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007976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6.52KB
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生物试题.docx
《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生物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烫发时,发型的形成与头发角蛋白中二硫键的断裂与再生密切相关。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中的S元素只存在于R基团
B.在核糖体中不能形成二硫键
C.烫发的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
D.角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判别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在内质网上形成二硫键、连接上糖基团等,以便形成蛋白质特定的空间结构。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般不会破坏其肽链中肽键,如果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仍然会出现紫色反应。
【详解】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所有氨基酸的共同部分都不含S,由此说明少数氨基酸含S只能位于其R基团中,A正确;二硫键是角蛋白为形成特定空间结构所形成的化学键,该键在内质网上形成,不在核糖体上形成,B正确;二硫键是角蛋白为形成特定空间结构所形成的化学键,一旦它发生改变,则空间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其功能也发生了改变,C正确;改变的角蛋白仍然含有大量的肽键,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仍然显紫色,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抓住题干中“角蛋白中二硫键”进行分析,一是二硫键是蛋白质为形成特定空间结构产生;二是二硫键不是在核糖体上形成,而是在内质网上形成。
2.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与衰老、癌变共同组成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
B.有丝分裂有一个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有两个细胞周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还会发生基因重组
D.每种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而畸形分化的结果。
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所经历的时期。
机体内一般是发生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等共同组成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细胞癌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正常分化,它不是细胞正常生命历程之一,A错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是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不会出现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也不加倍,D错误;
【点睛】注意:
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由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
由此可知,基因重组一般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中。
3.下表对图示曲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条件
X
Y
A
寒冷环境下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机体的产热量
B
饱餐后半小时
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
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C
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尿液的量
D
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
乳酸的含量
血浆的pH值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机体的产热量增加,A错误;饱餐后半小时,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髙血糖素的含量减少,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使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升高,B正确;失水过多和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C正确;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会增加,血浆的pH会下降,D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浆pH的调节等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
①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X与Y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我国的古代谚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螳螂大量捕食蝉,降低了蝉种群的丰富度
B.黄雀和螳螂构成一条食物链,黄雀处于第二营养级
C.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黄雀的种群密度
D.螳螂与蝉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多少;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分布的个体数量。
分析题干可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是:
树→蝉→螳螂→黄雀。
树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其余为消费者。
【详解】螳螂大量捕食蝉,降低了蝉种群的密度,A错误;黄雀和螳螂为捕食关系,黄雀处于第四营养级,B错误;黄雀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螳螂与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这就是一种反馈调节,以维持其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点睛】注意:
食物链的形成,其第一营养级必须是生产者,最高营养级是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天敌的捕食者。
5.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密码子为AUG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其密码子为TAC
B.染色体变异可能会让种群发生进化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的过程即是单倍体肓种
D.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使后代呈现多样性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密码子位于mRNA上,翻译时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都有利于生物进化。
单倍体育种的流程是:
取花粉→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植株。
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由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
【详解】反密码子为AUG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其密码子为UAC,A错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让种群发生进化,B正确;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的过程不是单倍体育种,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体植株,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
【点睛】本题有两个易错点:
一是在单倍体育种的流程中容易漏掉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的环节;二是误认为基因重组会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受精作用中。
6.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
B.研究蝾螈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两部分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C.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甲组用锡帽盖住尖端,乙组去掉尖端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放射性元素S、P标记同一噬菌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对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思路设计的考查,先分析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从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设计。
【详解】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PH值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A错误;研究细胞核的功能,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可以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二部分,这是正确的做法,B正确;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接受光照的刺激,因此甲组用锡帽罩住尖端,乙组不作处理,C错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放射性元素S、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以获得单独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和单独标记DNA的噬菌体,D错误。
【点睛】注意:
设计实验必须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中自变量的确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二、非选择题
7.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图A)和长成的幼苗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图B)。
请据图回答:
(1)图A中,在第Ⅱ、Ⅲ阶段,种子干重比第Ⅰ阶段干重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A中,在第Ⅱ阶段,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
当胚根长出,鲜重又增加时,O2的消耗速率就高于CO2的释放速率。
这说明初期的呼吸方式主要是图BⅢ阶段中的______(填序号),而随后是图BⅢ阶段中的_______(填序号)。
(3)图B中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Ⅰ”或“Ⅱ”),图B中的Ⅱ过程发生在_________。
(4)种子中(激素)含量高,不易萌发,可以浸泡在___________溶液中解除休眠。
【答案】
(1).第Ⅱ阶段、第Ⅲ阶段没有光合作用,仅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④(3).⑤(4).Ⅰ(5).叶绿体基质(6).脱落酸
【解析】
【分析】
分析图A:
种子萌发初期,由于吸水后,呼吸作用加快,但此时种子无叶,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的量逐渐减少;处于萌发初期的种子,胚根尚未突破种皮,此时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Ⅲ阶段时,随种子的萌发成幼苗,代谢越来越旺盛,呼吸作用逐渐增强,故大于Ⅰ、Ⅱ阶段。
分析图B:
阶段Ⅰ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①是ATP的形成;阶段Ⅱ表示暗反应阶段,③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阶段Ⅲ表示细胞呼吸,其中④表示无氧呼吸,⑤表示有氧呼吸。
【详解】
(1)图A为种子萌发过程,种子萌发时,在第Ⅰ阶段,由于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加快,消耗的有机物增加,而第Ⅱ阶、第Ⅲ阶段没有光合作用,仅有呼吸消耗有机物,故在种子萌发阶段的第Ⅱ、Ⅲ阶段种子干重比第Ⅰ阶段干重明显减少。
(2)图A中,在第Ⅱ阶段,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说明此阶段种子以进行无氧呼吸为主,此时对应种子呼吸方式是图B的Ⅲ阶段中的④;当胚根长出,鲜重又增加时,O2的消耗速率就高于CO2的释放速率.说明种子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此时对应种子呼吸方式是图B的Ⅲ阶段中的⑤。
(3)图B中仅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Ⅰ光反应过程,图B中的Ⅱ为暗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4)由于脱落酸有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有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所以种子不易萌发主要是脱落酸含量高,为解除其休眠状态,可以浸泡在赤霉素溶液中。
【点睛】注意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主要呼吸方式的变化:
在种子萌发初期(Ⅰ、Ⅱ阶段),由于释放的CO2远大于O2的消耗,说明此阶段种子主要以无氧呼吸为主;在萌发后期(Ⅲ阶段),O2的消耗速率就高于CO2的释放速率,说明此阶段的种子基本上就只有有氧呼吸。
8.某人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该人大叫一声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___区。
(2)人脚掌被扎,会有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______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
但人感冒注射药物时,人手脚并不缩回,这说明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画出受刺激后神经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答案】
(1).S区
(2).脊髓(3).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4).
【解析】
【分析】
人类的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其中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也称为说话中枢;W区为书写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V区为阅读中枢。
人类直接调节运动的低级运动中枢位于脊髓,它受大脑皮层中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引起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外正内负),同时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引起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而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兴奋。
【详解】
(1)人大叫一声是说活中枢调节的结果,该调节区域位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
(2)人脚掌被扎,会有抬脚反应,这是因为脊髓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运动中枢。
但人感冒注射药物时,人手脚并不缩回,这说明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对脊髓中低级运动中枢有调控作用。
(3)结合前面的分析和图示可知:
刺激前,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电位都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刺激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逆转,即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由于兴奋不能反向传递,所以此时突触前膜仍然为外正内负。
图示如下:
【点睛】本题易错题(3)小题,容易忽视刺激部位,导致误认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均变为外负内正。
9.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
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
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的同化量应包括自身的_______和_________的能量。
(2)情况________最可能表示演替早期的一般情形,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会变_________。
(3)从该图分析,为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________(填“食物竞争”、“捕食”、“食物竞争或捕食”)关系的动物。
【答案】
(1).呼吸(消耗)量
(2).用于生长、发育、繁殖(3).A(4).大(5).捕食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的去路:
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结合图示分析可得:
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过程越激烈,浪费的能量就越多,其用于繁殖的能量分配相对就越小。
【详解】
(1)生物体的同化量应包括自身的呼吸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2)演替早期,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充裕的,所以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和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较少,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较多,因此情况A最可能代表演替早期的一般情形,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会变大。
(3)从上图分析,为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捕食关系的动物,使其能量分配向情况C(高捕食影响)转变,而达到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的结果。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能从图示结果中得出:
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过程越激烈,浪费的能量就越多,其用于繁殖的能量分配相对就越小。
10.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果蝇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基因n,在纯合时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但在雄果蝇中没有性转变效应;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之分,由基因PDFB和b控制。
N-n,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某科研人员选择一对雌雄果蝇做了相关实验,过程及部分结果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以下问题:
F1
F2(由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而来)
性别比例(♂∶♀)
3∶1
表现型
雌性均为红眼,雄性既有红眼也有白眼
(1)基因B、b位于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
(2)如亲本雌果蝇为白眼,则F1的雄果蝇共有______种基因型。
如亲本雌果蝇为红眼,则F2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
(3)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剂分别标记基因N、n,若在亲本雄果蝇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观察到两种颜色两个荧光点,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
(2).nnXBY(3).3(4).11∶5(5).亲本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一对雌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中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因此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知,N-n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N-n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
根据子代果蝇的性别比例是3:
1,且果蝇性反转基因型为nn时,会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所以子代雌果蝇中,1/2反转形成雄果蝇,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雌性个体是NnXBXb,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nnXBY。
【详解】
(1)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N-n、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基因N、n位于位于常染色体上。
由于杂交后代中雌果蝇都是红眼,因此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雌性后代性反转的比例是1/2,符合测交实验,又由于基因型为nn的雌果蝇反转成不育雄果蝇,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Nn,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nn,所以对两对等位基因来说,亲本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nnXBY。
(2)若亲本雌果蝇为白眼,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NnXbXb,它与雄果蝇nnXBY杂交,F1的雄果蝇基因型有3种,即nnXBXb、NnXbY、nnXbY,并且各种基因型比例相等。
若亲本雌果蝇为红眼(NnXBXb),它与雄果蝇nnXBY杂交,由于性反转的雄果蝇是不育的,因此F1中雌果蝇有1/2NnXBXB、1/2NnXBXb,可育的雄果蝇有1/4NnXBY、1/4nnXBY、1/4NnXbY、1/4nnXbY。
首先考虑N-n这对基因,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有1/8NN、1/2Nn、3/8nn,表明雌果蝇中将有3/8的将会发生性反转,因此雄果蝇的比例有1/2+1/2×3/8=11/16,雌果蝇占的比例则为1-11/16=5/16,即F2的性别比例(雄:
雌)为11:
5。
(3)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剂分别标记基因N、n,若在亲本雄果蝇(nnXBY)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观察到两种颜色两个荧光点,说明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基因N、n各一个,由于亲本雄果蝇中没有N基因,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结合题干中信息推断亲本的基因型:
①根据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得出B-b基因伴X染色体遗传;②根据N-n、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得出N-n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遗传;③根据F1中性别比例为3:
1和nn纯合时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推出亲本中有关N-n基因的基因组成分别为Nn和nn;④根据在雌果蝇中有性反转效应,而雄果蝇中没有性转变效应,得出亲本中雄果蝇为nn,雌果蝇为Nn;⑤根据F1红眼:
白眼=3:
1,得出有关B-b基因的亲本基因组成为XBXb和XBY。
11.“节约一张纸,增添一片绿”。
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废纸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的环境中。
②中获得的酶可能至少包括______三种组分。
(2)若从土壤中分离出上述微生物,应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并加入__________形成红色复合物进行筛选。
(3)接种后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
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_。
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为该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富含纤维素(或落叶较多)
(2).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3).纤维素(4).刚果红(CR)(5).涂布不均匀(6).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7).酵母菌(8).碳源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①表示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②表示纤维素酶的活性鉴定,③表示纤维素发酵,④表示接种微生物,⑤表示酒精发酵。
由于是产生酒精的发酵,所以接种的微生物X表示酵母菌。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
(1)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
②中获得的酶是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
(2)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用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一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图中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菌落分布不均,其原因是涂布不均匀。
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
(4)参与酒精发酵的常见菌种是酵母菌;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为该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
【点睛】熟悉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培养和鉴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下图是利用多种生物工程技术获得转基因牛的基本操作流程,请分析回答:
(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中,基因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__。
(2)一个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标记基因和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将受精卵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C称__________法。
(4)流程A和B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_。
若移植前需要进行性别鉴定,应取_________细胞。
(5)农场放牧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牛粪可以用于沼气生产,它们分别应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和_______原理。
【答案】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2).目的基因(3).启动子(4).终止子(5).显微注射(6).早期胚胎培养(受精卵培养)(7).胚胎移植(8).(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9).物质循环再生(10).协调与平衡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是利用多种生物工程技术获得转基因牛的基本操作流程.首先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得受精卵;然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A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需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B表示胚胎移植过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组成。
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需要用Ca2+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详解】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组成。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是指早期胚胎培养过程;B是指胚胎移植过程。
若移植前需要进行性别鉴定,应取滋养层细胞,因为滋养层细胞与内细胞团的细胞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遗传物质相同,但它又不影响后期的胚胎发育。
(5)沼气工程使物质循环利用,同时也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所以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和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点睛】本题关键需要对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流程熟悉才能结合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决对应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高考 模拟 调研 理科 综合 能力 测试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