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电视剧大全.docx
- 文档编号:25082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67.89KB
土匪电视剧大全.docx
《土匪电视剧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匪电视剧大全.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匪电视剧大全
土匪电视剧大全
他者视野下的湘西土匪剧及反拨摘要:
从《乌龙山剿匪记》开始,有关湘西土匪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些影视作品大多以剿匪为主线,难以正确看待土匪这一历史存在。
本文对他者视野下的湘西土匪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反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土匪;他者;反拨前些日子,各地电视屏幕上再度集体涌现出湘西土匪的影子,环顾各地卫视,《新乌龙山剿匪记》、《借问英雄何处》、《边城汉子》等连续剧此起彼伏,引起观众的关注,湘西土匪也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但是,看着这些与先前热播过的剿匪剧大同小异的电视剧,笔者不禁有所思,如此类型化、他者视野下的湘西土匪剧层出不穷,过分突出了湘西历史长河中一个特定时期里的极端景象,将区区10万之众的土匪扩展为整个湘西人的形象,对于外界认识真正的湘西、湘西人肯定会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确有必要进行反拨,反拨该从哪些角度展开?
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阐释。
一现状:
类型化产出的湘西土匪剧说起湘西土匪剧,始终绕不开将近30年前那部轰动全国的《乌龙山剿匪记》。
1987年夏天,湖南电视台摄制的18集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被选定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献礼片,在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一经开播,即受到观众广泛好评。
由于《乌龙山剿匪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上同期推出的热门电影《湘西剿匪记》等,我国影视界兴起了一股以剿匪为题材的创作热潮,另一方面也促使湘西成为国内电视界高度关注的主题。
回顾近30年的电视剧类型化发展历程,《乌龙山剿匪记》堪称国内两种类型化电视剧的直接源头,一是如今人们非常熟悉的剿匪剧,信手拈来就有《大西南剿匪记》、《武陵山剿匪记》、《桂北剿匪记》、《瑶山大剿匪》、《川西剿匪记》、《戈壁剿匪记》、《剿匪大别山》、《三江大剿匪》等,几乎把国内大部分地区都牵扯进去了;二是它将土匪概念与湘西牢牢粘合在一起,此后凡是聚焦湘西的电视剧,几乎都把土匪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打造成贯穿全剧的重要线索,无怪乎有人在网络上感叹:
关于湘西的电影电视有《血色湘西》、《湘西往事》、《战士》、《借问英雄何处》、《龙腾湘西》、《湘西大剿匪》、《拯救女兵司徒慧》、《新乌龙山剿匪记》等,这些电影和电视剧莫不是说的湘西土匪!
其实,目前所说湘西土匪的电视剧名录中至少还要增添《边城汉子》、《喋血边城》、《湘西风云》等。
还有人分析湘西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出的第一种形象就是边地湘西,它主要通过剿匪题材系列影视作品进行形象塑造,以偏僻、蛮野、贫穷、原始等符号元素为主要表征,且对于早期推介湘西曾起到家喻户晓的效果。
①说《乌龙山剿匪记》是湘西土匪剧的源头,首先在于它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本,更在于它为后来陆续拍摄的系列湘西土匪剧提供了相当完整的可供借鉴的套路,包括男女主角的设置、情感冲突等,完全符合类型化电视剧源头的特征,电视剧类型化生产是指在题材、情节、结构、人物、节奏等方面形成了某些约定俗成的叙事模式和生产配方。
换言之,在《乌龙山剿匪记》的成功模式导引下,相继诞生出众多湘西土匪剧。
如今,中国电视剧类型化、模式化生产已经成为一股风潮,某一题材的电视剧获得成功后,大量相同题材、相似风格的同类作品立即跟风,成堆地冒出来。
按照学术界的共识,电视剧类型化生产是指在题材、情节、结构、人物、节奏等方面形成了某些约定俗成的叙事模式和生产配方。
以如此标准衡量,湘西土匪剧的类型化特征相当明显,这些电视剧在人物设置、以及人物关系等方面高度雷同,尤其以《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往事》两剧对应就更加明显:
前者有个田大榜,后者就有向永国;前者出了钻山豹,后者来了个庹飞云;《乌龙山剿匪记》里有个女特务四丫头,《湘西往事》赶紧跟上了周满娇。
此外,钻山豹强抢民女,庹飞云则威逼秋娥成婚……其他剧作,虽然没有如此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剧中许多重要角色仍可以在《乌龙山剿匪记》中发现对应者,《战士》中的侦察连长郑虎臣,与《乌龙山剿匪记》里的刘玉堂颇类似,都是侦察连长,而且最终都在剿匪胜利前夕壮烈牺牲;《边城汉子》中的蒲地流,是个悲情的剿匪英雄,与何山有一定的近似度……而且,几乎所有的电视剧里都能见到美女土匪的影子,延续了四丫头开创的模式,如《湘西往事》中的向清莉,《边城汉子》里的姚岚儿等。
最有趣的是,当初依靠主演《乌龙山剿匪记》中的主角钻山豹一炮走红的申军谊,后来又陆续在多部湘西土匪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俨然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可以说,湘西土匪剧的类型化生产模式目前已相当成熟,但它给我们的荧屏带来的却是似曾相识的脸谱化人物、千篇一律的情节结构、落入窠臼的情感关系等等。
非要说有一定的变化,则是后来的电视剧在情感关系方面进行了更复杂化的处理,且将此作为重要的卖点,如《边城汉子》导演马鲁剑介绍:
全剧虽然讲的是匪事,但也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
以往的剿匪戏打打杀杀占去大量戏份,但这部戏以情感取胜,很有文化内涵。
而直接脱胎于《乌龙山剿匪记》的那部《新乌龙山剿匪记》,一方面要迎合当下情感戏的需要,另一方面不想放弃观众熟知的东北虎刘玉堂符号,只得生硬地将刘玉堂和四丫头说成是在长沙初恋过的旧相好,显得不伦不类。
而且从《乌龙山剿匪记》中的四丫头开始,各类剿匪电视剧中都出现了湘西美女匪首的形象,在诸多湘西土匪剧中始终充当主要角色。
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土匪当属双枪女人陈大嫂,她原名叫程莲珍,是贵州省长顺县的布依族女土匪头目,后来被毛泽东特赦,堪称最知名的美女匪首。
湘西固然也有女土匪,如号称大陆最后一名匪首的覃国卿,其妻田玉莲即是当初被他抢来的美女,成为压寨夫人后甘心为匪,最终与覃国卿一道毙命,但其名气显然远逊于程莲珍。
电视的作用始终很奇怪:
一方面,电视传播为民族地区区域文化的保留与延续起到良好的宣传介绍作用,另一方面也进行着潜在的加工和改造,使民族地区区域文化出现模式化趋同化倾向,可能失去一定的原生态和传承性。
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湘西土匪剧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展示了湘西旧时的社会现实,但也使外界对于湘西形成了刻板的印象,时至今日匪患湘西仍是影视湘西传递给外界最重要的符号,而本土的人似乎也受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
土家族通常公认,本民族过赶年习俗本是为纪念明朝时期土家士兵远赴浙江抗击倭寇、取得东南战功第一而成型的,但在经历长期匪患后,竟形成了另一种非常流行的过赶年来源之说:
过去匪患严重,团不好年,后来大家商议提前一天团年,以后便相沿下来。
还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一些子仪式,如在湖南省张家界市等地的部分乡村,土家人一直习惯在夜里吃团年饭,究其原因是为防止土匪袭掠,抢走自己的过年食物。
由此可见,匪患湘西的影响是何等深远。
二归因:
他者视野下的湘西土匪形象类型化生产的湘西土匪剧频出作为一种影视现象,折射出一种重要的文化心理,即他者视野下的湘西土匪形象。
不可否认,土匪曾是湘西的一种历史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回望湘西发展历程时无法绕过的一环,值得在电视剧中再现;但很明显,在一系列湘西土匪剧中,湘西土匪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和地理符号,已经被列入他者的范畴,这种他者的地位使得传播者对外传递有关信息时,不是从信息本身的既有面目出发,在准确解读、编码的基础上展开,全面审视湘西土匪作为一个历史存在的真实情形,而是由传播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建构湘西土匪的各种信息,然后向外界传播,只要传播者的解读和编码存在偏差,对外传递出去的信息自然无法保证与本来的情形相吻合。
众所周知,《乌龙山剿匪记》的创作缘起于一位剿匪老战士的嘱托,原著作者水运宪在《〈乌龙山剿匪记〉再版感言》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二十六年前,我的老领导满怀期望地嘱咐我去写一部叫做《湘西剿匪记》的作品。
他是一名部队转业的高级干部,湘西历代匪患就是被他的部队彻底剿除的。
他特别感慨那段悲壮辉煌的岁月,多少年来一直梦想着为自己的部队树碑立传……在那个时代,肩负着如此的托付,作者的笔调不免倾向于丑化土匪,于是便有了钻山豹平白无故打死农妇背篓里的婴儿、田大榜肆意奸淫旧相识的女儿等情节,而由此剧奠定的基调一直在延续,土匪始终表现为凶残无比、面目可憎。
因此,有文章评价道:
剿匪题材的影视无疑有过度渲染湘西土匪的倾向,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面的外部影响,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
③其实,将湘西土匪纳入他者范畴,并非影视时代的新鲜事物,此前便已存在,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打击和迫害的工具。
1945年,蒋介石曾电令当时的第六战区:
巨匪彭春荣应悬重赏,力行缉捕,以除后患。
彭春荣为湘西永顺县人,长期被认为是土匪的代表,实际上他是抗日战争前后土家族起义的组织者,他们响亮地提出了抗粮、抗征、抗日④的口号,在组织武装队伍的过程中,彭春荣还下达了不准强奸妇女、不准抢杀耕牛、不准乱抓民夫的三大禁令,并规定不准抢劫贫民和行商,不准无故烧杀等。
1942年,彭春荣部还与龙山瞿伯阶部合股,正式成立了湘鄂川边区民众抗日游击指挥部,商议以抗日为宗旨,提出我们的队伍是湘鄂川黔神圣革命的武装部队,我们为被压迫湘鄂川黔同胞首先奋斗,成为湘西各族人民抗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动辄将湘西武装队伍称为土匪的论调,湘西文豪沈从文曾撰文严厉驳斥:
一般隔靴搔痒者惟以湘西为匪区,作匪又认为苗人最多,最残忍,这即或不是一种有意诬蔑,还是一种误解。
殊不知一省政治若领导得人,当权者稍有知识和良心,不至于过分勒索苛刻这类山中平民,他们大多数在现在中国人中,实在还是一种最勤苦、俭朴,能生产而又奉公守法,极其可爱的善良公民。
湘西人充过兵役的,被贪官污吏坏保甲逼到无可奈何时,容易入山作匪,并非乐于为匪。
一种开明的贤人政治,正人君子政治,专家政治,如能实现,治理湘西,应当比治理任何地方还容易。
⑤对湘西土匪的误读固然是长期存在的,但产生的后果却有巨大的差异,在电子媒体时代,尤其电视作为当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对于公众的影响非常深远:
电视在乡村虽然不同程度消解了当地生活中的某些传统,但同时又加强了当地人的族群认同感。
电视使全球人与本地人增进了对彼此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他们建构了自己的围城。
⑥大批电视剧聚焦湘西土匪,使得许多外人产生了这样的误解:
湘西有的是山,这便成了匪的乐地。
朝廷设立土司制度,以达到以夷治夷目的,这个举措是成功的。
但朝廷安定了不等于整个西南一带就安定了,洞洞有寇、山山有匪,外人不敢入也。
不敢入,是因为有匪,有什么匪?
当然是土家匪,土司匪,土匪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⑦如此理解土匪和湘西的关系,自然很不恰当,沈从文先生笔下也有详细的叙述:
湘西地方固然另外还有一种以匪为职业的游民,这种分子来源复杂,不尽是湘西人,尤其不是安土重迁的善良的苗民。
大多数是边境上的四川人、贵州人、湖北人,以及少数湘西人。
这可说是几十年来中国内战的产物。
这些土匪寄身四省边界上,来去无定。
这种土匪使湘西既受糜烂,且更负一个‘匪区’名分。
⑧为此,湘西人始终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价土匪、树立湘西良好的正面形象。
三反拨:
湘西土匪的生存真相与国内其他地区类似,湘西土匪实质上是一种地方武装势力,湘西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状态生活着,形成了强烈的地域特色,素以勇武剽悍著称,最终获得了土匪的名号,另一方面则是湘西人在艰难谋生压力下的不得已选择。
土家族是湘西地区的主体世居民族,其先民巴人曾以歌舞助武王灭纣,《华阳国志·巴志》曾有记载:
周武王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指《尚书·牧誓》有巴蜀之师助纣王之师的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
‘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匪 电视剧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