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066832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91
- 大小:70.58KB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docx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
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
(2分)
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
(6分)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和 。
(2分)
二、简答题(10分)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
“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
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
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
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
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
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自古以来不少大师对此都有过精辟的阐述。
荀子说:
“积土成山,风雨共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又说:
“积斫削而为工匠,积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仪而为君子。
”庄子说:
“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管子说: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一个人积累的基础积识越广博深厚,所成就的学问也就越大。
宋代理学家朱熹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把语文学习比作一条河流,那积累就是开源。
开源,才能浚流。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多次提到积累。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也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
可以说,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地位。
古语“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离开了积累,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稳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法形成。
二、积累的三个层面
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要重视积累,合理而又充分地运用积累的策略。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积累绝不是单一的、简单的。
积累不仅是知识的,也是生活的,不仅是能力的,也是情感的。
积累因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下面简述其概:
1.积累字、词、句、段、篇,这是积累的第一个层面。
字、词,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
可以说,如果不积累字、词,我们就可能张嘴说错话,提笔写错字。
积累句、段、篇,既是表达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准备。
积累的仓库中少了句、段、篇,我们表达就可能言之无物,言之无文。
2.积累语感,是积累的第二个层面。
语感,是指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
语感,是一种通过阅读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反过来它对阅读学习很重要。
平常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
同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读几遍也不知所云,有的学生读一遍就知道这一段文字的内容。
这种结果就是语感差异造成的。
语感的积累,要靠阅读获得。
3.积累感悟或情感,这是积累的第三个层面。
积累不仅是知识才能的量的增加过程,还应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到质变的过程,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
因此本质意义上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
学生通过感悟不仅能沉淀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蕴,而且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生命,有了感悟和情感的积累,我们的写作才可能会言之有内容,言之有思想,感悟和情感是我们在阅读或观察时,因思考的参与并过滤而获得的。
三、积累的途径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学习的天地有多大,积累的途径就有多宽,积累的领域就有多广。
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都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积累,就会有收获。
积累的途径,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条:
1.从教材、名著、报刊中积累
从教材、名著、报刊中积累,是积累中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根本,它囊括了不同时代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具有规范性和代表性。
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报刊则是当今社会社会风云、人生百态的反映。
从教材、名著、报刊中,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
既可以积累字、词、句、段、篇,把它们摘录在笔记本上;也可以积累语感,还可以积累感悟或情感。
例如读了一段或一篇好文章,文字触动了心灵,让我们心里有了感慨,然后我们把自己的思想火花、灵魂的触动以札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有了思想感悟的积累,这是积累的丰厚收获。
2.从生活中积累
从生活中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场所、不同事情去积累。
我可以通过观看影视媒体去积累,可以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去积累,还可以在各种生活体验中去积累,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去积累。
例如,大街上,你看到一位少先队员扶着盲人走过马路;校园中,你看到一位同学随手拾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寒风中,你看到母亲倚门而望,等待着上晚学的你的归来,母亲瘦弱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时,你的心灵深处是否会有一丝震动?
你难道没有发现生活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真善美?
生活中到处都洋溢着一种爱?
把你的这份感动、瞬间的领悟记录下来,这就是积累,这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最好财富。
3.从大自然中积累
从大自然中积累我们的语文素养,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途径。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大自然就像一位智慧老人,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人类应如何去生活。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领悟,就会获得许多生活的道理,积累许多生存的智慧。
例如,春寒料峭,我们来到广袤的原野,突然发现一株新绿顽强地冲破压迫它的土块,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时候,我们难道不为这弱小的生命如此顽强而受到震撼吗?
我们能不为生命力如此强大而感动吗?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或平原,或山冈,来饱览生命辉煌的时候,忽然一片黄叶从我们的眼前飘然而逝,此情此景,我们定会感慨:
茫茫宇宙中,生命原来是如此短暂而脆弱!
进而生出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柔情,大自然的朝暾夕照,月盈月亏、风雨雷电等等,都会触发我们丰富的联想,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感悟,我们把这些感悟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就变成了一笔丰厚的积累。
有了这些积累,我们的灵魂就会变得高尚起来,我们的情感会变得丰富起来,我们的思想会变得深刻起来,我们的生命会变得充实而昂扬。
四、积累的方法
正如语文学习有积累之法一样,积累也有方法。
掌握了积累的方法,我们积累时才会事半功倍。
1.做有心人
俗话说,“世人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做一个学习上的和生活上的有心人,是语文学习积累的重要保证。
生活中虽然处处有语文,但如果我们不是一个有心人,而是一个学习的懒汉、生活的局外人,那么即使面对生活中铺天盖地而来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也会无动于衷。
就像一个懒汉,即使走进一座金矿,面对遍地的黄金,也会熟视无睹一样。
做有心人,就是要时时处处留心生活,多观察,多思考,披沙拣金,让积累的囊中充实。
2.要做到“勤”
“勤”是积累的重要方法,俗话说:
“人勤地不懒”。
一个农民,勤劳就能致富;一个学生,勤奋就可能成才,我们不仅要做到“手勤”,多记多写;还要做到“嘴勤”,多问多读多说;做到“耳勤”,多听;做到“脑勤”,多思多悟。
“勤”,能让一片荒地长出粮食;“勤”,也能让语文学习积累的天地结出硕果。
3.要做到“恒”
“恒”是一种可贵的意志品质,“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是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其中就包含着“恒”的道理。
“荀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说的就是“恒”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积累时“恒”显得尤为重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那怕一天积累一点,日积月累,数量一定不会少,那种“一暴十寒”的积累,定会是囊中羞涩,竹篮打水一场空。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讲的是语文学习没有止境,积累也没有止境。
我们一定要勤积累,多积累,让丰厚的积累来增加我们的语文素养,形成我们的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和。
4、1903年颁行的《》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和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立意、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瞬逝性、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说明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C】
A.莱茵 B.布鲁纳 C.杜威 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姆 D.布鲁纳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A】
A.视觉型媒体 B.听觉型媒体 C.视听型媒体 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B 】
A.钱梦龙 B.李吉林 C.魏书生 D.于漪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
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
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
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2.B3.A4.A5.C6.D7.C8.A9.Cl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品德素质、才智素质2、听、读、3、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奏定学堂章程》5、重道轻文、文道分离6、思维能力
7、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精要9、审题、开源、谋篇
10、制约性、瞬逝性、11、记叙文、论说文。
12、人物、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
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②思想教育性③社会实践性④文学性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
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
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①研究结构②把握线索③概括主题④语言训练⑤读写结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
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1、中学语文教学阀是研究中学语文实践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
2、《红领巾》教学法:
是1953年北京师大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教育家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法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是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4、理论性,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揭示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这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性:
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它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是它们都,只统摄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8、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建构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
9、过程:
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以展的过程。
10、讲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往往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法效果。
12语文学法指导是:
要求教师按照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心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技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的体现,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倾向。
14、语文学习理论是指导学生迅速,高效地学习语文理论依据,也为教师成功地教学提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参考。
正确掌握语文学习理论不仅有利于促进语文学过程的优化,而且有利于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5、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被称之为“智慧之源”。
16、阅读能力是读者借助视觉器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心理特征。
根据对阅读过程的纵向考察,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鉴赏,活用四种基本能力构成。
17、文学作品教学:
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类文体的教学,文学作品的教学,除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原则,服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外,还应重视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
18、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
19、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兼容文字,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因素,具有多种艺术相交叉,互为渗透的多重性特证。
20、文言文是和白话文相对而言的,是以先秦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语言为基础,至秦汉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古代那书面语言。
21、写作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表达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一旦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形象力的主要途径。
22、听话能力是指一切语言的听知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不但能更直接的,更广泛地吸收信息获得知识,开拓事业,更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23、口头辩论是一种高级的话语训练形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座谈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4、思想品德教育,简称为德育。
德育的内涵和实质,及时把统治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态度及道德规范,通过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活动。
25、政治素质是指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信念。
26、理解能力,是指读者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联系起来,运用自己原来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领悟并把握基本质含义的能力。
27、鉴赏能力:
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维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以及审美价值等进行鉴别欣赏个评价的能力。
28、活用能力,就是指读者能够把通过阅读理解,鉴赏而储存起来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根据需要灵活提取使用的能力。
29、导读法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自读能力,并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
30、设疑教学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31、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影像等手段,展现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题材。
32、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和说明事物,事理的文章,它或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构造,关系,成因,功能进行介绍说明,或对事理的规律,本质进行剖析,解说,让人又所“知”。
33、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推理来阐明道理,揭示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文章体裁。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说理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论辩性三个方面。
34、语文素质,是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地能力,提高文言素质与开发学生智力是相互依存地辨证统一体,学生语文素质地培养,不是纯粹讲授,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听说读写语文技法,而是把观察,想象思维同理解,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地能力。
35、想象力是在客观事物地影响下,在言语地调节下,人脑中已有地表象经过构造和组合,而产生新表象地心理能力。
36、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所实施地审美教育,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地创造,树立正确地审美观点,培养健康地审美情趣,形成崇高地审美理想。
37、语文美育地过程,是语文教育与审美活动相统一地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地过程中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地审美实践活动。
38、审美鉴赏是人对审美对象地鉴别,欣赏和评价,它要求区别审美对象地性质,类型,形态和价值。
语文教学法案设计指,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遵循语文教学地规律和原则,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对语文教学活动制订地实施方案。
简答题一、实践性,语文教学法理论就是在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和提升。
首先,要在教学过程自觉中的联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要选用典型的丰富的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示例,应征语文教学法理论也可选用适量的反面经验示例引起警示。
加深对理论和法则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要将语文教学法原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探索这些原理的途径和方法,如开展语文教学小品活动,微格教学训练,试讲活动等,在实践研究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法理论,培养语文教学能力。
再次,要在实践中,对观察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活动和具体表现,利用见习,实习和课余节假日到中学进行调查,访问,观摩和观看优秀教学录象片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对接触实际,对组织开展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丰富感性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不断领悟熟悉语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
1、指引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
3、激励学生献身语文教育事业光荣感和责任心。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象:
中学语文教学法以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现象为学科研究对象,揭示语文教学规律,以展语文教学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1、研究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
2、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
3、研究语文教学的主体。
四、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基础。
具体研究方法介绍以下几种:
1、观察调查法(可分为:
自然观察调查法;系统观察调查法;控制观察调查法。
)
2、实验实证法;3、历史文献法;4、经验总结法。
五、语文学科性质解放前的论争主要有:
语文有文字与文学、国语与国文、技术训练与精神训练等等之争。
六、语文学科性质解放后的论争主要有:
一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
二文学科是工具性和思想性兼具的学科;
三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等综合性学科。
七、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说明;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多质性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同时也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蝗认识不断深化。
八、语文学科的特征:
一是符号性;二是民族性。
九、根据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特征的理解,一些语言学家认为符号学要建立三个分支;
一是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二是语义学,研究符号学与他所指的对象关系;
三是语用学,研究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
十、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各不相同的东西,各有自己的结构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语文 教材 教法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