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3wherewouldyouliketovisit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5089473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90.97KB
unit3wherewouldyouliketovisit教学设计.docx
《unit3wherewouldyouliketovisit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nit3wherewouldyouliketovisit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nit3wherewouldyouliketovisit教学设计
unit3where-would-you-like-to-visit-教学设计
D
方。
③能够借助课文中巴黎的介绍,读懂有特色的名胜或城市并进行课外阅读介绍不同地点的文章1篇(80~100字)
④能仿照所学语言材料写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并展开描述它的特色或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各地的美景,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祖国的大好江山,并且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学习重点、难点
本单元话题贯穿初一到初四。
包括喜欢的东西,描述地点、形容词的用法,计划等,所以重点为学生选用恰当的形容词描述景点或自己的旅行感受。
能正确使用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描述地点。
因为本单元的话题也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且实际运用的话题,但牵涉的地名(包括国家和城市)学生能读出本单元中出现的国名和地名。
2.学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句型。
(二)学习对象分析
我校九年义务教育的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处在15-16岁之间,均来自乡村,不管是知识还是见识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他们喜欢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本单元的主题就是以visiting为话题。
介绍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和风土人情。
他们将会对本单元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再加上他们已学过七年级相关话题,而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wouldliketo/hopeto…等语言知识。
因此对他们来说本单元是一个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三、教学策略
(一)课程整合
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接触更多国外文化,实现跨文化意识,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所以让学生观看美国高中生所演出的英语电影《歌舞青春》,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
为实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海外视野,补充教育学生阅读英语名著iRead八年级topic2。
sectionA部分2a部分听力是选择听到的对话。
从1、2、3三个对话中选择,没有什么知识含量,而且与本单元话题也没什么关系,且出现的比较突兀,所以把本部分听力内容删除。
本单元加入的《歌舞青春》,以歌舞、台词结合的方式帮感受到地道的英语,同时感受到同年龄的国外孩子的生活,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很轻松的状态下记住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短语,词汇,而且这些在课堂上可能会学不到。
iRead教材是中国青少年大赛指定用书,此套教材八年级难度比我们学生现有水平要高,但鼓励学生读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必要。
以此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对教材作了删减内容的处理,如此安排学生学习了关于去某地度周末的各项事宜删减内容节约了时间,由于将重点放在听说,因而学生又有充足的时间练习听力与口语。
教师对单元内容的处理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课堂组织策略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开展活泼、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相似形有关内容。
在讲授27.1图形的相似时,出示大小不一、形状相同的图形,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相似图形。
在讲授27.2.3相似三角形应用时,通过道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用测出的数据求解未知数据。
在讲授27.3位似时,用点光源出示位似图形,让学生体会位似。
在讲授图形相似及位似时,运用演示法,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感受易于理解;在讲授三角形判定定理时,运用类比法,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用类比的形式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在补充比例性质和射影定理时采用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三)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
通过目标解读,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运用学习道具,(如相似图形模型、位似图形模型)采用直观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
与全等三角形定理证类比学习相似的判定定理。
准备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章授课的基本思路是:
先学相似的概念,补充比例线段性质,再学相似的判定方法及性质,同时补充射影定理,最后学习运用相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含研究性学习)。
在学习相似的概念时,通过相似的实物图形,让学生直观感知,理解概念;而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两个是相似的。
接下来补充比例线段的性质,着重学习比例式与等积式的互化,为后面学习定理证明与应用打下基础。
学生根据课件和教师出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相似图形定义,参与探究过程,更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三角形判定定理时,运用类比法,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用类比的形式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类比法的使用不仅能易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更能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以后自己遇到问题时,也会不自觉的用上类比法解决。
在处理人教九下P36页第二题时补充射影定理。
通过处理练习题,很自然的补充上新知识,不仅过渡自然,而且为后续学习铺平了道路,扫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
在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时,每组出示道具,让学生实际测量,通过测量,运用相似判定与性质求解未知量。
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无形中又渗透了转化思想的教学。
测量学校旗杆、建筑物的高度,直接让学生到校园、到操场,进行实地观察、实地测量,感受用相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五、形成性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评价、组内学生评价和阶段诊断性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四种方式。
在平时授课中,采用小组评价、组内学生评价两种方式,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小组,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及课堂表现给每个组进行适时评价;采用此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整体调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组内评价是组长给本组内每一名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做出具体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组内同学的合作、探究,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阶段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本单元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进行单元过关测试,来评定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采用实践活动评价,针对每一名学生在测量学校旗杆、建筑物的高度这一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给出评价。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Section A:
1a —2d
第二课时:
Section A:
3a—3c
第三课时:
Section A:
grammarfocus—4c
第四课时:
Section B:
1a—1e
第五课时:
SectionB:
2a—2e,,
第六课时:
Self cheek
附:
综合实践活动或学科研究性学习设计
1、英语短剧:
在sectionA3b部分,根据句型及话题进行“I'dliketo”情景剧展示
2、写作:
在SectionB部分,学习了迷人的巴黎之后,写一篇关于"whereIwouldliketogo"的文章。
3、课后拓展:
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世界上某个著名的城市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4、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分为每节课和每单元两个层次。
七、教学后记
在授课中补充成比例线段,让学生在此后的证题中能顺利做到等积式与比例式的互化,有助于学生解决相应问题;补充射影定理后学生在分析相关中考试题时,有的放矢,能更快、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测量学校旗杆、建筑物的高度,把知识结合于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亲历实践过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unit3wherewouldyouliketovisit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