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检测卷选修4.docx
- 文档编号:25028082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9.49KB
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检测卷选修4.docx
《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检测卷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检测卷选修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检测卷选修4
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单元检测卷(四)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解析 从题干信息尤其是“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可知建立统一政党的必要性。
答案 B
2.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
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 根据材料中“20世纪中国”这一前提,可以把A、B两项排除。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醒起来”应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站起来”指新中国的成立;“飞起来”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中国。
答案 C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给予了人们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 B、C、D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给予了人民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并不充分;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并未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 A
4.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的颁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帝退位。
孙中山说这句话是在1912年2月13日,是在清帝下诏宣布退位的第二天,孙中山认为反对君主专制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并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由材料中文字“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可以判断是清帝退位,由此可知答案是C。
答案 C
5.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
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实行三权分立
B.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 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的有关史实,比较基础。
B、D说法错误。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故C错。
答案 A
6.下列各项是对右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准确解读的是( )
A.1898年开始变法维新
B.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
C.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
D.1916年袁世凯暴毙
解析 根据图中的“辛亥革命”可以排除A项;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对“帝制”的冲击,B项不合题意;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护国运动的打击下失败的,D项不对;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故选C。
答案 C
7.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请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解析 《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故C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 C
8.1913年7月8日,“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
‘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
’在长沙,‘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持有同样见解”。
这段材料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
C.袁世凯政权有广泛社会基础
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
解析 从材料中可理解到1913年二次革命时,湖北、湖南上流阶层“人民”仍然把“北方军事力量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
这反映了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袁世凯反动统治仍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答案 B
9.“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都是讨伐袁世凯,但结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D.革命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解析 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相比,最大不同点是群众基础广泛,有革命党、立宪派、军阀势力等,而“二次革命”是革命党人孤军奋战。
答案 C
10.孙中山先生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
A.民族主义B.政治民主化
C.社会主义D.经济全球化
解析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民主性质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他顺应的潮流是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答案 B
11.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
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和平统一就必须( )
A.召开国民会议B.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C.与共产党合作D.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解析 孙中山在北上途中发表北上宣言,指出阻碍国家统一的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
故选D项。
答案 D
12.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 1924年1月,孙中山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 D
13.孙中山在遗嘱中说: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D.新三民主义
解析 最能体现“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是指“联俄”,体现“唤起民众”的是“联共”“扶助农工”。
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内容,故选C。
A项主张反满革命;B项主张创立民国;D项主张反封反军阀,进行北伐战争。
A、B、D三项并未体现出孙中山的联共唤起民众的内容。
答案 C
1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中国共产党最高革命纲领
B.中国共产党最低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解析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等内容,这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基本一致。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5.毛泽东说: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强调的是新三民主义( )
A.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B.符合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特点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 “联俄”表明孙中山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联共”和“扶助农工”表明孙中山开始联合工人和农民开展革命。
新三民主义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也不可能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C
16.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
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
”上述议论最可能出自( )
A.华盛顿B.拿破仑
C.甘地D.爱因斯坦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真理和爱”的作用,否认了强权和暴力。
这正符合甘地“坚持真理”的思想,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故C正确。
答案 C
17.“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
”甘地“非暴力”这种特殊的力量,实际上就是( )
A.政治的力量B.军事的力量
C.外交的力量D.道德的力量
解析 甘地“非暴力抵抗”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以“仁爱”精神为主旨,其强大的特殊的力量实际上是道德的力量。
答案 D
18.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失败后,甘地在狱中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一书。
他所谓的“真理”是指( )
A.坚持非暴力抵抗以实现印度的独立
B.放弃非暴力走向革命的道路
C.放弃对英国殖民者的幻想,加强斗争
D.鼓励更多的群众超越非暴力
解析 甘地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当群众斗争超出非暴力范围时,他往往会宣布中止运动,而不会像B、C、D三项所宣称的那样“走向革命、加强斗争和超越非暴力”,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19.对1919年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反抗英国殖民势力
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解析 非暴力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印度自治,故答案为C。
答案 C
20.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其根本目的是( )
A.扩大国大党的势力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C.取得印度自治D.提高民族自尊心
解析 印度国大党的斗争目标经历了由争取“自治”到争取“独立”的变化过程,一战爆发前,国大党中的激进派曾提出过争取自治的主张,一战后,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国大党将争取“印度自治”作为斗争目标,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是二战后,才将争取独立作为斗争目标。
答案 C
21.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国大党使用的党旗。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国大党是以纺织工人为主体的政党 ②国大党提出实现经济自主促进印度独立 ③甘地“回到纺车去”的口号为国大党接受 ④表明甘地第一次以非暴力思想为指导进行政治斗争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国大党主要由民族资产阶级组成;④说法错误,甘地第一次以非暴力思想为指导进行政治斗争是在南非工作期间,由此排除含①④的选项。
国大党以纺车图案作为党旗标志,突出说明甘地的经济主张为国大党所接受。
故选B项。
答案 B
22.甘地在《武力政策》一文中说过:
“我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对“印度的力量”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
B.英国殖民势力强大,印度实力弱
C.印度宗教文化积淀极深而新的经济因素脆弱
D.印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大
解析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所认为的“印度的力量”是指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本题选A项。
其他各项说法与“印度的力量”无关。
答案 A
23.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
A.发展成为下层人民的政党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C.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D.取得反英斗争的胜利
解析 印度国民大会党是代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动员印度人民参加反英斗争,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答案 C
24.“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他。
”甘地之所以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主要是因为( )
A.领导土布运动B.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
C.消弭了宗教纷争D.领导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
解析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以“仁爱”精神为主旨,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甘地一生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受到人们敬仰,被称为“圣雄”。
D项正确。
答案 D
25.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运动停止
B.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C.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
解析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反抗英国殖民的斗争运动,并没有因为镇压而停止。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9分,28题13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尝深闻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若人心日醒,发奋为雄,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将死之满清政府,则列国钦我敬我之不暇,尚何有窥伺瓜分之事哉?
——孙中山《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4分)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
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6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
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8分)
解析 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的变法。
第
(2)问重点考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第(3)问重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及影响其转变的因素。
答案
(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
“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
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原因有:
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7.高三同学在学习20世纪亚洲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在20世纪初亚洲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现象,即都诞生和涌现了“国父”级的伟大人物。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
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三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根据上面图片和文字史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列举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解。
(10分)
(3)孙中山为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6分)
解析 第
(1)问,从两个领导人面临的共同任务、职责和共同的成就方面寻找相同之处。
成就既有实践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第
(2)问,回顾所学关于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作出贡献的史实来回答,注意史论结合。
第(3)问,孙中山的贡献回顾所学回答措施及其意义。
答案
(1)共同原因: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
都具有丰功伟绩和高尚人格魅力。
(2)甘地是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把毕生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成为“圣雄”,印度之魂。
(3)①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②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发起护法运动。
③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9年,英国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国务会议第一任主席。
1653年他被拥戴为终身“护国公”。
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陆、海军总司令,他主管税收,统辖警察和司法,领导外交,在国务会议同意下宣战、媾和。
在召开例行议会之前,他有权以自己的名义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
……乍看起来,议会、国务会议和护国公在权能上是彼此制约和互相限制的。
实际上,唯独护国公才能制约一切和限制一切。
——[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携同顾问员,由沪专车赴宁。
下午十时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
……”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 第四章1;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说明克伦威尔与孙中山在政治制度的除旧布新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3分)
(2)根据材料一、三,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和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他们的权力制约性有什么差异?
(4分)
(3)护国公的统治与《临时约法》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
(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分别给克伦威尔和孙中山以一个恰当的称谓。
(2分)
答案
(1)推翻专制统治(推翻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克伦威尔的权力实际不受任何制约(只有护国公才能制约一切和限制一切);孙中山的权力要受法律和参议院的制约。
(3)克伦威尔死后不久,护国公的统治结束;袁世凯上台不久,《临时约法》最终被废弃。
(4)克伦威尔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军事独裁者,孙中山是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单元 亚洲 觉醒 先驱 检测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