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音乐.docx
- 文档编号:25027342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2.92KB
第九单元音乐.docx
《第九单元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音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单元音乐
第九单元:
音乐
单元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体会它在当时的号召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3.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是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单元重难点:
1.在阅读中感受音乐陶冶情操、鼓舞斗志的力量。
认识到优秀的音乐来自自然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作者是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3.指导学生有血有肉地记叙,把事情写具体。
单元拓展点:
培养学生在歌词中学语文的意识,从歌词中积累语言。
单元训练点:
1.练习标画出重点词句,练习用学过的方法品词品句。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3.继续习作练习,体会怎样表达是有血有肉的表达,有意识地练习具体地记叙并用这个要求修改习作。
单元课时数:
9课时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
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
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
(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
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
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
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
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二)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
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
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
(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知识拓展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并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新授
(一)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
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
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
鸿、豁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三、知识巩固
师检查学生默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月光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
(月光曲)
3、今天我们就学习《月光曲》这一课,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
(二)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月光曲》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
(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
(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
月光曲
走近茅屋弹首曲子弹奏《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月光曲》
二、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
断断续续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兄妹的对话)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
(弹琴)
(6)他为什么弹琴?
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
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
(激起同情心)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板书:
弹第一首)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
(板书:
月光曲)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
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睁着不大的眼睛”。
恬静是什么意思)
(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
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
(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
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
(《月光曲》)
(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
(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三、知识巩固
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四、知识拓展
片断训练。
提示:
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林中乐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
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
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
林中乐队。
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
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
重点:
带“口”字旁的字。
(二)详读课文
(1)师:
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
找到后画出来。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课堂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二、新授
(一)看图说话
1、师:
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
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
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
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
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
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
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
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三、四自然段:
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
你喜欢哪一种音乐?
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
A、有感情朗读
B、师:
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
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三、知识巩固
师: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
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四、知识拓展
1、师:
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五、课堂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2、师:
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4、师:
作者感叹道:
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
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
教学难点:
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摘录笔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二、新授
(一)学习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
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
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
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
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
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
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
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
指最细的弦。
切切:
弦声幽细琐碎。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自读课文《我的吉他》;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自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
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
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
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
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
4、师:
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
你是我的吉他。
)
5、师:
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
三、知识拓展
1、师:
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三、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习作情况做简单总结,对写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布置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单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