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指要.docx
- 文档编号:25030685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76
- 大小:109.74KB
历史中考指要.docx
《历史中考指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考指要.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中考指要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打好基础;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命题原则
1、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符合学科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3、注重对学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体现时代特色,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充分体现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合理的难易度。
三、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人教版七——九年级历史教材;天津人民版《扬州历史》乡土教材。
四、考试范围与能力要求
详细内容请看本书第三至第六部分的各单元教学基本要求。
各单元(课)教学基本要求采用表格形式,分为“课别”、“知识要素”和“测试水平”三部分。
知识点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列出来的知识要点。
知识要素是指知识点所包含的内部要素。
测试水平即考试的能力要求,也是学生通过对知识要素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水平。
测试水平分为五个能级: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
各个能级的含义为:
识记指对历史知识的回忆和再现。
理解指对历史知识表达形式的转换、解释和推论。
分析指分解历史知识点内容、知识要素及解析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综合指将学过的历史知识综合运用,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评价指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对历史知识的价值做出判断。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开卷、笔试。
2.试卷内容比例
(1)七年级内容约20%
(2)八年级内容约30%
(3)九年级内容约40%
(4)《扬州历史》约10%
3.试卷题型比例
(1)选择题约60%
(2)非选择题约40%
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问答题等。
4.试题难易比例
(1)基础题约70%
(2)稍难题约20%
(3)较难题约10%
六、试卷赋分和考试时间
1.试卷满分为50分。
2.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第二部分复习方法指导
初中历史中考,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能力,同时亦渗透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平时要认真学习,而且要注意复习方法。
一、正确使用《初中历史中考指要》
我市《初中历史中考指要》是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七—九年级历史教材(人教版)以及《扬州历史》乡土教材,结合我市历史教学实际而编制的历史中考复习和命题的指导用书。
用好本书有利于进一步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掌握知识要点,减少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提高复习效率、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较大帮助。
首先,要弄清各阶段内容所占的比例。
其次,要知道各种题型比例及难易比例。
再次,要认真掌握和领会教学基本要求及每单元(课)的复习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即考点聚焦)规定了各单元(课)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凡要求中未涉及的部分,复习时可删去,以减少不必要的记忆负担。
要求中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教材中的黑字标题,知识要素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分解,测试水平是对知识点各要素应掌握的程度。
各单元的复习指导还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认真分析理解能事半功倍,提高复习效率。
此外,还要研究例证性试题(即实战演练)。
例证性试题是对各知识点及知识要素应掌握程度的举例,它既可作为本单元复习的自我测试,也可作为分析各知识点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的一把尺子。
二、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俗话说:
“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宗“就是基础知识。
无论多难的题,都不能离开基础知识,难题只不过通过知识内在联系将基础知识进行组合、融通升华。
那么,什么是历史基础知识呢?
中学所学的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具体的史实性的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词、概念等;一类是理论性、规律性的知识,包括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主要矛盾、内在联系和经验教训等。
狠抓基础知识就要对所学内容加以区分,哪些是最重要的、是重点,哪些是较重要的,哪些是一般的。
不抓重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坠入误区,很难收到好的复习效果。
所谓重点,一般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对今天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是历史发展的关节点,能够起到划分时期和阶段的作用。
三、重视单元总结,形成历史知识结构
历史基础知识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层次有结构形成风格和系统的。
它好比是一棵参天大树,有根、主干、支干和树叶,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才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
历史的基础知识也是如此,每个具体的知识都有其历史的坐标,有它在整体结构中的层次和位置。
只有胸有全局,弄清了基础知识的系统层次结构,才能在总体上把握它,才便于真正理解,形成认知能力,孤立的、杂乱无章的知识是无用的,不易掌握的,也是不能发展认知能力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单元总结,这是在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各种历史现象的分类概括基础上,揭示出历史阶段特征的方法。
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梳理出几条线索,各单元同类线索的连接就构成纵向的线索。
纵向的单元(专题)总结,则能揭示出规律性,认识历史的发展方向。
教师要通过单元总结,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四、注意理论渗透和思想教育
理论渗透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将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
历史学科命题的重要原则是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渗透在学习、复习过程中,用反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史实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和丰富,以服务于未来的实践活动。
五、重视精练基础上的讲评
我们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这是将知识能力融为一体的正确途径。
教师有层次、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编制出有代表性的、较为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批阅、讲评和信息反馈,这对了解教学效果、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但不能搞成次数频繁的考试,更不能盲目地抄题拼卷,搞题海战术。
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特别应当重视讲评,要研究讲评课的方法和技巧,讲评课不是“对答案课”,而应当主要讲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讲学生存在问题和纠正的方法。
要利用典型的题目,扩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加强记忆,深化复习,举一反三。
第三部分七年级(中国古代史)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
(七上教材3—9课)
一、考点聚焦
课别
知识要素
测试水平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评价
第3课
黄帝——“人文初祖”
√
√
第4课
西周分封制
内容
√
√
意义
√
√
√
第7课
商鞅变法
内容
√
√
√
意义
√
√
√
√
√
第9课
孔子及其主要贡献
√
√
√
√
√
老子及其思想
√
墨家及其主张
√
孟子的思想
√
法家及其主张
√
二、重点解析
1、今天的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其前身称为华夏族。
华夏族的祖先,即是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黄帝。
相传,黄帝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西周的分封制是先秦时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标志。
商王朝灭亡后,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施行统治,实行分封诸侯制,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在加强统治的同时,周朝的疆域也较以前扩大了许多。
3、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变法运动中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也是商鞅将法家理论在秦国付诸实践的成功范例。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他的除旧布新、富国强兵的新法得到较为彻底的推行,最终实现了秦由落后转而强盛的巨大飞跃,为后来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
4、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学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仁,既是最高的道德范畴,也是为政的指导原则。
孔子又是一个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其言行录《论语》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另外,孔子在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尊为华夏之祖的是()
A.盘古B.女娲C.黄帝D.嫘祖
2、相传“人文初祖”黄帝对人类的贡献有()
①建造宫室②养蚕缫丝③发明文字④发明舟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井田制
4、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不包括()
A.交纳贡品B.交纳租税C.随从作战D.镇守封地
5、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四世纪上半期B.四世纪下半期
C.三世纪上半期D.三世纪下半期
6、据《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都怨恨他。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承认土地私有
C.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D.规定按军功授予爵位,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
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名言出自()
A.韩非子B.孔子C.秦孝公D.商鞅
8、下列选项属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①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②变法得到所有贵族的拥护③变法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④敢于同旧的势力作斗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下列思想家中属于学派创始人的是()
①老子②孔子③墨子④孟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以下思想主张不属于孔子的是()
A、为政以德B.提倡法治C.仁者爱人D.因材施教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西周等级示意图》:
回答:
(1)《西周等级示意图》源于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的最早实施者是谁?
其目的是什么?
(2)这幅图从形状上看像什么?
最高层和最低层的分别代表什么人?
其中,第四层代表什么人,属于哪一个阶级?
12、阅读下列材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请回答:
(1)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
(2)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3)我们应怎样评价他的教育思想?
(三)问答题
13、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这些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包括三国)
(七上教材10—18课)
一、考点聚焦
课别
知识要素
测试水平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评价
第10课
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内容
√
√
√
√
影响
√
√
√
巩固统一的措施
√
√
√
√
修筑长城
√
评价秦始皇
√
√
√
√
√
第12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内容
√
√
√
√
影响
√
√
西域都护的设置
√
√
第15课
丝绸之路
内容
√
√
意义
√
√
√
√
纸的发明(时间)
√
蔡伦改进造纸术
√
张衡与地动仪
√
司马迁与《史记》
√
√
√
第18课
卫温船队到达夷洲
√
√
√
二、重点解析
1、秦朝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采用法家理论,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集权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我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秦灭六国,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
巩固统治的措施包括:
政治上,创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军事设施上,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虽然秦朝很快灭亡了,但秦朝这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宏伟的“万里长城”永远成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3、秦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独一无二的重要历史地位决定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评价“千古一帝”秦始皇便成为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
评价秦始皇可以采取“二分说”,即是一个既有大功又有大过的历史人物,总体上功大于过;也可以从秦的统一、维护统一的措施以及施行的暴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注意把秦始皇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要有论有据、实事求是。
4、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上,解决了汉初分封的诸侯王问题;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在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5、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陆续输入中国。
这就是著名的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即“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
6、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纸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考证,两汉早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绘有地图的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到了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造价很便宜。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三、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黄帝B、夏禹C、赢政D、刘邦
2、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C、修筑长城D、规定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钱
3、下列书籍不在秦法令焚烧之列的有()
①医药书②《诗经》③占卜书④种植的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秦朝的“万里长城”西起()
A、临洮B、嘉峪关C、陇西D、咸阳
5、汉武帝接受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哪一位提出来的?
()
A、董仲舒B、主父偃C、张骞D、萧何
6、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其设置是在()
A、西汉初年B、汉武帝时期C、西汉末年D、东汉
7、据考证,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
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8、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仪器——地动仪的发明者是()
A、张衡B、张仲景C、蔡伦D、张陵
9、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①夏禹②老子③陈胜④汉武帝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船队就曾到达台湾,台湾当时的名称是()
A、台湾B、流求C、夷洲D、澎湖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秦兼天下……,汉因循(秦制)而不革。
明简易,随时定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
——《贾谊·治安策》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谈谈材料一中汉朝是怎样因循秦制的?
(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建立后的政治制度和秦朝又有什么区别?
结果怎样?
(3)材料三中贾谊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后来有没有实施?
(三)问答题
12、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历史影响?
13、汉代开辟了哪两条丝绸之路?
请你谈谈“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第三单元隋唐时期
(七下教材1—8课)
一.考点聚焦
课别
知识要素
测试水平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评价
第一课
大运河的开通
√
√
√
√
√
第二课
贞观之治
√
√
第三课
开元之治
√
√
第四课
科举制
诞生
√
完善
√
影响
√
√
√
√
√
第五课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
√
√
第六课
遣唐使
√
鉴真东渡
√
√
玄奘西游
√
√
第七课
雕版印刷术
√
√
√
√
√
光耀千古的诗坛
√
√
第八课
艺术宝库莫高窟
√
二、重点解析
1、大运河在今天南北经济的交流中仍然起着巨大作用。
当年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在唐朝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是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在他统治时期重视生产,任用贤才(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使得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被称为“贞观之治”;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开元年间政局焕然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3、为了使得有真才实学的人能为官,隋朝创立了科举制。
创立:
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完善:
在唐朝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进士科第一名称为状元;武则天时始创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影响:
改善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4、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族之间的交往就十分频繁。
在唐代最突出的是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5、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中日交往密切,日本多次遣使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政治、文化,被称为“遣唐使”。
他们回国后进行政治改革,创制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保留唐朝风尚。
唐朝到日本的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唐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是玄奘。
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6、唐朝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被称为“史诗”;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7、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位于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二.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唐朝官员是()
A、杜如晦B、房玄龄C、魏征D、姚崇
2.哪位皇帝经常引用荀子的话: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唐玄宗
3.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科举制创立于()
A、隋B、唐C、元D、明
4.《西游记》的故事取材于()
A、鉴真六次东渡B、玄奘到天竺取经
C、张骞出使西域D、大食遣使入唐
5.唐太宗时期哪位公主下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A、金城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银城公主
6.唐朝时,鉴真第几次东渡日本成功()
A、三B、四C、五D、六
7.在百花齐放的唐朝文化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是诗歌,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分别是()
A、李白、杜甫B、杜甫、李白C、李白、白居易D、杜甫、白居易
8.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是()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乐山大佛
9.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这段时期被称之为()
A、贞观之治B、开元之治C、光武中兴D、康乾盛世
10.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
A、《金刚经》B、《千金方》C、《伤寒杂病论》D、《黄帝内经》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拉开序幕,其中东线工程将把长江水从江苏调运到河北与天津,大运河今后将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的输水河道。
请回答:
(1)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时期?
(2)大运河以何地为中心,北至何地,南至何地?
(3)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三)问答题:
12、隋朝政府为什么创立科举考试?
科举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四单元宋元明清时期
(七下教材10—20课)
一、考点聚焦
课别
知识要素
测试水平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评价
第10课
交子
√
第12课
铁木真统一蒙古
√
行省制度
√
√
√
元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
√
√
第13课
活字印刷术
√
指南针
√
火药
√
第14课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
《清明上河图》
√
√
第15课
八股取士
√
第17课
军机处的设立
√
√
第18课
郑成功收复台湾
√
√
清设台湾府
√
√
√
√
√
第19课
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
驻藏大臣的设置
√
伊犁将军的设置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