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补充内容.docx
- 文档编号:25057956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50.22KB
成吉思汗补充内容.docx
《成吉思汗补充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吉思汗补充内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吉思汗补充内容
草原帝国
——追寻成吉思汗的足迹
800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随后东征西讨,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疆域空前的蒙元帝国。
其疆域东起朝鲜,西与地中海之滨的叙利亚、小亚半岛的拜占廷以及西欧为邻,北及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人类历史上,世界上不止一个民族建立过疆土辽阔的大帝国。
如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的阿黑门尼德王朝(Akhmanids)、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人建立的希腊亚历山大帝国、中国的汉、唐王朝、公元前后意大利人的罗马帝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大食帝国、近代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建立的殖民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等。
而蒙元帝国是文艺复兴以前人类历史规模空前的大帝国,疆域之广只有近代的大英帝国可与之相较。
言及成吉思汗时,便不能不涉及成吉思汗历史上的地位。
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一代天骄”。
一、话题的背景
1、民族英雄问题
成吉思汗的武力征讨,在当时对卷入战争的人们来讲,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浩劫,有人称之为“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黄祸”。
但800年后的今天,当世界各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草原帝国的奇迹,探求成吉思汗这位草原英雄留给人类的遗产。
1)民族平等观
2)统一草原
3)统一中国
4)打破此疆彼界
5)全球化时代的开始
不少学者认为,成吉思汗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缩短了地球的距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
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对人类的贡献,在全球化的今天,将越来越被人们理解。
6)什么是民族英雄?
人们会问,如果成吉思汗是民族英雄,那么因为抵抗蒙古入侵而英勇就义的文天祥的历史地位又应如何看待。
民族英雄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体现反抗压迫,体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2、蒙古民族的兴起
1)广义的蒙古史与狭义的蒙古史
2)历史舞台上的操蒙古语民族
(1)东胡-鲜卑-阿干之歌
(2)拓跋-南齐书魏虏传
A:
嘎仙洞:
史书上记载,拓跋鲜卑源出于“大鲜卑山”。
学者们一致认定“大鲜卑山”就是今大安岭。
据史籍《魏书》记载,北魏定都洛阳之后曾派出大臣赴大鲜卑山的石室祖庙祭祖,史书中还保留了此次祭祖的祭文。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当地居民很早就知道,镇西北约9公里处有一个神密的嘎仙洞。
“嘎仙”是鄂伦春语,意为“猎民之仙”。
1980年7月考古学家米文平与他的同事们在嘎仙洞的洞壁上发现了铭文,经比对后发现与《魏书》中所记祭文基本一致,足证这里就是拓跋鲜卑的祖居地。
这里如今已是一处森林公园,1997年2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批准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它占地1.5万余公顷,距阿里河镇3.5公里,林海苍茫,古木参天,峰峦叠翠,松桦蔽日,基本保持着1千5百年前蒙古人居住在大兴安岭时代的原生态的面貌。
B:
丑奴部:
拓跋鲜卑中有一个丑奴部,后来改汉姓为“狼”氏。
这个丑奴应当是蒙古语čino“狼”的音译。
丑奴部很可能与后来的蒙古赤那思部有某种关系。
(3)三十姓塔塔儿(OtuzTatar),九姓鞑靼(ToghuzTatar)
(4)契丹、拔也固
3)蒙古部的早期历史
(1)蒙兀室韦:
室韦→蒙兀室韦→蒙古部
隋唐时代,在契丹之北散布着室韦各部。
而在拓跋鲜卑的故居附近,今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上游地区,居住着蒙兀室韦。
它是成吉思汗家族所源出的蒙古部的直系祖先。
在辽金时代则称为萌古,或蒙古斯,源自女真语。
(2)蒙古高原的蒙古化:
公元840年,强盛一时的漠北回鹘汗国在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的袭击下倾刻瓦解,回鹘部众四散逃走,漠北草原陷于无主状况。
原先居于大兴安岭地区的许多操蒙古语的部落,包括成吉思汗家族所源出的蒙兀室韦,逐渐开始西迁,占据了回鹘故地—蒙古高原。
蒙兀室韦的后裔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西迁,移居于今蒙古国肯特省土拉河(土兀剌河)、鄂嫩河(斡难水)与克鲁伦河(怯绿连河)三河的源头――不儿罕山。
当时在蒙古人眼中,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部落与民族按其生活与生产方式而言,大致分为两类:
即游牧民与“林木中百姓”。
3、史料:
1)元朝秘史
(1)成书
(2)内容
(3)黄金史
2)金册:
(1)圣武亲征录
(2)元史太祖本纪
(3)史集成吉思汗本纪
4、草原社会
在辽金时代,蒙兀室韦的后裔――蒙古部已经是人口众多的大部落,形成了许多分枝。
在追溯血缘时,各分枝都认为自己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老祖先朵奔蔑儿干,特别是其妻阿兰豁阿的后裔。
蒙古部各分枝分布很广,见之于史籍的蒙古氏族有三十余个,成吉思汗家族出自其中的贵族,称为乞颜氏。
蒙古部与东邻塔塔儿部是世仇,并与其西北的蔑儿乞部攻战不断。
克烈部在蒙古人之西,与蒙古部有长期的同盟关系。
蒙古贵族与宏吉剌部与巴儿忽部有姻亲关系。
辽金时代的蒙古草原贫富分化严重,权贵们被称为那颜,其中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带有浓厚草原色彩的头衔,如把阿秃儿(勇士,今称为巴图尔)、蔑儿干(善射者)、必勒格(智者)、薛禅(贤者)、太石(太子)等,其配偶常称为旭真(来自汉语夫人)。
那颜们高居于普通部落成员与奴隶之上,部落的首领称为罕(汗)。
部落内的其他贵族要向汗宣誓效忠,违背誓言者要受到惩罚。
5、童年艰辛造就英雄本色
成吉思汗出自蒙古部最有权势的贵族家庭,其直系五世祖屯必乃、四世祖合不勒均曾为蒙古部的汗,而其曾叔祖俺巴孩也曾为汗。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部中有名的英雄。
1162年,也速该在与宿敌塔塔儿部的战争中生俘了塔塔儿部的首领铁木兀格,捷报传回故乡时适逢成吉思汗降生,史书描述说成吉思汗初生时“手握凝血如赤石”,遂将新生的儿子命名为铁木真,以纪念这次胜利。
成吉思汗出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其准确地点学者们看法不一,一说在斡难河上游,今蒙古国境内;一说在斡难河中游北岸,今俄蒙边境俄方一侧,距涅尔琴斯克(即尼布楚)不远。
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部下毒致死。
辽金时代草原贵族身份是相对的,有权有势的贵族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迅速破落下去。
当时蒙古部为泰赤乌氏俺巴孩汗家族的后裔控制,也速该死后其家庭顿陷困境,时常受到泰赤乌氏的欺凌。
后来泰赤乌氏抛弃了铁木真一家,铁木真母子从高居于部民之上的贵族跌入深渊,全家10口人的财产只有9匹马。
草原牧民的心态与草原社会的多变性以及草原人的社会地位的忽起忽落是相适应的。
昨天还是由人伺候的贵族在破落后会迅速变换角色,在新的环境中顽强地生活下去。
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象一位普通的蒙古母亲,为抚养孩子,做一切能做的事。
博大的草原丰富多样的物产为他们提供了衣食之源。
她亲自采摘野果,挖掘野菜。
铁木真虽然年幼,也带领诸弟在斡难河畔渔猎,贴补家用。
生存是艰难的,长年处于半饥半饱之间,然而童年时代所经历的生活变迁和苦难在铁木真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他具备了改变悲惨命运,重振家业的强烈动力。
成吉思汗家系谱
朵奔蔑儿干+妻阿兰豁阿
阿兰豁阿夫死后所生子↓
孛端察儿(乞颜氏)
↓
把林失亦剌秃合必赤
↓
蔑年土敦+妻莫奴伦
↓
合赤曲鲁克
↓
海都
┌------------------------┴---------------------┐
伯升豁儿 察剌孩领昆
↓↓
敦必乃 想昆必勒格(泰赤乌氏)
↓ ↓
合不勒汗 俺巴孩汗
┌--------┴---------------------------┐ ↓
斡勤巴儿合黑(主儿乞氏)把儿坛合答安太子
↓
也速该+妻诃额仑 次妻
┌-------------------------┬----------┼--------------┐ ↓
铁木真+妻孛儿帖 哈撒儿 哈赤温铁木哥斡赤斤 别里古台
(成吉思汗)
┌---┴------------------┬----------------┬---------------------------------------┐
术赤 察合台 窝阔台(元太宗) 拖雷
(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 ┌-----------┬-------┴--┬------------┐
贵由(元定宗)蒙哥 忽必烈 阿里不哥旭烈兀
(元宪宗)(元世祖) (伊利汗国)
二、帝国的摇篮
蒙古高原北起贝加尔湖,南与华北相接,东至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平均海拔1500米。
在地理上分为漠南(大致为我国内蒙古)与漠北(今蒙古国)两个单元,相互隔大漠而南北相望。
大漠即戈壁,而漠北史称瀚海。
蒙古高原历来就是草原民族逐鹿的舞台。
在成吉思汗之前,匈奴、突厥、辽、金、西夏等游牧民族都曾在这片辽阔、富饶的草原上展现了各自的英武。
但与他们短暂的演出不同的是,成吉思汗不仅在这片土地上统一了蒙古族、缔造了旷古盖世的草原帝国,而且将这片土地永远地铭刻上了蒙古族的印记——蒙古高原。
1、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的东部为丘陵、平原和湖沼区,是高原海拔最低处,牧场优良。
这里主要的山脉是肯特山。
主要的大河有黑龙江上源支流鄂嫩河(元代称斡难河)与流入我国呼伦湖(元代称为俱仑泊)的克鲁伦河(元代称怯绿连河或胪朐河),均源于肯特山,自西向东流。
杭爱山(在成吉思汗时代称杭海岭)从东向西横垣在中部,色楞格河(薛凉哥水)水系诸河由南向北,最终汇入贝加尔湖,其中主要大河有土拉河(土兀剌河)、鄂尔浑河(斡儿寒河)及其上源塔迷尔河。
这里河川纵横,绿草如茵,是漠北高原的传统政治中心。
其中南部为戈壁,史称大漠。
西部的主要的山脉为阿尔泰山(史称金山,或按台山)和唐努山。
唐努山以北的主要河流是叶尼塞河的上源欠河,山以南有札卜哈河,阿尔泰山以南有额尔齐斯河(元代称也儿的石河),均向西流。
蒙古高原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地宜畜牧。
主要的牲畜是驼、马、牛(包括牦牛)、羊(包括绵羊和山羊)。
居民的主要食物是乳制品,包括鲜乳、酸乳(奶酪)、酥(奶油)、乳酒等,间以渔猎所获补充,只有富人才能经常食肉食。
据史书记载,一匹母马可供三人饮用,凡有一马者通常有六七只羊。
牧民们生活在称为“格儿”的毡帐之中,遂水草而居,以黑车帐白饮为家。
每年春夏草青时,牧民们便驱赶牲畜,以车载庐帐移至背荫夏营地(牧民称为夏窝子),以利牲口上膘;而至秋暮北风起时,则转场至向阳背风的冬营地(即冬窝子)。
牧民们平时分散游牧渔猎,每年秋冬部落通常举行大猎,部民从四方将野兽向会猎点会聚,供贵族射猎。
游牧民以此方式来操演兵事。
牧民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氏族,氏族成员有共同的血缘。
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部落。
辽金时代蒙古高原的主要游牧部落及其居地大致为:
东部:
今蒙古国东部与我国的呼伦贝尔草原,是塔塔儿人的居地。
唐代蒙古高原的“三十姓鞑靼”就得名于它。
处于其东的是宏吉剌部。
北部:
游牧于今蒙古国色楞格河(薛灵哥水)下游两岸的是蔑儿乞部。
中部:
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鄂尔浑河(斡耳寒河)与土拉河(土兀剌河)流域,是丘陵起伏的肥美草原,曾孕育过突厥、回鹘汗国,为强大的克烈部控制。
克烈人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深受突厥文化影响。
南部与西部:
大漠以南,长城以北地区为汪古部所据;蒙古高原西北部阿尔泰山区分布着乃蛮部。
此两部均操突厥语,且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
“林木中百姓”分布于蒙古高原以北,今贝加尔湖东、西。
这里丛山起伏,分布着成遍的松、云杉和白桦树原始森林。
“林木中百姓”主要以狩猎为业,兼捕渔和采集,他们饲养的牲畜主要是驯鹿。
冬季出行时主要依靠滑雪工具。
他们没有庐帐,居住在以树棍、树皮及茅草搭建的棚屋里。
他们包括许多部落,包括森林兀良哈、巴尔忽(即唐代之拔也古)、秃马惕、豁里(即唐代的骨利干)、斡亦剌惕、客思的迷等。
蒙古部所活动的地域是蒙古高原的东部,包括我国的呼仑贝尔草原与蒙古国的东部及俄罗斯的毗邻地区,是蒙古高原水草最为肥美的草原地带。
在这里成吉思汗渡过了其青少年时代,并积蓄了统一蒙古高原、向外征服的知识与力量。
2、成吉思汗崛起的秘密
成吉思汗的青年时代,蒙古部处于分裂状态,他受到部内两股最大的势力——泰赤乌氏与札答兰氏的排挤和迫害。
草原地域宽广,但人口和物产相对稀少,草原贵族一般没有数量上绝对强大的军队和百姓,常常通过互相结盟的方式,发展、巩固自己的势力。
铁木真通过与其父也速该生前好友克烈部贵族脱斡里勒(后来称王罕)和他的好友蒙古部札答蘭氏札木合结盟,发动了对蔑儿乞人的战争并一举击败蔑儿乞部。
此战是铁木真兴起的转折点,使他摆脱了破落贵族的身份,重新掌握了武力,有了同盟者。
战后,铁木真的势力迅速增强,不但其父也速该死后脱离他们的部民纷纷来归,原先属于其他贵族的属民,甚至贵族也来投靠他。
大约在1181年,铁木真被部众推举为汗。
通过结盟铁木真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领地,但真正使他成就霸业的因素除了他过人的军事、政治才华和当时特殊的政治局势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他制定了一套适合草原地区军政制度。
成吉思汗称汗后,建立了护卫军,命自己的近待分别担任豁儿赤(箭筒士)、云都赤(带刀者)、宝儿赤(厨师)、火你赤(羊倌)、阿塔赤(管骟马人)、阿都兀赤(马倌)、抹赤(木匠)等。
这些官号与其职掌富含草原色彩,均受铁木真领导,常在他身边。
草原游牧行国不同于汉地,没有常备军制度。
由于牲畜需要草场,属民平时分散游牧射猎,在战时在首领号令下自备乘马弓矢聚集起来。
故而强大的部落首领,甚至强盛一时的游牧帝国,也可能因敌人的一次偷袭而突然失败。
铁木真建立具有常备军性质的护卫军是有开创意义的行动,其官制虽然简朴,但却使他与其他游牧部落首领有了根本差别,为他最终击成为草原群雄角逐的胜利者创造了条件。
牧民驻营时,通常将勒勒车围成一圈,毡帐就座落在车仗圈中,称为古列延。
一个古列延的人日常生活、劳作都在一起,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最熟悉的人。
故而在作战时,军队的编成也往往以古列延为单位。
成吉思汗后来因与札木合关系破裂而进行的决战中,双方的军队均由13个古列延组成,史称“十三之翼之战”。
札木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他战后大肆残杀战俘,引起部民的反对,许多人转而投向铁木真,使他的力量在战后反而增强。
此战
双方出动兵力高达6万人,均是蒙古部成员。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蒙古部统一过程中的重要战斗。
此后铁木真平定了内部主儿乞贵族的叛乱,1200年与王罕联兵击败泰赤乌氏。
蒙古氏族谱
朵奔蔑儿干+妻阿兰豁阿
阿兰豁阿夫死后所生子│
┌-----┴----┬--------------------┐
不忽合塔吉 不合秃撒勒只 孛端察儿
(合答斤氏)(撒勒只兀惕氏)(乞颜氏)
┌-----------┬------------┴----------┐
札只剌歹巴阿里歹把林失亦剌秃合必赤
(札答兰氏)(巴阿邻氏) │
蔑年土敦+妻莫奴伦
┌---------------------┬-------------------------------------------------------┴---------------┐
合赤曲鲁克 合赤兀纳臣
│ │ ┌------------┬-----------------------┴-┐
海都 巴鲁剌歹兀鲁兀歹 忙兀歹 朵豁剌歹
│ (巴鲁剌氏) (兀鲁兀氏)(忙兀氏) (朵豁剌惕氏)
┌-┴--------------------------------------------┐
伯升豁儿 察剌孩领昆
│┌-----------------┴--------------┐
敦必乃别速台 想昆必勒格
(成吉思汗五世祖)(别速惕氏) (泰赤乌氏)
3、称霸蒙古高原
当时大漠南北诸部为争夺牲畜、牧场与人口而互相攻战不休。
各部内部的贵族为争权夺利不停地争斗。
而辽金王朝却奴役各部,时而挑动各部间的矛盾,从中渔利。
成吉思汗年青时代,蒙古高原的群雄割据,东部是蒙古族与塔塔儿,北部是蔑儿乞,中部是克烈,西部是乃蛮。
乱世为铁木真提供了演出英雄剧的舞台。
他击败蔑儿乞部,统一蒙古部后,成了蒙古高原霸主的有力争夺者。
高原的东部,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面包括今蒙古国的克鲁伦河、鄂嫩河流,北越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以今呼伦贝尔草原为中心,是一片起伏的丘陵草原,坡度平缓,一般海拔不高,天然植被茂密,水草丰美,河流交错,湖泊棋布,是极为优良的天然牧场,载畜条件好,同时又邻近金朝统治区,在历史上更多地受到汉地的影响。
谁控制了这块肥美的草原和在这里生活的游牧民,谁就能成为蒙古草原上最为强大的首领。
为此贵族们在这里不停地争斗。
塔塔儿部是蒙古部的近邻,也是蒙古部的世仇。
1195年,铁木真与克烈部脱斡里勒汗联兵打败了塔塔儿部。
此战的胜利树立了铁木真在蒙古部宗亲氏族中的威望。
此后东部反对铁木真的塔塔儿残部、宏吉剌部纠集在札木合周围,聚兵于今海拉尔河下游以北。
铁木真会同王罕沿斡难河(今鄂嫩河)向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进攻,打败了他们。
1202年,铁木真率蒙古部兵进至今东乌珠木沁旗乌拉根河地区,消灭了塔塔儿残部。
至此蒙古高原东部丰饶的草原,与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的各部兵员与马匹就完全听命于铁木真,为建立蒙古帝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铁木真控制了蒙古高原东部以后,蒙古草原上变得三分天下:
他的主要对手只剩下克烈部与乃蛮部。
克烈部即唐代之九姓达旦,一直在蒙古高原中部的斡耳寒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游牧。
这里自匈奴时代起就一直是漠北的战略中心,水草丰美,丘陵起伏,史称于都斤,隋唐时代的突厥汗国与回鹘汗国的牙帐均设于此。
克烈人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深受突厥文化的影响。
蒙古乞颜氏贵族自从也速该时代以来,一直与克烈部贵族保持着联盟。
铁木真在父亲死后,依靠克烈部王罕的帮助开始称汗,他与王罕以父子相称,并在王罕的支持下统一了蒙古高原东部,同时他也尽力帮助王罕。
当克烈部王族内乱,王罕失败后出逃西辽时,他向王罕伸出援手,协助他复辟。
铁木真提供的帮助也使克烈部成为蒙古高原上实力最为强大的集团,其势力东深入蒙古高原东部,西与占据阿尔泰山区的乃蛮相接。
乃蛮人游牧于阿尔泰山南北和额尔齐思河上游,这里是突厥人的故乡,也是沟通蒙古高原与中亚地区的要道。
历史上北匈奴、西突厥均中从这里西迁中亚。
金末耶律大石也经由这里前往中亚,建立西辽王朝。
这条通道被学者们称为东西交通的“草原之路”。
乃蛮人操突厥语,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深受畏兀儿人的影响。
在辽金时代乃蛮是蒙古高原上文化最高的部落。
铁木真崛起时,乃蛮部王族兄弟不和,兄长为塔阳汗,此称号来自汉语“大王”,臣属于西辽,统治着阿尔泰山之北的丘陵草原地区,其地水草极为丰美。
其弟不亦鲁黑汗率另一部分属民居于阿尔泰山区及其南的额尔齐斯河流域。
1203年和1204年,经过一系列战争,成吉思汗分别消灭克烈部乃蛮部,整个蒙古高原都处在铁木真的统治之下。
4、蒙古武力的秘密——蒙古马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军队战斗力超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胯下的蒙古马。
体形较小、善于长途跋涉的蒙古马使蒙古铁骑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远程作战能力。
蒙古高原是马的原产地之一,其主要的马种是蒙古马,与曾存在于准葛尔盆地中的野马-普烈热瓦尔斯基野马相当接近。
野马是经过近6000万年进化而来的一个生物物种,远古时代曾广泛遍布于世界各地,至19世纪仅存于我国新疆、甘肃、内外蒙荒漠草原上。
1878年为沙俄地理学家普热瓦尔斯基(Przewalskii)在新疆准葛尔发现,并向世界介绍,被定名为普氏野马(EquusPrzewalskii),也称为亚洲野马、蒙古野马。
野马被运至欧美各地圈养,而生存于自然界的野马后来由于滥捕和自然条件的恶化反而绝灭了。
普氏野马体型小,背毛为土黄色,鬃毛、鬣毛直立;其最大的特征是头颈粗大,膝盖以下黑色;尾形接近驴尾,善于奔跑。
蒙古草原的主要马种是蒙古马。
蒙古马从外形上看毛色棕红、白或黄红,体态结实,肌肉发达,背腰平直,四肢短而强健,蹄质坚硬,额宽头大,体形相对矮小。
它最大的优点是有持久的耐力,善于奔跑,8小时可行60公里左右路程。
同时蒙古马生命力极强,耐暑耐寒,宜放牧,抗病力强,对自然气候与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蒙古马虽然不如西域的阿拉伯马和汗血马那样高大、威风,但它耐力与生命力强的特点,使它平时最宜游牧民族放牧、转场与射猎,而战时则是冷冰器时代骑兵的最佳战马。
游牧部落与定居民族在人口与兵员对比上处于劣势。
为了对抗定居民族以设防坚固的城池为主的防御体系,他们军队的战斗力主要体现在其高度的机动性上。
蒙古人素称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马种群数量大,获取较易。
故蒙古军长途行军或奔袭时,常一人随带二、三匹马,在行军中不时更换,以维持高速行进。
这样蒙古军常常会出奇不意地发动进攻。
游牧民族军队的这种机动性,在成吉思汗手中发挥到极致。
当代在世界各地赛马场上最常见的是阿拉伯(中国古称大西马)的后裔――纯血马。
这种马颈长体高,四肢修长,身体各部位棱角分明,线条清晰,轮廓流畅,极为优美。
其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幼驹在出生后数小时便能跟着母马自由运动,成年的马匹时速可以达到60公里,一步便可跨出4、5米远。
它最大的缺点是耐力差,不能长途奔跑,其高速奔跑距离一般不超过2公里,不宜用作战马。
另一个世界著名的马种是阿哈尔捷金马,即汗血宝马(我国元明两代又称为阿鲁骨马)这种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
但它主要食用苜蓿,较为娇贵,不耐粗放,无法大量放养,只能用作统帅的乘骑,不可能作为战马大量装部队。
5、成吉思汗的政治创举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之地召集贵族大会,上尊号曰“成吉思汗”,其国家称“也客·蒙古·兀鲁思”(YekeMonggholUlus),即“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为蒙古国奠定了一系列制度:
1)封95千户:
在出兵征服乃蛮之前,成吉思汗已经把自己的军队划分为千户和百户。
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后,又进一步把全蒙古百姓划分为95千户,分别授予自己的功臣,由他们分任千户长,世袭统治。
各千户的人数并不固定。
千户之上置4个万户长。
千户之下分为若干个百户,百户之下为十户。
千户、百户制度取代了旧日的氏族部落组织,蒙古草原的牧民被严密地组织起来。
平时游牧射猎,战时出兵成阵。
千户那颜们成为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的支柱。
这95个千户是成吉思汗军队的核心与骨干。
2)建护卫军:
草原游牧部落无常备军,男丁凡力能挽弓者,战时皆为战士,平时则各归部落。
故部落贵族平时只有贴身护卫在侧,自古游牧强部其兴也忽,其亡也速。
成吉思汗对游牧军事制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
征服乃蛮之前,他就开始建立护卫军——一支常在可汗身边的武装力量,使蒙古部在军事上比同时代的任何部落都要强大。
建国后,成吉思汗把护卫军扩大到1万人,包括1千名宿卫,1千名箭筒士和8千名散班。
其主要职责是保卫可汗的金帐并负责汗廷的各项事务。
成吉思汗规定了严格的护卫制度:
护卫分为四队,轮番值宿,号称“四怯薛”。
怯薛(keshig)是轮番值护卫的意思。
任何人未经怯薛许可,不得接近宫帐。
四怯薛之长由成吉思汗四名最亲信的那可儿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和赤老温家族世袭。
战时却薛由可汗亲自统率,居于战阵的中军。
怯薛作为可汗的近侍,在平时是部落内部汗权的象征,战时则成为军队的核心。
后来怯薛在蒙、元上层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怯薛成员调任外官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吉思汗 补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