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7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097335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3.33KB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7含答案.docx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7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7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7含答案
考研政治经济学真题17
一、概念题
1.出口导向
答案:
出口导向指采取鼓励办法发展国内制造业,使国内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用制成品的出El来代替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
出口导向战略主张优先发展出口产业,通过扩大出口增加资金积累,扩大市场和实现规模经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出口导向战略所依据的是比较利益原则和生产要素禀赋原则。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出口导向战略在具体实施时呈现出多样性。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层次:
(1)初级产品出口。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的生产和矿产品的生产,对这类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出口,获取外汇或者换取发展工业的机器设备。
(2)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出口。
(3)发展深度加工产品和耐用消费品。
出口导向战略的目的就是通过积极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来扩大出口,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并缓和国际收支的压力,所以,这一战略又称为出口主导型开发战略。
2.进口替代战略
答案:
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型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指以发展替代进口的商品为重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所发展的替代进口工业侧重点的不同,可以把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低级消费品的替代。
在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实施初期,一般是发展低级消费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商品)的替代工业。
(2)中间投入品的替代。
在低级消费品的替代阶段,生产低级消费品所需的一些零部件、半成品等投入仍然是需要进口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可以逐步发展这些零部件、半成品的制造业,以提高本国低级消费品工业的自给率。
(3)资本和耐用消费品的替代业。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国可以开始发展制造业所需的基础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化工和石油化工之类的冶炼工业,机器设备、船舶之类的资本货物制造业,以及像电视、汽车业之类的耐用消费品部门。
这些部门的普遍特点是所需资金规模大,技术水平要求高。
要发展进口替代工业,通常意味着需要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因为在出口国家已存在较为成熟的同类工业的情况下,进口国新建的替代工业部门是很难和它们竞争的。
基于同样的理由,进口替代战略往往还意味着国家干预经济,即由国家对进口替代工业给予各种优待和支持。
3.对外贸易
答案: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组成。
对外贸易是对外经济关系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
其他的对外经济关系形式都与对外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4.对外开放
答案:
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主动地对外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间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交往,通过扩大对外贸易,进行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实行对外开放的最主要方面,是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关系。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除了因为它反映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客观要求外,还在于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有利于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借鉴国外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经验。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劳务合作、技术交流、发展国际旅游业等。
5.内向型经济
答案:
内向型经济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对以出口为中心的国际经济活动采取反出口倾向的政策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制成品生产,用本国产品替代原进口商品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国家通过进口限额、提高关税来扶植本国新兴工业,摆脱对进口的依赖。
内向型经济主要利用国内的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发展经济,国外的资源仅是补充。
因此,它不仅对制成品的进口,而且包括各种资源的进口都要严格限制,实际上形成了生产要素的国内循环。
在内向型经济中,企业的活动舞台基本上在国内,因而风险较小。
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动力,因此,产业结构主要是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和本国工业的生产消费。
即使有一部分出口也是为了换回国内市场所需要的消费资料,或者生产更多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
6.外向型经济
答案:
外向型经济是指依靠优先发展出口产品生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组织流通和进行管理,在不断的外向经济循环中带动经济的发展。
外向型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化、产业结构的出口中心化、生产要素的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的跨国化、经济运行机制的自由化。
世界各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基本上有三种类型:
(1)出口导向型。
出口总值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重要比重,包括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和深加工产品出口导向型两种。
(2)资本贸易型。
主要是资本国际化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外生产总值占一定比重。
(3)完全外向型。
贸易、外汇、金融完全国际化的外向型经济,基本上没有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货币兑换自由,资金进出自由。
二、简答题
1.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经济增长理论是主要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除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文化卫生、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变化。
这就是说,看经济有无发展,主要看其经济结构是否优化和升级。
如果经济结构没有变化,经济就只有数量上的增长,而无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反映国民经济量的变化,经济发展则指国民经济在结构上要有质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内涵本身有着一个演变的过程。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就是整个国民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
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观点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经济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了迅速增长,但是它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贫困、失业和社会收入不均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因此经济学家才逐渐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开来。
经济发展不仅着眼于经济规模的外延扩大,而且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和质的方面的提高。
经济发展在内涵上要比经济增长丰富得多。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社会主义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社会和个人福利的增进以及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以增长为物质前提。
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既不可能实现结构的优化,也不可能实现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福利的增进。
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内容。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准等,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的进步也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
(3)二者区别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但是,经济增长又不同于经济发展。
①经济发展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如果情况是在经济领域本身中没有这样的变化发生,而我们所称的经济发展现象在实际上只不过是建立在这一事实之上,即数据在变化而经济则继续不断地使自己适应于这种数据,那么我们应当说,并没有经济发展。
我们这样说的意思应当是:
经济发展不是可以从经济方面来加以解释的现象;而经济在其本身中没有发展,是被周围世界中的变化在拖着走。
②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
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③经济增长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问题,经济发展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由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问题。
经济发展涵盖的范围比经济增长要广,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涉及社会制度的改良等一系列的问题。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试分析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答案:
(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涉及到自然资源、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①自然资源
所谓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们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不同,劳动生产率也不同。
第二,自然资源是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而且它对产品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影响很大。
第三,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的结构不同,则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部门也不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状况对产业结构的类型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自然资源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布局。
②人口与消费
人口与消费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人口可以在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人口流动等方面影响经济的增长,其中以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最为基本。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口增长影响资金积累;二是人口增长影响劳动就业;三是人口增长影响消费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人口质量又称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劳动人口的身体素质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二,劳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主要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第三,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
③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下降了,但它可以增加社会总产量和节约社会劳动时间,这意味着社会获得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数量增加,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总量就会增加。
④投资
投资量的多少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因素。
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本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形成越来越大的生产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生产资本的增长还会引起对产品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提供解决人口压力、就业问题的条件,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⑤科学技术水平
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看。
在微观方面,它能使生产过程中人和物两大要素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一是提高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效能,革新工艺流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改善劳动对象的性能,开辟综合利用的途径;三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进劳动技能,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四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从宏观方面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产业革命的发展,使产业结构高度化,劳动结构知识化,组织管理现代化。
所有这些对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⑥对外交换
对外交换是一国与其他国之间发生的商品、服务、投资等经济交换活动,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的现状和走势。
至于影响程度的大小,可用一国贸易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来表示。
⑦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制度和某些上层建筑的具体表现形式。
经济体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各种社会资源能否合理配置,企业是否充满活力,科学技术是否进步,宏观经济是否协调等重大问题,从而制约着经济增长。
(2)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下:
①人口可以在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人口流动等方面影响经济的增长质量,其中以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最为基本。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口增长影响资金积累,过大的人口规模会削弱资金积累的能力,而且过大的人口规模还会迫使积累的资金较多地投向公共设施等非生产建设,致使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的生产性投资更为不足。
二是人口增长影响劳动就业。
人口规模过大还会造成沉重的就业压力,它使旨在提高劳动效率的改革和技术进步的措施难以推行和奏效。
三是人口增长影响消费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劳动人口的身体素质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二,劳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主要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
第三,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
②反过来,经济增长也对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增长了,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有利于推动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水平也会得以提高,从而人们的素质得以提高。
但是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便会对人口的规模提出一定的要求,客观上要限制人口规模的增大。
所以,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不是其经济增长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但却在一定的程度上起着作用,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做法也收到很好成效。
显然,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口增长在多大程度上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即要探讨适度人口的问题。
3.试从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谈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问题。
答案:
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是投入者为了产生超过投入价值的新增价值,对劳动者健康、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改善进行投入所形成的价值。
这种新增价值为投入者所占有和支配。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资本的特点:
(1)独占性。
物质资本的产权可以变更,而人力资本则不能。
即使企业拥有和占有人力资本,也不是通过物权实现的,而是通过特殊的交易实现的。
(2)可变性。
物质资本的价格一般来说是固定的,他们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受客观供求关系影响。
而人的劳动能力,除了上述之外,还受到人的主观状态的影响。
(3)专用性。
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能力,而劳动能力具有不断专门化的趋向,社会分工越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对劳动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就不断增强。
(2)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的,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存量的总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仅仅看到劳动投入数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够的,还应当弄清楚劳动投入的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
一般说来,人力资本有三条形成途径:
教育、卫生保健、移民人境。
①教育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集中表现于人们在接受教育之后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形成有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②卫生保健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表现在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即一方面能减少死亡率,另一方面能降低患病率,使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高。
③一般地说,移民入境,即人力从境外的移入,是一国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补充来源,而不是基本来源。
但即使如此,专业人员、技术工人、健壮劳动者的流入境内,依然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是需要投资的(如建立学校,提供教育经费等),卫生保健同样需要投资(如建立医院,提供卫生经费等),而移民入境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却不需要那样多的投资,因为入境劳动者的教育训练与卫生保健方面的投资,已由出境国负担了。
入境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越高,出境国为这些劳动者的成长所付出的人力培训与保健费用就越多。
因此,从人力资本形成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对一国经济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最大的,是国外有技术专长的人才‘的入境,一国为此付出的人力投资最少,而这些有技术专长的人才却是促进经济增长所不可缺少的。
(3)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可具体表述为:
①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地区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
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
③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是为人们提供各种经济物品的能力的长期增长,这一能力的不断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以及体制和意识的相应调整。
这一定义强调生产的可能性,而不是实际的生产。
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增长既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平衡的保持,环境污染的治理,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质的变化等。
(4)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但是,经济增长又不同于经济发展,二者的区别: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但是,经济增长又不同于经济发展。
①经济发展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如果情况是在经济领域本身中没有这样的变化发生,而我们所称的经济发展现象在实际上只不过是建立在这一事实之上,即数据在变化而经济则继续不断地使自己适应于这种数据,那么我们应当说,并没有经济发展。
我们这样说的意思应当是:
经济发展不是可以从经济方面来加以解释的现象;而经济在其本身中没有发展,是被周围世界中的变化在拖着走。
②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
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③经济增长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问题,经济发展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由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问题。
经济发展涵盖的范围比经济增长要广,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涉及社会制度的改良等一系列的问题。
4.如何理解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答案:
(1)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此外,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2)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互相联系的。
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谈不上良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必然表现为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一定好,不顾经济效益而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失去了经济发展的真正内容和真实意义,而且必然造成社会资源和劳动的损失浪费,最终也无法真正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我国确实必须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
并且,对现阶段的我国经济来说,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紧迫性。
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谈不上好的经济效益,比例关系的平衡也失去了意义。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不是速度问题,而是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速度、比例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本身不一定意味着效益,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发展速度就失去了意义。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来发展经济,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要求的,也是对我国建国儿十年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5.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从理论上讲,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产权制度是以所有权为依托,对财产权利关系所确立的规则,本质上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而产权作为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规定,本质上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必须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产权制度是与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市场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交换行为首先要以交换主体拥有交换对象即产权为前提。
若没有产权的确认,市场交换关系无从建立。
产权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是保证在生产、投资、交换、分配各个环节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2)产权关系是产生市场交换关系的前提并随市场交换活动而发展,因而产权交易活动便成为产权关系变化发展的主要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之间产权交易形式多样化、交易主体多元化,也就更需要企业产权交易市场。
产权交易形式多样化包括采取更多形式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转让,也可以采取并购、参股或合资经营方式,进行企业产权交易。
(3)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现代产权制度表现为企业资产法人化,终极财产所有者多元化,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
财产所有者一方面以其财产自然人最终所有的身份,成为资产损益的实际承担者,另一方面又通过有限责任不再承担资本运作的无限责任。
两权分离,以产权明晰为基础,通过契约和法律的形式来保障。
这使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共同追求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标,使各类产权主体的财产得以维护和保障。
这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与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公众创业与创新的动力源于人们不断提升的多种需求。
公众和企业追求财富的欲望无穷,而可利用的资源却有限,只有产权制度健全,产权不受随意侵犯,确立起产权所有者在经济上完全平等、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能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地运行。
6.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就业的影响。
答案:
(1)我国目前存在的失业类型及原因
中国的劳动市场供求结构比较特殊。
在高级复杂劳动市场上,高级人才比较稀缺;在中级劳动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失业;在低级劳动市场上,存在着总体上供给过多,但在有些局部地区却严重缺乏。
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失业率构成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同。
第一,我国的失业率中周期性的失业率所占比例不大,而发达国家的周期性的失业率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
第二,我国的结构性失业比较严重,而发达国家由于各种政策使结构性失业相对来说不太严重。
第三,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摩擦性失业的现象比较多,因为有能力的工人相对稀缺,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政治经济学 17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