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5034244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04KB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二单元电子备课
鼓楼区建宁小学
教
师
电
子
备
课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任课教师谢祥丽
二0一三年九月
一、集体备课分工安排
周次
备课内容
主备人
第单元
备课内容
1
一
数一数
谢祥丽
二
比一比
谢祥丽
2
三
分一分
谢祥丽
四
认位置
谢祥丽
3
五
认识10以内的数
谢祥丽
4
五
认识10以内的数
谢祥丽
5
六
认识图形
(一)
谢祥丽
6
七
分与合
谢祥丽
7
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谢祥丽
8
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谢祥丽
9
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谢祥丽
10
九
认识11-20各数
谢祥丽
九
认识11-20各数
谢祥丽
11
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谢祥丽
12
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谢祥丽
13
十一
期末复习
谢祥丽
14
十一
期末复习
谢祥丽
二、明确年段目标整体把握教材
本年段整体目标及要求(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年段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1、针对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活”起来,释放感官,让学生“动”起来,开放空间,让学生“飞”起来,创设生动的情境。
激发研究欲望,培养问题意识,开发研究潜能。
2、重视自主探索,体验研究情趣,将教材呈现开放态势,拓展研究领域,提倡合作讨论,注入研究活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鼓励动手操作,使学生勇于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善于探究,引导体验成功,使学生有信心探究。
3、从读教材提供的图、文字描述开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时刻训练学生完整地读题,进一步完整的理解题意,并能用完整的话说出题意、思考方法和解题过程,进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改和提高课堂效益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1、针对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活”起来,释放感官,让学生“动”起来,开放空间,让学生“飞”起来,创设生动的情境。
激发研究欲望,培养问题意识,开发研究潜能。
2、重视自主探索,体验研究情趣,将教材呈现开放态势,拓展研究领域,提倡合作讨论,注入研究活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鼓励动手操作,使学生勇于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善于探究,引导体验成功,使学生有信心探究。
3、从读教材提供的图、文字描述开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时刻训练学生完整地读题,进一步完整的理解题意,并能用完整的话说出题意、思考方法和解题过程,进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具体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班级学情分析
座位安排(班级中的座位及分组安排)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上期的学习基础、期末质量检测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
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
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
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
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数学学科一年级(上)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课题
数一数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让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
4、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逐渐养成合作参与意识。
5、加强课堂常规教育。
分层目标
上限:
能按顺序数数并用点子图表示。
。
下限:
会在场景中数数。
教学重点
学生能从场景中抽象出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按顺序数数。
教学准备
教科书、PPT
课时数
第1课时
总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部分
一、谈话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
真正的小学生了。
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多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们高兴吗?
数学书里有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好奇。
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
那么,从现在开始,老师将带领你们进入数学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
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谁来数一数?
二、看图数数
1、小朋友吗,你们看,这是一个十分好玩的儿童乐园有很多小朋友在里面快乐的玩耍呢。
大家看看,这里面都有一些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一说这一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小图)
2、数图中的数量
数数图中人或物的数量,谁数对了老师就奖励他一颗红五星。
好吗?
指名1人先数一数
问:
你是怎么数的?
会数的同学先与自己的同桌按:
我数的是,一共有个(架)。
同桌数过后,指名小组代表数一数。
三、认读、用点子图表示1-10各数
1、提问:
你会从少到多分类数一数,说一说吗?
2、交流:
(1)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2)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请到屏幕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数完后,大家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过程中适时奖励红五星)
3、游戏:
开火车
(1)教师分别说:
1、2、3、……学生分别接:
一架滑梯、两个秋千、三架木马……
(2)一组学生分别说:
1、2、3、……全班学生分别接:
一架滑梯、两个秋千、三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1-10各数
观察画面下的10幅小图,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你能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将10幅小图补充完整吗?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
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两个点子)为什么?
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呢?
你还有什么想法?
2人合作完成小图填空。
四、数身边的实物
1、指一指你的鼻子、眼睛、耳朵、手指,并数一数。
2、数一数教室里门、窗、灯、电风扇等。
3、数一数第一组同学人数:
男(女)生人数……
五、总结练习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身边的物体。
下课后,小朋友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放学后,再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者家里的一些物体。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老师或者爸爸妈
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每课一题
数一数你的抽屉或者书包里物品的数量。
教学反思
课题
数一数
(2)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数数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复习用点子图表示1-10各数。
4、继续加强课堂常规的教育,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分层目标
上限:
熟练地按顺序数数。
下限:
上课做到认真听讲。
教学重点
熟练地按顺序数数。
教学难点
能抽象出生活场景中的数。
教学准备
教科书、PPT
课时数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部分
一、常规训练
二、导入
昨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游玩了儿童乐园,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指名数,小组互数,全班拍手数。
2、有序的数手指
三、数生活中的事物
课件出示图片
1、数一数,下面各种动物各有几只脚?
孔雀、大象、螃蟹、蚂蚁
指名学生数
师教给学生数的方法
2、数一数我们教室里事物的个数?
3、用1~10中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
四、指导学生写补充习题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握笔姿势
2、用直尺画直线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有序数数,并用点子图表示1-10各数,你有什么想和同伴交流的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每课一题
说一说你昨天回家的路上看到的事物的个数。
教学反思
课题
比长短、比高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知道、理解长短、高矮的比较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
分层目标
上限:
会应用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下限:
正确比较长短、高矮。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应用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科书、PPT
课时数
第3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部分
出示书P4第一幅情境图
一、创设情境
1.学生观察情境图
2.师问:
这是校园美丽的一角。
你能从图中看到什么?
3.问:
老师想知道这两个同学的跳神,哪根长?
师板书课题:
比一比。
二、探究新知
1.比长短
出示教材第二幅画:
(1)师:
你现在知道哪根跳绳长了吗?
(2)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
(3)师:
你是怎样比的?
(4)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比较的方法:
将起点对齐再比较。
板书:
长短
2.比高矮
出示书P5第一幅情境图
(1)师问:
哪个小朋友高?
哪个小朋友矮?
(2)问:
从哪幅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人高矮?
(3)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在实践中领悟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明确:
要站在同一角度才能比高矮。
板书:
高矮
三、巩固练习
1、书P5“想想做做/1
(1)先比较2支铅笔的长短,并通过交流明确比较的基本方法
(2)再比较3支或几支铅笔的长短,让学生理解“最长”“最短
2、“想想做做”/2
(1)看图,理解图意
(2)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
走直线最短(近)
3、“想想做做”/3
(1)师说明图中的方格都是一样大的
(2)交流引出“数方格边的个数”,进行比较的方法。
4、想想做做/4
(1)第一幅图,提问:
为什么男孩子比较高?
(2)第二幅图让学生理解“最高”“最矮”
5、“想想做做”/5
(1)说说图中的3个杯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再去比较谁最多,谁最少?
四、全课小结
比较长短、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体不存在比较。
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一样:
一定要把一端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每课一题
当老师坐着,你站着的时候,谁高?
谁矮?
教学反思
课题
比轻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轻”、“重”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进一步感受“比较”这种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
3、通过比较轻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分层目标
上限:
通过比较轻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下限:
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教科书、PPT
课时数
第4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部分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比较了许多物体的长短、高矮,今天我们再看一看老师这里,看哪一位小朋友坐的最端正,我请他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游戏:
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二、自主探究、体会感悟
1、看一看
出示主题画: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
提问:
我们除了可以比较这两棵树的高矮,你觉得还可以比什么?
(2)板书:
轻、重
2、比一比
(1)出示“玉米老师”的要求,石榴和柿子哪个重,重的画“√”
(2)出示天平图
观察天平,师简单介绍。
(3)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一比,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4)指名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怎样比的?
(5)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
3、掂一掂
出示文具盒和本子
(1)提问:
刚才我们是怎样比较石榴和柿子的轻重的?
(2)讨论:
文具盒和本子我们可以怎样比较轻重?
(3)组织小组活动
(4)讨论:
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轻重的?
还有别的方法吗?
(5)请几位小朋友和老师比较轻重。
提问:
老师和这位小朋友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
4、师小结
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动手试一试、掂一掂;还可以借助工具称一称、量一量。
三、巩固深化
1、每人拿出一件物品,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出轻重。
2、想想做做6
(1)独立完成左图
(2)右边图要引导学生说清楚推理的过程:
因为1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所以1个红萝卜一定比一个胡萝卜重。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
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和你小伙伴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每课一题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 单元 电子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