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友翻译的白话版《老子》完美.docx
- 文档编号:25045294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95KB
一位好友翻译的白话版《老子》完美.docx
《一位好友翻译的白话版《老子》完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位好友翻译的白话版《老子》完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位好友翻译的白话版《老子》完美
一位好友翻译的白话版《老子》,完美!
李成玉,是我一位最好的朋友。
此人对中国文化、世界各路宗教有很深的研究,造诣颇深,目前正在禅修。
因为对各种白话版的《老子》不满,所以自己做了一个白话的翻译,我认为非常好,接近完美。
这是我第一次通读《老子》,深感古人智慧之美妙。
?
上篇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义。
无,是天地原始的状态;有,是万物发生后的观念。
所以,常常保持“无”,以此观察道的奥妙;常常经历“有”,以此观察道与万物的映照。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义不同,都可以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里面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天下人都认为美的就是美的,因此也有了丑的观念;都认为善的就是善的,因此也有了恶的观念。
同样的道理,有了“有”的观念,也就有了”无”的观念;认为有“难”,对应就有“易”;认为有“长”,对应就有“短”;认为有“高”,对应就有“低”;认为有“音”,对应就有“声”;认为有“前”,对应就有“后”。
这是个确定的道理!
由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事物,以不施加观念教化万物。
万物自然发生而不推动,万物自然运转而不施加意图,万物自然成就而不占有。
正是因为不占有,所以不会远离道。
不标榜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稀有的货物,免得人民盗抢;不显露能勾起欲望的事物,免得扰乱民心。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让天下人心里没事,肚子吃饱,身骨健壮,企图少些;让人民常常没有分别心、没有欲念,使那些聪明人也不敢妄为。
这样无为,天下就不会不安定。
道是中虚的,而作用却没有穷尽。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它把锋芒挫灭,把纠纷解脱,让光亮和一,让尘埃混匀。
幽隐的很哪,似无似有。
我不知道它从哪里发生,好象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
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不正象个风箱吗?
虽然中间空虚,却不缺乏,只要拉动,就有风出来。
观念设得太多会困于算计,不如守住虚中来得好。
山涧的泉源不息地流淌着,这是深奥的母性。
这个深奥的母性之门,也是天地的根源。
它似乎不存在却连绵不断,作用无穷无尽。
天与地存在很长久了。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存在,因为它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地存在。
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被列在前,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
这不正是因为他不偏私反而成全了大我?
!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
水的好,在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夺,处在众人不待见的低洼地方,这是最接近道的态度啊。
居住好在选择地方,心意好在深静,交友好在慈爱,说话好在诚信,为政好在有条理,办事好在运用能力,行动好在把握时机。
因为这样远离争执,所以不会招来怨恨。
端的满满的,不如适可而止。
磨的尖尖的,锋利难保长久。
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
又富又贵又起骄慢,只会给自己埋下祸患。
事情办成了就退回来,才合乎天道。
修习纯一之道,让心神合于一,能守住不离吗?
专注气息而到了轻柔,能达到婴儿那样吗?
洗清杂念、深入内省,能不漏过微细的杂念吗?
慈爱乡民的心,能不用想就自然生起吗?
感官与外界接触,能保持静守吗?
什么都通晓,能不动心机吗?
生起它,培养它,生起但不拥有,培育但不掌控,就是深奥的人德。
三十根幅条,插在一根车毂上,辐射成的空间,才是车轮的作用所在。
揉和粘土作器皿,器皿中的虚空,才是器皿的作用所在。
凿门窗造房屋,房屋中的虚空,才是房屋的作用所在。
所以“有”只提供条件,“无”(虚空)才是作用所在。
青赤黄白黑,种种颜色扰乱了人眼;宫商角徵羽,种种乐声扰乱了人耳;酸甜苦辣咸,种种美味扰乱了口味;纵情地骑马打猎,令人心里轻狂放荡;藏匿了稀有的物品,令人提心吊胆。
因此,圣人只求填饱肚子活命,不追求这些扰乱人心的声色享受,所以远离那些事,亲近这些事。
把得宠和受辱当作惊扰看待,把身体当作大忧患看待,是难得的。
为什么说受到宠爱或侮辱都是惊扰呢?
受宠不是高尚的,得到了是惊扰,失去了也是惊扰,这就是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要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大忧患看待呢?
我之所以有忧患,是因为这个身体存在,如果没有这个身体,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所以,能够以这样把身体看作忧患的态度看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交托给他;能够以这样对待身体的态度去企图天下,就可以把天下交托给他。
看它看不见,叫作“夷”;听它听不到,叫作“希”;抓它抓不住,叫作“微”。
这三种特质,无法细究,因为它们是混于一体的。
“一”这个东西,上去并不分明,下来也不模糊;纷纷芸芸,难以形容,根本上还是没有实体。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像,称为“恍惚”。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
它执掌着道,统御着万有,直到如今;通过它可以认识宇宙的本始,它是道的纲领。
上古时期循道而行的高士,细微深远而通达,深远得难以看清。
正因为难以看清,只能勉强加以形容:
小心翼翼啊,象冬天趟水过河;警觉啊,象害怕周边的人群;恭敬啊,象作客人;宽和啊,象河里的冰凌融散;敦厚啊,象未雕琢的素材;虚旷啊,象空空的溪谷;浑匀啊,象混浊的河流。
安静下来就会慢慢澄清,怎么会浑浊?
变动之中就会慢慢新生,怎么会停息?
持守此道的人,不会自满。
正是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去旧换新。
让心空虚,虚到极点,清静地守住;看着万物在当下发生、变化,我从中感受到一切事物的回返。
万物尽管变化纷纷,最后都回到原位。
返回原位就是静,静就是返本,返本是“不动的常性”,认识到常性就是“明”。
不认识常性,是妄;妄动,是恶。
认识不动的常性而能接受一切,接受一切而能平等大公,平等大公而能广大,广大而能与天相应,与天相应而能与道相应,与道相应而能久远,终身远离险难。
最上等的领导,人们仅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最次的,人们责骂他。
信渐渐减少了,所以变得不相信了!
最上等的领导是多么悠然啊,不多说什么;事情成就了,老百姓都说:
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大道荒废了,才显出仁义。
聪明机智出现了,才有了狡诈虚伪。
家庭不和睦了,才看得出孝慈。
国家昏乱了,才显出正臣。
舍弃机智和分别,人民可以得到莫大的利益;舍弃仁和义,人民才能恢复孝慈的天性;舍弃机巧和逐利,盗贼自然会消失。
这三条作为行为准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有所依循:
保持朴素保持自然,少动思想少动欲望。
舍弃礼学,从而远离忧患。
恭敬地诺诺与怠慢地呵呵,相差有那么大吗?
美与丑,相差有那么大吗?
人们都讨厌的这些东西,不能不让人害怕呀。
道上是这么荒凉啊,好象还没有尽头!
人们都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登高看景。
唯独我淡淡的无动于衷;浑浑沌沌啊,好象还不会发笑的婴儿;厌倦啊,象是无家可归!
大家都有余粮,只有我好象什么也没有。
我真是个愚人吗?
!
世人都那么分明,我却不求明白;世人都那么精明,我却有点呆拙。
渺渺茫茫啊,好象大海;忽忽悠悠啊,还停不下来。
大家都富有了,唯独我似乎偏执又疏远。
我和大家都不一样,因为我以听从道为贵。
大德的形态,与道保持一致。
道这个东西,是渺渺茫茫、忽忽悠悠的,没有固定的形体。
惚啊恍啊,惚恍之中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有事物;深啊远啊,深远之中有极微的精质,这个精质是真实的、可信的。
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通过它能看到万物的本始。
我怎么会知道万物起始的情形呢?
原因就在于此。
掂起脚跟的,站不稳当;故意跨大步的,走不远;固执己见的,看不分明;自以为是的,看不清是非;自我炫耀的,存不住功绩;自高自大的,作不了首领。
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剩饭赘瘤,惹人讨厌,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流水曲折才能久全,树木弯曲才能长直,溪水低洼才能蓄满,树木枯老会生新芽,少就是收获,多就会迷惑于选择。
因此圣人的行为总是围绕着“一”,把它作为天下的法式。
不固执己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存着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领导。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也不会和他起争执。
前人所说的「曲折才能久全」,怎么能是空话呢!
实在是这样有作用,才信服这个道理呀!
渐渐消逝是事物自身变化的规律。
看,狂风刮不到一个时辰,暴雨下不到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
是天与地。
天地尚且不能使它们持久,何况人呢?
因而,凡是遵循道修习道的人,都与道相应;得道的,行为合乎道;失道的,行为不合乎道。
合乎道的,道也与他同在;不合乎道的,道也远离他。
对道的信不足,是不会相信这些的!
有一个东西,混然一体,出生在天地之前。
无声啊,无形啊,独立存在而不变,可以算作天下万物的本母。
我不知道该叫它什么,姑且叫作“道”。
勉强可以描述为广大,广大而流逝,流逝而旷远无边,旷远无边而返回本原。
可以说,道大、天大、地大、王者也大。
世界中这四样东西是广大的,王者也是其中之一啊。
人以地为依凭,地以天为依凭,天以道为依凭,道依凭的是自身本来的样子。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中心。
因此,圣人总是行走,随身带着行装。
虽然可以有荣华的生活,却轻松超然,不沉溺在里面。
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却挟着私欲而轻率地对待天下呢?
轻率就会动摇根基,妄动就会迷失中心。
善于行路的,不留尾迹;善于言谈的,不留话柄;善于计算的,不用数筹;善于闭合的,不上锁却不能打开;善于束缚的,不捆绑却不能解脱。
同样,圣人最善于救助人,所以他们眼里没有可以舍弃的人;最善于扶助事物,所以他们眼里没有可以舍弃的事物;这叫作承习明法。
因为,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老师,不爱护借鉴,虽然自以为明智而实际上很糊涂。
这是精深奥妙的道理。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保持着柔弱,甘愿作天下的溪洼;甘愿作天下的溪洼,恒德就不会远离,又回到初生的状态。
知道什么是白净,却接受了污垢,甘愿作天下的河涧;甘愿作天下的河涧,恒德就得以满足,又回到浑朴的状态。
知道什么是荣光,却接受了晦暗,甘愿作天下的扶手;甘愿作天下的扶手,恒德就不会偏差,又回到合一的状态。
混原的素材一散解,就成了工具,有智者取用,就作了长官;所以高明的匠作是不割解分析的。
打算收服天下,却采用强行妄为的办法,我看他得不到什么。
天下是神圣的东西,是不能造作强为的,是不能据为己有的。
造作强为的会招致失败,想据为己有的会碰见损失。
因此圣人不造作而为,也不会招致失败,不想据为己有也就无所谓损失。
一切事物不是超前就是落后,不是缓就是急,不是强壮就是虚弱,不是自爱就是自毁;而圣人远离极端、远离过多、远离过度。
循道辅助君主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强,这事容易得到报应:
军队驻过的地方,就会长满荆棘。
最善好的是有成效就收手,不用兵逞强。
有成效了,不要自高自大;有成效了不要夸耀;有成效了不要骄傲;有成效了,不要对成绩恋恋不舍;这就是只求效果不图逞强。
因为,事情壮大过头就会衰落,就是偏离了道,偏离了道会早早消亡。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谁都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倚仗它。
君子平时以左边为上,打仗时就以右边为上。
所以兵器不是君子的配具,这东西不吉利,不得已才用,看轻一些为好。
胜利了也不要赞美。
如果赞美它,就是喜欢杀人。
喜欢杀人的,不可能在天下达成志向。
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
所以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按办丧事的规矩对待。
杀人的人,是悲哀的,应当这样看待;就是战胜了,也要按办丧礼对待。
道永远是没有观念的,朴素无琢;看似轻微,天下却没有谁能支配它。
作王侯的如果能依照它行事,万物将会自动归从。
天地之间的云气相遇,就会下雨,人们没有指使,雨却自然地润泽均匀。
万物起始,施设了种种观念、名目,名目设好了,就要适可而止,知止可以避免危险。
用比方说,天下万物回归于道,就像大小河流交汇于江海一样自然。
认识别人叫作智,认识自己才是明。
胜过别人靠的是力量,超越自己才是强壮。
知道满足才就是富足,强行前进只能算是有毅志。
不偏离本分的能长久,死而不迷本性是长寿。
大道广布呀,上下左右都是。
万物依赖它生存而它从不拒绝,成就了事物也不图拥有。
万物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总是没有自我的意欲,可以在细微之处体现作用;能养育万物却不主宰,可以在大处体现作用。
所以圣人能够成就大事,是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大事能成就。
谁要掌握了道,天下就会跟从。
天下都归从于道,就不会互相伤害,于是天下和平安泰。
音乐与美食,好到能使行人停步。
道要说出来,却淡的无味。
看它看不清,听它听不明,用它却用不完。
想要收敛它,就姑且先让它扩张;想要削弱它,就先让它增强;想要废弃它,就先让它兴盛;想要收服它,就先给予它。
这是幽微的道理,减弱的超过了增强的。
鱼离开生存的水池,守城的先进器械暴露给外人,偏离根本都是危险的。
道永远是无为不造作的。
王侯名士如果能保持无为不造作,万物会自行安息。
安息后又想造作,我就让它向“没有观念的原生状态”收敛。
收敛到没有观念的原生状态,终于不再想造作。
不想造作而至于平静,天地将会自行安定。
?
下篇上德不显得有德,实际上德厚。
下德刻意守德,实际上德薄。
上德不造作,而且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造作,但不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造作,并故意表现他的义;上礼想造作却没有人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照办。
所以失去了道就显出德,失去了德就显出仁爱,失去了仁爱就显出正义,失去了正义就显出礼序。
礼序这个东西,是忠正诚信衰落的结果,也是动乱的起头。
那些搞预测的阴阳术士,是道的浮华,是愚蠢到家了。
由前述可见,大丈夫处在道上,就厚而不就薄,就实不就虚;也就是远离后面的,靠近前面的。
从前那些得到了纯一之道的:
天得到的一,是清朗;地得到的一,是宁静;神得到的一,是灵验;涧泉得到的一,是充盈;王侯得到的一,是作天下中正的范本。
这是它们得到纯一之道的表现啊!
天不再保持清朗,恐怕要崩裂;地方不再保持宁静,恐怕要废弃;神不再保持灵验,恐怕要隐没;涧泉不再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王侯不能保持中正,恐怕要垮台。
可见,要尊贵,就要从低贱出发;要高上,就要从低处奠基。
你看,王侯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谷”,不就是从低贱出发,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美誉是无须称誉的;不要想着象美玉那样珍贵,象石头那样奇异。
上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勤奋地实行;中士听了道的道理,觉得好象有道理又好象没有道理;下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哈哈大笑。
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所以古人说过:
明显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
高尚的“德”好像低流的河涧,广大的“德”好像有不足,勤健的“德”好像是懈惰。
纯的质地好象是浑的,纯的洁白好象有污垢,大的方形好象没有边角,大的器具好象很难造成,大的声音隐隐约约似乎听不见,大的形象大得似乎看不见。
“道”是隐晦不外显的;然而正是“道”,乐于施与而成就了万物。
返回是道运动的方向,减弱是道运动的方式。
要知道,天下万物原本是从“有”变化而起的,而“有”是从“无”变动而生的。
道生出混一,混一生出对分,对分又组合生出一个,成为三,三者交互而衍生出万事万物。
万物都包含了阴阳变化,在融通交流中达到平衡。
比如说,人们讨厌的就是“孤”、“寡”、“不谷”这些词儿,而王公们却用来自称。
所以,一切事物的变化,有的受到贬损却增益了,有的受到增益却贬损了。
人们常讲的,我思考然后教示。
桥梁本身坚固,就不会轻易毁坏,我把这句话作为教示的出发点。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通达最坚实的地方;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空间;我因而认识到无为的好处。
不施加观念对我的启发,无为的好处,天下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名誉与生命,谁觉得太近?
健康与财产,谁觉得多了?
得到与失去,谁觉得有害?
爱惜过分带来的消耗也更多,储藏丰厚的势必损失也严重。
所以,知道满足的不遭遇折辱,知道适可而止的碰不见危险,从而得以长久。
最圆成的好象有欠缺,作用却不短少。
最满的好象是空的,作用却不会穷尽。
最直的好象有点弯曲,最灵巧的好象有点笨拙,最好的口才好象说话迟钝。
跑动能够战胜寒冷,安静能够克服炎热,而清静可以让天下自然地衡正。
天下有道时,战马都用来耕地;天下无道时,怀孕的马也要在战场上生驹。
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厉害的罪过了,没有比索求无度更应该愧疚的了,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祸患了。
所以,从知足而起的满足,才是长久的满足。
不出大门,以感悟天下的事理;不看窗外,以认识天道的内涵。
向外奔的越远,对道的认识越偏。
所以圣人不出行而能认识,不眼见而能明了,不造作而能实现。
求学问,要天天增加;求道,要天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至无为。
无为不造作,却没有他不作的。
想收服天下就要少生是非,如果自己生起事端,就不可能收服天下。
圣人总是没有自我的心性,以百姓的心性为心。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从而使人人向善。
讲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讲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从而使人人诚信。
圣人在人间总是操心于百姓;没有自我,不起分别心,百姓的所作所想都在他的心里,圣人待百姓就象待孩子一样。
出世为生,命终为死。
长命的占十分之三,短命的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命却因为折腾以致于早死的,也占十分之三。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保养生命过度了。
听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野牛和老虎,在战场上不会遭遇士兵杀伤。
牛的角对它用不上,老虎的爪对它用不上,士兵的刀对它也用不上。
为什么呢?
因为他远离了死亡的境界。
创造万物是道,养育生命是德,形成的是万物,有用的成为器具。
因而万物尊奉道,也以德为珍贵。
道和德的尊贵,没有谁指使而自然就是这样。
所以,道创造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得到生长、发育、壮大、成熟,使万物得到休养和庇护。
道产生了万物而不拥有,运作着万物而不干涉,领导着万物而不主宰,这是“深奥的生德”。
天下有个起始,可以叫作万物的本母。
得知了本母,就能认识万物。
认识了万物,再回守住这个本母,能一辈子没有危险。
堵住漏洞,收敛根门,能终身远离病恼;敞开漏洞,操持世事,终身无法得救。
观察细微叫作“明”,保持轻柔叫作强。
就着体悟到的亮光,返回来继续深入观察,不漏下任何生命的隐患,这叫作承习常性。
假如我有点认识,我就行走在大路上,怕的是走邪路。
大路很平坦,人们却喜欢走捷径。
朝政很腐败,农田很荒芜,仓库很空荡;却穿着锦绣的衣服,带着锋利的宝剑,吃厌了精美的饮食,占有着过多的财富,这就叫作强盗势力。
多么不合乎道呀!
建造的好,不容易动摇;抱的牢,不容易松脱;遵照这个道理,子孙的祭祀就不会断绝。
用这个道理修身,品性就会纯真;用这个道理治家,家就有余粮;用这个道理治乡,乡就会扩大;用这个道理治国,王国就会富裕;用这个道理治天下,天下就会广大。
这就是,从个人去认识个人,从家去认识家,从乡去认识乡,从王国去认识王国,从天下去认识天下。
我怎么知道天下是这样呢?
就是用这种以德看“得”的方法。
德性蕴含深厚的人,好比是个婴儿。
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抓他。
筋骨柔弱而小拳头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鸡吧儿会自然挺起,这是精气(能量)的作用。
整天号叫而喉咙也不沙哑,这是平衡的作用。
认识到平衡的是“不动的常性”,认识到常性就是“明”。
平衡有益于生命,叫作吉祥;心能平衡地驾驭气息,叫作强。
因为,事物壮大过头就会衰败,就是偏离了道,偏离了道会很快消逝。
懂得道的不施设观念,施设观念的不是真懂得道。
堵住漏洞,收摄根门;挫灭锋芒,消解纷扰;与光明和一,与微尘混同,可以达到玄妙的齐同。
这样就不分亲,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贵,不分贱;因而才是天下所稀有的。
治国要中正不偏,用兵要出奇不意,治理天下要少生是非。
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
就是因为:
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贫困;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工技越巧,奇特的物品越多;法令越明细,犯法的盗贼就越多。
所以圣人说:
我无所作为,人民自然顺化;我甘于安静,人民自然端正;我少生是非,人民自然富裕;我追求没有私欲,人民自然淳朴。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政治苛刻,人民就狡诈。
祸害旁边有幸福停靠着,幸福里面也有祸害埋藏着,谁知道会变成怎么样?
它们没有一个定准。
中正的居然变得怪异,善良的居然变得妖邪。
人们的迷惑,已经由来很久了!
所以,圣人虽然是方正的但不去割划,虽然是锋利的但不去切削,虽然是正直的却不蛮横,虽然是光亮的却不刺眼。
遵循天道治理天下,没有比守藏更为重要的了。
守藏,就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多多积德;德积得厚,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没有什么不能克服,能力就没有限量;能力没有限量,就可以担当得起国家。
又掌握了治国的道理,国家可以长久。
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是维持长久的道理。
治理大国好象煎小鱼,(小心不要伤到)。
国家循道而行于天下,奸邪的事物就不作怪了。
不是奸邪不作怪,是它的怪异对人无害。
它对人无害,圣人也对它无害。
它与圣人互不伤害,彼此都有德了。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处于百川交汇合流的地方,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
雌性往往因闲静而胜过雄性,就在于它闲静而谦下。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就能收服小国;小国对大国谦下,就能得到大国的认可。
所以,有的王国因为谦下而得到认可,有的因为谦下而收服地方。
大国不要总想要兼并小国的人口和物产,小国不要总想着来往奉迎大国;大国小国各自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大国更应该谦下。
道是万物的庇荫,是善人的法宝,也是恶人的依靠。
美好的言词能换取人们的尊敬,善良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即使有不懂行善的人,怎么能把他抛弃呢?
所以奉立天子,设置公卿,又献了美好的玉石,又献了珍贵的车辆,还不如把道作为献礼。
古人之所以重视这个道,为什么呢?
不是说过「有求即能得,有罪即能免」吗?
这样才是天下所珍贵的。
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淡味当作味。
解决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开始。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处做起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处做起的。
所以圣人不图大事,而能成就大事。
轻易许诺的,往往不守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往往碰到的麻烦也多。
所以圣人从难处看待问题,后来往往没有问题。
天下安定时容易维持,事变还没有迹象时容易解决,纠纷脆弱时容易消解,麻烦细微时容易分散。
要在事件没发生以前就做好准备,要在祸乱没形成以前就处理妥当。
合抱的大树是从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小土堆筑起的,远行千里是从脚下第一步走起的。
强行妄为会败事,执意掌控会失去。
而圣人的做法是不造作而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想掌控也不会失去。
人民的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遭到失败;如果在事情收尾的时候,还能象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因此,圣人的追求是,不动私欲,不看重稀有的货物,教化人民不要施加意图,纠正他们过度的作为,以便遵照事物的本来样子而不干涉。
所以说:
遵循道的人,不是教百姓分辨精明,而是教百姓浑朴天然。
百姓之所以难以安定,就是因为他们太智巧。
所以以智巧教导国民,是国家的灾害;以不用智巧来教导国民,是国家的幸福。
经常对这两点作反省,叫作检查法。
经常知道作检查,就是“深奥的人德”。
深奥的人德好深哪,好远哪,触到外物就向回返,可以达到通彻自如的“大顺”。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河流的交汇,是由于它总是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成为汇集百川的王者。
因此,要想处于人民之上,必须对人民表现得谦下;想位于人民之前,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人民后面。
因而,圣人位处于人民之上,而人民不感到负担;处在人民前面而人民不觉得妨害。
因为,天下人民乐意推崇他而不讨厌,因为他不跟人争,所以天下也不会和他起争执。
善于武力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不动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用交手;善于用人的,对人谦下。
这叫作不争的德行,叫作善于用人,叫作顺应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法则。
用兵的常说:
我不敢主动进攻而宁愿防守,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
所以说,我要布的阵是不布阵,要振作的是不振胳膊,要拿的武器是不用武器,要面对的是没有敌人。
祸害没有比不顺服更大的了,不服几乎丧失我的法宝。
所以说,两军对垒,慈悯的一方已经胜了。
我的观点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
天下却没人懂,没人实行。
我留下的言论有宗旨,提倡的事也有根据。
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才不理解我。
理解道的人少,我也就显得可贵了。
你看,圣人穿的虽然是粗布,怀里却揣着美玉。
知道自己没有认识道,是高明;没有认识道却自以为知道,是病患。
圣人没有病患,是因为他把这种病患也当作病害,所以才能没有病患。
人民不怕威胁时,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
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生,不要堵塞人民谋生的道路。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会厌烦。
因此,圣人对自己心里有数而不自我表现,珍爱自己却不自视高贵,所以舍弃后者而采取前者。
勇于冲动有杀身之祸,勇于不冲动就能存活。
两种勇敢,有时利有时害;因为被天所厌弃,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呀?
天的特性是,与世无争却总是超越,不用言语却总能心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一位 好友 翻译 白话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