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Vdoc.docx
- 文档编号:25035164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58MB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Vdoc.docx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V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V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Vdoc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
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A.40%B.60%C.30%D.50%
2.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1gB.1.6gC.4.2gD.8.5g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如下图所示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b为铁B.操作①、②中玻璃棒的作用不同
C.滤液a中含有3种溶质D.除污水外,含锌元素的有:
固体a、c,滤液a、b
4.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丁可以转化为乙。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下图要求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V)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C
H2O
CO2
O2
D.
Fe
CuCl2
Zn
HCl
5.有一混合气体由CO、H2、H2O、CO2组成,将其依次通过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②浓硫酸,③灼热氧化铜后,剩余气体是:
试管中盛放物质
氯化铁溶液
碳酸钠溶液
硫酸镁溶液
现象
产生红褐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11.氧化亚铜(Cu2O)是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杀菌剂、陶瓷和搪瓷的着色剂、红色玻璃染色剂等。
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6.8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4.8g固体。
(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
则原混合物中的Cu2O和Cu质量比为
A.9∶8B.17∶12C.1∶1D.9∶4
12.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三块锌片进行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③,研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研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①和③,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0
13.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充分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甲
乙
①
H2SO4溶液
NaOH溶液
②
HCl溶液
CuO粉末
③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④
H2SO4溶液
锌粒
A.仅①②B.仅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括号内为杂质),采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加入足量盐酸、蒸发、结晶
B.
KNO3溶液(CaCl2)
滴加K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C.
CO2(HCl)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D.
Cu(CuO)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15.某物质的充分燃烧产物是CO2和H2O,为了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称取0.84g待测物完全燃烧后,称得D装置增重1.08g,E装置增重2.64g。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没有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
C.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B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D.氧化铜的有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6.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2
0
6.6
5.4
a
A.表中的a值为1.4
B.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
3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
4
D.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
17.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将其进行加热,冷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充分振荡后静止。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紫→红→紫→无
B.紫→红→蓝→无
C.紫→蓝→红→无
D..紫→红→蓝→紫
18.(6分)化学变化是化学学科最具特色的内容。
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认识化学变化的一个基本规律。
(1)从微观角度分析,下面两个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
(2)下面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示意图说明: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3)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精确称量发现:
两个实验反应后质量均与反应前数值不相等。
①两个反应(填“遵守”或“不遵守”)质
量守恒定律。
②请分别解释两个装置中气球胀大的原因。
甲乙
【答案】
(1)水分子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2)①2H2O直流电2H2↑+O2↑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3)①遵守②甲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使瓶内压强增大;乙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2分)
19.(7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分别由H、C、O、Fe、Cu、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为单质,D、E、X为氧化物。
(1)达到一定温度,A在B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一定条件下,C、D两种物质均能与E反应,且生成相同的物质,D为,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X、Y、Z三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X、Y、Z分别为;X→Y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Z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6分)建立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水(H2O)、铜(Cu)和氯化钠(NaCl)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
一杯水所有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
______;
③
的微粒符号___________;
④
中+3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表示三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
3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1.(5分)右图中A、B、C、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甲、乙、丙为氧化物,A、B、C分别为含有三种元素的酸、碱、盐,且B、C中包含两种相同的元素。
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有固体析出,且甲和丙反应能生成B。
A的浓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其溶质中含氧元素约65.3%。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丙的化学式;A的化学式
(2)写出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为
(3)写出B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
物质的推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2.(7分)现欲通过实验确定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Cl、CuO、Na2CO3、Cu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3)滤液D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4)写出实验过程④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固体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取适量的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只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然后过滤,得到滤
液M;
②向滤液M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得到滤液N;
③再向滤液N中滴加少量(写化学式)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
物质的推断23.(14分)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
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
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
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
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①▲;
②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①是;
(2)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
(4分,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
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已知: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C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
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3)解:
设反应生成N2的质量为x
NaNO2+NH4Cl
NaCl+2H2O+N2↑…………………1分
53.528
0.21gx(设、关系式、比例式不全扣1分)
0.21g
x
x≈0.11g…………………1分
0.11g
(100.0—12.0)×10—3mL—1
实验生成N2的密度=………=1=1.25g/L…………1分
考点:
氮气的制取,有关计算
24、已知A、B、C、D、E、F、G、H、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C、H为常见金属,C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H呈紫红色;E、F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形成的常见气体单质;人体胃液中含有A,可帮助消化。
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反应物和产物均已给出)。
(1)D的名称是铁,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图中②的D
基本反应类型是。
(关于第17题图的修改说明:
原图中E改C,C改D,D改E,H改F,F改G,G改H)
(3)图中②的D
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考点:
物质的推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5.(7分)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
根据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C;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6.(7分)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氢氧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取65g纯碱样品平均分为5份,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1
2
3
4
5
样品质量/g
13
13
13
13
13
加入盐酸质量/g
15
30
80
130
150
反应后物质质量/g
28
43
90.8
138.6
158.6
(1)13g样品完全反应时放出的气体的质量是g。
(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13g样品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只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若向13g样品中持续不断的加入稀盐酸,请你画出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图。
(在答题卡的坐标中作图)
【答案】
(1)4.4
(2)81.5%(3)11.0%
(4)
【解析】
(4)若向13g样品中持续不断的加入稀盐酸,中.考.资.源.网请你画出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图。
考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7.(6分)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由H、C、O、Cl、Na、Ca、Fe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A中盛有固体甲,从C放入溶液乙,打开K,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B中有气泡冒出,则溶液乙是。
(2)若A中盛有固体甲,从C放入液体乙,打开K,观察到B中有气泡冒出,
一段时间后,B中液面下降,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液面下降的原因是。
(3)若A中盛有物质甲,从C放入溶液乙,观察到B中溶液流入A中,并出现浑浊现象,溶液变浑浊的原因主要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中盛有固体甲,打开K,从C放入溶液乙,观察到B中溶液变浑浊。
关闭K,B又变澄清,则此时B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是(写出所有可能组合)。
考点:
物质的推断及转化
28.(3分)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取25g石灰石样品与一定质量的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所得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27.2g(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29.实验室有一瓶存放时间过长的氢氧化钠固体,其中一部分已转化成了碳酸钠。
现需用该药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取6克该药品,溶于13.7mL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然后慢慢地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4%的澄清石灰水,当用去10克澄清石灰水时,碳酸钠恰好反应完全。
计算:
(1)6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1.06g;
(2)20%
30.7分)
(1)锌片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锌【Zn2(OH)2CO3】。
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Zn外,还有①N2②O2③CO2④H2O中的()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2)在实验室里,小明同学设计方案用铁钉测定某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他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除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43.9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g。
②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硫酸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偏大”“偏小”、无影响”),理由是。
【答案】
(1)C(1分)
(2)①0.1(1分)②32.7%;③偏小(1 分);硫酸与铁锈反应(1 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走出 题海 黄金 30 系列 解析 V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