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体学.docx
- 文档编号:25002303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9.51KB
新闻文体学.docx
《新闻文体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文体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文体学
0164《新闻文体学》2013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讲新闻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属大众传播重要的一方面,大众传播具有三个要素:
传者(信息源)、媒介(通道)、受者(接收者)。
新闻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
新闻媒体又称新闻媒介、新闻载体,从古至今分为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前属原始时期,即:
原始时期——①报业阶段(文字传播)——②广播阶段(声音传播)——③电视阶段(图像为主的传播)——④网络阶段(整合)。
原始的新闻活动是适应人类最初的生存活动而产生的。
在文字产生之前,是非文字传播,即没有文字符号和任何机械工具手段的传播。
形式有以下几种:
口头传播、烽火传播、击鼓传播、体态传播、旗语传播。
报业阶段,历史上追溯到最早为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报纸《每日法令》,这是为发布罗马院的布告而创办的。
我国广播从1922年开始,美国人在上海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开播。
1926年开始在哈尔滨有中国人自己办的“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电视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是在1939年,开始于美国无线电公司。
我国于1958年5月建成试播,试播阶段名为北京电视台,9月2日正式开播。
网络传媒的优势与缺欠:
(一)优势
(1)时效快捷
(2)成本低廉
(3)信息量大
(4)全球发布
(5)交流互动
(6)高效检索
(7)多项整合(多媒体传播)
(二)缺欠(与传统媒体相比)
1、权威性低。
2、公信力弱。
3、网络新闻制造信息“垃圾”。
4、垄断性强(资本控制)。
5、载体形式的限制。
第二讲新闻文体学概述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面是指:
事业、行业。
“我是搞新闻的。
”
第二层面是指:
未知的信息。
“你们那里最近有什么新闻吗?
”
第三层面是指:
新闻的文体形式或体裁。
与文学、应用文、法律文书等并称。
第四层面是指:
狭义的新闻,即等于消息。
“没有消息就不成其为新闻。
”
学者和教授们对新闻下的定义:
目前,较认同的是陆定一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二、新闻主体的素养
1、高尚的人格。
新闻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所以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有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为国家、为民众而献身的精神,有一种正义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先进的意识:
①未来意识②忧患意识③法律意识
3、人文修养:
①政治觉悟②道德水准③广博知识
4、奋斗精神
5、业务能力
6、强健的体魄
第三讲新闻的分类与体裁
传统通常的分类:
①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范围来分类: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②按新闻的性质分类:
政治新闻、法制新闻、财经新闻、民族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
③按新闻特点分类:
a.按新闻事件的复杂性,可分单纯新闻与复杂新闻。
b.按新闻的发展状况分类,可分为动态新闻和静态新闻。
动态新闻是指事情正在发展变化,难以把握又必须报道,只截取事件当中的某一个环节而加以报道。
动态新闻往往是系列新闻,连续报道。
c.本体新闻与反映新闻。
④按新闻题材来分类:
有知识性新闻、批评性新闻、问题性新闻、服务性新闻、预测性新闻等等。
现代新式分类:
(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
指突发事件的报道,时效性强、内容集中、新鲜,现实价值高,是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
它告诉读者一个新鲜事,通常包括动态新闻和连续报道。
如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的动态报道和联合国专家组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连续报道。
非事件性新闻:
是指对某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内发生的许多事实经过的综合反映或是对某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内正在持续发展的事件总结情况、走向、经验的报道。
它与事件性新闻形成互补关系,它不但告诉发生什么事,还告诉为什么发生这件事,帮助认识事件发展的本质。
(一)新闻报道的典型体裁:
1、简讯
作用有三种:
1)预报式2)淡出式3)终极式或终结式
2、消息(新闻):
消息是新闻的主体。
这是主要文体。
消息最早为电报传递的新闻,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
消息形式简明,文字冼炼,主题突出,有导语,有背景,取倒金字塔式,反映迅速,概括地介绍事实。
3、通讯:
时效性较差,篇幅稍长,可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
①可详细地、想象地描绘事件发展过程和典型人物的重要事迹。
②结构层次多、起伏大,散文式结构。
③可叙事、描写、抒情、议论。
4、特写:
包括速写、小故事、采访杂记、访问记、随笔、巡礼。
特写过去用的很多,从苏联传过来,现在不常用。
5、深度报道:
分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揭露性)、预测性报道、服务性报道、计划性报道。
(二)新闻评论的典型体裁
编者按:
叫编后语、编后记、编前话,它一般就某一新闻材料说话。
评论:
短评、本报评论员文章、观察员评论、署名评论。
评论可针对某些文章、也可不针对,必须是逻辑论证,重要性要高于编者按。
社论:
社论比较庄严,堂堂正正,代表层次高,代表后台。
如《人民日报》代表政府和党中央。
逻辑性极强,不带任何个人痕迹。
联合社论:
比一家社论更重要。
第四讲新闻标题的写作
一、新闻标题的定义:
在一篇或一组新闻的本文面前,将新闻的内容或主题加以概括以后单独标出的简短文字。
二、新闻标题的形式和种类
大题:
①大题是不常见的;②它包括整个版面或整个栏目;③是一组新闻的总标题,涵盖的是这个栏和这个版内容的总标题。
引题:
又叫肩题,放在主题的前面,作用是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
引题主要作用是引向主题。
光看引题有的不明白写什么,要看主题和副题的介绍补充。
主题:
又叫主标题,字号最大,位置居中,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是全部标题中最重要的。
副题:
又叫副标题,在主题之下,与引题一样,字号必须比主题小。
作用:
补充交待事实或问题,或者交待主题的来源与结果。
提要题:
又可叫摘要题或纲要题,用来概括事实、做法、经验、问题等,如人大召开会议,它把开会内容主要点写几句话,作为提要题。
类题或栏目标题:
类题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严格说不是典型新闻标题。
小标题:
又叫插题,只有它是文中题。
新闻标题应注意这几点:
1、对新闻稿件来说做几个层次题目不是固定的,取决文章的重要性和如何看待。
2、对做标题来说,要紧的是做好主题,处理好层次之间的关系。
3、虽然可有许多层次选择、但并不是标得越多越好。
能标两层次不要标成三层次,标一个就说清楚的不要标两个层次。
做到简洁。
三、新闻标题的功能:
1、提供信息(揭示内容)。
2、评价事实。
3、美化作品。
4、体现风格、展开竞争
四、新闻标题的特点:
①准确②鲜明③简洁④审美。
四、新闻标题的写作要求
准确:
文题、事实评价准确。
文题要相符,不能文大题小,也不能文小题大。
《美天文家发现一颗最大的星体》应改为:
《美天文学家发现至今所知道的最大的一颗星体》。
前一标题就是极不准确的。
五、新闻标题写作方法
1、通读全文。
从文章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出发,挑出最精彩、最重要、最有价值和吸引力的新闻作为标题写进去。
2、考虑是不是要表达倾向和如何表达。
是借文中的话,还是超越文章,另外措词语。
3、跳出本文,考虑标题准确度、思想力度、潜在读者和导向。
4、考虑标题的层次。
根据需要,决定用几层次的标题。
5、考虑虚实结合。
《中国青年报》做的比较好。
打捞中山舰事件有一标题:
“打捞一段辉煌的历史一代名舰中山舰出水”,前虚、后实。
虚实结合,鲜明,有深度。
6、先起草,再修改。
在比较中按标题要求反复修改,有的内容并不是重大
六、新闻标题写作技巧
(一)严密逻辑关系
1、指标题和文章对应,不要错位。
2、标题本身不要出现逻辑错误。
3、多层标题之间逻辑关系要严密。
多层标题之间的关系:
目的关系。
②后续关系。
③因果关系。
④条件关系。
⑤并列关系。
⑥转折关系。
(二)讲究修辞技巧
第五讲消息
(一)
一、消息
1、消息的定义: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载就是消息。
2、特点:
(1)最强调新鲜性(以秒计算)
(2)最追求时效性
(3)独有的结构形式:
包括独有标题、独有消息头、独有的导语、独有的背景材料的使用以及独有的倒金塔结构形式。
(4)较单一的表达方式:
主要是①记叙、叙述;②描写极少;③很少用议论,绝不搞三段式论证;④很少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消息头
1、消息头的定义:
消息头是文章标题下面正文前面交待性字样。
包括:
媒体单位,名称,地点,时间等消息方式。
2、消息头的作用。
(1)使消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文体。
(2)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
不许修改,不许增加,可删节。
(3)表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判断,特别是把不同国家同一事件报道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不同报道的倾向性。
(4)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连在一起,一方面有品牌效应,建立信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加强责任感,文责自负。
三、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次于标题,是消息独有的特点,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之一。
1、定义:
新闻开头用最简省的文字将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实或主题报道出来,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阅读兴趣。
2、导语写作的要求
(1)不管采用第几代导语的写法,尽量要遵守倒金字塔的原则,即最要最先、最近最先。
强调何时何事。
有些消息时间跨度较长,导语应找到最近点。
(2)不是为了本身表达的意思,更多的是为全篇文章定基调,有利于消息内容的扇面展开、次第展开。
次第有顺、逆两种,第一代强调逆。
后来有的先说结果,然后顺着说。
(3)尽量写得引人入胜。
不仅是提供简单的信息,还要发挥报道、引导、诱导、指导四种作用。
报道讲事实:
引导从读者接受的角度:
诱导从艺术技巧上;指导是从思想层面上说的。
第六讲消息
(二)
一、背景材料的运用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材料
狭义:
某一新闻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原因和空间条件等方面的相关事件。
广义:
①上述狭义,再加上:
②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不见得写出来,但要知道)。
③向记者提供消息的人的背景情况。
(二)背景材料的作用
广义的不指消息里的背景,可单独做成一篇新闻。
(1)体现新闻的价值,决定消息的成立。
(2)扩大和广延中心事件的内涵。
(3)加深主要事件的意义、深化主题。
(4)补充和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读者的知识,解题析难、说明诠释。
(三)背景材料的要求和注意之点:
1、根据需要因文而异。
①内容表达的需要
②根据主题实现的需要
③根据读者的需要。
有时加了背景材料读者才看得懂。
2、紧扣主题,显示新意。
对表现主题关系不大的尽量不要。
背景是相关事实,不能拼凑。
3、材料宜精、文字宜省,不要堆砌数字、头衔、人名。
4、用得自然、触动感情。
二、简讯
又叫“快讯”,“要闻简报”、“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属动态新闻的范围,称作简讯是一种方法,不是事实简单。
简讯的写作要求:
①要研究新闻的内容,根据其重要性和编发的目的,在全部稿件中的位置,读者的需求,决定用此形式.
②突出最有价值、最想报道的事实。
强调主要要素、但通常不讲“为何”。
③语言是叙述式的,排斥议论和抒情,语言高度概括。
最常用主—谓一宾式。
④写作可以打破常规要求,做到“四不”:
不交代事件经过;不交代事件背景;不写导语;不照搬新闻稿的标题和内容.
⑤认真对待,不可轻视
首先,要有识力,是否该做、做成什么样;其次,语言概括力要强;再次,意思不能走样。
事实上不能有半点出入。
三、综合消息
定义:
也是消息中的一类。
含义是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单位的,具有类似性质又各有特点的事综合起来,阐明一个共同的主题,反映一个时期带有全局性的情况、问题、趋势、动向的新闻报道。
与动态消息不同,总揽全局、报道面广、声势较大、印象完整。
第七讲通讯
一、含义及地位
1、含义:
通讯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主要文体之一,是新闻的基本样式。
2、重要性:
通讯这种文体是记者必备的常规武器。
许多新鲜的事件靠它来传播;许多重要的典型人物靠它报道;许多精彩的场面靠它反映;许多迫切的问题靠它来提出和讨论。
3、通讯的特点(作为新闻记事的一般特点)
1)真实性要求全面、准确、明了
2)现实性有重大性、典型性、社会性(张力)
3)时效性及时、迅速(虽不能与消息相提并论、但也要快)
4)形象性(文学性)
4、与消息相比,具有的特点:
1)后消息
2)完整性
3)形象性
4)灵活性
5)丰富性
二、通讯的几种主要写作手法的特点:
l、叙述的直接性
2、描写的直观性
3、抒情议论的实在性
4、对话的实录性
第八讲编者按
一、编者按的定义:
新闻媒介的常用的一种文体。
是新闻媒体的编者对新闻稿件、文字、图片、摄影、数据所加的说明、建设性、评论性文字,是依附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简短的新闻评论。
严格地说,不是典型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价、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
二、按语的形式
(一)文前按语
又叫“题下按语”“编前话”,与文中按和文后按相比,地位重要、位置显要。
(二)文中按语
随行文的需要,有时加括号,插入的编者按语。
与文章是配合和渗透的关系。
(三)文后按语
又叫“编者附语”“编余”“编后话”“新闻点评”。
三、编者按的写作要求
(一)根据所按的新闻材料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写成什么样的编者按。
(二)依附而不拘泥于新闻报道,但不需重复,有时为了挂钩,只用一句带过。
(三)鲜明、活泼又讲究分寸,快刀斩乱麻,不要吞吞吐吐。
(四)充分发挥灵活、简便的优势,不要面面俱到.讲究鲜明、泼辣、讲究力度、犀利.
第九讲新闻评论
一、定义:
针对当前的重要新闻事实,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与态度,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众思想行为的论述性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强烈的新闻性
(二)鲜明的政治性(三)广泛的群众性
三、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和立论的含义
1、选择所要评论的事物,论述的问题即评论的对象和范围。
选题是立论的前题,保证写作方向和目标.
2、立论是确立评论的主要论点、中心思想,选题好是立论的基础,但不能保证立论一定好,同一个选题可以做出不同的立论、评论。
(二)选题来自何方
1、来自上头的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各级领导部门)
2、来自下头的实际
3、来自报道
(三)立论的要求
1、有的放矢
2、寓有新意
3、论点准确
4、高屋建瓴
四、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以事实说话的方式,又叫实证法。
举出几个事实,归纳出一个道理,论点。
从个别到一般。
(二)事例推演法
挑出例子,推演其道理。
用事实来分析,拓宽受众的视野、增强思辩性。
(三)引证法
引用被证明了的某些原理、准则进行逻辑论证。
(四)类比法
运用某些属性相同的例子,推论出其他事物也可能有相同的属性的论证方法。
(五)对比法
与类比法的区别是,类比求同,对比求异。
(六)反证法
通过反面论点的否定,证明自己的正确。
(七)喻证法
用比喻来论证。
用人们新知的某些事物的特点来比喻另外的事物,有同样的特点。
(八)归谬法
第十讲深度报道
一、产生和含义:
(一)含义:
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问题,并具备解释揭露、预测、服务等功能的一种高层次的深刻的报道方式。
关于深度报道国内外有争议,有人说是一种观念;有人说是一种方式;有人说是对过去新闻写作的一种整合。
(二)深度报道应运而生
(1)客观报道的局限性:
①孤立、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这样就有一个局限,新闻自主性不强,不能冲破政府的“新闻发布网”。
1被动报道限制记者积极性,束缚记者手脚。
西方镜子说,一是客观反映世界,二是被动新闻。
③这样的办报思想在电子时代已经过时。
客观一事一报已不能与电台、电视台竞争。
于是深度报道应运而生。
二、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产生的原因:
①突破孤立地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的观念与作法。
②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记者主创精神。
③深度报道方式采用有利于同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由于采访力量、报道篇幅限制,电台、电视台不可能进行深度报道,于是他们把深度报道看成是报刊的希望之星。
④深度报道能满足读者在信息时代的需求。
如日本《读卖新闻》的主编说;“即使在信息时代读者所需要的也不是所有新闻,而是要反映事实背后的情况,希望加以整理和疏导。
(二)深度报道特点
1、题材的重大性。
2、材料的详尽性。
3、内涵的深刻性。
4、体裁的综合性。
5、述评的综合性。
三、深度报道的主要方式
(一)解释性报道(又叫分析性报道),它的对象和范围是朝着过去,主要是过去的材料,揭示事物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
含义: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分析性报道,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报道方式。
(二)调查性报道(揭露性或揭丑性报道)
(三)预测性报道
四、解释性报道的含义: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分析性报道,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报道方式。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大众传播应具备的三要素是传者(信息源)、()、受者(接受者)。
2、事物正在发展变化,难以把握又必须报道,只截取事件某一环节予以报道的新闻叫
新闻。
3、我国的电视传播,于1958年5月建成试播,试播阶段名为台。
4、原始时期,非文字传播的形式包括口头传播、烽火传播、击鼓传播、体态传播、。
5、补充交待事实或问题,或者交待主题的来源与结果的标题形式是。
6、按语的形式有文前按语,又叫“题下按语”、“”。
7、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是有的放矢、、论点准确、高屋建瓴。
8、新闻标题的功能是提供信息、评价事实、、体现风格。
二、选择题
1、以下正确的是()
A、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
B、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C、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行为。
2、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
A、运用某些属性相同的例子,推论出其他事物也可能有相同的属性的论证方法,叫例证法。
B、运用某些属性不同的例子,推论出其他事物也可能有相同的属性的论证方法,叫对比法。
C、运用某些属性相同的例子,推论出其他事物也可能有相同的属性的论证方法,叫类比法。
3、以下正确的是()
A、“日本朋友×××见义勇为烟台挽救落水儿童”,是目的关系。
B、“日本朋友×××见义勇为烟台挽救落水儿童”,是后续关系。
C、“日本朋友×××见义勇为烟台挽救落水儿童”,是因果关系。
4、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
A、狭义的新闻,是未指报刊上发表的新闻。
B、狭义的新闻,是指不包括新闻评论的新闻报道。
C、狭义的新闻,即等于消息这一文体。
5、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
A、简讯,是不大重要的简单的新闻消息。
B、简讯,是与消息、通讯等同的新闻报道的典型体裁。
C、简讯不是新闻报道的典型体裁。
6、以下正确的是()
A、新闻标题是在一篇文章前,将新闻的内容或主题加以概括以后单独出的简短文字。
B、新闻标题是在一篇或一组新闻本文前面,将新闻的内容或主题加以概括以后单独标出的简短文字。
C、新闻标题是在一篇或一组新闻的较前面,将新闻的内容加以概括以后单独标出的简短文字。
7、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
A、新闻背景材料,是某一新闻赖以产生的广阔的时代背景。
B、新闻背景材料,是某一新闻赖以产生的广阔的时代背景,再加上消息提供者的背景情况。
C、新闻背景材料,是某一新闻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原因和空间条件等方面的相关材料。
三、名词解释
1、编者按
2、解释性深度报道
3、导语
4、通讯
5、消息头
四、简答题
1、“网络媒体”的优缺点是什么?
2、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
用法有何要求?
3、阅读下面这条消息,指出它的标题好还是不好,并分析原因。
纷纷拨打“110”揍完警察揍保安
本报讯(记者张××通讯员×××××)昨天,房山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不愿与女友分手要挟女友报警,又将闻讯前来的警察暴打一顿的毛子军妨害公务案。
今年春节,毛子军的女友莉莉(化名)因与毛个性不合提出分手,毛子军为此痛苦不堪。
2月17日晚,毛子军尾随到莉莉家楼下,打算再好谈一次,没想到莉莉铁了心。
当莉莉要回家时,毛子军称:
“除非叫警察,否则不让你回家。
”说着用手机拨通了燕山公安分局的电话,面对男友的威胁,莉莉哭着报了警。
没过10分钟,报警中心值班民警带着一名保安来到现场。
此时的毛子军向民警发起了脾气。
为了摆脱民警,毛子军拉起莉莉向旁边的小学走去。
在小学附近,民警追上二人。
毛子军冲着警察喊:
“你别找死,赶紧滚蛋!
”并挥起拳头向民警脸上、身上打去,跟随而来的保安也被毛子军暴打了一顿,结果造成民警右手小指末端骨折,保安左手受伤。
法庭审理中,毛子军对其使用阻碍民警执行公务的行为供认不讳,此案将择日宣判。
五、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篇新闻稿,①拟写两层次的标题(或引题、主题;或主题、副题);②写一篇短评,不少于600字。
昨天,崇文城关大队直属队的队员在执法时遇上一件新鲜事:
一名重庆司机竟驾驶着自己的黑摩的驰骋2000多公里来北京拉活。
而刚到北京,他就在拉活时被城关队员查获。
昨天,城关队员们在北京南站巡视时发现,一辆摩的司机正在与一名乘客讨价还价,便立即上前进行询问,在证实其为非法经营客运业务后即立案调查。
经调查得知,该司机姓王,是重庆人,今年已50多岁了,在家乡时听说北京的摩的拉客是个能赚钱的好营生,因而萌发了到北京的念头。
然而,王某考虑到自己的摩的不方便长途运输,就将车进行了改装,然后一路风餐露宿地把摩的从重庆开到了北京。
2100多公里的行程,他走了十余天,千心万苦好不容易来到了北京,直奔北京南站准备“开张”。
可没想到的是,刚刚拉了一个活儿就被崇文城管队员查获。
执法人员依照规定将其摩的和备用的汽油做了先行登记保存。
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王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这辆摩的全是自己在重庆本地通过捡废料拼装起来的,因此看起来十分破旧。
他说道,自己是贫苦农民出身,在路上也确实吃了不少的苦,吃住全在这不足两平方米的狭窄车厢内,总行程共耗时16天。
王某称,这也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下策,就是为了能够省点钱。
一名城管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规定应对王某处以最低1000元的罚款。
而且,这辆拼装的黑摩的的存在较多隐患,因此须对此车暂扣。
但王某因交不起罚款,而不得不弃车而走。
四、参考答案及答题指导(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媒介(通道)2、动态新闻3、北京电视台4、旗语传播5、副题6、编前语7、富有新意8、美化作品
二、选择题
1、B;2、C;3、B;4、C;5、B;6、B;7、C
三、名词解释
1.编者按
答案要点及指导:
是新闻媒体的编者对新闻稿件、文字、图片、摄影、数据所加的说明、评论、建议性文学,是对于新闻文稿或报道的简短的新闻评论。
2.解释性深度报道
答案要点及指导:
是一种分析性报道,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报道方式。
3.导语
答案要点及指导:
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开头用最简省的文字将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实或主题报道出来,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阅读兴趣。
4.通讯
答案要点及指导:
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主要新闻文体之一,的新闻的基本样式。
5.消息头
答案要点及指导:
是文章标题下面正文前面的交待性字样。
包括媒体单位,名称,地点,时间等方面。
四、简答题(各点均需展开说明)
1、“网络媒体”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及指导:
优点:
时效快捷、成本低廉、信息量大、全球发布、交流互动、高效检索、多项整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文体