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5068242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161.49KB
档案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档案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档案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档案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2
第三章施工部署……………………………………........………………5
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10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12
第六章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42
第七章保证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50
第八章保证工期的措施…………………………………………………56
第九章季节性施工措施…………………………………………...……60
第十章吊车使用措施……………………………………………...……62
附件一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
本施工措施的编制是在满足业主招标文件中对投标单位的要求,以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现场施工为原则,以保证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创精品工程,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结合我项目部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积累的资料、现有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等编制。
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范围内的土建工程。
编制本施工措施采用的主要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如下: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8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12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11
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2010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46-2005
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GBJ80-2011
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50210-2011
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1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本施工组织设计,做为本工程施工总体控制原则,工程开工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档案馆工程,位于平顶山矿区文化宫院内。
档案馆东西长62.4m,东侧宽21.16m,西侧宽11.126m,总建筑面积为7263㎡,建筑基底面积为1057㎡,建筑高度为地上23.90m。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级。
基础为筏板基础,主体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垫层为C15混凝土,筏板为C40P6混凝土。
柱混凝土:
基础顶至8.070m为C40混凝土,标高8.070m至19.770m为C35混凝土,19.770m以上均为C30混凝土。
梁、板混凝土:
标高-0.030m至8.070m为C35,标高11.970m以上均为C30。
构造柱、连系梁为C25混凝土。
维护墙体等部分墙体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女儿墙用240厚烧结多孔砖。
水电齐全,其给排水、电气、暖通等系统均应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及有关规程配合施工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2、五方责任主体
建设单位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物业服务中心,设计单位为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河南兴平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监督单位为平顶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施工单位为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处第七项目管理公司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档案馆项目部。
2.3、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基坑第一层为杂填土:
分布地表,结构松散,严禁做基础持力层;第二层为卵石:
分布普遍,层位稳定,为低压缩性土;第三层为粘土:
分布普遍,厚底均匀,层位稳定,为中压缩性土,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第四层为粘土:
分布普遍,厚底均匀,层位稳定,为中压缩性土,其下各层土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强度较高,低压缩性土,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及暗沟、暗塘、人工洞穴、埋藏的古河道、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2.4、工程难点特点分析
2.3.1施工工期紧,施工空间狭小,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队伍素质要求高,需要各工序的衔接配合有序,并应合理安排工期组织施工,以保证进度计划的落实和实现;特别是交叉作业多,要做好交叉作业的配合协调工作。
(1)交叉作业、工种配合协调
①安装与土建的图纸要相互参照,安装需土建预埋的部分要提前与土建核对,提前提供大样图,封模时共同检查,做好记录。
预埋件、预埋螺栓的位置一定要正确,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②各种预留预埋件要提前加工制作,按指定的开头位置牢固设置,并认真进行复核,做好记录。
③安装的预留预埋与土建有矛盾时要经设计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安装好的管道及箱盒,土建要主动予以保护,其四周的修补亦应由土建进行,以确保修补质量。
④上下交叉、内外交叉、工种交叉作业时要有安全防护措施和成品保护措施,工作面交接时要对成品保护和工序质量进行交接验收。
(2)实施协调与配合的措施
①按总进度计划制定的控制节点,组织召开现场协调工作会议,检查各节点的实施情况,制订、修正、调整下一节点的实施要求。
②项目负责人主持施工协调会,一般情况下以周为单位进行。
③项目部不定期地组织对节点、工程质量、现场标准化、安全生产、计量状况、工程技术资料、原材料等的检查,并根据投标文件及工程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必要的奖罚。
④项目部以周为单位提出工程简报,向有关单位反映、通报工程进展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有关各方了解工程的进行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工程的进展,将不定期地举行各种协调会,协助业主协调与社会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3.2基坑四周临近建筑物较近,基坑支护影响因素较多,情况较复杂,因此基坑及四周建筑物沉降及变形观测的准确性是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重点和难点,在施工准备过程中必须重视和严格控制。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职能分工及职责
为了实现合同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及安全地完成所承担的的施工任务。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划分管理部门,并明确各部门职责,特制定如下施工组织方式如下:
项目经理(屈君武)
项目总工(杜学良)
生产经理(杨云龙)
施
工
员
资
料
员
安
全
员
质
量
员
材
料
员
取
样
员
预
算
员
测
量
员
项目部组织管理机构
2、岗位职责
项目经理:
主持工程施工管理的全面工作,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
做好部门组织建设,负责公司、项目部及合同要求的各项指标与计划的落实。
负责工程施工过程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及施工环境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参与工程建设中各种材料的供应及组织工作。
负责项目日常工作;负责协调工地各部门及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联系工作,负责公司有关文件的传达与落实;负责各分包单位之间的组织及协调工作。
负责工程进度款的回收工作;审查各分包单位的节点付款文件,并签署工程进度款支付意见。
定期主持召开工程例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现场施工按计划顺利进行。
负责项目工程资料的管理,按规定及时整理,完整保存。
参与分包单位、材料及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合同签订、施工验收、结算等工作。
项目总工:
负责工程施工从开工到竣工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组织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检查督促参与施工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进行工作。
主持施工技术质量会议,协调施工中各项技术质量问题的解决。
参与各分包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的选择,重点审查其资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及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施工图纸的图纸会审,尽量将图纸存在问题在正式施工前解决,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确保正确执行。
负责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及检查工作;对分包单位的技术资料整理进行指导、监督,保证技术资料真实有效、与施工进度同步;及时办理各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及有关签字手续。
负责日常的工程实体质量检查工作,对不合格部位及时要求分包单位改正,并书面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确保各工序的施工质量。
负责工地各种资料挡案的收发、整理、归档;负责会议纪录的记录、整理、收发及归档工作。
安全生产经理:
负责工程施工从开工到竣工的施工进度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公司有关标准要求组织施工,负责临时设置和施工场地的布置,做好前期“三通一平”工作。
组织生产进度计划的落实和日常进度的协调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有关进度方面的会议,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
按照公司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化达标的文件要求认真搞好文明施工,督促检查各承包单位文明施工情况。
认真做好职工每天的出工记录,合理进行人、材、机的调配,做好每天的施工日记。
安全员:
专职安全员是安全部负责人。
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劳动保护法规及项目经理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指示,协助安全副经理把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
指导安全工作,检查工地的日常工作,配合每月的安全考核和旬检工作。
监督工地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参加各种安全检查活动,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总结推广安全生产经验,激励安全生产成绩突出者。
对重大事故、重大未遂事故及时组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拟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做好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的可靠性,保障安全生产。
材料员:
按照材料采购合同、材料采购计划和设备需用计划组织各种材料和设备的进场。
保证材料和设备的及时供应,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控制各种进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材料进场必须有出场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及有关检测报告。
重要材料及构配件采购前要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报验,待认可后方可进场。
对于不合格材料要及时清除出场,不得使用到工程上。
做好材料台帐管理,材料分类清晰,工程部位准确,记录准确、真实。
做好每月的材料汇总和材料盘点,准确向工地负责人及项目部提交每月的进料、消耗和存货情况。
负责对供货单位和材料、设备使用单位的结算工作,向项目经营部门报送原始结算单据。
项目工地管理人员配备表
序号
职务
姓名
职称
1
项目经理
屈君武
工程师
2
生产经理
杨云龙
助工
3
项目总工
杜学良
助工
4
预算员
陈浩
助工
5
资料员
张彩霞
助工
6
安全员
黄海营
技师
7
材料员
梁忠生
技师
8
测量员
薛建
技师
9
质量员
黄海营
技师
10
送取样员
张彩霞
助工
3.2、施工部署
业主要求工期紧张,分包单位工程多;为了保证基础、主体、水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均尽可能有充裕的时间施工,保证如期完成施工任务,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布置任务、人力、资源、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
1、在时间上的部署
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筏板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是工期的关键工作,作为主要控制对象。
因此在施工上要精心组织,合理利用各项因素,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工期,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2、施工顺序上的部署
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基础,后主体;先土建,后装修”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
(1)先地下后地上:
地上工程开始之前,尽量把管道、线路等地下设施,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完成或基本完成,以免对地上部分施工产生干扰,即给施工带来不便,又会造成浪费,影响质量。
(2)先土建后安装:
土建施工应先于水电等建筑安装施工,施工过程中穿插配合,尤其在装修阶段,要从保质量,讲成本的角度,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3)先结构后装修:
一般情况下,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进行装修施工。
为了缩短工期,可考虑部分搭接施工。
3.3、施工顺序
1、总体程序
进场准备→技术准备→施工设施临建→施工人员组织→材料采购→机具调配→材料设备验收→下达施工任务→施工实施→交工验收→维修和服务。
2、土建工程
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基础→回填→上部结构→屋面防水保温→门窗→内外装饰。
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4.1、现场准备
1、现场场地已平整,道路畅通,施工条件良好,已具备三通一平。
2、根据现场条件,在开工前,已按照场区情况位置建造办公室、施工场区,长度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图确定。
3、现场临时供电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实施。
根据施工图纸、工程量、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和层高,经计算,临时施工用电总电缆选用70mm²铜芯电缆埋地敷设。
4、现场临时用水采用业主指定水源取水,用直径25mm的镀锌钢管引致施工现场。
5、现场用电实行三相五线制,埋地敷设与架空搭设相结合。
现场水管埋地敷设。
6、临时用电的设备数量、用电计算、电缆的选择等详见施工临时用电专项措施。
4.2、技术准备
场地平整和临时设施、测量定位复核、图纸会审、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措施、编制材料需用计划、周转材料及部分主材进场、开工报告等技术准备内容开工前由技术人员负责落实到位。
4.3、劳动力准备
根据工程规模和工期要求按工程形象进度安排劳动力在各工序间合理流动。
劳动力主要来源为劳务分包公司和专业分包公司,分包公司常年与项目部合作人员稳定,年富力强,技术素质高,满足施工需要。
4.4、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本工程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产地
制造年份
额定功率
(KW)
使用情况
1
反铲挖掘机
PC200
1台
山东
2012年
良好
2
自卸式汽车
10辆
河南
2013年
良好
3
插入式振捣器
HZX-50A
10台
郑州
2015年
良好
4
电焊机
BS330
2台
河北
2015年
良好
5
钢筋切割机
GJ4-40
1台
西安
2014年
良好
6
木工电锯
1台
河北
2013年
良好
7
钢筋弯曲机
GW4-41
1台
山东
2013年
良好
6
钢筋调直机
1台
2015年
良好
7
钢筋套丝机
1台
2013年
良好
8
全站仪
RTS602
1台
江苏
2013年
良好
9
精密水准仪
S3
1台
江苏
2013年
良好
10
汽车混凝土输送泵
1台
湖南
2012年
良好
11
混凝土运输车
5辆
河南
2014年
良好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5.1、施工测量工程
1、测量定位
土方开挖前,将业主提供的原始坐标引测至施工现场,确定拟建工程的具体位置,然后核对坐标。
将本工程的控制轴线引入施工现场,并用红漆标注,标注位置要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影响的可直接引测到施工场地。
将业主指定的±0.000标高用水准仪至工程施工场地内(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图),作为控制建筑高程的依据。
土方开挖、每楼层的标高均通过钢尺和塔尺引测,并在每层建立标高控制网,引测采用往返法,层间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米,建筑物全垂直度高差不超过3h/10000,但每楼层在利用高程控制点时,必须进行联测,其闭合差不大于2mm,取其平均值作为楼层的标高控制点。
2、轴线和垂直度控制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精控粗放的控制原则,通过引测的永久控制点定出建筑物的控制轴线,留足放坡的距离后,在要开挖基坑的四周做龙门桩,作为控制土方开挖、±0.000以下楼层轴线的依据。
±0.000以上的楼层轴线控制点建立在一层顶面,上层施工时在其基点相应位置预留边长150mm的洞口,保证上下通视,用激光经纬仪向上引测,同时通过主控制轴线进行控制,内外控制相结合。
3、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本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的具体形状如下图示意:
沉降观测采用Ni004精密水准仪和3m钢尺进行观测。
第一次观测是计算沉降的起始值,为保证成果的精确和可靠性,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再次观测至第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时进行,其次类推。
每期观测完成时及时认真整理观测资料,平差计算观测点的高程,计算观测点的沉降,差异沉降量并进行精度评定,并绘制曲线图。
沉降量观测的周期和次数。
沉降观测的周期为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注:
第一次观测在观测钉稳定后及时观测)
沉降观测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列表——汇总沉降观测的原始资料,包括网图、手簿、计算纸等原始记录;每期复测后,将检验证明可靠的计算结果列表汇总在一起。
作图——把变形观测数据用图的形式表示:
沉降观测点分布及沉降展开图和沉降曲线图,沉降曲线图是以时间T为横坐标,表示沉降量S、沉降速度V和荷载P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根据S-T曲线、V-T曲线和P-T曲线这些图便可直观地看出沉降量、沉降速度、时间、荷载之间的关系。
沉降观测由项目部专职测量员进行,并及时整理观测成果资料。
沉降观测点按照设计的位置设置,在施工期间应加强观测点的保护工作,施工期间每半个月或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竣工后一年内每季度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5.2、土方工程
1、基坑开挖方式、放坡及降水
基坑采用大开挖方式,南侧、西侧及北侧自然放坡系数采用1:
0.2,东侧自然放坡系数采用1:
0.4,完毕后及时挂钢筋网并射喷砼,满足构造要求。
由于本地区地下水位较浅,根据勘察报告显示,地下稳定水位埋深2.0m左右,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及少量人工开采。
因此基坑开挖时不须采用降水措施。
基坑为达到快速彻底的降水,采用明排方案。
为方便施工,开挖完成以后及时用水泵(暂定功率10m³/h)抽水,如果基坑内的水不能及时抽出,应适当增加水泵台班,直至抽水量大于渗透量,基坑内几乎没有积水,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质量控制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验方法
基坑
挖方场地平整
管内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
控
项
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检查
2
长度
+2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
一般项目
1
表面平整
20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地土性
设计要求
注:
地(路)面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做地(路)面的基层
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前,做好放线工作。
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挖方时按放线尺寸,每层开挖都修一次坡,到设计标高时,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尺寸和标高;坑底工作面宽度考虑为垫层外400mm。
第一阶段开挖至-2.0m,边开挖,边修坡。
第二阶段在开挖时直接由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1m~0.2m,这部分由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土方开挖时,开挖顺序都为自东向西倒退式开挖。
由于自然地坪与基底标高相差在2.8m~3.6m之间,需两次开挖才能满足要求;完毕后及时挂钢筋网并射喷砼支护,施工区域内第一次开挖到设计标高-2.0m,第二次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1m~0.2m。
基础土方开挖后,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地质勘探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及时办理地基验槽手续。
土方工程需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基坑边搭设1200mm高防护栏杆,栏杆刷红白相间油漆。
边坡修筑挡水沿,挡水沿做法为浇筑C20混凝土100mm厚,宽0.5m。
3、土方回填
开始回填前应做好基础等的隐蔽验收工作。
将坑内杂物、积水、淤泥、浮土、杂草等清除干净。
回填所用土,应在回填前进行含水率测定,对含水率小的土,应喷洒适量的水达到最佳含水率;
每层回填厚度250mm~300mm,压实3~4遍;回填土密实度以压实系数表示,本单位工程压实系数≥ 0.96;为了保证每层回填厚度的均匀,在坑(槽)侧壁用简易尺杆标出每层铺填厚度;采用机械回填时应注意不要碰坏结构和机械。
夯实机械:
蛙式打夯机夯实为主,人工夯实为辅。
5.3地下室结构施工
1、地下室底板
A、基础模板设计:
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底板厚1000mm,。
独立柱采用木胶板,地下室墙板和柱模以覆膜木胶合板,用对拉螺栓拉结。
基础采取框架柱与底板一次性施工的方法施工。
为保证地下室不渗漏,根据本工程基础设计类型,外周侧在基础底板施工时,一次性施工至底板面以上500mm高处,并设置钢板止水带,500mm高墙板采用覆膜木胶板,整体的固定利用支撑杆,一头撑顶在基坑外侧的边坡上,另一头顶紧模板的支架,模板自身的定型则由Φ48扣件式钢管架和防水型对拉螺栓组成,地下室外墙钢板止水带,支模详见下图。
B、钢筋加工
基础底板底层钢筋采用成品砂浆垫块作保护层,底板上下层钢筋间设钢筋马凳,用φ14钢筋制作,纵横间距1000mm。
剪力墙及柱保护层用定型塑料卡具。
基础梁钢筋水平接长时,φ20以上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
φ20以下采用绑扎连接。
框架柱φ20以上竖向钢筋接长用直螺纹连接,φ20以下竖向钢筋接长采用绑扎连接,剪力墙钢筋采用绑扎接头,错开间距500mm。
(1)工艺流程
画底板钢筋位置线→绑扎筏板基础下层板筋→摆放底板马凳→底板上铁绑扎→墙、柱钢筋插筋→验收
(2)施工要点
①底板钢筋绑扎前应先按图纸钢筋间距要求,在防水保护层以上的细石混凝土上弹出轴线、基坑线、钢筋位置线,按线摆放钢筋,要求横平竖直。
绑扎底板筋,按照弹好的钢筋位置线,先铺下层钢筋网,后铺上层钢筋网。
先铺东西短向筋,再铺南北长向筋,底铁第一根钢筋起步位置为模板边或基础反梁边出50mm起步。
在铺设底板下铁前先铺设集水坑、设备基坑的钢筋下层钢筋。
因为底板基础钢筋为四层铁,加上绑扎时塔吊吊运时局部集中堆放,施工荷载大,故1000mm厚底板钢筋马凳采用Φ14钢筋制作定型马凳。
放置间距为1000mm。
钢筋绑扎采用18-20#扎丝,扎丝一律向底板内,不得朝外。
本工程主楼基础厚度为1000mm且高低起伏较大,这样在高低台处钢筋层数多,钢筋设置高度高(如电梯井基底标高为-6.3),设置一层马凳有效保持钢筋骨架的整体稳定性,在原有马凳基础上从底到高的设置钢筋连接,采用φ14的钢筋,上下两端分别焊250长的φ14钢筋,拉接件下端支撑在低垮处底板最下面钢筋,上端钢筋支撑在上垮底板最上面钢筋。
中间用钢丝与底板所有水平钢筋保持有效连结,设置时拉接件应垂直,350mm厚底板连接件间距1500设置,高低台处间距1000设置。
连接件作为马凳一部分,保证底板钢筋支撑体系的刚性和稳定性。
墙、柱插筋在底板上口筋应绑三道水平钢筋或箍筋,保证插筋垂直、不倾倒、不变形。
钢筋的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保持平行。
(3)墙体钢筋绑扎
①工艺流程
修整预留钢筋→立三根竖筋→画横向水平筋分档线→绑扎两根水平筋→画竖向钢筋分档线→绑扎竖向筋→绑扎水平筋
②施工要点弹完边线后,校正墙钢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档案馆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