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docx
- 文档编号:25095623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8.83KB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docx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
(一)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卡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县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2.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种民本思潮
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B.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D.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3.汉代田庄不断扩大,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盛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4.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5.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
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6.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7.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C.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D.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8.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管、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
又教民种桑,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使民节节得利,可以踊跃从事。
这表明
A.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C.清朝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陕西巡抚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9.1844年,一个长期居住中国的英国人搜集了中国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标上当地的价格送至英国,看是否能按照这样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得到的答复是:
“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按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说明
A.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英国B.中国土布制造工艺领先世界
C.家庭生产比社会生产具有优势D.中国士布具有巨大竞争优势
10.电影《我的1919》中,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不断被传诵复制。
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
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证明中国要求的合法性
B.宁可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C.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
11.孙中山说:
“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
”这一做法意在
A.限制私人的垄断资本B.促进中小民营资本发展
C.调动人民革命积极性D.维护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12.《大刀进行曲》曾入选网络“十大我最喜欢歌曲”之一。
该歌曲创作于1937年7月,歌词的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
这变化表明
A.国民党放弃“攘外安内”的政策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
13.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一现象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说明我国高校达世界先进水平
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14.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
决策类型
五年计(规)划
决策主体
决策方式
“一言堂”决策
二五、三五、四五
国家主要领导人
个人决策
内部集体决策
一五、五五、六五
政府内部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
咨询决策
七五、八五、九五
政府内部+外部精英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集思广益决策
十五、十一五
政府+外部精英+公众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C.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加强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
15.著名学者约瑟夫。
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 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国两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改革开放
16.到2002年,中国人民讨论的不再是航向是否正确,而是不断崛起、充满活力的中国对世界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建立单一世界格局的破灭 B.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则确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D.两极格局瓦解创造的良好机遇
17.“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的中国的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18.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
“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
”这说明当时罗马
A.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19.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
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二十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
这一历史事件
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促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表明中国生产力有巨大飞跃
20.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
一切自 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
这表明他们
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
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
21.萧公权认为:
“法律之治”的概念是英国“国王在法律之下”传统的积淀之下形成的……人民自己守法的习惯是维持法律的最大力量。
据此可知
A.人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关键 B.社会发展决定法治发展趋势
C.传统文化决定了法治的特征 D.传统与习惯造就了法治社会
22.有专家认为:
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15倍)维持的,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
材料反映了苏联
A.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B.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
C.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
23.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
今天,名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
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24.基辛格说: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
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
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
”其意在说明
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题~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7题~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不断暴露,人民不得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和事物的必要性。
……“泰勒制”为代表的企业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管理意识和理念被社会所接受,效率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政府从守夜人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由自由放任向加强管控转变,“效率政府”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20世纪的中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转型时期。
1900年到1945年间政府职员从30万增加到380万……政府的低效、浪费和官僚主义日益凸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外交、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干预不断加强。
20世纪中期后,“强政府”、“忠诚政府”和“道德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所追求的新目标。
——摘编自《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
1982-1998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政府职能转变处于次要地位。
2003-2008年,主要还是部门整合,职能归并,但是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得到提升,2003年的《行政许可法》,使政屏取能转变呈现出法治化的趋势。
2013年明确了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
——摘编自《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
(1)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期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
(1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探索即开始于1979年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
1992年,我国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确立了基本药物的遴选,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
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协调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
200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
——摘编自《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渐进主义改革框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9分)
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后德国分裂,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视其为德国东部领土,并于1955年开始推行哈尔斯坦主义,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
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深陷越南及其衰退,以及联邦德国对苏联、东欧的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迫使联邦德国开始酝酿一个新的东方政策,勃兰特曾在柏林墙事件时任西柏林市长,他清醒地认识到对抗的严重性,所以主张用和平手段谋求德国的统一。
1970年8月12日,勃兰特访问苏联,正式签订了《莫斯科条约》。
条约声明,最重要的目标是维护和平与缓和,保证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承认欧洲疆界的不可侵犯性和四国占领柏林的权利。
联邦德国与苏联的关系从此得到改善,贸易交往逐年增加,成为苏联与西方贸易的最大伙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德国实施新东方政策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意义。
(9分)
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陶弘景(456—536),宇通明,出身南朝世族,曾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据说得到东阳道士传授经法,修道之名闻于朝野。
梁式帝即住后,多次请他出山,他谢绝不出,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方面继承老庄思想和葛洪的方术理论, 一 方面顺应南方道教发展的趋势,把道教的理论与儒家以及佛教的思想进一步融合起来, 主张三教合一。
他自称梦中得佛授记,名为“胜力菩萨”,为此专门去鄮县(今宁波)阿育王塔受佛戒。
同时,陶弘景也是学者、医学家,对历算、地理、医药都很有研究,曾经整理《神农本草》,对后来本草学发展颇有影响。
他的著作甚多,除了医学、养生、炼丹术以外,还包括儒家经典的注释、天文历算、地理方图等,只是大多没有流传下来。
(1)根据材料,概括陶弘景治学的特点。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陶弘景。
(9分)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
(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D
B
B
C
A
B
D
A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C
A
C
A
B
A
D
D
A
D
A
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由材料中西周时期虽然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改变,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确立是在战国以后,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未体现是否扩大统治范围,故D项错误。
【答案】A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家主张从实际出发,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争鸣。
民本思想也是如此,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调民的作用,更有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A与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不体现。
【答案】D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田庄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D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由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可以得出吴道子的宗教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世俗化的特点,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宗教画的改造,不是注重外来风格,A不正确;C与材料表述不符;唐代的绘画成就极大,著名的画家和作品较多,吴道子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得出其能代表唐代的绘画成就的结论,D不正确。
【答案】B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考察朱熹的思想主张“格物致知”的评价。
题干强调的是格物致知的思想在探究自然科学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B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布局及社会生活的的影响。
A与B项不符合史实,D项理学出现在宋,而不包含唐朝。
【答案】C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会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社会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在思想上出现了对忠、孝、义等的强化与推崇。
B项、C项与D项是由于A项引起的。
【答案】A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从题干看,陕西巡抚的意图是为了满足官营手工业生产的需要,间接带动了种桑、养蚕业发发展。
A项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南宋已经完成,因此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B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近代中国的劳动力低廉,能够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是在英国不具备这种价格优势,所以D项正确。
同时期英国是工业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因此A项错误;BC两项从题干来看,没有相应的信息证明,因此错误。
【答案】D
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政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
【解析】电影不是真正的音像史料,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研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依据法理、据理力争比“精彩发言”更重要,A符合题意;不能把电影作为真实史料,故排除B;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的、但不一定是合理的,C错误;“发言”与“史料价值”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
【答案】A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从孙中山的观点看,意图是由国家奖励并立法保护私人能够经营的事业,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歌曲反映了二十九军奋勇抗日的史实,不是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故B项错误;歌词由“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这说明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矛盾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就已基本化解,故D项错误。
【答案】C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材料仅反映了我国高校理工科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与美国仅是工科生培养数量的比较,不涉及教育质量,故B项错误;理工科有较大发展,而材料又不能反映社科类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60年”、“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科学家和工程师、工科毕业生的培养,都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故D项正确。
【答案】D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通过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决策方式的转变视角,体现的是中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渐进变革。
因此C项正确。
我们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A项错误;BD两项不体现。
【答案】C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分别是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A
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1992年中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本世纪初,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因此C项正确。
A项与题意无关,因此不选;B项时间不对,也不符题意,D项时间不对。
【答案】C
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古希腊关注人与人类社会,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从题中来看也在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因此A项正确。
【答案】A
1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材料中“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说明皇帝也遵循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中查士丁尼的话表示皇帝也遵循法律行事,故B项正确C项错误;法律形成完备体系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故D项错误。
【答案】B
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题中时间是明朝,此时白银的流入满足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需求,同时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B项白银从欧洲流入亚洲,不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项时间不对,D项在题中无相关信息佐证。
【答案】A
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批判经院哲学”不等于反对上帝,故B项错误;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对盲从”反映了理性主义,故D项正确。
【答案】D
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英国的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解析】综合材料信息“传统的积淀之下形成的……人民自己守法的习惯”可知D项正确。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普通高中 届高三 上学 质量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