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030445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6.94KB
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测试题.docx
《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测试题
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开大学D.清华大学
2.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时期B.百日维新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3.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成为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潮的中心的是()
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黄埔军校D.同文馆
4、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由于受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在课程上设置最多的是()
A、经学B、历史C、算学D、修身
5.清末,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的是()
A.李鸿章B.左宗棠C.袁世凯D.张之洞
6、沿用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于()
A、1901年B、1905年C、1908年D、1911年
7.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你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广播电台B.课本C.电影院D.报纸
8.中国人自办的报纸开始出现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百日维新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9.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报纸是()
A.《民报》B.《晨报》C.《京报》D.《申报》
10、下列关于《申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登载了国家政治大事B、是外文报纸
C.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D、是戊戌变法的舆论工具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1.京师大学堂创办后,每到科举考试期间,学生纷纷请假赶考说明()
A.戊戌变法在改革教育体制方面毫无进展
B.京师大学堂仍然实行旧式教育
C.通过科举考试仍是读书人做官的唯一出路
D.《奏定学堂章程》还没有颁布
12.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A.《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B.科举制度的废除
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
13.中国人办报高潮出现在()
A.洋务运动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辛亥革命后D.新文化运动后
创新题
14.高山学生莉莉立志报考与下图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
她要报考的大学是()
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南开大学D.北京师范大学
15.1998年5月4日,来自国内外各方面代表八千多人,济济一堂,庆祝北京大学百年华诞,江泽民总书记题词:
“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为振兴中华而做出更大贡献。
”
(1)北京大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它的创办有何历史意义?
(2)举例说明北大是一所具有爱国、进步传统的学校。
16.阅读下列材料: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
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
”
请回答:
(1)这是哪一个文件的内容?
(2)这个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把整个学程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文学、算术、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外语等,还有以讲《四书》为主的修身、讲《五经》的经学。
请回答:
(1)你认为当时的教育制度还有什么弊端?
(2)你如果在那个时代上中学,你会从哪个方面培养自己?
为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鲁迅先生对这种科举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笔下的孔乙己就是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产物,不过鲁迅先生是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近代社会对科举制度作出的中肯的批判。
请回答:
(1)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时形成的?
(2)科举制度的形成在当时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
(3)到了近代,科举制度有哪些弊端?
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废除的?
这一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多少年?
19、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国际著名的高等学府。
假如你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
学校将举办一次校史展,让你和几位同学去做筹备工作,你会从哪些方面去介绍北京大学的校史?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0.下列关于科举制和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京师大学堂创办之日就是科举制退出舞台之时
B.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是同一教育目的下的两种教育形式
D.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为完善科举制
21.下列各项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的有()
①京师大学堂②安庆内军械所③江南制造总局④废除科举制度⑤兴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22.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京师大学堂的创办②科举制度的废除③《申报》的创办④《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③②④①
23、1922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召开全国学制会议,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
一、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
二、实行六三三制,即初级小学四年(从六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
三、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采用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予以变通;对于精神及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学者,应进行补习教育。
(1)80年前,国民政府为什么要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方案》,你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有无实施的可能,为什么?
请结合当时的形式谈谈你的看法。
(2)对于改革方案的内容,你认为哪些是我们现在已经采用或正在提倡的?
(3)你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还存在哪些不足?
有何解决办法?
24.阅读材料,写下你的读后感。
2005年9月迎来中国废止科举制百年祭,我们应如何对待科举这份沉重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韩国历史上也曾模仿中国,实行科举制长达九百余年,科举制在韩国社会上的影响甚至不亚于科举制在中国社会上的影响。
韩国在科举时代也有“近来科弊,难以毛举”的情况,但韩国人在1980年就已召开过以科举研究为主题的全国历史学大会。
1994年,为了纪念韩国科举考试罢止一百周年,韩国曾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效仿李氏王朝的模拟科举考试,即在成均馆大学举行文科殿试,在全国应试的儒学“生员”中,分甲乙两科考取状元,放榜后还举行了“恩荣宴”和状元游行仪式。
百年之后,韩国再现“科举盛况”的做法,是为了不让后人忘记祖先的文化遗产,不忘对考试和考试文化的继承。
作为科举考试发源地的中国,在科举制废止一百年后的2005年,对科举制度进行历史的反思很有必要。
同学们如何对待我们这项存在了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
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探究题
25、课外探究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把整个学程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7岁入学。
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
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
为什么经学课在当时设置那么多课时呢?
这种设法有什么弊端呢?
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中学生,你会如何培养自己?
为什么?
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你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
26.报纸是人们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尤其在中国近代,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报刊业兴起及19世纪末该行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指出《申报》在中国近代报刊业中的地位。
聚焦中考典型题
27、(2006年,广西南宁)1998年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百日维新时创办的()
A、京师大学堂B、两江师范C、商务印书馆D、北洋水师学堂
28、(2006年,山西太原)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主要贡献有()
①率兵收复新疆②开办汉阳铁厂③创办京师大学堂④奏请停止科举,普遍兴办学校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9.(2005年,河南)新式学校与旧式学堂教育相比,其主要“新”在()
A.允许民间办学B.普遍聘任外国教习
C.改变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D.废止科举考试
30.(2005年,湖南)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中文报纸②在中国,外文报纸出现的比中文报纸早③20世纪初,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媒体④《申报》创办时维新变法运动尚未开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开放研究典型题
31.假如20世纪初你正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你是否参加将要举行的科举考试。
简要说明理由。
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1.B2.B3.A4.A5.D6.B7.D8.A9.D10.B
11.C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选C项。
12.A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判断、分析能力。
据所学知识可知: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的颁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故应选A项。
13.B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再认能力。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人自办的报纸开始出现;甲午中日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
学生易将两者记混,故应选B项。
14.B
15.
(1)1898年戊戌变法。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2)新文化运动以北京大学为基地,五四运动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
点拨:
本题从材料中的现实拉到近代教育,并与近代史其他内容构成学科内综合题,答题把握北京大学成立背景作用即可。
16.
(1)《奏定学堂章程》。
(2)标志着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
17、
(1)它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制订的,修身以讲《四书》为主、经学讲《五经》,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且仍然立足于做官等。
(2)答案多元,只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如: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正好上中学,我一定选择师范教育。
因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而人力资资源中,国民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
18、
(1)隋朝
(2)进步的(3)脱离实际,不能培养有用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清朝。
1300多年。
19.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它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成为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潮的中心,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京师大学堂初创时期走的基本上仍是中国古代的“太学”…“书院”的路子。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使北大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点拨:
本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置身情境、感受历史、增强历史体验能力。
答题时应把北京大学的前身介绍清楚。
20.C.京师大学堂的培养对象和科举制完全不同,但却并存了一段时间
21.C点拨:
逐项分析可知:
①④⑤属于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故本题应选C项。
22.A点拨:
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记忆能力。
①发生在1898年百日维新时期;②发生在1905年;③发生在1872年;④发生在1904年。
故本题应选A项。
23、
(1)当时的国民政府已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方案》。
但是当时不可能实现,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战争连连、经济困难、社会动荡,所以不大可能实施。
(2)我们已采用的有:
学校实行六三三制;创办特殊学校(聋哑学校、体校、艺校等)。
(3)例如:
应试教育仍然存在,教育与实践脱节等。
解决方法有: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
点拨:
回答此题首先应知道:
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
还应注意观察思索当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答题。
24、①中国古代科举制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影响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
科举制尽管废除已近百年,但它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意义。
②科举制从考试内容上说深含古代精神,具有某些过时的糟粕,然而从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形式上说,则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这种平等择优的竞争方式具有超越帝制时代的生命力。
③最后,“考”而优则仕符合“任人唯贤”原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任人唯亲,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环境。
科举制度虽然达到了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也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民主意识被无情地扼杀了。
点拨:
科举制是古今中外众多考试制度中的一种形式。
我们要继承其积极的因素,吸收其合理的部分,不要全盘抛弃。
这才是应该持有的一种健康的思维和心态。
学生只要写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并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可。
25.
(1)我们的课表有音乐,而《奏定学堂章程》没有设这门课;我们的课表有政治思想课,它叫“修身”;我们的课表有数学,它叫“算学”;我们的课表有物理,它叫“博物”;我们的课表有美术,它叫“图画”;我们的课表有体育,它叫“体操”。
两者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有“读经”“讲经”,而我们的课表没有。
这是由于《奏定学堂章程》还带有封建主义色彩。
20世纪初期的中国,虽然开始向西方学习,但课程设置仍立足于做官和升学,对学生未能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2)答案多元,从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思考。
26.①近代报刊业是以近代印刷业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伴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而传人中国的。
以其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而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媒介。
蓬)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办报出现了高潮,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以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其思想的武器。
③《申报》的创办、发展是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史的缩影。
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资料,因此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申报》地位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时从报刊业的产生、发展人手,肯定《申报》在中国近代报刊业中的地位。
27、A点拨:
北京大学是同学心目中最好的大学之一,这样的考查容易引起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符合题意创办于百日维新时期的是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答题的基础。
28、C点拨:
此题考查对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掌握。
回顾所学,可知②④符合题意。
①与左宗棠有关,③是由当时清政府创办的,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与梁启超等相关。
29.C
30.B点拨:
鸦片战争后,中文报纸才出现。
31.我将选择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光宗耀祖。
我将首先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因为全国的读书人大多参加这一考试,而被录取的人很少,然而以后我又会对考取后的前途表示怀疑,因为这种考试形式不断受到冲击,即使考中也可能得不到重用。
我准备放弃科举考试,投身商场,因为国家贫穷落后,只有发展实业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
我将遭到父母的责备和社会舆论的讥讽,他们以为我“舍本逐末”,不务正业。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不管学生持哪种观点,只要结合当时的史实叙述正确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 文化教育 步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