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选修二.docx
- 文档编号:25033943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181
- 大小:540.03KB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选修二.docx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选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选修二.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选修二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教师教学用书
致教师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健康
第1节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第2节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第3节 人体的器官移植
第4节 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 教学设计与案例
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1节 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
第2节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第3节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
第5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
第6节 设施农业
动物疫病的控制 教学设计与案例
第3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
第1节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第2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3节 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与案例
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第1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3节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4节 倡导绿色消费
倡导绿色消费 教学设计与案例
《生物科学与社会》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规定的三个选修模块之一,是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用36个学时,经考核合格后获2个学分。
课标指出: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这就是说,“应用”是它的主线;“理解”是应达到的水平;“对象”是准备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或直接就业的学生。
本着这样的理解,编撰了本模块的教科书。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1.较全面地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的面貌,还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
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的各个领域,也愈来愈关注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并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下列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
生物科学技术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关系;
生物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的关系;
生物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物科学的发现和技术革新及应用之间的关系;
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国民素养、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的关系。
2.对生物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概念有基本的理解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已经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概念。
要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相关概念有明晰的了解,这也是生物科学素养的一部分。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下列方面,形成较清晰的概念。
生物科学与健康方面:
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人体器官移植、生殖健康等方面相关的科学技术概念;
生物科学与农业方面:
与繁殖控制技术、生物技术育种、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绿色食品、设施农业等方面相关的科学技术概念;
生物科学与工业方面:
与微生物发酵、酶的生产利用、生物技术制药和研制疫苗等方面相关的科学技术概念;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方面:
与生物性污染、生物净化、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绿色消费等方面相关的科学技术概念。
3.发展学生在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的调查研究,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尝试作决策的能力
由于本模块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生物科学与健康、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诸方面的应用,或相当宏观,或属甚为专业化的技术,学生通过实验来发展探究能力,困难甚多。
但是它和学生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个人决策紧密相关,除相应的知识外,还应有调查研究,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尝试作决策等多方面的能力。
课标就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提出了11项此类活动建议,计调查3项、讨论4项、参观1项、搜集资料1项和模拟作决策1项(参见课标P26~27),以发展学生的相关能力。
据此精神,本模块的教科书作了进一步的开拓和深化。
除了有调查、资料分析、参观、宣传等各种活动外,增加了每一节的“从社会中来”──起始性专栏和“到社会中去”──发展性专栏,使学习始终处在关注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参与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之中。
此外,“思考与探究”、“拓展视野”与“资料卡”中的一部分内容,也属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
4.关注我国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模块的每一章起始都设有“科技发展之窗”,其内容依次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农业的绿色革命、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和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它们分别概括了各自领域世界和我国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努力的方向,这不仅是概述历史,主要还在于引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每一章节的内容都特别关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和问题,而且有许多事例和数字,还特别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地域面临的问题应如何解决,尤其是怎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唤起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模块教科书的前言“生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中,还特别指出:
“学习这门课程,需要注意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
身在教室,心系社会,不仅是求学之道,也是做人之道。
”
5.从科学技术应用的层面上,深化热爱科技的情感以及理性地对待科技的态度
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是本模块的主线。
众所周知,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了解,除了基础教育、大众传媒之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产品、科学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提高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而获得的。
青年学生大体上也是这样。
过去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更多地集中于掌握科学事实,建立科学概念,熟悉基本的科学规律、原则和原理,较少涉及应用。
对科学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科学能够解释自然界的奥秘,能够满足对知识的渴求,甚至是一个诱人的、辉煌的殿堂。
当我们的科学教育,把科学和技术结合起来,把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结合起来,强化科学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在更高层次上热爱科学和技术。
这应该是本模块的重要的教育价值。
热爱科学技术的同时,也需要理智地对待科学技术。
在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鉴于它对人类自身的健康、社会伦理道德、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的深刻影响,尤需理智地对待。
理智地对待,首先是要充分认识生物科学技术的伟大作用,从古到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都曾得益于生物科学技术。
今天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如粮食、能源、环境、健康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仰仗于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以解决。
因此,理应为生物科学技术的进展鼓而呼,及时地应用和推广。
理智地对待,还要认识到如同任何科学技术一样,生物科学技术也是双刃剑,也要用其利,避其弊。
由于科学技术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漫长过程,从初始到进一步发展,其利弊得失,需要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作出正确的评价。
还由于同一生物科学技术,用于不同的领域,或出于不同的目的,或为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所应用,其后果可千差万别,甚而南辕北辙,由此引来的负面后果,实在并非科学技术本身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比喻为“双刃剑”,并非妥当,而是一把好“剑”,看谁使用?
为了什么目的使用?
用在何处?
理智地对待,还应认识到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需要解决的全部问题,科学技术并非万能。
人类社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还要依靠先进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完善的道德法律规范,民主和文明的进展等许多因素。
就连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应用,也受制于诸多的社会原因。
本模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安排上,高度注意了要理智地对待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个思路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
6.为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职业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课标指出,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这只是一般地说。
高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兴趣广泛、志向多变的年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千变万化;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难以预料在哪一个职业门类中又需要继续学习。
本模块的内容涉及医疗保健,农业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环境保护,涵盖了多种专业领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这些专业领域和职业有大体了解,这对他们选择学业方向和职业方向,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许多人对农业的了解,停留在传统的耕作之上,而本模块的生物科学与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农业的崭新面貌,献身农业的现代化,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又如,在21世纪,谁占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优势地位,谁就会在未来生物经济时代占据主导和优势地位。
通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了解,也许将吸引一部分学生选择这一领域的许多职业。
普通高中的教育,要在共同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要为其学习方向和职业选择,提供多样化的平台,设置本模块,在这方面也是有意义的。
二、本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呈现方式
1.加强对各主题领域的宏观介绍
本模块教材除“生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致同学们(相当于序言)外,在“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四个主题(章)的开始设有“科技发展之窗”的专栏。
这既是章的小引,又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饶有趣味的科技发展史,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介绍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物,描绘了各个领域的美好未来。
丰富学生的知识,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适当调整课标具体内容标准的学习顺序
鉴于具体内容标准中四大主题是相当独立的,本模块教材将原主题3生物科学与健康,调至第1章学习。
考虑到生物科学与健康,是应用于人类自身的科学技术,无论农村或城镇学生在这方面都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和需求,易于调动学习本模块的兴趣,使这个模块的教学有个良好的开端。
而后,依次是生物科学与农业、与工业、与环境保护,而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最后一节(也是全书的最后一节)──《倡导绿色消费》,又紧贴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每一主题的内容标准中所列举的要点,顺序也有调整,个别部分,应现实之需求,也略有拓展。
如生物科学与健康中,先学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再学其他。
因为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学生易于进入学习情境。
又把内容标准中的简述避孕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合并、拓展为生殖健康,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的健康新观念──生殖健康,它的宗旨和内容,相应地增加了预防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
3.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
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之一。
作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选修模块,理应体现得更为突出。
把社会融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这是编者着力要做的一件事。
其中之一,就是在每节起始都有贴合学习内容的“从社会中来”专栏,在节结尾时,都有知识应用的“到社会中去”专栏。
举一例以说明。
本模块第一章生殖健康一节开始,“从社会中来”是配以新生儿图片的一段文字:
“在参观游览寺庙时,有时还能看到一些人给送子观音菩萨烧香求拜。
现实生活中,让很多不孕夫妇如愿地抱上小宝宝的,不是什么‘送子观音’,而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辅助生殖技术。
”寥寥数语,表述的是:
迷信依然存在,科学才能如愿。
“到社会中去”是展示1985~2001年我国报告的性病人数上升曲线图,请学生讨论:
“性病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从个人、公众和政府三个层面谈谈怎样才能预防性病的传播?
”数据和问题,传递的是形势严峻,预防性病,人人有责。
4.构建各主题(章)的统一体例,便于学习
本模块的四个主题(章),内容迥异,但作为教科书,为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仍有一个统一的体例为好。
以下用图解形式表示章的体例。
上述章体例的图解中,①、②、③、④,为节的体例,其中②为课文的核心内容。
该内容中,“现实中的问题”,一方面来自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的实际,另一方面起“任务驱动”的作用,引发探究、研讨的兴趣,和“讨论”栏目相结合,环环深入地解决问题。
“资料卡”的设置,是为了丰富学习的内容,帮助解决学习的困难,有些是知识的补充,有些是操作技术,有些是科技数据,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和记忆,更不宜列入考核范畴。
“旁栏思考题”则多有启迪发散思维或知识迁移的作用。
拓展视野则提供了本节内容相关的前沿应用,供学生阅读,开阔视野。
标以④的“思考与探究”,相当于一般教材的作业练习,鉴于本选修模块的学习对象和发展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数题目为知识的迁移应用、社会问题的调研、分析、作决策,或拓展思维的空间,启迪进一步的探究。
每章结尾列有3个栏目,依次是“书海导航”、“网站链接”、“总结与拓展”,意在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体现本模块内容的面向社会和教材的开放性。
5.科学的严谨性和表达的通俗化相结合
本模块的主要章节,出自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著名专家的手笔,他们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时代性、基础性的要求,针对选修本模块学生的特点,精选内容,通俗表达,力求生动。
这也提示我们,在教学上也应继续向科学的严谨性和表达的通俗化相结合的方向努力。
三、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1.本模块教材的四个章是相对独立的,相互间不存在互为基础或前提的关系。
因此,学习顺序可按师生的意愿调配。
鉴于生物科学与健康一章,联系学生生活更为密切,较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较易调动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首学本章,对城乡学生都比较合适。
2.生物科学与农业一章,占全书篇幅最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当今,党和国家正在大力解决“三农”问题,而生物科学又是农业的核心理论基础,农业的现代化也推动着生物科学的发展。
每一个青年学生都应该了解农业、关注农业的发展、参与支农。
因此本章的教学相当重要,所有城乡学校,都应把本章教好、学好。
对于地处农村的学校,还应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在教材基础上有所扩展或侧重,尤其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
3.本模块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来习得。
但仍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有些内容需要讲解。
这是指重要的生物学或生物技术概念和一些较深的内容,如基因诊断技术原理、避孕的原理、转基因技术育种、细胞杂交育种、发酵生产过程探秘、生物技术疫苗,等等。
此外,学生研习的理解,也常有偏颇或不得要领,教师仍需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讲解。
要关注学生超越教科书提出的诸多问题,帮助他们查找资料,寻求答案,扩大或加深学习的内容。
课堂上也应多用图像、数据等资料,能使用多媒体更好。
鉴于学习对象为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或直接就业的学生,教材未安排学生实验、探究等活动。
但有条件的学校仍可适量安排小实验、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学习更为生动活泼和有效。
4.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
“生物科学与社会”,这个“社会”,包容着生活、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包容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包容着各地区的千差万别。
无论是健康、农业、工业、环保,各地都有其特殊性,各有其鲜活的事例,各有其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等等。
应该根据课标的总精神,不拘泥于教材的约束,使教学既掌握基本,又面对现实,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
5.按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除知识、能力目标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本模块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生物科学是要服务于社会的,理解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关注和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高社会责任感,今日这样,终生如此,应是我们教育的追求。
希望本模块的教学,能在这方面,有所创新,起到良好的作用。
6.本模块教材引用了许多现实的事例和数据,特别是“从社会中来”和“到社会中去”的栏目中。
现实的事例和数据,使教学内容鲜活生动。
但是,事物发展变化很快,必须经常更新。
教材的修订,总要分阶段进行。
因此,祈盼各位老师,能不断结合现实的发展,持续更新。
7.教师在使用本模块的教师教学用书时请注意:
第1章生物科学与健康和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鉴于它们包含的各节内容的相对独立,故在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时,采用了分节介绍的方式。
而第3章生物科学与工业和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鉴于它们包含的各节内容联系紧密,故在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时,采用了整体概括介绍的方式。
本模块在我国的中学生物课程发展的历史中,是首次设置。
新事物总是稚嫩和不完善,需要大家的关怀和帮助;本模块教学价值的实现,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生物科学又是农业的核心理论基础。
理解生物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发展生物科学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是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方面,是领悟生物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显著加快。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业的基础相对薄弱,“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全国关注的大事,因此,学习本章内容,无论对于城镇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具有现实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概述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
列举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简述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
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
举例说明设施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生物科学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价值,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注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形成热爱农业的情感。
探讨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参与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发展农业生产的讨论。
能力方面
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及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做某些生物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章的引言简要概述了生物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的关系,配以章题图:
一片丰收在望、硕果累累的水稻,进一步突出了上述主题。
农业科学的范围非常广,几乎每个分支学科都与生物科学理论、生物技术相互融合、渗透。
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动物疫病的控制、绿色食品的生产、设施农业等内容展开,意在使学生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多个层面,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科技发展之窗《农业的绿色革命》。
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基于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也由于教科书的篇幅所限,因而不可能一一道来。
教材侧重选择了20世纪以来,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两次绿色革命和“基因革命”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大致了解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几次飞跃,突出生物科学技术在农业革命中的作用。
第1节《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
包括杂种优势的应用、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动物的人工授精技术、试管家畜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等6部分内容。
本节开头的“从社会中来”栏目,以郁金香生产中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实例引入,将学生从“田野”带到“车间”,使本节内容一开始就结合农业现代化的实际展开。
杂种优势的应用,是育种技术的重要内容。
教材结合现实问题进行阐述,突出体现杂种优势的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指出由于性状分离,杂交制种的要求等农民需要面对的问题。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探讨如何进行经济、快速、“高保真”的快速繁殖,自然引出本节后续学习内容──繁殖控制技术。
关于植物、动物繁殖控制技术,教材重点没有放在技术操作层面上,而是将重点落在有关技术如何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带来哪些经济效益方面,因此,教材以流程图的形式,对有关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作简化处理。
在介绍此部分内容时,教材注意紧扣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与发展农业生产的联系。
“到社会中去”栏目,教材则力图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关注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的社会问题。
例如,凝聚着研究人员智慧和汗水的动植物新品种,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如何进行保护呢?
教材让学生模拟担任某一现代化农业技术公司的法律顾问的角色──这是学生未来可能担任的角色,该角色正面临着如何保护本公司知识产权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体验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2节《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包括转基因技术育种及其相关实例、细胞杂交育种两方面的内容。
引言部分先简要概述了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出转基因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在育种方面的突破。
对于转基因技术,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转基因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事例很多。
本节“从社会中来”栏目,以抗虫棉为例,介绍了其优点和抗虫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使育种有了新突破,以引起学生对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育种的兴趣,并以此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转基因技术安全性方面的思考。
教材对有关转基因技术的操作细节没有作过多的阐述,而是以流程图的方式作简要概述。
有关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教材以资料卡的形式呈现,以供学生阅读参考。
随后,教材又列举了一些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的实例,以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关于细胞杂交育种,教材从对马铃薯—番茄的设想,讲到进展,以及目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如何操作,教材也同样以流程图予以简要介绍,即了解原理为主,减少技术操作的内容。
在本节正文最后,教材用楷体小字内容,简要介绍了花药培养、胚乳培养、幼胚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供有兴趣的学生选学。
本节“到社会中去”栏目,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局限于生物学领域,而是试图从更广阔的社会视角引发学生思考,例如:
分析为什么国家要规定“出售的转基因食品必须贴上相应的标签”;分析公众和有关厂商对转基因食品所持态度有什么不同;等等。
有关转基因生物是否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隐患,目前还有争议。
教材在“拓展视野”中,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主要理由,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进行辩证分析。
以上两节内容,主要是生物科学技术在植物、动物繁育方面的应用。
显然,进行良种繁育仅仅是开始了第一步。
如果发生病害、虫害,我们该怎么办呢?
本章第3节和第4节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生物科学技术在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本节的目的并不是对这一专业中的各个领域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通过选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新型农药、生物防治、昆虫信息素的应用等基本内容,让学生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防治的原理和方法有大致的了解,并对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等技术的优点、前景和不足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生物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从社会中来”栏目以我国最常见的植物虫害为例,介绍了它给农业、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防治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性。
关于未雨绸缪──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以正反两个实例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以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之后,教材又简要概述了预测预报主要有哪些类型,以及预测预报的组织系统。
对于具体如何进行预测预报,教材没有作过高的要求,而是以资料卡的形式呈现,供学生阅读参考。
关于农作物与环境双赢的“保护神”──新型农药,教材结合现实中的问题,阐明了开发使用新型农药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生物农药的主要类型,以及生物农药在使用时会出现的现实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新型农药有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关于巧用天敌防病虫──生物防治,教材阐述了什么是生物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的策略、优点、缺点等,以使学生对生物防治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关于“爱情陷阱”──昆虫信息素的应用,教材简要描述了昆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标高 生物 教师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