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真题演练.docx
- 文档编号:25025929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82KB
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真题演练.docx
《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真题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真题演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真题演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真题演练
河北省泊头市交河中学罗进美
[命题趋向]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依然是高考命题重头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日本政策调整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影响,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等也不应忽视。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命题极易和世界史联系,应给予重视。
[应对策略]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去学习。
从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来看,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从空间角度来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是从全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局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在沦陷区的政策行为,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全局(抗日战争的胜利)。
2.掌握在抗日战争的不同发展阶段,日本侵华特点及国共两党抗日政策的不同特点。
日本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总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但是日本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却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抗战防御阶段,日本侵华政策是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战略相持阶段则改变了侵略方针,同时加紧对沦陷区的统治。
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和战略反攻阶段,日本法西斯由垂死挣扎到灭亡。
国民党始终没有放弃其反共反人民独裁专制的基本立场。
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其内外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先是比较积极抗日,但片面抗战。
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国民党的政策走向反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最后,掠夺抗战胜利果实。
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先是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然后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伪军,回击国民党投降、反共活动,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保卫、发展根据地。
最后抓住时机,积极反攻,并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3.认识中国抗日战争一大特点,即始终存在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
要辩证地看待两个战场的作用。
要理解两条不同路线的积极实质。
4.抓住“九一八”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七八中共通电、“八一三”事变及八一四国民政府自卫宣言、红军改编、国民党公布合作宣言等环节,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从范围、合作方式、任务、政权和军队、政治纲领、国际背景、结果等方面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不同点。
5.了解国共两党关系呈现的“合作(大革命时期)→对抗(十年对峙时期)→再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再对抗(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曲折发展过程,认识制约两党关系的诸因素(阶级性质,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影响等)。
[考题链接]
一、选择题
1.(2003年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2003年上海)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总兵力的2/3以上
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伤人数的70%
③美国宣布为援助被侵略国家制定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2003年江苏)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方针,这是因为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强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4.(2003年江苏)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5.(2003年广东)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抗战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6.(2002年上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
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
A.1939年底
B.1940年秋
C.1941年初
D.1943年夏
7.(2002年上海)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1)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
A.“一·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2)在日寇侵略上海的两次事变中,都率军奋勇抵抗的中国将领是
A.蒋光鼐B.叶挺
C.张治中D.李宗仁
8.(2000年上海)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B.陕甘宁
C.冀鲁豫D.晋冀豫
9.(2000年广东)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的广泛参加
10.(2000春季)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②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
③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1.(2000年春季)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②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实行精兵简政
④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④
二、材料解析
1.(2001年全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
年份
种植面积(千公顷)
供应日本稻米占总产量比例(%)
1900年
326
0.46
1928年
585
34.81
1937年
658
52.46
台湾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值(千元)
对日贸易所占比例(%)
1900年
36944
34.76
1926年
434837
74.38
1937年
762299
90.27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
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
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回答: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
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三、问答题
1.(2003年辽宁河南)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概括指出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危害和影响。
(2)扼要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2000年上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
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原因。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A项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在B、C、D三项中,B项最符合题干中的“政权”二字。
2.D,本题难度较大,①②没有歧义,③和④都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关,都是促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因素,所也符合题意。
3.A,C、D项是日本改变方针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项的时间显然发生在这之后,当然不能成为原因。
只能从日本方面分析其改变的原因。
4.C,C项是中共七大内容,故排除。
5.D,明确国共两党的路线及区别,可知A项是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排除A。
而B、C两项涵盖抗战某一方面,只有D项是中共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
6.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识记能力。
解题关键是明确题目所指为“皖南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初。
7.
(1)B
(2)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识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8.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结合地图,弄清空间位置。
9.D,本题要求比较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大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它虽然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但这二者又有原则的区别。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而第二次则采取党外合作。
,尽管两次合作都反对帝国主义,但是对待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的方针却不一样。
10.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和④两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11.D,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要明确历史阶段特征和土地政策的实质。
这个政策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二、材料解析
1.属殖民地性质。
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
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
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日本对台湾经济侵略的认识。
回答此题不必拘泥教材,可依据材料概括回答,首先根据三段材料对日有利对台不利的经济关系实质就可以得出“殖民地性质”的结论。
其次依据材料提供的两个表格和两段文字材料的核心思想的归纳就可以得出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四点影响。
三、问答题
1.
(1)割地赔款主权受损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评分说明:
“割地”、“赔款”、“社会性质变化”三项必说;如考生在“主权受损”方面作出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2)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第一问通过审题可以知道,回答列强侵华的危害和影响有两个限定词,一是“根据不平等条约”,二是“概括指出”。
由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即可知: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从而导致中国弄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问抗日战争的意义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是抗击侵略,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三是民主革命,四是国际地位。
2.
(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
(2)中国两个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大捷等;解放区战场(或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1941-1942年粉碎日军的扫荡、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战斗,沉重打击日军。
太平洋地区形势:
日本的南进直接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本宣战。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问答题,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归纳能力。
答第一小题时,要留心1942年春这一关键时间,联想到世界反法西斯聪明已经形成。
第二小问中国两个战场指的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太平洋地区的形势主要是指太平洋战争爆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高考 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