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个人简历doc.docx
- 文档编号:25020791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72KB
李清照个人简历doc.docx
《李清照个人简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个人简历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清照个人简历doc
李清照个人简历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多么优美的诗句,想了解一下著名词人李清照吗?
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李清照个人简历”,欢迎阅读,供您参考。
。
李清照个人简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事迹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日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
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圭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
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家。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107年移居青州。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
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谢伋:
《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
“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
“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碧鸡漫志》中说:
“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
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
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
时夫人始十馀岁,谢不可,曰:
‘才藻非女子事也。
’”。
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
《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
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生活情感
流离生活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
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
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但是这个可怜而且可恨的高宗赵构并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
她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
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
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
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
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
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
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婚变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
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
这个张汝舟,刚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她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
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
无奈之中,李清照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
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
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
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
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
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
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件事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
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
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
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
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
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
”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
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馀啊。
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着书立说、传道授业。
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
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艺术成就
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她诗、词、文、赋。
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王的《碧鸡漫志》称:
“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杨慎《词品》谓: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王士镇《花草蒙拾》云: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史学贡献
协修并保存《金石录》
李清照对中国史学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
清·道光《济南府志·列女传·李清照》:
“明诚作《金石录》,考据精确,多足证正史之失,清照实助成之。
”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一同生活了十年的“归来堂”,实际上是一个史学研究的“夫妻店”;《金石录后序》前半部分,基本是叙述他们共同研究史学的经历;所谓“浸觉有味,不能自已”,所谓“甘心老是乡矣”,所谓“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所谓“意会心谋,目往神受,乐在声色犬马上”,道出了两人对史学的共同兴趣。
可以这样说,即使李清照没有参与《金石录》的编着、整理,她能力尽艰辛把这部珍贵的史学着作保存下来,也已经难能可贵了。
保存《哲宗皇帝实录》
李清照对史学的另一重要贡献——为宋代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实录》。
《哲宗皇帝实录》由蔡京主持编写于徽宗大兴党狱之际,自然有褒贬颠倒、轻重失伦等诸多问题,但作为历史文献,它叙典章,述文献,次第先后,却大致能保存真相,对后世修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清照于兵荒马乱、辗转流离中,所收藏文物丧失殆尽,而最终将《哲宗皇帝实录》与《金石录》一同保存下来,说明她充分了解在汴京沦陷,碧简飞灰之后,这部着作关系国史存亡,斯文绝续的意义。
词作特色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另一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
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
又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
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语言简明、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下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
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
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如《南歌子》的“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如《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全篇用了象征手法,过去她写情写景都相当写实,这首词却又了突破,无论意象和情意都进入了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而且意象和情意结合得恰到好处,这种成就是值得注意的。
李清照晚期有一种“豪健和飘举”的精神,虽然此类作品多已散佚,但还有她的诗为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高宗迁都临安后就想苟且偏安一隅,早已没有收复国土的大志了。
李清照的这首诗,真可以使那些苟且偏安的人惭愧。
另一首诗有“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度淮水”之句,表示自己仰慕花木兰可以拿起武器从军杀敌,说这才是真正的好女子。
可是自己年纪已大,无法上千里之外去杀敌,但仍愿保留最后的愿望,有一天希望能见到南渡的人结伴渡过水,回到北方。
这些句子都可见出李清照的豪气。
名人评价
宋代·王灼:
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
晚节流荡无归。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借也。
《碧鸡漫志》卷二)
宋代·朱彧:
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
诗之典赡。
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
所着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
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
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
(《萍洲可谈》卷中)
宋代·胡仔:
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小词云: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又《九日》词云: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
“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传者无不笑之。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元代·杨维祯:
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
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词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
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
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
(《东维子集》卷七)
明代·杨慎: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
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
《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词品》卷二)
明代·陈霆:
闻之前辈,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世因题其稿曰《断肠集》。
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断肠独斯人哉!
古妇人之能词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
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
(《诸山堂词话》卷二)
胡适:
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
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
例如:
《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
李清照虽生于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
但她对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
(《国语文学史》))
吕思勉:
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
……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
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
(《宋代文学》)
胡怀琛:
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
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
(《中国文学史概要》)
罗根泽:
词是文学,也是音乐……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容肇祖: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见她的眼光之锐敏。
她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体”。
可见她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大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清照 个人简历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