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剖析.docx
- 文档编号:25076969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27.19KB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剖析.docx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剖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剖析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上海电机学院
2014年9月
目录
实验一雷诺实验1
实验二局部水头损失实验5
实验三沿程水头损失实验10
实验一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层流、湍流的流态及其转换过程;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确定非圆管流的流态判别准数。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简图
实验装置及各部分名称如图1所示。
图1雷诺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
5.有色水水管6.稳水孔板7.溢流板8.实验管道9.实验流量调节阀
10.稳压筒11.传感器12.智能化数显流量仪
2.装置说明与操作方法
供水流量由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微溢流的程度,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
本恒压水箱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到3~5分钟。
有色水经有色水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可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
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色水。
实验流量由调节阀9调节。
流量由智能化数显流量仪测量,使用时须先排气调零,所显示为一级精度瞬时流量值。
水温由数显温度计测量显示。
三、实验原理
1883年,雷诺(OsborneReynolds)采用类似于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到液流中存在着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
流速较小时,水流有条不紊地呈层状有序的直线运动,流层间没有质点混掺,这种流态称为层流;当流速增大时,流体质点作杂乱无章的无序的直线运动,流层间质点混掺,这种流态称为湍流。
雷诺实验还发现存在着湍流转变为层流的临界流速
,
与流体的粘性、园管的直径d有关。
若要判别流态,就要确定各种情况下的
值,需要对这些相关因素的不同量值作出排列组合再分别进行实验研究,工作量巨大。
雷诺实验的贡献不仅在于发现了两种流态,还在于运用量纲分析的原理,得出了量纲为一的判据——雷诺数Re,使问题得以简化。
量纲分析如下:
因
根据量纲分析法有
其中kc是量纲为一的数。
写成量纲关系为
由量纲和谐原理,得1=1,2=-1。
即
或
雷诺实验完成了管流的流态从湍流过度到层流时的临界值kc值的测定,以及是否为常数的验证,结果表明kc值为常数。
于是,量纲为一的数
便成了适合于任何管径,任何牛顿流体的流态由湍流转变为层流的判据。
由于雷诺的贡献,
定名为雷诺数Re。
于是有
式中:
v为流体流速;为流体运动粘度;d为圆管直径;
为圆管内过流流量;K为计算常数,
。
当流量由大逐渐变小,流态从湍流变为层流,对应一个下临界雷诺数Rec,当流量由零逐渐增大,流态从层流变为湍流,对应一个上临界雷诺数
。
上临界雷数受外界干扰,数值不稳定,而下临雷诺数Rec值比较稳定,因此一般以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判别流态的标准。
雷诺经反复测试,得出圆管流动的下临界雷诺数Rec值为2300。
工程上,一般取Rec=2000。
当Re 对于非圆管流动,雷诺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 ;R为过流断面的水力半径;A为过流断面面积;为湿周(过流断面上液体与固体边界接触的长度)。 以水力半径作为特征长度表示的雷诺数也称为广义雷诺数。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定性观察两种流态。 启动水泵供水,使水箱溢流,经稳定后,微开流量调节阀,打开颜色水管道的阀门,注入颜色水,可以看到圆管中颜色水随水流流动形成一直线状,这时的流态即为层流。 进一步开大流量调节阀,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见管中颜色水发生混掺,直至消色。 表明流体质点已经发生无序的杂乱运动,这时的流态即为湍流。 2.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先调节管中流态呈湍流状,再逐步关小调节阀,每调节一次流量后,稳定一段时间并观察其形态,当颜色水开始形成一直线时,表明由湍流刚好转为层流,此时管流即为下临界流动状态。 测定流量,记录数显温度计所显示的水温值,即可得出下临界雷诺数。 注意,接近下临界流动状态时,流量应微调,调节过程中流量调节阀只可关小、不可开大。 3.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先调节管中流态呈层流状,再逐步开大调节阀,每调节一次流量后,稳定一段时间并观察其形态,当颜色水开始散开混掺时,表明由层流刚好转为湍流,此时管流即为上临界流动状态。 记录智能化数显流量仪的流量值和水温,即可得出上临界雷诺数。 注意,流量应微调,调节过程中流量调节阀只可开大、不可关小。 五、数据处理及成果要求 1.记录有关信息及实验常数 实验设备名称: 实验台号: _________ 实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 _________ 管径d=_____×10-2m,水温t=______oC 运动粘度 (m2/s)=×10-4m2/s 计算常数K=×106s/m3 2.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 表1雷诺实验记录计算表 实验次序 颜色水线形状 流量 (10-6m3/s) 雷诺数 Re 阀门开度增()或 减() 备注 1 2 3 4 5 6 7 实测下临界雷诺数(平均值) = 3.成果要求 (1)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测量2~4次,取平均值);见表.1 (2)测定上临界雷诺数(测量1~2次,分别记录);见表1 (3)确定广义雷诺数表达式及其圆管流的广义下临界雷诺数实测数值。 六、分析思考题 1.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湍流的判据? 七、注意事项 1.为使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压水箱内水流处于微溢流状态,应在调节流量调节阀后,相应调节可控硅调速器,改变水泵的供水流量。 2.实验中不要推、压实验台,以防水体受到扰动。 实验二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掌握三点法、四点法测量局部阻力因数的技能,并将突扩管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将突缩管的实测值与经验值比较;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简图 实验装置及各部分名称如图1所示。 图1局部水头损失实验装置简图 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5.溢流板 6.稳水孔板7.圆管突然扩大8.气阀9.测压计10.测压管①~⑥11.滑动测量尺 12.圆管突然收缩13.实验流量调节阀14.回流接水斗15.下回水管 16.稳压筒17.传感器18.智能化数显流量仪 2.装置说明 (1)实验管道由圆管突扩、突缩等管段组成,各管段直径已知。 在实验管道上共设有六个测压点,测点①-③和③-⑥分别用以测量突扩和突缩的局部阻力因数。 其中测点①位于突扩的起始界面处,这里引用公认的实验结论“在突扩的环状面积上的动水压强近似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认为该测点可用以测量小管出口端中心处压强值。 气阀8用于实验开始时排除管中滞留气体。 (2)流量测量——智能化数显流量仪 智能化数显流量仪系统包括实验管道内配套流量计、稳压筒、高精密传感器和智能化数显流量仪(含数字面板表及A/D转换器)。 该流量仪为管道式瞬时流量仪,测量精度一级。 流量仪需先排气调零,流量仪所显示的数值为瞬时流量值。 3.基本操作方法 (1)排气。 启动水泵待恒压水箱溢流后,关闭实验流量调节阀13,打开阀8排除管中滞留气体。 排气后关闭阀8,并检查测压管各管的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重复排气操作,直至齐平,智能化数显流量仪调零。 (2)测压管水头用测压计测量,基准面可选择在滑动测量尺零点上。 (3)流量测量。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记录智能化数显流量仪的流量值。 三、实验原理 流体在流动的局部区域,如流体流经管道的突扩、突缩和闸门等处(图2),由于固体边界的急剧改变而引起速度分布的变化,甚至使主流脱离边界,形成旋涡区,从而产生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由于局部阻力作功而引起的水头损失称为局部水头损失,用hj表示。 局部水头损失是在一段流程上,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流程上完成的,如图2,断面1至断面2,这段流程上的总水头损失包含了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水头损失。 若用hi(i=1,2…)表示第i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即有 图2局部水头损失 或 局部阻力因数为 (1)圆管突然扩大段。 本实验仪采用三点法测量。 三点法是在突然扩大管段上布设三个测点,如图1测点①、②、③所示。 流段①至②为突然扩大局部水头损失发生段,流段②至③为均匀流流段,本实验仪测点①、②间距为测点②、③的一半,hf1-2按流程长度比例换算得出。 则hf1-2=hf2-3/2=h2-3/2=(h2-h3)/2 式中hi为测压管水头值,当基准面选择在标尺零点时即为第i断面测压管液位的标尺读值; 分别表示式中的前、后括号项。 因此只要实验测得三个测压点的测压管水头值h1、h2、h3及流量等即可得突然扩大段局部阻力水头损失。 若圆管突然扩大段的局部阻力因数用上游流速v1表示,为 对应上游流速v1的圆管突然扩大段理论公式为 (2)圆管突然缩小段。 本实验仪采用四点法测量。 四点法是在突然缩小管段上布设四个测点,如图1测点③、④、⑤、⑥所示。 图中B点为突缩断面处。 流段④至⑤为突然缩小局部水头损失发生段,流段③至④、⑤至⑥都为均匀流流段。 流段④至B间的沿程水头损失按流程长度比例由测点③、④测得,流段B至⑤的沿程水头损失按流程长度比例由测点⑤、⑥测得。 本实验仪l3-4=2l4-B,lB-5=l5-6,有hf4-B=hf3-4/2=h3-4/2,hfB-5=hf5-6=h5-6。 则hf4-5=h3-4/2+h5-6=(h3-h4)/2+h5-h6 因此只要实验测得四个测压点的测压管水头值h3、h4、h5、h6及流量等即可得突然缩小段局部阻力水头损失。 若圆管突然缩小段的局部阻力因数用下游流速v5表示,为 对应下游流速v5的圆管突然缩小段经验公式为 (3)测量局部阻力因数的二点法。 在局部阻碍处的前后顺直流段上分别设置一个测点,在某一流量下测定两点间的水头损失,然后将等长度的直管段替换局部阻碍段,再在同一流量下测定两点间的水头损失,由两水头损失之差即可得局部阻碍段的局部水头损失。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测量突然扩大局部水头损失与突然缩小局部水头损失,并测定相应的局部水头损失因数。 参照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在恒定流条件下改变流量2~3次,其中一次为最大流量,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参考第五部分。 五、数据处理及成果要求 1.记录有关信息及实验常数 实验设备名称: 实验台号: _________ 实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 _________ 实验管段直径: d1=D1=____10-2md2=d3=d4=D2=____10-2m d5=d6=D3=___10-2m 实验管段长度: l1-2=10-2ml2-3=10-2ml3-4=10-2m l4-B=10-2mlB-5=10-2ml5-6=10-2m 2.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 表1局部水头损失实验记录表 次数 流量 /(10-6m3/s) 测压管读数/10-2m h1 h2 h3 h4 h5 h6 1 2 3 表2局部水头损失实验计算表 次数 阻力形式 流量 /(10-6m3/s) 前断面 后断面 hj /10-2m 理论值 经验值 /10-2m E1 /10-2m /10-2m E2 /10-2m 1 突然扩大 2 3 1 突然缩小 2 3 注: 对应于突扩段的v1或突缩段的v5。 3.成果要求 (1)测定突扩断面局部水头损失因数ζ值并与理论值比较。 见表1 (2)测定突缩断面局部水头损失因数ζ值并与经验值比较。 见表1 六、分析思考题 1.管径粗细相同、流量相同条件下,试问d1/d2(d1 2.分析局部阻力损失机理。 产生突扩与突缩局部水头损失的主要部位在哪里? 怎样减小局部水头损失? 3.局部阻力类型众多,局部阻力因数的计算公式除突然扩大是由理论推导得出之外,其它都是由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 试问,获得经验公式有那些途径? 七、注意事项 1.恒压水箱内水位要求始终保持在溢流状态,确保水头恒定。 2.测压管后设有平面镜,测记各测压管水头值时,要求视线与测压管液面及镜子中影像液面齐平,读数精确到0.5mm。 实验三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测定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因数和管壁粗糙度的方法; 2.分析圆管恒定流动的水头损失规律、随雷诺数Re变化的规律,验证沿程水头损失hf与平均流速v的关系。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简图 实验装置及各部分名称如图1所示。 图1沿程水头损头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高压恒定全自动供水器2.实验台3.回水管4.压差计 5.滑动测量尺6.稳压筒17.实验管道8.压差数显仪9.压差传感器 10.测压点11.实验流量调节阀12.供水管及供水阀13.旁通管及旁通阀 14.稳压筒15.流量传感器16.智能流量数显仪 2.装置说明 (1)水泵与稳压器。 自循环高压恒定全自动供水器1由水泵、压力自动限制开关、气—水压力罐式稳压器等组成。 压力超高时能自动停机,过低时能自动开机。 为避免因水泵直接向实验管道供水而造成的压力波动等影响,水泵的供水是先进入稳压器的压力罐,经稳压后再送向实验管道。 (2)旁通管与旁通阀。 由于供水泵设有压力自动限制开关,在供小流量时因压力过高,水泵可能出现断续关闭的现象,为此设有旁通管与旁通阀13,在小流量实验时,通过旁通管分流可使水泵持续稳定运行。 (3)阀11用于调节层流实验流量;阀12用于检修,实验时始终全开;阀13层流时用于分流(全开),湍流时用于调节实验流量。 (4)实验管道7为不锈钢管,其测压断面上沿十字型方向设有4个测压孔,经过均压环与测点管嘴相连通。 (5)本实验仪配有压差计4(倒U型气-水压差计)和压差仪8,压差计测量范围为0~0.3mH2O;压差电测仪测量范围为0~10mH2O,视值单位为10-2mH2O。 压差计4与压差电测仪8所测得的压差值均可等值转换为两测点的测压管水头差,单位以m表示。 在测压点与压差计之间的连接软管上设有管夹,除湍流实验时管夹关闭外,其他操作时管夹均处于打开状态。 (6)流量测量——智能化数显流量仪 智能化数显流量仪系统包括实验管道内配套流量计、稳压筒、高精密传感器和智能化数显流量仪(含数字面板表及A/D转换器)。 该流量仪为管道式瞬时流量仪,测量精度一级。 流量仪的使用方法参见伯努利方程实验,需先排气调零,流量仪所显示的数值为瞬时流量值。 (7)配有数显温度计。 3.基本操作方法 (1)层流实验 层流实验压差由压差计测量,流量用称重法或量体积法。 1)称重法或量体积法是在某一固定的时段内,计量流过水流的重量或体积,进而得出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流体量,是依据流量定义的测量方法。 本实验及后述各实验的测流量方法常用称重法或量体积法,用秒表计时,用电子称称重,小流量时,也可用量筒测量流体体积。 为保证测量精度,一般要求计时大于15~20秒。 2)压差计连接管排气与压差计补气。 启动水泵,全开阀11,间歇性开关旁通阀13数次,待水从压差计顶部流过即可。 若测压管内水柱过高须补气,全开阀门11、13,打开压差计4顶部气阀K,自动充气使压差计中的右管液位降至底部(必要时可短暂关闭阀12),立即拧紧气阀K即可。 排气后,全关阀11,测压计压差应为零。 3)实验时始终全开阀13,用阀11调节流量。 层流范围的压差值仅为2~3cm以内,水温越高,差值越小,由于水泵发热,水温持续升高,应先进行层流实验。 用压差计测量,流量调节后须等待几分钟,稳定后再测量。 (2)湍流实验 湍流实验测量时用管夹关闭压差计连通管,压差由数显压差仪测量,流量用智能化数显流量仪测量。 1)调零。 启动水泵,全开阀11,间歇性开关旁通阀13数次,以排除连通管中的气泡。 然后,在关闭阀11的情况下,管道中充满水但流速为零,此时,压差仪和流量仪读值都应为零,若不为零,则可旋转电测仪面板上的调零电位器,使读值为零。 2)流量调节方法: 全开实验流量调节阀11,调节旁通阀13来调节流量。 3)流量用智能化数显流量仪测量。 无论层流还是湍流实验,每次实验均须测记水温。 三、实验原理 1.对于通过直径不变的圆管的恒定水流,沿程水头损失由达西公式表达为 式中: 为沿程水头损失因数;l为上下游测量断面之间的管段长度;d为管道直径;v为断面平均流速。 若在实验中测得沿程水头损失hf和断面平均流速,则可直接得沿程水头损失因数 其中k= 由伯努利方程可得 沿程水头损失hf即为两测点的测压管水头差h,可用压差计或电测仪测得。 2.圆管层流运动 3.管壁平均当量粗糙度在流动处于湍流过渡区或阻力平方区时测量,可由巴尔公式确定 即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沿程水头损失因数测量与分析实验 参照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分别在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下测量流量、水温、压差各4~6次。 实验数据参考表1处理。 五、数据处理及成果要求 1.记录有关信息及实验常数 实验设备名称: 实验台号: _________ 实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 _________ 圆管直径d=______10-2m测量段长度l=______10-2m 2.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参表1) 3.成果要求 (1)测定沿程水头损失因数值,分析沿程阻力损失因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 并将结果与穆迪图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所在区域。 (2)根据实测管道内流量和相应沿程损失值,绘制lgv~lghf关系曲线,并确定其斜率m值, 。 将从图上求得的m值与已知各流区的m值进行比较验证。 六、分析思考题 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 实验管道倾斜安装是否影响实验成果? 2.为什么管壁平均当量粗糙度不能在流动处于光滑区时测量? 七、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长期静置不用后再启动时,需在切断电源后,先用螺丝刀顶住电动机轴端,将电机轴转动几圈后方可通电启动。 2.实验时,去掉水泵罩壳,以防泵体过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 流体力学 实验 指导书 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