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
- 文档编号:2509504
- 上传时间:2022-10-30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99.50KB
关于针对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
《关于针对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针对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RPlanningSystemIntegrationandUpgradingResearchof
ASuzhouInstitution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卷生物试题
及齐市地区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报告
齐市一中冯涛
齐市八中张喜奎
齐市实验中学王岚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谈华
为准确把握我市考生高考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三复习教学工作,2008年12月9日,我们到市招生办进行了2008年高考试卷抽样分析工作,共抽取我市理综合成绩在200—300分间样卷150份,对其进行细致分析,现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对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和学科能力。
试卷的整体结构稳定,难度系数与2007年的理综卷难度系数相比略有减小,试卷的区分度控制的较为理想,考试结果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指导中学的生物学科教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既体现了稳定性和创新性,又体现了高考改革方向,是一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较为成功的试卷。
从试题结构上看,2008年理综生物试题,包括5道选择题,2道非选题,共7道题。
从2008年考试大纲上看,考试内容范围确定了9个部分,实际考查了6部分内容,其中生物的新陈代谢12分,占16.7%;遗传、变异与进化17分,占23.6%;生命活动的调节12分,占16.7%;微生物与发酵工程6分,占8.3%;生物与环境13分,占18.1%;实验12分,占16.7%。
从试题内容在高中三本教材的分布上看,必修I占25%;必修II占41.7%;选修占33.3%。
从2008年的全国理科综合能力生物测试上反映出,虽然试题的总题量少(7道题),但却尽量覆盖高中生物教学的大部分内容。
另外,选修内容占到1/3,是近年高考中最多的一年,这将对今后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有个正确的导向作用。
从对学生能力考查上看,加大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表现为30
(1)为《考试大纲》实验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的考查,另外,选择题的第一小题,非选题30(II)的第二小问,31的第一小问中都孕含了生物实验的研究方法,如果将上述实验内容分值相加,则总和为37分,占整卷的51.4%,为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内容比例最高的一年。
二、试题考点、分值及我市考生得分情况统计
(全卷总分72分)
题号
内容范围
知识点
分值
我市
得分率
我市
平均分
Ⅰ卷
30
93﹪
27.81
1
生物的新陈代谢
植物的矿质代谢
(必修I)
6
100﹪
6
2
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与稳态(选修)
6
90﹪
5.4
3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固氮(选修)
6
88.2﹪
5.29
4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的类群中的病毒(选修)
6
93.7﹪
5.6
5
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中的特异性免疫(选修)
6
82.2﹪
4.9
Ⅱ卷
42
81﹪
34.19
30Ⅰ
实验(实验分析)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
鉴定(必修I)
12
93.06﹪
11.17
30Ⅱ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和生态系统(必修II)
13
77.8﹪
10.11
31
(1)
遗传、变异
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
(必修Ⅰ)
12
75.83﹪
10.0
31
(2)
5
58.13﹪
2.91
在生物试卷部分,我市最高分为72分,最低分为37.5分,全市平均分为61.38分。
三、试题解析及评价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鉴定方法——溶液培养法。
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元素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元素(其他元素无效)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说明该元素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所以此题答案为D。
评价:
本题难度较易。
从抽样上看,考生没有错选。
试题所考查内容虽然不是教材中知识的重难点,但确是考查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中,研究确定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重点落在考查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学生需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才能解决此问题。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以及物质跨膜方式的内容。
葡萄糖被小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的调节。
对于恒温动物,内环境的温度并不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人体的内环境概念的范畴应该与细胞外液的范畴相同,而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评价:
本题的考查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90%。
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些同学对知识掌握不够准确,认为消化道是营养物质糖类的消化吸收场所,葡萄糖应该以快速的自由扩散方式吸收,从而导致错选。
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
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固氮中根瘤菌的一些知识。
根瘤菌是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完成固氮过程。
但是根瘤菌离开豆科植物的根系仍然可以存活,因此在种植豆科植物的时候可以使用根瘤菌拌种。
由于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当植物被水淹时,土壤中氧气含量减少,从而导致根瘤菌代谢缓慢,固氮量减少。
大豆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氮素主要来自根瘤菌,还有一部分氮素来自于土壤溶液或其他固氮微生物等。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C。
评价:
本题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88.2%。
虽然学生对于根瘤菌是生物固氮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普遍掌握较好,但是此题考查的内容比较灵活,并不完全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回顾,而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错选的考生多数错选为B项,认为根瘤菌离开豆科植物会死亡,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
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病毒的知识。
从教学要求上看,病毒的一些基本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其中包括病毒必需营活体寄生,因此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核酸位于蛋白质外壳内。
而人类免疫缺陷型病毒(HIV)感染后将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人类患上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评价:
本题为病毒部分的小综合,抽样得分率为93.7%。
主要考查学生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对于病毒,这一生物学中的一类特殊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这些都奠定了它作为生物学中“特殊分子”的地位,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通常将其单独列出,重点讲解。
而本题所考查内容都是教材中的原有知识,因此难度不大。
而且D选项中并没有使用HIV及AIDS这两个英文简称,这又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所以得分率较高。
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考查免疫的内容。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或者效应T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以正确答案为A。
评价:
本题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88.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涉及的内容在教材中有所体现,学生需要的也仅仅分析一下迅速增殖使细胞周期变短,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从而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使体内抗体浓度增加。
在我市错答考生中,较多的错选为B项,其主要原因是对细胞分裂理解不够。
30(Ⅰ).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
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
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
(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I将呈现出_________(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II将呈现出__________(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
答案:
(1)浅(l分)、淀粉(l分)、I(2分);
(2)深(l分)、还原糖(l分)、II(2分);(3)加快(2分)、加快(2分),共1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还原糖及淀粉的颜色反应及植物的激素调节的内容。
题干指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淀粉类物质转化成了还原糖,这就使考生很容易的对
(1)、
(2)两问作答。
而(3)问中考查了乙烯的作用:
促进果实成熟,可以加快淀粉转化成还原糖,如果考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可以很容易作答。
评价:
本题属于容易试题。
是联系实际考查实验的试题。
本题并没有设计为较难的实验设计类问题,而是利用填空题来实现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方面实验及探究能力的考查。
但是
(1)及
(2)的两问设计过于集中于同一知识范畴,因此可能会导致该内容学习不好的学生失分过多(两问共计8分)。
抽样中学生的典型错误是把还原糖错答为糖类物质或单糖。
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准确。
30(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
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造成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组,理由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针对 2008 年高 全国 理综卷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