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5074305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3.80MB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学案.docx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学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学案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
水体运动规律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水文特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考查内容看,全国新课标卷近五年对本专题知识点的考查不太集中,按次数看,对河流特征和水循环考查较多。
(2)从命题形式看,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以区域图或海陆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或结合地形、地貌、气候等要素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选择题、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考查难度较大。
(3)从能力要求看,多以某一闭合流域或某一小流域为载体,借助相关文字或图表资料,通过对流域的水文特征及现象的分析,考查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以某一沿海区域或岛屿周围流域为背景或以热点事件为命题情境,考查考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核心素养。
2019年高考复习要注意:
①除准确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外,还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②区域性发展问题与河流、湖泊环境密切相关,应强化河流、湖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意义。
③海洋环境是目前人类发展所关注的热点。
海洋资源开发、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气候、生物与洋流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地区,需要多加注意。
01 河流补给类型及其特征
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2.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图所示:
考向1
▶ 结合统计图考查对河流补给形式的判断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题。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B.地下水
C.冰雪融水D.沼泽水
解析▶ 该地最大月降水量不足20mm,年降水量不足100mm,最高月均温27℃左右,最低月均温零下6℃左右,由此判断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该地最大径流量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最大月和气温最高月吻合,因此该地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
以湖泊水和沼泽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答案▶ C
考向2
▶ 结合统计表分析陆地水体之间的互补关系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
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1~2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
时(天)
降水量
/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续表)
降水序号
降水历
时(天)
降水量
/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加,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从材料中无法获取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
第2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2天,历时较短,①错误;2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毫米,降水强度大,②正确;由于该月降雨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③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明显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④错误。
答案▶ 1.B 2.B
图甲为我国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2.图丙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根据a、b两水文站的位置与湖泊的关系,由图乙可知,a水文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说明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故a水文站位于湖泊的下游地区,所以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由于该河流位于季风区,所以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该河段有沙洲,说明该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
第2题,湖泊产生蓄积主要表现为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读图可知,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①和③。
答案▶ 1.A 2.C
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
(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B.地下水
C.雨水D.海洋水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会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解析▶ 第
(1)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
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长江处于丰水期。
6~7月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丰水期。
第
(2)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地下水与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雨水补给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但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不能直接补给雨水。
第(3)题,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水域面积增大,蓄水调洪的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和枯水期b补给都增大。
答案▶
(1)C
(2)B (3)D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方法
(1)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
补给类型
世界分布(气候区)
我国分布地区
降水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的地区(俄罗斯、加拿大等)
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降雪补给,也有雨水补给
永久性冰川
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2)依据径流季节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如图Ⅰ,河流径流量与降水一致,应该以降水补给为主;图Ⅱ所示河流径流量较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大体吻合,应该属于冰雪融水补给。
(3)陆地水体之间的转换
①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②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③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下图为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
读图,回答
(1)~
(2)题。
(1)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
A.南方B.北方C.东方D.西方
(2)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①雨水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 ③冰川融水 ④湖泊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
(1)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故海洋气流主要来自西方海洋。
第
(2)题,据河流水系图可判断,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最后注入白海,故无湖泊水补给;该地“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故无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气温较低,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答案▶
(1)D
(2)A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D.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解析▶ 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因此河流径流量变化小且稳定,与图④河流径流变化相符。
欧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雨型,本区域河流冬季径流量丰富,应为图①。
欧洲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但冬季气温低,积雪量丰富,春季积雪融化,河流以春汛为主,与图③河流径流变化相符。
阿尔卑斯山脉山体海拔高,冰川丰富,河流补给形式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汛期在夏季,与图②河流径流变化相符。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
答案▶
(1)B
(2)C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横纵坐标组成的坐标图。
具体判读步骤如下:
(1)识别图中横纵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3)运用实例简要分析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地区
②天气
③气候(北半球):
(4)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5)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①流量由河水的来源决定。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有冰川融水补给。
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⑦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A.5月B.6月C.10月D.12月
(2)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
A.黄河流域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解析▶ 第
(1)题,图示4~10月(7月除外),其入库流量始终大于出库流量,故水库水量不断增加,而10月之后出库水量大于入库水量,则蓄水量开始下降,故10月水库的蓄水量达到最大值。
第
(2)题,根据图示该河流的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和9月,而7月和8月入库水量较少,可判断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所产生的伏旱天气影响,降水量少。
据此可判断该水库位于长江流域。
答案▶
(1)C
(2)C
02 水循环原理及应用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风
(3)降水的基本条件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2.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常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湖泊性质
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
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湖水经过强烈的蒸发之后就是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属于淡水湖。
(2)分析水土流失强弱
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有着直接关系。
受地表植被、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
如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
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和地表径流等,例如高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蒸发量小等。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分析角(尺)度
内容
时间尺度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空间尺度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角度
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地;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陷、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旱涝灾害
(续表)
分析角(尺)度
内容
水资源角度
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速度,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考向1
▶ 结合示意图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2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解析▶ 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气温、风力、湿度等。
蒸发能力与气温、风力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而实际蒸发量还与当地可被蒸发的水量多少呈正相关。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提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C项正确。
第2题,图中只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的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
答案▶ 1.C 2.A
考向2
▶ 结合图文资料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第1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量减少,从而使更多的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
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根据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
答案▶ 1.B 2.C 3.D
考向3
▶ 结合示意图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2015·全国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 第1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第2题,读图可知,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的净化作用较强。
第3题,由材料可知,雨水花园模仿浅凹绿地,“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答案▶ 1.D 2.B 3.C
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及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类型?
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
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
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①输水量会很大?
(3)若图中A地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在A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
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在西部平原地区双向互补,东部山区是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是单向补给。
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跨区域调水、修建水库。
第
(2)题,读图可知,环节①为下渗,下渗量增大的条件包括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等。
第(3)题,若A地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
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
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差。
答案▶
(1)海陆间水循环。
西部平原地区双向互补,东部山区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单向)。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
(2)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高。
(3)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差)。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某城市局部规划示意图。
图中砂层和砾石层由上部砂层和下部砾石层两层组成。
该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层含水量一般未达到饱和。
入渗率指一次降水过程中从地表渗入土层的水量占本次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读图,回答
(1)~(3)题。
(1)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坡地>浅凹绿地>停车场
B.停车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水体 运动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