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5067422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68KB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docx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点移动》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1教材分析
《小数点移动》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61页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
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
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
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
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
移动了几位?
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
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
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
)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
我们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们能用这个规律解决我们碰见的数学问题吗?
说明:
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是总结本节课新授内容,对于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及迁移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难点:
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在本节课中我体现了四个注重
1、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
2、本课中有两处体现:
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利用金箍棒打妖怪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可以结合情境、还可以结合数据来谈,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数据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既遵循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诱发学生的思考,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探究规律这个环节中:
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刚刚同学们发现,小数点位置发生变化了,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借助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时,都是小数不便于观察、比较小数的大小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这样便于比较。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就要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这是数学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3、注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本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
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数学小游戏1234,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观察小数点是怎么移动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规律,同时还解决了补0的问题。
另外还设计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种题型。
这样不仅使学生灵活的运用规律,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还借助练习题使学生对新旧知识加以区分,例如:
判断题:
把0.3扩大10倍是0.30xx这道题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和这节课所学习的规律进行区分。
这样解决的不仅仅是几道练习题,而是使学生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得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借助有限的题目,达到无限的思考。
4、注重培养学生自评互评意识。
学生应该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尤其是有所偏差的说明,我并没有马上给予否定或指正,而是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有自我评价反思的机会,同时给其他学生思考、补充或纠正的空间,这样,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补充完善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尽可能多的发展。
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点和帮助。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3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数学第八册第105页的知识: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
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
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特点,确立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2)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些数同一个数(数字相同)进行比较,知道其扩大、缩小及其倍数。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概括、推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通过投影仪、磁黑板、卡片等教具,将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表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讲授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复习提问(约5分钟)
1.在○里填上>、<或=符号。
(板演)0.36○0.3603.68○36.824.3○2.432.口
答下面各题。
(与板演同时进行。
)
(1)0.1里有()个0.01?
(2)0.01里有()个0.001?
(3)1里有()个0.1?
()个0.01?
)?
3.填空。
2×()=20130÷()=132×()=2001300÷()=13第一组题复习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和两个小数的数字虽然相同,但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位有了变化,小数大小也有了变化。
第二组题复习小数的意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知识。
第三组题复习整数部分中的扩大与缩小等知识。
第二环节:
传授新知(约15分钟)
1.导入新课。
(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
(1)板演题中的(2)(3)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每组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的大小不同呢?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
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板书课题。
3.教学例1。
(通过讲、扶、放形式教学。
)
(1)边观察投影,边提问,边板书。
①0.004米=4毫米
②0.04米=40毫米
③0.4米=400毫米
④4米=4000毫米
a.引导学生观察:
(体现”教”)以①式为标准,0.004米到0.04米,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来的数字4所在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
(板书)
b.引导学生观察:
(体现”扶”)①式到③式,师按上述方法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规律。
c.继续观察:
(体现”放”)①式到④式,独立回答上述问题。
并练习概括。
d.通过上述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
可以试着说一说。
后师板书。
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补充:
......)
e.完成105页做一做。
(2)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出声想。
问题是以④为标准,同③②①式比较投影出思考题。
(同前面的”教”。
)并完成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3)指导看书。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由部分理解到整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
(4)小结。
(体现教知识、规律,学法指导)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四个算式,总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位置移动方向有两种:
一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以①式为标准向下观察到的: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另一种是同学们自己学会的,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校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比较,从中悟出其规律。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约18分钟)
1.将规律变成填空题,巩固理解规律。
2.加深认识,运用规律。
107页1-3
3.运用规律,解释复习题1②③
4.用手势表示”扩大”或”缩斜。
5.26→0.52652.60.0526526投影抽拉
5.看谁最快。
6.83()100倍→6839.41()10倍→0.94142.5扩大()倍→42507.48缩小()倍→0.74852.3()()倍→5.23376()()倍→0.376
全课总结:
(对重点再次冲击,形成技巧。
)(约2分钟)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4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
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
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
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
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
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
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
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
(设计意图:
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
跟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或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
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
板书:
1:
探索并归纳出规律。
2:
运用规律。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
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
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第三层次:
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
第一层次:
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1、用卡片摆出0.03,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
2、将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
3、得出:
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
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
4、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
(添0补足)
5、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多少?
6、学生小结:
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
(设计意图:
分散难点,让学生清楚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
第二层次:
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
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
要求:
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
小数点移动的位置0.004米4毫米向右移动一位0.04米40毫米向右移动两位0.4米400毫米向右移动三位4米4000毫米
2、提问抽查,纠正评价。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每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变化规律)
第三层次:
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1、请学生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题)。
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大小怎样变化?
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
)
4、让学生猜想,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呢?
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7、看书96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
(设计意图:
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
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
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多层训练,巩固规律
(设计说明:
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
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
1、巩固练习。
(1)考填空: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
师问:
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
(如果有同学想系左手力气小,所以向右手力气大来形象记忆,应表扬。
)
(2)完成96页做一做,和97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随机挑选代表,摆上实物投影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
这两题的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
加强记忆效果)
2、变式练习:
(1)游戏,拖一拖。
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
(2)解决98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
拖一拖的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喜欢,用课件动画的形式出示练习第1、2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用变式的练习,巩固规律。
)
3、发展练习:
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又向右移动三位,则原来大小有什么变化?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学生: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
(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大小就不一样了。
如果在银行统计时点错右漏写小数点会怎样?
)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细心。
(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质疑:
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
首先自评,学生对自己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评介。
接着可以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教师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或全班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作业布置:
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预习97页,例2和例3,做书上98页练习第三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数点移动 小数点 移动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