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入手,以求能把握治理
理论的精髓,从而对治理理论的中国适应性问题做一个尝试性的判断。
二.关于治理概念的综述
“
在英语中, 治理”一词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语和古典拉丁语中的“操舵”一
1
词,原指控制或操纵。
在对治理的各种定义中,最权威的定义是联合国全球治
理委员会于 1995 年发表的《我们的全球近邻》一文中: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和
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之总称,它是使相互冲突的不同
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这既包括了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
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也包括由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制度安排。
”
根据我国著名学者俞可平教授的观点:
“‘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官方的
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
的需要。
治理的目的是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
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增进公共利益。
”治理是一种管理过程,包括公共权威的
树立,治理机制的建立和治理方式的多样化。
在西方学术界,作为全球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罗西瑙认为:
治理
是指“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这个目标未必出自合法的以及正式规定的职责,
而且它也不一定需要依靠强制力量克服挑战而使别人服从,它既包括政府机制,
同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
”研究治理理论的另一位权威学者斯托克对
目前流行的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和比较后指出:
学术界对治理理论已经形成
了五种主要的观点:
①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
共机构和行为者;②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存在着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③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
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④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
网络;⑤治理意味着:
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
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
从以上各种关于治理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
治理理论具有广泛的适
应性,这是由于治理主体的多样化决定的,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公共机构,
也可以是私人机构,更可以是公共组织和私人机构的相互合作。
治理理论强调
的是:
在国家和政府不能发挥主体作用而需要相互合作的问题上,强调社会的
作用,强调社会与国家的协作,也因此更加强调国家对社会的依赖关系,摆脱
此前所认识的社会必须依赖于国家而存在。
“治理”和“统治”从表面上看似乎
没什么差别,尽管治理和统治都属于政治活动范畴,都需要权威和权力,但两
者的实际内涵却存在很大的不同。
治理需要权威,但和统治不同,这个权威不
2
一定是政府,而且治理动员管理对象共同参与,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与此同时,治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极力寻求管理方式的灵活性和管理手段的多
样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在内涵和外延上看,治理是一个比统治更宽泛的概
念。
治理的权力是分散的和多中心的,而统治权力是集中的;在管理范围上,
统治是在民族国家内,而治理可以跨越国界,也即现在流行的全球治理;在权
威的来源于性质上,统治的权威源于强制性的法律,而治理则源于公民的自愿
认同和对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
三.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一)治理理论兴起的社会实践背景
治理理论兴起的现实原因之一就是公民社会的日益壮大。
从政治思想的历
史发展来看,公民社会起源于古希腊城邦,因为从政治角度看,雅典是个城邦
社会;从社会角度看,雅典则是个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
然产物,也是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回应。
那么何谓公民社会呢?
有学者认为:
“公民社会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是民间
的公共领域。
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
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
运动等,它们又被称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
”介于国家与社会
之间的公共领域的日益扩大,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契机,公民在这个领域
里自由讨论,不涉国家的干涉,强调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互动。
而治理理论则
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政治活动。
公民社会的日益扩
大,使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市场或者政府都无法避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因此
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以治理理论来解决上述问题,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作,
治理理论便由此而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民族国家的职能扩张,机构臃肿,以及由此而带
来的行政效率低下,导致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管理危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联系
愈来愈少。
西方福利国家追求公平分配与应享权利,但福利国家也会带来一系
列的负面效应:
一是容易导致个人进取意志的衰退,人们开始养成对国家的习
惯性依赖,工作伦理和工作热情衰退,享乐主义开始在西方国家流行;二是容
3
易产生对政府形象的破损,西方福利国家的政府不仅要向公民承诺建立一个名符
其实的福利国家,而且承诺要采取行动改变所有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这给政
府带来沉重的执政压力,一旦丧失行政能力,就会因无法兑现承诺而陷入合法
性危机。
治理理论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除了西方福利国家失败这一直接原因
外,许多西方学者认识到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存在缺陷,市场同样也存在缺陷,
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市场经济方面曾显示出比层级制更大的优
越性,但在具体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也存在分配不公、市场垄断、失
业等现象,即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的时候,就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现
象。
所谓市场失灵在福利经济学中是这样描述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如果
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不按竞争规则行事;如果不存在均衡状态,这样的情况
下,运用市场手段,无法达到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
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
限制垄断、避免过度竞争等方面存在缺陷,单纯的依靠市场手段无法实现资源
配置的最优化状态。
考虑到市场和政府都存在缺陷,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治理理
论。
有学者指出:
“公共治理理论既是对福利经济学关于市场失灵论的超越,
也是对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败论的超越。
公共治理是在各相关学科对政府
理论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综合发展的产物。
”
(二)治理理论兴起的学术背景
治理理论的兴起虽然有现实的社会原因,但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应对现实
社会问题的应对之策,在其社会原因背后有着深刻的学术背景。
众所周知,资
本主义在西方国家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的时间,在这期间,
围绕政府职能与政府改革的学术争论,就未曾停止过。
治理理论认为:
无论是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抑或是凯恩斯的“看得见的手”,从本质上说都
无法克服市场机制和政府本身所固有的缺陷。
“作为新保守主义政治视域中的治
理理论,可以称之为‘治理话语’,治理话语排斥政治学知识中统治话语的独霸
地位,以多中心治理为核心拓展了民主自治思想。
”治理理论主张由政府、市场
和第三部门共同治理国家,从政府、市场、社会等角度多层面进行治理,从而
形成一种全新的政治管理的局面。
在治理理论兴起之前,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
主要采取两种途径:
一是集权式的政府主导模式;二是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但
4
是在实践中,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这样,就在西方学术界重新
探讨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模式时,治理理论便应运而生,成为当前西方学术
界流行的理论之一。
(三)治理理论兴起的世界背景
全球化正日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治理理论的兴起虽然有其
社会背景,实际上,治理理论的兴起也是对全球化发展浪潮的回应。
随着“全
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政治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最明显的就是
人类政治活动的重心由“统治”转向“治理”。
在全球化条件下,任何民族国家
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不再是单纯的个别行为,而是国际社会和国际政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全球化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是相互依存
的。
全球化首先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而经济生活必然影响政治生活以及文化
生活,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的统治主体和方式。
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就是跨国
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扩大,传统的国家主权论受到挑战,民族国家的主
权和政府的权威不断受到挑战和削弱。
与此同时,治理和全球化治理的作用便
日益突出。
国内有学者指出:
“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在全球化时代同样需要公
共权威和公共秩序,但这是一种新的公共权威和公共秩序,它不可能由传统的
国家政府来创立,只能通过治理和全球治理来实现。
”
全球化虽然对人类政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并不能因此用全球化来说
明世界的现实状况,因为民族国家一直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核心,世界的本质没
有变,仍然是一个由民族国家构成的无政府社会。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治理理
论主张的“多元治理”,强调民间组织的作用适应了这种全球化浪潮:
全球化使
世界趋于一致性,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治理理论开始勃兴,它是全球化进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
格局新的发展阶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推进全球公民社会和民主
政治的发展。
四.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特征
(一)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
5
治理理论有着广泛的世界背景、社会背景和深刻的理论渊源。
就其实践原
因而言,由于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失败和市场机制的失灵,导致西方的政治学
家和学者提出治理理论,试图以“治理”取代“统治”,以求解决市场和政府在
资源配置中的局限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理论并非只是一种应对社会现实
问题的应对之策,在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也不例外。
笔者认
为:
全面把握和理解治理理论首先需要了解其理论本质和精神,而要理解治理
理论的精神必须追溯至隐藏在它背后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看,治理理论有三大
理论基础:
一种是主张恢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一种是主张用经济学
方法研究政治学问题的公共选择理论;一种是批判现代自由主义的新保守主义。
1.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形成于近代并在当今的西方社会处于主流地位的一种政治思潮。
作为一种哲学思潮,自由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
由主义和主张恢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三个阶段,而新自由主义尤其是
极端自由主义则为治理理论的兴起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渊源。
新自由主义反对积
极自由,认同个人行为不受限制,不受干涉的消极自由观,要求消除一切妨碍
个人权利的人为障碍。
新自由主义的契约论模式认为:
自然权利不仅具有不容
侵犯的价值神圣性,而且常常表现出易遭伤害的现实脆弱性,所以其主张应该
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他人、团体尤其是公共权力组织的种种不合理的外在干预。
虽然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前提假设是个人主义的,但与无政府主义不同,
自由主义坦然接受人只能生活于政治社会这一既定事实,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
构,其存在是有序社会生活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但这种政府必须是管事最少
的政府也就是古典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守夜人国家”。
由于看到了政府潜在的弊
端,新自由主义主张有限政府,反对福利国家。
新自由主义认为只要遵循一定
的公正的规则,个人自私、理性的追求就会达到社会整体的协调和繁荣,就能
自发产生一种合作秩序,而这种秩序以市场秩序最为典型,所以新自由主义主
张发挥市场制度的优势。
2.公共选择理论
6
公共选择研究的是与市场选择、个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或者说公共领
域的选择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作为一种选择,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人
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某种制度安排集体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
供给与产量的过程,是一个个人偏好通过某种机制转换成经济行动的过程。
与
一般市场中的个人分散化决策相比,公共选择是一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形
式。
”其后的公共选择学派倡导将经济学上的方法论引入政治学领域,用以研究
政治问题,以布坎南和图洛克为代表。
公共选择学派的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研究
方法,所以说公共选择理论可以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经济学家从参
与者、选择方式和选择标准三个关键要素出发,提出了效率和公平两个评价公
共选择的标准。
公共选择学派提出两个基本的假设:
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和政治
的交换性质,并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政治问题,
得出许多结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政府失败论”。
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途径是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实现的,但
任何一种公共选择方式都很难充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市场机制在资
源配置中存在缺陷,政府将提供一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可
是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导致行政机构的低效率和公共物品供给
的低效率。
同时,由于政府职能的扩张,政府机构出现臃肿,政府在介入经济
活动时存在寻租和腐败现象,这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一切最终导致
公共决策的做出只是官僚机构、利益集团和其他的公共权力机构相互追逐私利、
不断博弈的结果,从而导致“政府失败”。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公共选择理论对
政府活动和政府行为持一种不信任和怀疑的态度。
3.新保守主义
“
”
新保守主义是对保守主义的当代新的发展和认识,迈克尔·哈灵顿是最早
使用新保守主义一词的。
作为新保守主义政治视域中的治理理论,可以称之为
‘治理话语’,治理话语排斥政治学知识中统治话语的独霸地位,以多中心治理
为核心拓展了民主自治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治理理论和新保守主义有着
不可割裂的联系。
新保守主义是在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批判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混合经济和高福利的政策,导致国
家机构膨胀等现象,以至于后来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新保守主义批判现
7
代自由主义偏离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精神,主张应该遵循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价
值主张,重新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
“新保守主义者反对任何激进主义和乌托邦。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秉持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或者是哈耶克所称的‘人
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只有遵循人类行为所自发形成的价值和社会制度,对人类
理性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人类社会才可能进一步发展。
”
新自由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新保守主义这三种相互区别却又相互联系的
理论都对人类的理性持审慎的态度,对政府潜在弊端和市场机制优势和分析值
得我们加以思考。
在实践上,指导了美国里根政府的改革和英国撒切尔夫人的
私有化改革,在当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也积累了一些值得见鉴的经验。
虽
然今天的治理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而且观点众多,各自的主张也不尽相
同,但可以肯定的是:
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新新自由主义、公共选
择理论和新保守主义上来。
(二)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
自从 1989 年世界银行在评估非洲的形势首次提出“治理危机”开始,“治
理”一词便在学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全球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罗
西瑙的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到治理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罗茨对治理的六种
不同的定义,再到研究治理理论的权威人物斯托克总结的关于治理理论的五种
主要的观点,我们都不难把握和理解治理理论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国内有学者
认为:
“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管理力量多元
化格局的关注,对社会组织群体势力的重视和关切;第二,治理理论在关注社
会管理力量多元化的同时,对政府角色给予重新定位,它并没有将政府从其概
念中剔除出去,而是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政府理念—有效政府;第三,在
明确了政府的角色后,治理理论对治理的网络管理体系作出了重要阐释。
”这些
观点都极具代表性,可是如果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把握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也
许会更好。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也就是从政治的“应然”或价值层面把握治理理论,更
好的体现治理理论精神的应该是契约理念。
契约理念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
(1)功利目的:
契约关系骨子里是一种利益关系,原则上排斥行为方式的情
感取向;
(2)理性权衡:
契约关系不仅涉及具体利益,而且‘充满了度量性和
8
;
精确性’ (3)自由合意:
契约行为具有选择性特征,它反映了当事人之间的一
种自由合意的意志关系;(4)主体平等:
作为一种自愿协议,契约内在地蕴涵
着平等要求;(5)信守承诺:
任何契约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约束。
”从这我们
可以看出:
契约包含自愿、责任性、公开性和一致同意这四个要素。
契约理论
要求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治理过程中不能以权威的身份主导治理,而是加强
与公民和社会团体的合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治理,从而实现共同治理。
治理理论所体现的主要特征与政治哲学上的契约理念所体现的精神有着惊
人的相似性,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认识治理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运用
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强调参与,公民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崇尚谈判,主张
社会各主体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以实现协作;而治理理论倡导妥协,
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呼吁社会各主体学会妥协,以寻求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方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有:
“治理以多元主体的共治
为核心、治理以善治为目标、治理关系应以契约为主要形式、治理要求资源共
享、治理要求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治理理论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崭新的政治蓝
图,而把握了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也就能深刻的理解其理论精神和本质,为
我们探讨治理理论的中国适应性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支撑点。
9
致谢
时光飞逝,自己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首自己大学四年
的生活,心中顿生万分感慨。
临近毕业,本人的毕业论文工作也随之进入尾声。
从论文选题到论文的开题报告,从论文提纲的确定到论文初稿的修改,再到最
后的定稿,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以及帮助,在此我想向各位老师表
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这篇论文的写作倾注了指导教师刘晓峰老师的心血,从选题到论文的构思,
从论文结构再到论文具体语言的推敲,都是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在老师
进行论文指导的同时,刘老师还不断拓宽本人的专业视野,不断激发本人的论
文写作热情。
刘老师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性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用
终身。
借此机会,我想向刘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同时,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我的辅导员
王虹圆老师抽空给我们讲解论文写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我的室友们也帮忙修改
本人的这篇论文,他们给本人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正是由于他们的
建议,让这篇论文不断得到完善。
在此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一并表达我诚挚的祝
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论文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提
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不断改善和进步。
在以后的求学道路,我会继续
10
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此致
敬礼
金根
2012 年 4 月 12 日
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治理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