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5026681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70.34KB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2.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古诗词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诗人看到或想到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
【教学过程】
一、阅读古诗词,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
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一首古诗词给大家听听呢?
(出示课件1:
音频,古曲),一段优美的音乐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板书题目),现在学习第一首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吧!
(板书:
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2.解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在建德江?
(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
孟浩然)这首古诗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
设计意图:
由背诵积累的古诗词导入,既复习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2:
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要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把生字读准,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出示课件3,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注意节奏。
3.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设计意图:
多层次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或字典释义理解诗义。
2.出示课件4:
字词解释。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移舟:
划动小船。
泊:
划船靠岸。
烟渚(zhǔ):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愁:
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旷: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
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3.小组讨论说说诗义。
设计意图: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出示课件5:
自学提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暮色的诗,作者把船停靠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景色。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幕低垂,月与人亲)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孤独、愁、凄凉)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进诗的字里行间。
(齐读)
设计意图:
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4.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愁)
5.体会作者的愁绪,出示课件6~9:
(1)作者的愁是什么?
(思乡之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诗中的哪一个字可以看出来?
预设:
(客)客是指谁?
(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景物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
(日暮)
(3)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
想象一下,诗人此时正在干什么呢?
(4)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
(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①(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
)思念亲人;
②(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就好了)感到寂寞;
③(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
)怀念家乡。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
(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
抓住“愁”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想象画面的形式,体会诗人的处境,感悟诗情。
五、拓展延伸、情感朗读。
1.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
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1: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
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2.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设计意图:
情感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3.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明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出示课件10:
与月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赏析与月亮有关的诗句,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六、全诗回读,情感共鸣。
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
学完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了孟浩然的知己,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腔愁绪。
七、拓展阅读。
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课下搜集孟浩然的诗,进一步了解孟浩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读准字音,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品析诗句,并能借助阅读来想象,感受六月的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
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
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了“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是望湖楼。
4.解疑: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作者介绍,出示课件1: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设计意图:
谈话式的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
跳珠——跳动的珠子
3.出示课件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散开,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大雨点像跳动的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溅。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注释自学交流,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出示课件4:
插图。
学生自学并讨论。
(1)古诗是怎样写出这些奇特景色的?
(品味古诗中精妙的字词)
(2)同学们仔细观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晴雨时奇特的景色。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学,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2.教师点拨,学生汇报,出示课件5~10:
(1)黑云翻墨未遮山
①“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翻腾、翻滚、涌动……)你感受到乌云黑压压的迅猛来势了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来势汹汹的气势。
(2)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乱”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雨急、雨大)急到什么程度?
乱到什么程度?
②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
(倾盆大雨、狂风骤雨……)作者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
(白雨跳珠)
③“跳”字说明了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3)卷地风来忽吹散
①“忽”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雨来得快,下得大)体会出本句诗中狂风的急,可更深一层地感受到狂风过后,西湖景色带给诗人的美。
②有感情地读这一句。
(4)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这句诗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齐读这一句,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雨后西湖的美)
②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
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美景中。
3.交流讨论: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通过诗句看到的景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读全诗)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生齐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对雨后景色的陶醉,齐背全诗。
设计意图:
引导背诵,在诵读中感悟西湖在六月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五、拓展“雨诗”,以读现景。
1.课前我们背诵了许多描写雨的优美诗篇,刚才又领略了这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老师这里还收集了几句也是描写雨的诗句,你们想看吗?
2.出示课件11:
描写急雨狂风的诗。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陆游《大风雨中作》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你们喜欢这些诗句吗?
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同类古诗的习惯。
六、课堂小结。
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传诵的经典,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传承祖国经典文化,沐浴书声,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宋词,并背诵、默写。
2.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学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1:
介绍黄沙岭及作者。
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因贬职在黄沙岭闲居多年,因此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介绍作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出示课件2:
课文全文。
轻声朗读词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停顿和重音)
3.自由读。
4.齐读。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熟读中感悟词的意境。
三、再读诗词,理解词句意思。
1.出示课件3:
自读要求。
默读,自主理解词句。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如借助注释、看图、联系前后句等)
(2)不懂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3)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体会美景,写作指导。
1.出示课件4:
自学提示。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提示:
展开丰富的想象,使用优美的词句,结合诗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2.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教师点拨。
(1)品读上阕
出示课件5: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看到的:
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闻到的:
稻花香。
听到的:
蝉鸣、鹊啼、蛙声。
②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同桌之间试着说说。
(提示:
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等。
)
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
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
那是谁在说?
(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③感受到的:
夏夜的清幽、静谧。
④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⑤释义: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丰收的好年景。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感悟美景。
(2)品味下阕
过渡:
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是啊!
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①出示课件6: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②学生交流画面,教师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茅草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想象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想象作者的心情、感受,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
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
③释义: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3)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
(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五、课堂小结。
1.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愿这美好的意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2.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首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手法。
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手法。
【板书设计】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确定主题,用流畅的语言、具体的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感触。
3.先说后写,先想再写,学会构思选材,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教学难点】
学会构思选材,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
1.生活是温馨美好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抹靓丽,一抹抹美好,今天我们以此为题,来写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
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平心静气悟美好
美好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会,生活中你觉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两分钟,感悟你心中那份美好。
2.七嘴八舌谈美好
美好需要分享,请把你心中的美好大声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3.遣词造句说美好
读教材内容,从八个词语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口头作文。
上面八个词语,你对哪一个词语对最感兴趣?
为什么?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
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
强调:
表达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4.名家妙文读美好
(1)多媒体出示老舍的《养花》
(2)强调变形。
《养花让生活更美好》
(3)阅读短文,解决习题。
习题:
(1)作者选择的材料是( )
A.养花 B.种花
(2)把文中能概括养花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文章的( )自然段比较具体地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A.第二、三、四、五
B.第三、四、五、六
(4)作者列举了多个事例来具体写养花的乐趣,请概括这些事例,写下来。
5.范文引路觅美好
(1)多媒体出示范文: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2)范文点评说美好
6.我以我笔写美好
美好需要记录,请大家勇敢的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的美好,让短暂的体会变成永恒的流淌。
7.写作指导。
(1)怎样拟题
(2)怎样选材立意
(3)怎样叙述
(4)怎样开头结尾。
8.学生开始写作文。
三、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借鉴以上文章的写作经验,用心完成自己的习作,享受写作带来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平心静气悟美好
七嘴八舌谈美好写作指导:
遣词造句说美好怎样拟题
名家妙文读美好怎样选材立意
范文引路觅美好怎样叙述
我以我笔写美好怎样开头结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词 教案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