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ocx
- 文档编号:25034594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98
- 大小:94.15K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2013年版)
目录
导论
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四、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理论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回望过去中国所走过的道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数干年来,中国虽然历尽沧桑,其历史文化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
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欺凌,人民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这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连接起来。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只有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果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已经取得的历史成果也有可能重新丧失。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历史将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系统回答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现代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
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论断;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等。
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解决了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义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与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大课题,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独创性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更大任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目标要求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大论断,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问题,使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取得的一系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条道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基本路线、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前进方向。
这条道路,既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一理论体系,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特色鲜明、富有效率,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内在联系在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
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于这个总依据,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这个总依据;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于这个总依据,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这个总依据;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于这个总依据,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这个总依据。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根据总依据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和僵化停滞的错误观念、政策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为其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是方向,为其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为其他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是支撑,为其他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基,为其他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自然载体和环境条件,并渗透、贯穿于其他建设之中。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总布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
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干下去,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包括: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这些基本要求,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这些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
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涉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抓住了这些基本要求,就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是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上开设的。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硕士研究生是青年中思想活跃、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
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硕士研究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本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国际战略等方面进行了专题阐述。
学习这门课程,能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基本概念和范畴是一门课程的基础,也是理论思维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有助于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各种思想观点也会影响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立足当代中国实际,认清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进展和成绩,认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把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问题,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学习的理论性、研究性,更加注重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独立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努力达成新认识、收获新体会。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一是要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
青年时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也是系统接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时期。
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贯彻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方法论的重要前提。
学习本课程,必须把学习课程知识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其中蕴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要同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之一。
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在掌握相关理论、观点和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学习这门课程,必须增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强化问题意识,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同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学科原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专业知识。
学习这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的新思想、新知识,打好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3.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4.结合实际,谈谈对学习本课程意义和方法的认识。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